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真没出息。”刘牧见状,不由无语道。
“咳咳,是门槛太高了。”刘大刀咳嗽了一声,脸红着为自己辩解道。
朱平安一行拾级而上,门房的一个门子听到动静,出来察看情况,看到身着官服的朱平安后,很有眼色的躬身上前询问情况,得知朱平安是前来赴任的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自己的顶头上司后,顿时更加热情恭敬了。
其他门子得知消息,也都第一时间从门房里出来,与朱平安请安问好。
官署要来一位佥事大人,这个消息他们早在数月前就知道了,还知道要来的这位佥事大人非常年少,还是个状元郎。所以,门子一见朱平安就知道不会有错,如此年少,又身着五品官服,肯定是新来的佥事大人了。
“大人还请在门房稍歇片刻,小的这边去里面通禀。”最先出来的门子将朱平安一行请进门房,“只是小的们这里的茶有些粗鄙,还请大人担待则个。”
“无妨。”朱平安微笑着回道,“劳烦你们且去通禀。”
“大人扎煞小的了。”门子有些受宠若惊,感觉这位年少的大人好生和善。
在一个门子去里面通禀的时候,朱平安与其他门子闲聊,一点架子也没有。
在与门子闲聊的过程中,有意了解了浙江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情况,门子们也是对朱平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番闲聊后,朱平安对于官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目前浙江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的正官共有按察使一人,副使两人,佥事三人,当然自己上任后,佥事就有四人了。按察使、副使、佥事是按察使司的“正官”。除了正官外,衙门还有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四员“首领官”。所谓首领官,指的是吏员的首领,便是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司狱五员,首领经历司、照磨所和司狱司。经历司掌收纳文书与勘察刑名之事,置经历、知事各一人,下辖立户礼兵刑工六房;照磨所掌照刷案卷,置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司,掌检察监狱事务,置司狱一人。
门房门子对于官署典吏的人数,如数家珍,经他们讲述,朱平安得知官署内正堂六房有书吏十四人、典吏二十八人,承发房典吏二人,架阁库典吏一人,承差四人。经历司典吏一人,照磨所典吏四人,司狱典吏一人,共计吏典五十五人。
也就是说,浙江提刑按察使司衙门里共有官吏六十多人。当然,这些不包括门子、皂隶、禁子等差役。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初入官署
“呵呵......我说一大早院子里喜鹊怎么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是我们的朱大人来上任了,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啊。”
朱平安坐在门房里,尚未看到来人,便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
有人来了。
朱平安闻声起身走出门房,便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官员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这位大腹便便的官员长的慈眉善目,端是突出一个“胖”字,小眼睛大耳朵,脸上肉多的都快把小眼睛给挤没了,挺着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身上穿着的五品官服,被身上的肥肉撑得异常有型。
“呵呵,这位便是朱大人吧,久仰大名,未尝得见,今日一见,端是一位少年英豪,果然名不虚传。我是咱们官署的佥事楚雄,往后我们就是一个官署里同僚了,可要多亲近亲近。”
楚雄一副自来熟的上前,笑呵呵的上下端详了朱平安一番,称赞的拍了一下朱平安的肩膀,就势揽着朱平安的肩膀熟络的说道。
“在下朱平安,见过楚大人。楚大人过誉了,‘英豪’二子,平安愧不敢当。”朱平安拱手与楚雄见礼,很是谦逊的说道。
这便是自己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同僚了,朱平安不着痕迹的观察楚雄。
楚雄身材肥胖就不用说了,一看就知道,朱平安目光较常人敏锐的多,注意到楚雄脖颈有一块胭脂色,现在是下午,楚雄脖颈上的胭脂不可能是他的家眷留下来的,因为若是他家眷昨晚留下来的,他今早洗漱定会洗除,那么便是中午期间新留下来的。按照常理,都奔五的认了,昨晚有一晚耕田的时间,中午应该没有那么大兴致再回家耕田了吧。那么更大的可能是,楚雄利用中午这点时间,争分夺秒去风花雪月找刺激留下来的,也正是如此,才来不及检查、清洗身上留下的痕迹。
另外,楚雄身上传来的一股廉价的胭脂水粉味也侧面映证了这一点。
以楚雄五品佥事的身价,他的妻妾所用的胭脂水粉肯定是高档货,不可能用如此刺鼻的廉价胭脂水粉,也只有哪些勾栏瓦舍、风花雪月场所里的女子才会用这种廉价且刺激的胭脂水粉。
这是一个好色的胖子......朱平安给楚雄贴上了一个标签。
由于楚雄靠的近,朱平安除了嗅到一股刺鼻的胭脂水粉味儿外,还嗅到一股子浓厚的酒肉味道......这是一个喜好口腹之欲的胖子,也是,能长到他这种体量,没有这个爱好才怪了。
“咱们同署为官,称呼楚大人多生疏。”楚雄呵呵笑着说道。
“楚兄。”朱平安更换称呼道,言毕嘴角忍不住有些抽搐,楚兄,楚雄,怎么感觉叫称呼他楚兄,像是唤他名字楚雄似的。
“咳咳,你可以叫我楚大哥,我齿龄虚长你三十余,如此称呼也不算是占你便宜,我以后就叫你朱小兄弟了。”楚雄一副自来熟的说道。
“楚大哥。”朱平安从善若流,微笑着拱手与楚雄再次见礼。
“呵呵,朱小兄弟。走,楚大哥带你去拜见臬台大人,顺便顺路熟悉下咱们江浙提刑按察使司官署。”楚雄笑着伸手对朱平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扭头对一个门子说道,“李三,你们招呼好朱小兄弟的亲随,回头等朱小兄弟安置了,再派人通知你们。”
在接待自己的时候,还不忘记关照刘牧、刘大刀两人。朱平安通过这一点,感受到楚雄此人不仅自来熟,在他大咧咧的表象下,心还很细。
“有劳楚大哥。”朱平安微微拱了拱手,又扭头向刘牧、刘大刀点了点头。
对于楚雄口中的臬台大人,朱平安很清楚,指的官署的主官、最高领导——按察使。“臬”这个字就是“刑法”、“法度”的意思,比如“奉为圭臬”一词。提刑按察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的职能,因此也被大家俗称为“臬司”。提刑按察使司的主官按察使也因此被称为“臬台”,其实跟民国时期的委座、军座这种带有尊称的简称相似。
相类似,地方官员称呼布政使为“藩台”,也是一样的道理。
出了门房,步入江浙提刑按察使司官署,迎面而来便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大道两侧是狭长的长廊,粉墙堆砌的长廊,黛瓦为顶,色方砖铺地,长廊配有一个个镂空花窗,每一处都体现了江南特色。
“朱小兄弟这边请。”楚雄说着,伸手牵着朱平安的手腕步入林荫大道。
牵手而行,这不是说楚雄取向有什么问题,而是古人有以牵手表达善意、热情的习惯,再善意、热情一点,那边是同榻而眠、抵足而眠,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同志就有这种爱好,桃园三结义时,刘备对关羽、张飞便是“寝则同榻”,对诸葛亮便是“抵足而眠”。
在古代这种情况很正常,可是在现代就不一样了。在现代两个男人手牵手,怎么看怎么感觉gay里gay气,指定被人侧目而视,指指点点。这一印象,根深蒂固,朱平安也无法免俗。
所以,从现代来的朱平安,被一个大男人牵手,如何也忍受不了,不止嘴角忍不住有些抽搐,便是全身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楚大哥,前面的这栋建筑是?”朱平安装作问路,不着痕迹的从楚雄手里抽出手腕,伸手指着前面的一栋占地颇广的三层飞檐建筑,一脸好奇的问道。
“哦,你说前面这栋楼啊,这是档案楼,我们官署的机密档案都存放于此处,毫不夸张的说,江浙官员的档案尽存于此。每时每刻都有兵卫把守,闲杂人等莫能近前,便是你我,若非公务,也不得私自入内查阅档案。”楚雄对朱平安解释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江浙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百官职能,江浙一地的官员档案尽存于此也不意外。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简朴臬台
朱平安由楚雄引着,沿着林荫大道前行,过了档案楼没多远便看到一个五开间、两庑式样的横排大殿。大殿是标准的旧式官样建筑,突出一个高大稳重,由前殿和后殿组成,中间由天井、廊道相连接,宛若“工”字。
楚雄人太胖了,走了这一段路,朱平安还刻意压慢了速度,他就已经开始喘起来了。
或许,不仅胖,还有些虚......朱平安默默的又给楚雄贴了一个标签。
“咳咳......朱小兄弟,这便是我们的官署所在了。这是前殿,面阔五间,主对外公干;我们日常公务在后殿。再往后是内宅所在,里面给朱小兄弟预留了一个独立的楼厅,朱小兄弟稍后可以从侧门安置家眷。走,我带你先去里面拜见臬台大人。”
两人走到大殿前,楚雄用手撑着腰喘息了两下,然后对朱平安说道。
朱平安自然从善若流。
“咱们臬台大人呢......”途中楚雄斟酌了一下用词,有意提醒道。
“还请楚大哥提点。”朱平安拱手道。
“咱们臬台大人最是简朴,待会见了臬台大人,朱小兄弟不要太惊讶。”楚雄提醒道。
“多谢楚大哥提醒。”朱平安拱手道谢,心中有些奇怪,臬台大人还能简朴到让人惊讶的程度吗?!
等见了江浙提刑按察使,朱平安就明白楚雄为何特意提醒自己了。
江浙提刑按察使是一位身材消瘦的老头,甚至有一分弱不禁风的感觉,身材和楚雄是两个极端。果然如楚雄所说,简朴,太简朴了,不仅他身上穿的官服都浆洗的褪色变浅了,就连袖口上都打了两块补丁。
朱平安进来拜见的时候,江浙提刑按察使正在用午膳,应该是一直忙于公务,错过了饭点了,因为他此刻一手拿着卷宗浏览,一手在享用午膳。
午膳也异常的简朴,只是一叠窝窝头、一叠腌菜疙瘩、一碗白开水而已。
虽然简朴,但是按察使边看卷宗边吃的津津有味,连朱平安他们进来都没有发觉,甚至在窝头碎屑散落掉在桌上时,按察使还异常娴熟的伸手从桌上将捏起来,丝毫不嫌弃的放入口中,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看就知道平时也经常这么做。
怪不得楚雄提醒自己不要惊讶。
身为正三品的提刑按察使,竟然生活的如此简朴,不令人惊讶才怪呢。
“臬台,新任佥事朱平安前来报道了。”楚雄引着朱平安进来后,上前说道。
“哦,我们的状元郎终于到任了。不错,不错,我们官署就缺少年轻人。”江浙按察使这才从卷宗和午膳中回过神来,一手放下卷宗,一手放下窝头,从袖子里取出一块兼具年代感和沧桑感的手帕擦了擦嘴,笑呵呵的抬头看向朱平安,一脸和蔼的说道。
“下官朱平安拜见臬台大人。”朱平安拱手上前行礼,礼毕,双手奉上名柬、吏部公文,然后如晚辈学生面见老师一样,恭敬的立在一旁。
“免礼免礼,平安快快请坐。晚成,你也快坐下,在我这,还客气什么。”
江浙按察使伸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笑着对朱平安两人说道。
“晚成”是楚雄的字,取自“大器晚成”一词。楚雄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被家里给予厚望,不过一直不甚出彩,一直到年逾三十,才靠着家里恩荫步入仕途。家里为了给他改运,将表字更改为“晚成”,希望他可以大器晚成。说来也巧,楚雄步入仕途后,在家人亲族照拂,还真是混的如鱼得水,真应了大器晚成这个词,到了临近五十时,升到了如今五品佥事的地位。
“嘿嘿,臬台和平安聊,下官就不打扰了。下官改日再来叨扰老大人。”
楚雄笑了笑,请辞道。
“也好。哦,对了,晚成,你记得知会下公厨,今晚多做两道菜,我们一起为平安接风洗尘。”江浙按察使微笑着点了点头,吩咐楚雄道。
“下官领命。”楚雄领命,告辞离去。
“平安是哪里人啊?家人几口人啊?表字名什啊?可曾婚配啊?......”
江浙按察使像是唠家常一样,询问了解朱平安的基本情况。
“回禀臬台,平安是安庆府怀宁县下河村人氏,家中兄弟二人,兄长已成家;平安表字‘子厚’,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已成家......”
朱平安一一回禀道。
在得知朱平安已婚后,江浙按察使还有几分可惜的说道,“本官有一个侄女,二八年华,秀外慧中,温婉贤淑,正待字闺中。子厚年少有为,正是良配。本来还想做个月老,不曾想晚了一步......时也,命也......”
“多谢臬台抬爱,平安庸鄙,乡野之人,当不得‘年少有为’,非是‘良配’。与令侄女无缘,也是令侄女之福。令侄女秀外慧中,温婉贤淑,定能觅得良配。”
朱平安一脸谦逊的回道,对于臬台的赏识,表示敬谢不敏。
“子厚不用谦虚,年纪尚未弱冠,便已是五品佥事,若是称不上年少有为,我等老朽干脆自挂东南枝算了。缘分这种事强求不来,子厚不必在意。”江浙按察使摆了摆手,牵线之事就此作罢。
“臬台虚怀若谷。”朱平安拱手道。
“子厚年少有为,自当朝气蓬勃,这些官场陈腐之气就不必了。”
江浙按察使微笑着摇了摇头。
“多谢臬台教诲。”朱平安拱手道谢。
“当不得教诲,只是过来人的些许感慨而已。”江浙按察使微笑道,然后继续说道,“子厚你来的正好,这次接风宴,可以把官署同僚挨个认识一下。若是早来一个月,只能见到老夫和江副使两人而已,其余人如楚雄等,全都在二月份分赴浙东、海右、浙江、金华等道分莅按治去了,一直到十月份才从各自分道回归官署。他们也都才回来没多久。咱们官署人聚齐起来,也就在这两三个月而已。错过了,只能等明年了。”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整饬兵备
“目前,我们江浙提刑按察司下辖浙东、海右、浙江和金华四道分巡道,因为南直隶特殊地位,其不设提刑按察使司及布政使司的缘故,其境内各分巡道由相邻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代管,我们江浙提刑按察司分管了其中一道,我们官署两个副使、三个佥事各领一个分巡道,人手恰好,本来还为难子厚的职责,不过如今不用发愁了。目前江南倭患日糜,防御倭患责任重大,通过这些年的现实来看,卫所军早己不堪任用,面对肆虐的倭寇,几无胜绩可言。朝廷对卫所失望透顶,故而特别任命原本具有‘兼察府州卫所’的副使或佥事提领民兵,以协助防倭倭寇。子厚你便有朝廷特别颁发的‘整饬兵备’的敕书,具有统兵的权利。日后,我们江浙提刑按察司的兵备就由子厚负责了,望子厚希望子厚发扬靖南成绩,再接再厉,为这备受倭寇欺凌的江浙尽一份力......”
臬台在最后对朱平安的职责做了安排,将江浙的兵备交给了朱平安。
这在朱平安的预料之中,也是朱平安所希望的,所以朱平安欣然接受任职。
“下官一定竭尽所能,不负臬台所望。”朱平安拱手领命,表态道。
“善!”臬台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端起了一旁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古人有端茶送客的含蓄规则,况且方才拜见打断了臬台的午膳,又聊了这么久,再不吃,臬台的午膳估计都要凉了,朱平安识趣的告辞离开。
接下来,朱平安又由楚雄引着,拜见了官署的两位副使以及其他两位佥事。
一圈下来后,朱平安对江浙提刑按察司的领导层有了简要的了解。
臬台大人也就是按察使,姓张名子敬,字举刚,今年五十有八,祖籍湖南。朱平安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简朴、和善,对工作富有责任心。
两位副使,一位名叫胡瑾,字同达,今年五十五岁,祖籍河南;一位名叫白晋胡,字金诚,今年六十一岁,祖籍岭南人。由于拜见时间较短,朱平安对他们的印象不深,胡瑾较为冷漠一些,白晋胡较为世故一些。
三位佥事,除了楚雄之外,另外两位佥事分别是四十五的张楚峰和四十八的卓彦。张楚峰与张居正有些神似,衣着一尘不染,相貌儒雅帅气;卓彦则相反,卓彦中等身材,不仅脸庞有些面瘫,还有几分凶相。
这就是朱平安对未来一段时间同僚的印象了。
“朱小兄弟,走,大哥带你转转我们官署,熟悉熟悉环境。”楚雄在引着朱平安走了一圈,喝了一杯茶,稍作休息后,一脸热情的说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朱平安点了点头。
接下来楚雄一边带着朱平安浏览介绍官署,一边与朱平安简单介绍官署的人和事。当然,介绍的都是浮于表面的人事,深层次的并没有涉及。
江浙按察使四官署真的出乎朱平安的意料,不仅具有官服的威仪,还兼具舒适性,外殿建造充满了高衙威仪,而内里尤其是后宅建造的宛若园林一样,或者说就是以园林的标准建造的,曲径通幽之妙,山水亭廊之美,假山水榭人工湖,不一而足。朱平安被分的独立楼厅其实就是一个小园林,院内引了一小潭碧水,小桥流水,飞檐小亭,翠竹绿树,庭廊有美人靠连接......以此作为官员内宅,朱平安都觉得奢侈。
“子厚觉的我们官署如何?”楚雄引着朱平安浏览完了江浙按察司官署后,微笑着问道。
“高,大,上......”朱平安回道
楚雄闻言,不由一怔,高大上,什么意思?!朱平安意识到他不是现代人,get不到这三个字的点,于是解释道,“高端,大气,上档次......”
“呵呵,高端大气上档次,高大上,秒!”楚雄听了朱平安的解释,不由笑着伸出了大拇指,“朱小兄弟不愧是状元郎,这三个字精辟!”
“楚大哥过奖了。”朱平安谦虚道。
“单就环境而论,在江南没有几个衙门比咱们江浙按察司更好的了。”
楚雄自信的说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对楚雄的话并不怀疑,因为江浙按察司衙门确实在他所见衙门中排第一的存在,一般衙门都是比较具有年代感,或者说破旧,像江浙按察司衙门这样豪华的衙门,在衙门里算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朱小兄弟,其实,我们都应感谢上任臬台——王寺孝王大人。我们如今所居的衙门,正是王大人到任后修建的。”楚雄一脸感慨的说道。
“王大人现在何处?”朱平安点了点头,问道。
“咳咳,王大人现在在京城......”楚雄咳嗽了一声,伸手指了指北方。
“王大人高升进京了?我在京城时......”
朱平安一边思索京城时能对应上号的姓王的大人,一边缓缓说道。
按察使是正三品,如果高升进京的话,那至少也得是同级正三品吧,京官要比地方官员高半级的。六部左右侍郎是正三品,督察院的副都御使也是正三品,六科品级最高才是正七品,太低了,五寺正职的品级也才是从三品,也太低了。最大的可能是六部和督察院,朱平安在京城时翰林院及无逸殿司值时与六部打的交道比较多,与督察院交际也不算少,不过,对这姓王名寺孝的大人还真是没有一点印象,有点不应该啊。
“咳咳,不是高升进京,而是在京城天牢里蹲着呢......”楚雄再次咳嗽了起来。
哈?!
天牢里蹲着?!
朱平安闻言一怔,嘴角忍不住抽了抽,怪不得自己对他没印象,原来在天牢里蹲着呢。
“为......”朱平安正想要问为什么,忽地有所了然的看向楚雄,试探道,“王大人擅修官署?”
自古以来,就有“官不修衙,客不修店”的民谚,一是因为为官一任数年而已,只是一个过客,自然不必费心费力为下任官员修缮衙门;二是因为廉政,旧时修衙,难免要劳民伤财,招募或征调民力,容易导致非议;三是权限,这也是最主要的,衙门不是你想修就能修的,一者朝廷对各级衙门有严格的规制,不允许僭越,二者地方官员无权动用财政资金擅修衙门,必须要向朝廷打报告请示,得到准许后,才可在准许的范围内修衙。
擅修衙门,轻者贬官,重者下狱。
所以在古代,基本上很少可以看到现代地方时那种这种超规格的办公大楼。
所以朱平安才认为王大人被打入天牢,很有可能便是因为擅修官署导致的。
“咳咳,也不算是擅修,王大人修缮官署前有上奏朝廷,获得批准后才修缮的。”楚雄咳嗽了一声说道,看到朱平安灼灼的目光,才有接着说道,“不过王大人申请的是五万贯钱,朝廷只批准了6000贯。”
朱平安顿时心中了然。
6000贯可修不成如此高大上的官署,这点钱最多只够修一个门而已。甚至五万贯也修不成如此高大上的官署。
这和擅修官署没什么区别,甚至更有蒙蔽上听、瞒上欺下的罪责,另外王大人作为肩负按核、监察之职的提刑按察使,如此更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被下天牢也不奇怪。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互换职位如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