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心中大定,便有了说辞,抬起头直视着孙继先,眼中露出十分坦诚之色。
大人,家师说过大人也是不得不为之。
嗯?
孙继先神色微楞,然后和何心隐交流了一下目光,眼中俱是露出了一丝惊讶。迅速地隐去了眼中的惊讶,望着罗信似笑非笑地说道:
令师为何如此说?
罗信的嘴角便浮现出一丝笑容,从他们两个那一瞬间的反应上,罗信就更加认定自己的推测都是正确的。
家师说罗信一字一顿地说道:心学门人,讲究的就是良知,讲究的就是知行合一。这样的人不会去害人,如果做了,那就是不得已而为之。
孙继先和何心隐的脸色都变了,尤其是孙继先,他的身份一直隐藏得很好,就是心学门人之中也少有知道。如今却被陆庭芳知道,这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但是看到罗信神色减低而坦诚,又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不可能说谎,也就是说陆庭芳是真的知道他孙继先是心学门人。
但是
陆庭芳又是如何知道的?
他不由将这个疑问问了出来,如果不弄清楚,他的心都不安。却没有想到从罗信那里只得到了两个字。
观察!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百六十四章心学门人:
第二百六十五章 婉拒
万分感谢腾宽同学的打赏!
这两个字令孙继先悚然而惊,陆庭芳能够从他的平日行为举止上看出他是心学门人,那其他人呢?
难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
他不由细细地思量自己以往的行为,房间里寂静了下来,罗信此时倒变得老神在在,他的心中在兴奋,没有想到这次前来拜访孙继先试探,竟然得到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而何心隐则是在打量罗信,看到罗信君子如玉的神态,想到刚才他破题的机敏,心中越是喜爱。不由开口道:
罗信,你对心学是什么看法?
何心隐的声音响起惊醒了处于沉思中的孙继先,他感觉到自己之前并没有什么失误,如果陆庭芳能够从细微之处观察出自己的身份,那就只能够说是陆庭芳的观察力惊人,心中不由感叹。
怪不得徐阶想要陆庭芳出仕,而严党却使出各种手段阻止陆庭芳出仕,这陆庭芳也是非常人啊!
阳林县。
陆府书房内,陆庭芳打了一个喷嚏,心中有些莫名其妙。
孙继先听到何心隐的话,心中也是一动,如果能够将罗信拉进心学,那么就算是陆庭芳知道自己的心学门人也一切都不是问题。不由将期盼的目光望向了罗信。罗信便沉吟了起来,他并不想加入心学,心学的宗旨决定了不符合皇帝的意志,所以心学想要重振势比登天还难,纵观历史,一直到大明灭亡,心学门人也没有重新占据朝堂。
一旦加入了心学,罗信的周围是多了一批助力,但是也多了一道枷锁,而且一旦身份暴露,有着极大的可能被驱逐朝堂,甚至入狱。
但是如果在这里直接拒绝了对方。也许就会多了一个敌人。这让罗信不由头痛了起来。但是这个时候又不能够沉吟过久,便略微沉思了一下道:
学生对知行合一的思想十分钦佩,不过对过于禅理方面也不敢苟同。
何心隐和孙继先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一丝失望。他们能够听出罗信话中的意思,那就是在委婉拒绝。但是何心隐和孙继先心中都有些不甘,孙继先望着罗信道:
罗信,你对现今的朝堂如何看?
罗信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不想给孙继先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老实说道:
糜烂。
孙继先精神就是一振道:那罗贤侄科考的目的是什么?
罗信心中不由苦笑,这就变成罗贤侄了。但是神色依旧坦诚地说道:
做官。
孙继先就笑了。
那做官又是为了什么?
活得有尊严。罗信淡淡地说道,这是他特意如此说。
闻听到罗信所言,孙继先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惭愧,他自然是听出了罗信话中的意思,陆庭芳便是在他孙继先的逼迫下失去了尊严。顿了一下道:
罗贤侄,回去代叔叔向令师道个歉,有机会我一定亲自登门向令师道歉。
不敢!罗信立刻说道。
哼,你小小年纪,就如同老朽一般。只有这一点儿抱负?何心隐却在一旁露出了怒色。
当然不是。罗信昂然道:自然是为天下奔波之。
何为天下?何心隐追问道。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何心隐的眼睛就是一亮,对罗信便有了更多的期盼。
这只是我们心学为之奋斗的目标。罗贤侄,你还犹豫什么?
罗信此时脸上一片坦诚道:夫山先生,容学生时间考虑。
何心隐的脸上便现出了失望之色,但是却也没有逼迫罗信,他知道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够急迫。而且他虽想要招揽罗信,却并不是非常看重罗信。毕竟罗信只是一个北方的神童,并不是南方神童。大明历史上北方士子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
孙继先心中一闪,他心中清楚罗信虽然没有认出何心隐,那是因为罗信年幼。阅历不够。但是只要回去告知陆庭芳在这里遇到了夫山,那陆庭芳一定能够推敲出夫山就是何心隐,于是便不再隐瞒道:
罗贤侄,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夫山先生就是何心隐。
罗信的脸上立刻佯装露出了极度惊讶之色,站起身形朝着何心隐施礼道:
原来是何前辈。
何心隐便摆摆手道:回去代我向令师为好。
是!
接下来便是闲谈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罗信便识趣地告辞了。一路上罗信慢慢地行走,依旧是温润如玉的模样,心中却是浮现出一丝喜悦,一丝烦恼。
喜悦的是孙继先不会是自己的障碍,最起码不会是自己科考的障碍。
烦恼的是孙继先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拉拢自己进入心学。
带着两种不同的情绪回到了周府,住了一夜之后,便匆匆返回了阳林县,他要把昨日拜访孙继先的事情告知老师。
陆庭芳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心中也浮现出一丝喜悦,他此时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罗信的身上,如今罗信的前途上少了一块绊脚石,他的心中自然喜悦。
自此,陆庭芳对罗信的学业更加的上心,如今罗信也居住在阳林县,与陆府相聚不远。陆庭芳便经常去罗信家去指点罗信学业。
而罗信此时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读书上,而是沉浸在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上。但是这样的事情他是不敢和陆庭芳说的,他此时还完全没有形成了一个成形的思想体系,会被陆庭芳斥责好高骛远。所以每当陆庭芳前来,他都打起精神聆听陆庭芳的指点,而当陆庭芳离开之后,他便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罗信一边整理着资料,一边将自己思索出来的东西写在纸张上,他些得很慢,写得也不多,但是每个字都是这近两个月来的领悟,这些领悟包含了嘉靖之后一直到那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的各大名家的思想,经过他的融会贯通所得,虽然真正落在纸张上的文字很少,只有不到三十页,却已经略微显露出超过这个年代的精辟思想。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百六十六章 陆庭芳的震惊
求订阅!
这还只是他整理出来的很少的一部分,如今他那大箱子里面的资料都还没有重新看完,只是看了很少一部分,罗信估算了一下,要将这些资料重新看一遍,整理出来一个初稿,恐怕也不是一年就能够整理出来的。¥f,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罗信抛弃了心学中的禅理和理学中的浮夸,将心学和理学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再结合后世的观点,融会贯通,追寻儒家的本源。
自然他还会注意到皇家的思想,在这个封建的年代,思想体系想要被认同,发扬光大,皇家的认同至关重要。如果不符合皇家的思想,或者是完全违背皇家的思想,那只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儒家实际上在汉武帝之前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从孔子的人生经历就能够看出来儒家的尴尬地位。
后来是董仲舒将儒学改得符合了当时汉武帝的思想,才造就了儒学如今的地位。所以符合皇家思想至关重要。
当然,一个学说的建立到传播,能够不仅仅被皇家认同,还被天下人认同,就不能够完完全全地符合皇家的思想,还要有对皇家的束缚,这种束缚是潜移默化的,是会让天下人认同的。
这便让罗信更加地辛苦,就算他有着庞大的资料库,也让他身心俱疲。
这一日。
罗信正捧着一本论语,但是眼神虽然落在论语上,却已经失去了焦距,他的心神已经遨游在后世那些大家对论语的各种观点中,相互比较,一点点抽丝剥茧。
拜见陆老爷。
外间响起了丫鬟的声音,陆庭芳推门走了进来,便看到罗信失神儿的模样,完全不知道他走了进来。陆庭芳的眼中便露出了一丝好奇,走到罗信的背后向着罗信手中的书望去。见到是一本《论语,这便让他心中更加地好奇,以他对罗信的了解,罗信已经能够将《论语倒背如流了,而且对于《论语的理解也很透彻,怎么如今却捧着一本《论语愣神儿?
难道是信儿对于道试产生了恐惧心理?
陆庭芳的眼中便露出了担心之色,眉毛微挑。他看到了在罗信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叠纸,纸上写得密密麻麻。而且纸上还有着很多涂改的地方。便好奇地拿了起来,落目看去。
只是看了几行字,陆庭芳的眼睛就猛然睁大,身子都是一震,神色由初始的好奇变成了专注,而且神色变得越来越专注。
啪!
陆庭芳突然激动地一拍桌子,将正在出神的罗信惊醒,抬头一看,便见到了陆庭芳。同时也看到了陆庭芳手中拿着自己写的东西。心中便打了一个激灵,暗道:
老师不会是认为自己写的东西一团糟吧?
向着老师望去,觉见到陆庭芳依旧将双目死死地盯在手中的纸上,眉毛还不停地跳动着。罗信便坐在那里心中忐忑地等待着。
但是
一刻钟过去了
两刻钟过去了
陆庭芳还在那里翻阅着,罗信便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老师!
陆庭芳的目光从纸张上移开,望向了罗信,那眼中流露着激动。上下打量着罗信,仿佛是第一次见到罗信一般。把罗信瞅得发毛,不由又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老师
信儿,这些是你写的?陆庭芳的声音有些发颤?
是!罗信点头,然后有忐忑地问道:老师,可是写得不妥?
妥!如何不妥?
陆庭芳激动地在书房内来回走着。似乎在酝酿着词语,足足来回走了三圈,这才停在了罗信的跟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道:
信儿,为师没有想到你对儒学已经有着如此精深的研究,为师业已不如。如果你能够潜心下来研究十数年,然后出书立传。当成一代大儒。
闻听到老师所言,这才知道老师的激动并不是因为自己写的不妥,而是因为太好而激动。不过听到老师说要自己潜心研究十数年,便不由苦笑摇头。
看到罗信摇头苦笑,陆庭芳的神色一怔,随后便反应了过来,脸上便现出了纠结之色。又一次在书房内缓缓地踱步,脸上的神色也渐渐地凝重起来。罗信很是有些不解地望着老师,他不明白既然自己所写的东西没有不妥,老师为什么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但是他却知道老师此时正处于下什么决定的时候,便不去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
这一等,罗信就等了半个时辰,可见陆庭芳心中要决定的事情有多么为难。
但是,最终陆庭芳还是停在了罗信的面前,神色严肃地看着罗信,让罗信的心里七上八下。
信儿,咱们不做官了,可好?
为什么?罗信心中一惊。
为了你成为一代大儒,成为一代宗师。做官会分了你的精力,不如一心做学问,你已经有了初步的思想体系,所需的只是不断地完善它。不做官,二十年内你一定能够成就一代大儒。
罗信闻听却是果断摇头道:不,信儿要做官。
信儿,不要再想着老师的仇恨,老师认了。不能够认为老师的原因,就让你断了大儒之路。
罗信的心中涌动着感动,陆庭芳为了让罗信成为一代大儒,竟然放弃了他对严党的仇恨。但是罗信不可能答应,他出书立传可不是仅仅为了成就大儒之名,而是要利用这大儒之名相助自己做官。如果失去了做官这个目标,他还出什么书?立什么传?
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嘛!
所以,罗信依旧摇头道:老师,比起出书立传成就大儒,信儿更想要做官。出书立传是务虚,而为官做事是务实。信儿想为大明天下真真切切地做一些实事。
做事有大把人去做,但是成就大儒却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
官要做,书也要写。罗信语气坚定地说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陆庭芳急道。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百六十七章 相助
万分感谢ra逼t2011同学,腾宽同学的打赏!
老师!罗信的神色变得认真道:信儿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信儿在仕途上走得更远,更快。
陆庭芳明白了,这是罗信知道自己的仕途布满荆棘,这才想出了这种另辟蹊径的方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做官,正如罗信刚才所讲,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仕途上走得更远,更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