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从今以后,我不想再听到有人质疑我的命令!”叶宗满提着染血的武士刀,鹰隼一样的眸子狠厉的扫视一众倭寇,阴恻恻的说道,“无论我下何种命令,你们只需要,也只能服从!若是哪个再有违背,他便是下场!”
一众倭寇噤若寒蝉,点头如捣蒜!
“很好!”叶宗满点了点头,挥刀指向太平县,“去吧,享受烧杀掳掠吧!”
一众倭寇嗷嗷叫着扑向太平县。
叶宗满一伙倭寇改食太平县后,靖南城墙上一众青壮百姓还有些可惜。
“唉,这些倭寇怎么掉头跑了?!可惜我们熬了那么久的金汁了......”
“就是啊,我们这三百多张弓都等的饥渴难耐了,他们怎么掉头跑了啊......可惜我们县尊的布置了,不然至少又有几十个倭寇首级入账......”
倭寇掉头后,城墙上的百姓在高兴之余,忍不住又一脸可惜的说道。
相对于靖南老百姓一片欢声笑语,朱平安则是一片凝重的目视远方。
“县尊,可是可惜倭寇跑了,少了一笔功勋?”刘典吏见状,轻声问道。
“非也。倭寇不战而退,我们靖南老百姓不用流血牺牲,安然无恙于此次倭患,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焉有可惜之理。”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
“既然已是最好的结果了,那县尊为何闷闷不乐......”刘典吏不解的问道。
“我们靖南的老百姓保全了,可是太平县等地的老百姓要遭殃了......”
朱平安目光远眺太平县方向,依稀可见火光升起,禁不住叹了一口气。
倭寇只是避开了靖南这块硬骨头而已,靖南的老百姓幸免了,可是太平县等地的老百姓依然要遭受倭寇的蹂躏,自己对此却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倭寇糟蹋蹂躏百姓,这便是朱平安叹息、郁郁寡欢的原因。
“卑职鼠目寸光,不及县尊远矣......”刘典吏闻言,禁不住一脸惭愧的说道。
虽然倭寇绕过了靖南,但是朱平安依然没有解除靖南防备,依然严阵以待。
这一夜很漫长很漫长,漫长到朱平安一夜未眠,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这一夜,朱平安一直向北眺望太平县等地的方向,遥遥望见太平县一个又一个模糊的火光,朱平安情不自禁叹了一声又一声,每一个火光都意味着有一个家园的毁灭,都意味着有一户老百姓被倭寇蹂躏荼毒......
天亮了,昨晚的消息陆陆续续的汇总到了朱平安手中。昨晚六千余倭寇过境靖南,并未对靖南造成多少伤害,靖南全县共有一百多房屋被焚毁,有一半的防倭哨堡遭到了倭寇攻击,不过没有一个哨堡被攻破。在哨堡防卫过程中有一十八名百姓丧命,三十一名老百姓负伤,都是被倭寇弓箭、火铳打死打伤的。当然,倭寇也付出了十余人伤亡的代价。不过,由于昨晚形势使然,死伤的倭寇都被倭寇带走了,并没有斩获。
没过多久,朱平安也收到了太平县等地消息。
昨晚太平县受损严重,太平县城又一次被倭寇攻破了,就连太平县衙都被倭寇焚毁了,县衙胥吏死伤大半,太平知县躲在了水井之中,才侥幸躲过了一劫。太平县城如此,乡镇就更不用说了,倭寇如蝗虫过境一般,将途径的乡镇全都洗劫了一遍,老百姓死伤惨重,只有那些偏远的乡镇躲过一劫。
除了太平县外,宁海县、天台县也被倭寇攻破了。天台县上次在江门主一伙倭寇中幸免于难,此次被倭寇重点照顾,受损程度比太平县更甚。卧龙寺和五祖檀寺的护寺武僧得到消息赶去救援天台县城,途中中了倭寇的埋伏,一半以上的武僧殒命当场,只有一小半精悍的武僧杀出一条血路,败退回寺庙。
其余临海县、黄岩县等县虽然没有被倭寇攻破县城,但是境内乡镇也被倭寇祸害的够呛,这些县城自保有余,驱倭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倭寇在靖南杀人放火,一时间境内火光冲天,百姓凄惨的哭嚎声不绝于耳......
另外,台州府城也遭了倭寇攻击,倭寇不知从哪里缴获了一尊铁炮,拉倒台州府城南门外,耀武扬威,对着南门连放两炮,轰塌了城门楼一角、死伤六七人,若非放第三炮时铁炮炸膛,恐怕台州府城南门还真有些危险。
可以说昨晚一晚,台州府上下被倭寇糟蹋了一个遍,唯独靖南县一地幸免于难。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一钱县尊
“下官周泰拜见朱大人,下官月前经吏部舒铨选,放任靖南知县。就任途经苏州时,适逢苏州遭遇倭患,在城内耽搁了数日,今日方才到任,还望大人恕罪。这是下官的职履名柬,请朱大人审阅。”
周泰由刘典吏引着从县衙东阶东堂而入,拱手向朱平安长揖行礼,然后双手恭敬的将写有他职位、履历的名柬放在朱平安面前的桌上,然后后退了三步,向朱平安三次长揖见礼。
周泰面对朱平安执礼甚躬,还有几分拘谨,一副标准的下官拜见领导的感觉。
“周大人一路辛苦了,何须多礼,快快请坐。”
朱平安扫了一眼周泰的名柬,确认与数日前吏部下发的通知公文一致,便很热情的起身拱手还礼,虚扶周泰一把,请其落座。
“多谢大人。”周泰面对朱平安的热情,有一些无所适从,大人似乎太热情了吧......
朱平安能不热情吗,朱平安盼这一日不知盼了多少天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将接替自己的靖南新任知县周泰给盼来了。
新任靖南知县周泰来了,自己就能赴任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了。
当然,朱平安不是急于升官,而是急于在其位、谋其政。靖南大倭患已经开始了,自己只有职位越高,掌握的权利越大,发挥的作用才能越大。
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朱平安与周泰交割了靖南县印、账簿、鱼鳞图册等机要物事,对县衙公务进行了交底,又将刘典吏等县衙一干胥吏一一介绍给了周泰......如此,新老靖南知县也就完成了交接。
接下来,周泰的接印之礼、排衙之礼,会在第二天上午举行。
这些朱平安就不参加了。
简单的接触了一番之后,朱平安对周泰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周泰此人为人沉稳,办事循规蹈矩,不是那种虚浮之人,看起来是个办实事的。靖南交到周泰手上,朱平安还是较为放心的。
交接完之后,朱平安就辞别了周泰、刘典吏等人,准备即刻启程赴任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了。
后院画儿早就收拾好了东西,朱平安这边一回来,就启程出发了。当然,同行的还有刘牧、刘大刀等人,以及妖女若男。
朱平安谢绝且制止了周泰、刘典吏等人相送的请求,不想兴师动众,免得劳民伤财,当然主要也不想要惊动靖南的老百姓。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过,朱平安还是有些太一厢情愿了。
朱平安制止了周泰、刘典吏等人相送,却阻止不了靖南的百姓。
方才周泰前来赴任靖南知县时,按着规矩,刘典吏等县衙胥吏以及靖南的乡绅里老、豪商大贾出城迎接时,老百姓们都知道了。
新任知县来上任了,那岂不是说我们县尊就要离任了吗?!
老百姓又不傻,一想就知道了。
所以,老百姓们早早的就等在了县衙附近,前门、后门都有人,等着为朱平安送行了。
“县尊,县尊大人出来了......”
朱平安为了不惊动人们,特意从后门走了,不过刚出门就听到了一声喊声。
这一声喊声后,“县尊出来了”的声音越来越多,就想招朋引伴一样,这一声声喊声过后,脚步声就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
看着门外的一群百姓,以及越来越多涌过来的百姓,朱平安愣住了。
“县尊你要走了吗?”
“县尊,你不要走好不好?!你就在我们这给我们当父母官吧,我们求求你了......”
“县尊,不要走了......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再也遇不到像您这样好的父母官了。”
老百姓们在门外动情的说道,甚至有些上了年纪的大爷都跪下了。
“大爷,大娘,诸位父老相亲快快请起......我走了,靖南还有信任知县周大人,一样会照顾好大家的。”朱平安慌忙上前扶起了最近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和一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对众人说道。
“县尊,我们谁都不认,我们就认你。只有县尊把我们放在心里,实打实的对我们好,帮我们减免赋税,为我们伸冤做主,使我们幸免于水灾、倭寇......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多少年了,多少任知县了,我们就遇到了您这么一位好知县,真正为民做主、为民请命的父母官。”
“县尊求求您了,您别走了,留下来,接着给我们当知县吧。”
一众百姓眼角都湿润了。
“你们一个个的这是要做什么,你们这是要恩将仇报吗?!我们之所以能活生生的站在这里,我们的日子之所以一天天好起来,这些都是赖县尊所赐。县尊升官了,你们不让县尊走,你们这是要毁了县尊的前程吗?!再说了,你们让县尊留下就能留下吗?你们将国家大事当儿戏吗?!县尊升迁,这是皇命!违背皇命,这可是掉脑袋的事!你们一个个太自私了!”
有个老头拄着拐杖挤到了众人前面,挥着拐杖气愤的对众人喊道。
“是啊,县尊升官了,我们可不能阻了县尊的前程。”
“县尊对我们好,我们不能恩将仇报啊。”
“县尊升官了,我们要为县尊高兴,我们要为县尊送行。”
“老婆子,去把咱家养的鸡抓来,给县尊送行。”
“我们给县尊凑程仪......”
老头教训完,一众老百姓也都想通了,纷纷表态替朱平安送行了。
老百姓们有的抓鸡的,有的牵羊的,还有的拿瓜果农副产品,当然更少不了的是程仪银钱,老百姓们自发的掏腰包,少的一百文,多的十来两银子,没过多久就凑了一大筐铜钱碎银子。
“诸位父老相亲,尤其是大爷大娘你们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远道而来为平安送行,令平安感激不尽,也令平安心中不安。诸位父老乡亲的心意,平安我全都心领了,这些银钱等物就不用了。”
朱平安很感动,当然还是坚定的拒绝了众人的好意,一粒米、一文钱也不要。
“县尊,我们是山野百姓,没见过世面,也没有什么文化。不过我们心中什么都知道。以前几任知县只知道征发徭役,征收钱粮赋税,没见为我们老百姓做过什么事,反倒惹得天怒人怨。自从县尊来了后,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父母官,县尊秉公断案,为我们伸冤做主,县尊释放没纳税的囚犯回家秋收,县尊为我们减免赋税,县尊让我们幸免于水灾、倭寇......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县尊对我们的恩惠,幸赖县尊之功,我们才活了下来,活的好,活的有尊严......如今县尊要高升了,我们来为县尊送行,这些是我们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请县尊万勿推辞,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们于心难安啊。”
几个老者上前,激动的说道,一定要朱平安收下他们凑的程仪。
“诸位父老谬赞了,平安不过做了分内之事而已,远不及诸位父老所言。诸位父老乡亲的心意,平安心领了,银钱等物万不能收。”
朱平安固辞道。
老百姓们不依,坚持要朱平安收下。如此,僵持了好长时间。
“这是父老乡亲的血汗钱,平安收下这一文,权作纪念,贴身携带,永不相忘。”朱平安见状,无奈,只好从钱筐子里取出一枚铜钱代表收下。
老百姓对朱平安更钦佩了。
顿时,朱平安“一钱县尊”、“一钱大人”的名声不胫而走。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赴任途中
朱平安的目的地是应天府,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官署所在地,距离靖南有千里之遥。在现代这距离也就五百多公里,开车半天时间就到了。不过在古代,这需要数天时间,这还是有马匹做代步工具的情况下。
原本预计五天时间就能赶到应天府,不过看样子,至少要需要六天时间才可以了。
靖南老百姓携老扶幼,坚持一路相送朱平安,怎么劝都不行......
放眼望去,一路上全是人,一眼望不到头,道路都要被堵塞了。看着走路颤巍巍的大爷大娘,朱平安如何忍心,也只能下车一路步行......
所以一直到傍晚时分,朱平安依然还在靖南,总共走了不到数里路而已。
傍晚时分,朱平安一行进了靖南段溪镇,住进了一家客栈,摆出今晚在镇上安歇一晚的架势。不过,盏茶时间后,朱平安一行轻装简从,乔装打扮从客栈后门而出,留下刘大枪、刘大锤两人在客栈迷惑众百姓,翌日两人再赶着马车上路。
“咯咯咯......某人明明是升官了,却活脱脱像一个丧家之犬......”
妖女若男环着画儿御马与朱平安并马而行,咯咯笑着调侃朱平安道。
“姑爷不是丧家之犬。”画儿嘟着小嘴,在马背上扭动了下身体,表示抗议。
“咯咯,再乱扭,掉下去摔花了脸蛋,被某个丧家之犬嫌弃了,可不怪我哦。”妖女若男咯咯笑了一声,俯在画儿耳边吹了一口气。
“姑爷不是丧家之犬,人们舍不得姑爷,都说姑爷是青天大老爷呢。姑爷是着急赶路。”画儿听到妖女若男又说朱平安是丧家之犬,不由鼓着腮帮子瞪了妖女若男一眼,坚持说道。
“如此丧家之犬,再多几次又有何妨。”
朱平安扫了妖女若男一样,不无骄傲的扯了扯嘴角,悠悠的说了一句。
轻装简行速度就快了很多,到宵禁前朱平安已经出了靖南县,赶到了太平县境内。
太平县方被倭寇肆虐过,朱平安一路走来,随处可见被焚毁的断壁残垣,几乎家家都悬挂了白幡,哭儿唤女、哭爹念娘的哀哀悲声不绝于耳。
沉重,沉痛,愤慨......
一路走来,朱平安沉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对倭寇的愤怒值一路飙升,无数次发誓扫除倭寇。
“朱平安,我现在理解靖南的老百姓为什么那么不舍的让你走了......”
妖女若男看到太平县无处不在的悲剧,一脸沉重的抬头看向朱平安,缓缓说道。
靖南的老百姓是真的舍不得书呆子啊,有书呆子在,靖南老百姓平安度过了两次倭患、一次水患,难得过上了安稳日子,尤其是跟相邻的太平县相比(太平县老百姓被倭寇蹂躏了两次,被水患蹂躏了一次,境内的老百姓死伤大半),靖南老百姓简直像是生活在桃花源一样,如何舍得朱平安离开呢。
“如果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愿意一辈子做他们的知县。”朱平安扭头看向靖南方向轻声说道,继而又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可惜,如今倭寇肆虐,江南再无宁日,为之奈何......”
“天下很大,不止一个靖南;百姓很多,不止十万靖南百姓。”
“驾!前面有个客栈,就去那里落脚了。”
朱平安说着一夹马腹,伸手指着前方不远的客栈,驱马快行。
客栈名字很俗“迎客来”,客栈门口还有纵火的痕迹,看样子也是遭遇了倭患。不过,迎客来客栈是幸运的,至少还能营业。
迎客来客栈旁边的当铺就只剩下光秃秃、黑乎乎的残垣了。
“客官里面请。马匹交给小的就可以了。”
店小二看到朱平安一行上门,很是热情的上来迎接。
朱平安一行是他们店铺今日为数不多的生意。倭患刚过去没几日,太平县又受灾极重,现在还没有从阵痛中恢复过来呢。
“有劳准备一桌家常菜,再开四间房。”朱平安微笑着说道。
“好嘞。客官请坐,饭菜马上就来。”店小二将朱平安一行引到一张圆桌上。
因为客栈人少,上菜速度很快,没一会就上了一桌家常菜和一盆米饭。
“没有酒就算了,怎么一点荤腥都没有?!是怕我们付不起银子吗?我们老爷随行带两个婢女服侍,还有五大三粗的护院保护,像是没银子的吗?”
妖女若男是个无肉无酒不欢的,看着一桌素菜,不由叫住了店小二。
“客官请息怒,小的又没长狗眼,不会看人低的。还请客官听我解释,我们‘迎客来’客栈只供应素食,不供应荤食。”
店小二解释道。
“咯咯......这是什么规矩?!只供应素食,不供应荤食?!那你们还开什么客栈,你以为客人都是和尚尼姑啊?”妖女若男翻了一个白眼。
“好了若男姑娘,素食也一样。吃完歇息,明日还要赶路呢。”
朱平安摆了摆手,一路上看了那么多悲剧,这会也吃不下荤食。
“老爷连一点肉都不舍得给奴吃吗?”妖女若男眨巴了眨巴眼睛。
朱平安无语了。
“客官真是对不住,小店真的只供应素食,不供应荤食。”店小二一脸歉意的说道,“其实我们在三天前也是供应荤食的。”
“那为什么现在不供应了?”妖女若男追问道。
“客官是外地来的吧!我们太平县三天前遭遇倭患,县城都被倭寇攻破了。倭寇在县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满街到处都是死人,太惨了。我们客栈是福大命大,引火处不远的水缸炸裂了,浇灭了柴薪,这才才侥幸躲过了一劫。三天前,我们县城各行各业一致决定,素食三七,以祭奠逝去的父老乡亲。”店小二一脸哀痛的解释道。
“这样啊,对不住啊。”闻言,妖女若男也不再要求荤食了。
唉!
可怜可叹可悲啊。
朱平安闻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一行人沉默的用完了晚膳,各自安歇,一夜无语,第二日早早起来赶路。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抵达
第二日黄昏,刘大枪他俩赶着马车,追上了朱平安一行。一路风雨兼程,路上还算安宁,倭寇刚肆虐完一波,下一波正在蓄势,这段时间算是倭患的空档期。到了第六日上午,朱平安一行便无风无浪的平安抵达了应天府。
朱平安对于应天并不陌生,当年恩科科考、乡试都是在应天进行的,不过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应天人,到了应天后,朱平安却不知道浙江提刑按察司衙门在哪。
朱平安一行在街头问了三个人,才算弄清了浙江提刑按察司官署所在。
穿过莫邪路,沿着垂花巷一路往北,抵达东市街,一座官威森严的衙门赫然面南立在街边,衙门前立有一块硕大的石碑,上刻:浙江提刑按察司署。
找到了浙江提刑按察司署后,朱平安一行在附近找了一个客栈,暂且安置。
朱平安在客栈沐浴过后,由画儿服侍着更换了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官服。
“咯咯......还真是人靠衣装啊,连书呆子这么不上相的人,看上人有些人模狗样了。”
妖女若男在边上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她手里拿着朱平安的乌纱帽,不时伸手按压两下帽翅,让它上下摆动,绕着朱平安转了一圈,眨着一双狐狸眼咯咯笑着说道。
画儿顿时瞪了妖女若男一眼,什么叫不上相,姑爷帅着呢,那什么人摸狗样听着就不像什么好词。
朱平安伸手揉了下画儿的脑袋,微微笑了笑,“我又不是靠颜值吃饭的......”
朱平安更换了官服,安顿了画儿等人,带上刘牧、刘大刀两人下楼去浙江提刑按察司署赴任。
客栈店家看到朱平安一身簇新官服下楼,顿时态度热情的难以形容,不仅要免除朱平安一行的房费、饭费,还要无偿给朱平安他们升级住房,升级膳食标准,朱平安再三谢绝了店家好意,表示一切如常即可。
辞别了热情的店家,朱平安带着刘牧、刘大刀两人再次来到了浙江提刑按察司署前。
江提刑按察司官署衙门面朝南开,衙门非常宽阔,比靖南衙门大了一倍不止,两柱合抱粗的参天大树立在衙门两边,树冠笼罩了半个官署门楼。门楼高耸,檐角飞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屋脊兽坐在屋脊上,一片片黛瓦如蛟龙鳞片一样镶嵌在门楼顶上,延伸到了官署围墙上。
官署大门由三扇朱漆铜钉大门组成,大门的门环是一对狮兽衔环。每扇大门前都蹲着一对抱鼓石,抱鼓石两个侧面都凸刻着麒麟善兽。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古代,只有衙门或者有功名的府邸门前才可以立抱鼓石。
大门两侧是高大的青壁砖墙,呈八字形向两侧延伸,迎面而来一股高衙威仪气势。
“公子,方才没仔细看,现在一看,这提刑按察使司衙门比咱靖南大太多了,站在门前有点憷得慌。要不是公子在旁边,我都不敢在这门口站着。”
刘大刀站在官署大门前,看着这宽阔威仪的衙门,不由的咂舌不已。
“废话,靖南县衙是七品衙门,这可是三品衙门,能一样吗。”刘牧忍不住说道。
“呵呵,大刀,你们现在也是有官身在,有什么憷的。”朱平安微微笑了笑。
说着,朱平安拾级而上,率先迈步上前。
刘大刀两人紧随朱平安上前,刘大刀没留意到门槛高度,绊了一个趔趄,被旁边的刘牧眼疾手快给拉住了,站稳后刘大刀忍不住咂舌道,“娘啊,这门槛可真高,足有一尺有余了吧?整这么高的门槛,也不怕进门绊个跟头。”
1...572573574575576...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