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知县如此盛情,两人只好道谢,端起碗,拿起筷子,吃起长寿面来。
在老妇人和何王氏两人吃面的时候,公堂外围观群众一个个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这是啥情况?这审案审着,怎么知县大老爷请人吃起面来了?”
“这是咱们知县大老爷吗?我怎么感觉像换了个人似的?!咱们知县大老爷审案那可是神断啊,破案如有神助,便是上一个僧尼案,咱知县大老爷那也是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理有据。怎么这个儿媳不孝婆婆案,审着审着却请人吃起面来了呀?!怎么看,怎么感觉有些荒唐呢。这儿媳妇忤逆不孝婆婆,请她们吃一顿长寿面,她们就能和好吗!?她就能改过自新吗?!就是她说改过自新,也不能信啊。”
“你们懂啥,咱知县大老爷心善,这是体恤老大娘,看老大娘可怜”
吃瓜群众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在众人议论声中,何王氏很快就吃完了长寿面,老妇人却是只吃了一半。
“大娘,不用担心面钱,本官已经付过了。您老只管吃便好。”朱平安看着老妇人,温和的说道。
“哎,谢谢知县大老爷。”老妇人在朱平安的目光下,继续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老大娘感觉肚子一阵难受,一股强烈的呕吐感涌上咽喉。
接着,老大娘便控制不住的当场吐了出来。
一旁何王氏肚子也是一阵难受,也是一股强烈的呕吐感涌上咽喉,也跟着吐了出来。
“吃吃吐了?!”
“这,这面怕是不干净吧,两人都吐了,这是哪家面馆做的面啊?把面馆掌柜的拘来”
公堂外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
“去看看两人呕吐物都是什么?”朱平安似乎早就料到如此,对两人的呕吐毫不意外,淡定的令左右衙役去查看老妇人和何王氏的呕吐物。
听到朱平安下令,堂外吃瓜群众愣了一下,有些反应快的如醍醐灌顶,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也不顾反胃,眼睛直勾勾的看向老妇人和何王氏的呕吐物。
“回县尊,原告老妇人吐的有鱼、肉、鸡蛋、面条,何王氏吐的青菜叶子、萝卜条、面条”衙役捂着鼻子查看了两人呕吐物,回禀道。
“啊?!真的啊,老大娘吐的还真是鱼、肉、鸡蛋,何王氏吐的是菜叶子萝卜条怎么回事,老大娘不是说今天她生日,何王氏只给她吃了烂菜叶子炖烂萝卜汤吗?不是说何王氏大鱼大肉的吃吗?!”
“这要不是亲眼看见,还真是不敢相信啊,老大娘竟然撒谎?!”
“原来这才是知县大老爷请她们吃面的原因?!”
“知县大老爷判案真神啊!”
堂外吃瓜群众这时才一个个恍然大悟,心中对朱平安顶礼膜拜,难以置信的看向老妇人。
案件至此真相大白。
真相跟人们所想截然相反。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朱平安很忙(七)
“本官令人在长寿面里放了催吐药,此刻真相已然大白,李氏你还有何话说?”
朱平安在公堂上用力的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声的对堂下老妇人说道。
其实一开始朱平安就有所怀疑,老妇人衣着簇新,体态偏胖,面色红润,身手矫健,不太像是被苛刻虐待之相;在她儿媳何王氏上场后,朱平安的怀疑更甚,何王氏衣着朴素,襦裙上还有一个补丁,一脸劳苦之相......
因为何王氏只是哭,什么话也不肯说,案子无法往下审,朱平安才想到了长寿面放催吐药这一个方法。既然你不肯开口,那就让你们肚子开口。
“知......知县大老爷,我,我......”
面对无法狡辩的真相,面对朱平安的审问,面对公堂外吃瓜群众的指指点点,公堂下的老妇人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原来是知县大老爷在长寿面里放了催吐药啊,怪不得她们吃了就吐了......若不是遇到知县大老爷,这案子又岂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知县大老爷不愧是咱大明的状元郎啊,真是神了啊,竟然能想出这种法子来,包公在世亦不过如此吧。”
“我真是欠打啊,方才我竟然怀疑知县大老爷,非议知县大老爷荒唐。”
公堂外围观的吃瓜群众此刻对朱平安敬佩的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之前看这老大娘委屈可怜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她要多可怜有多可怜,可是谁能想到,她竟然是个诬告的呢?!”
“呵呵,这老大娘真是个能作的啊,她过生日,她儿媳给她吃鱼肉,人家自己吃青菜萝卜,这日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啊,竟然还整幺蛾子,颠倒黑白,诬告儿媳忤逆不孝?!”
“这才是颠倒黑白啊,这大娘可真能演啊。现在再看,才注意到,这大娘身上穿的衣服可是比她儿媳好多了,而且这大娘吃的也比她儿媳胖多了,哪里先是被虐待的模样啊......”
“原以为是恶儿媳,谁知道真相竟然是恶婆婆,多亏知县大老爷神断......”
公堂外吃瓜群众对老妇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李氏你编造谎言,诬告你儿媳忤逆不孝,真相已经大白,不容抵赖。按我大明律例,诬告者抵罪反坐,加等处罚。你诬告你儿媳忤逆不孝,那你就以所诬告的忤逆不孝罪论处,并且加重处罚。忤逆不孝者,十恶不赦之重罪,仅次于谋反叛乱。以本案情形,忤逆不孝,轻则也要处以重打五十大板,游街示众。你诬告加等处罚,处以重打六十大板,插标游街示众。”
朱平安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面无表情的对公堂下老妇人宣判道,说着伸手从签筒里抽出一根令签。
什么?!
重大六十大板?!还要插标游街示众?!
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这六十大板下去,即便活下来,怕是也下不了床了......
老妇人李氏闻言如遭雷击,霎时面无血色,双腿发软,整个人噗通一下子瘫坐在地,吓的连连磕头求饶,“求知县大老爷开恩啊,求知县大老爷开恩啊,老婆子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求知县大老爷开恩啊......”
“现在怕了,早干什么去了?!你过生日,你儿媳给你大鱼大肉,人家自己吃青菜萝卜,你还诬告人家忤逆不孝,让知县大老爷判决你儿休了人家,你这人心咋这么黑呢......放着好日子不过,净整幺蛾子!”
围观吃瓜群众对老妇人嘲讽不已。
“知县大老爷,求你了,我家婆婆年纪大了,受不了六十大板;我婆婆又是好要面子的人,让她插标游街,那不是要了她的命吗,求知县大老爷开恩,饶了我婆婆这一次吧,民妇在家给知县大老爷供长生牌位......”
听到朱平安要惩罚婆婆,何王氏不仅为她婆婆担心不已,连连磕头,替她婆婆向朱平安求情。
“你婆婆诬告你忤逆不孝,要本官判决令你丈夫休了你,如此待你,你还要替你婆婆求情?”
朱平安停下手里丢签的动作,饶有兴致的对何王氏问道。
“是的。求知县大老爷开恩,饶了我婆婆这一次。”
何王氏用力的点头,接着不停的磕头求情,用力之下,额头都磕破了。
“唉,婆婆诬告,她还替婆婆求情,这样的好儿媳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这老虔婆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这么好的儿媳妇,竟然不知道珍惜......”
围观群众见状,对以德报怨的何王氏赞不绝口,对诬告的老妇人嗤之以鼻。
“何王氏,你的一片孝心,本官感受到了,但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诬告者抵罪反坐,加等处罚,这是我大明律例的明文规定......”
朱平安摇了摇头,复又将令签拿起。
“知县大老爷,民妇愿意替婆婆受罚,求知县大老爷成全......”何王氏见婆婆的罪宽恕不了,便请求代替她婆婆受罚,连连磕头哀求道。
代婆受罚!
何王氏的举动令围观吃瓜群众感动不已,这一幕都是在戏文中的,没想到现实中竟然被他们看到了。
“唉,儿媳,我......都是我猪油蒙了心,狗眼不识好人心,我错了......”
老妇人见何王氏为了替她求情、替她受罚,连头都磕破了,不由愧悔不已,老泪唰一下子流了下来。
“李氏,你诬告你儿媳,你儿媳不仅替你求情,还要为你代过受罚,你有何话说?”朱平安手里拿着令签,对堂下已有悔过之意的老妇人说道。
“知县大老爷,老婆子我错了啊,呜呜呜,我见我儿子对儿媳好,老婆子我就看儿媳妇不顺眼,呜呜呜......放着好日子不过,我不是人啊......”老妇人说着给了自己两个嘴巴子,何王氏慌忙上前拉住了婆婆的手,流泪制止。
“你可知道错了?!”朱平安问道。
“老婆子我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我儿媳对我这么好,我要是再不珍惜,那我就是畜生了。以后我一定好好过日子,把儿媳当亲闺女看待,若是儿子对我儿媳不好,我拼了这条老命不要,也要好好教训他......”
老妇人跪在地上,紧紧的抱着何王氏,悔恨的泪水如决堤的河水一样。
“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敬。李氏,念在你知错能改,年纪大了,今日又是你生辰,最重要的是受害人,也就是你儿媳不仅对你既往不咎,还替你求情,本官就暂且将这顿板子记上,以后你若是再犯,那就一并处罚,严惩不贷!”
朱平安将手里的令签重新放回签筒,对堂下李氏严辞道。
“多谢知县大老爷,多谢知县大老爷,老婆子再也不会了,我一定好好珍惜这个好儿媳,好好的过日子。”老妇人感激的泪流满面,一边连连磕头道谢,一边赌咒发誓不会再犯。
“百善孝为先,何王氏你孝心有加,可为当代儿媳楷模,赏银十两以示嘉奖。文书,记得做一封嘉奖令,容后与赏银,一并送至何王氏家中,以示表彰。”
朱平安在公堂上当众对何王氏的孝心进行了表彰,并令文书出一封嘉奖令,以示嘉奖。
“多谢知县大老爷,多谢知县大老爷。”何王氏和老妇人高兴的磕头谢恩。
围观吃瓜群众也大受感动,纷纷鼓掌,称赞朱平安包公在世,神断婆媳案,称赞何王氏的孝心,你一言我一语的告诫老妇人要惜福,好好的珍惜好儿媳......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教训狂监
听到围观群众在离开时感慨珍惜家人、团结友爱,朱平安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这案子能够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也不枉费自己一番努力了。
围观群众陆续离开县衙,有些群众还未走出县衙,便见一行三人骑着马横冲直撞的进了县衙,过道的群众赶紧躲闪,差点就被马给撞了。
这一行三骑正是谦公公派来靖南县衙的小太监小聪子一行,小聪子领着两位被革职的胥吏,横冲直撞的驱马来到大堂外,也不翻身下马。
“靖南知县朱平安可在,速速带着靖南县志,随杂家去驿馆拜见谦公公大驾。”
小太监小聪子端坐在马背上,趾高气昂的举着马鞭,指着公堂,尖着公鸭嗓颐指气使的喊道。
这谁啊?什么来头?!
竟然敢擅闯县衙,颐指气使知县大老爷?!还未走县衙的群众见状,一个个惊呆了。
朱平安正在公堂上查看文书的审案笔录,听到外面一阵惊慌的声音,接着便看到三骑横冲直撞的来到公堂前,领头的是一个身着灰色太监服饰的少年,身后两个朱平安认识,正是被自己革职了的两个胥吏。
再接着,朱平安便听到了灰色太监服饰少年趾高气昂的对自己下令。
又是谦公公?!
之前审理僧尼案时,让自己带着乡绅里老去城门口迎接谦公公!
现在又令自己带着县志去驿馆拜见谦公公!
谦公公是个什么东西!
老子手上要紧公务还来不及处理,几万靖南百姓等着,哪有功夫去拜见太监!
“你是何人?谦公公又是何人?可有身份证明?”朱平安皱眉,一字一句的问道,“令本官持县志觐见,可有公文、政令、上命?呈与本官。”
“你就是朱平安啊?!别磨蹭了!赶紧的,带上靖南县志,跟杂家去驿馆拜见谦公公。”
小聪子用马鞭指了指朱平安,不耐烦的催促道,压根就不理会朱平安的问题。
谦公公来你靖南,你竟敢不去城门口组织迎接!从出京以来,有哪个地方官敢如此轻待!杂家要替谦公公出这口气。到时候,这一幕传到谦公公耳中,谦公公也会夸我会办事,在陈公公面前替我美言几句。说不定,回了京城,自己就有机会换几个好差事了。
小聪子抱着这个心思,所以对朱平安很是无礼,煞是趾高气昂。
卧槽!
老子在西苑都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小太监!
朱平安不由挑了下眉,饶有兴致的看着公堂外趾高气昂的小太监,向下扯了扯嘴角,以警告的语气说道,“再给你一次机会,回答本官的问题,呈上身份证明、公文政令”
“杂家也再给你一次机会,速速带上县志,跟随杂家去拜见谦公公!若再敢磨磨蹭蹭,杂家一定禀告谦公公,到时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聪子用马鞭指着朱平安,针锋相对的警告,威胁要禀告谦公公处置。
出京以来,各地地方官无不对他们敬若神明,恭迎巴结,便是知府也概莫能外,小聪子一行被惯的早已膨胀了。朱平安这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一无有公文,二无上官政令,三无登记通传,四无击鼓鸣冤,尔等策马擅闯县衙,扰乱公堂左右,与我将此三人拿下,重打三十大板,以儆效尤!”
朱平安也不再多说废话,抽出一根令签丢在堂下,对左右衙役下令道。
“遵命。”
刘大刀等人早就看小聪子一行不顺眼了,提着杀威棒,狞笑着向小聪子一行走了过去。
“朱平安你敢动我试试!我可是谦公公派来的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打我便是打了谦公公的脸面,你这知县不想做了是不是?!”
小聪子见朱平安来真的了,不由吓的尖叫了起来,张牙舞爪的威胁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