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原本就够吵闹的了,如今又加了一个人。这就更闹了,而且三个人激动之处也是纷纷拍着桌子,令罗平夫妇和鲁大庆还有两个丫鬟面面相觑。
慢慢地,罗平倒是反应了过来。他虽然听不懂三个人在那里争吵什么,但是却听到满口的之乎者也,便知道这三个人在争论学问上的事情。他作为武人,年轻时候也走南闯北,拜会武林人士,一一切磋,这切磋也不仅仅是动手。也有论道,论武道。作为武人在论道的时候争论的更加激烈。
既然想明白了,罗平便不以为意。转身走了出去,然后凝声对鲁大庆道:
去通知你父亲。以后他就在这院门口守着,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到这个院子里。你们三个也给我记住,这里发生的一切,片言不许说出去。
是!老爷。鲁大庆和两个丫鬟立刻点头应是。
自从这一天开始,林昌也住进了罗信的院子里。这一下争吵的声音就更大了
这一日。
陆庭芳的房间里难道地没有争吵声传出来,并不是罗信呆在书房内没有去陆庭芳的房间。相反的是罗信,陆庭芳和林昌三个人此时都在陆庭芳的房间里。
房间里。
三个人围坐而坐,都严肃着一张脸默不作声。在他们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刚刚由周玉派人送来的消息。
闰五月二十六日,江西流民起义,攻泰和县,大败官军,杀死官军清军副使汪一中指挥王应鹏千户唐鼎等。
这个消息将三个人从着书立传的狂热情绪中清醒了过来,面对着一片糜的局势,陆庭芳,林昌和罗信深深地忧虑。
但是
以他们三个如今的能力和影响力却又无能为力。
陆庭芳虽然没有言语,但是那双紧握的拳头,和腮帮子因为紧咬牙关而凸鼓出来的了样子,显示着他此时愤怒的情绪。
呼
不知道过了多久,陆庭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神色变得平静,只是罗信依旧能够从他的双眸中看到隐藏起来的急迫。
我们继续!
罗信读懂了陆庭芳眼中的意思,此时他和林昌将希望都寄托在罗信的身上,希望罗信能够尽快进入到朝堂,改变大明的命运。而帮助罗信着书立传就是为罗信添砖加瓦。
日子似乎有回到了原有的轨道,罗信多数的时候在自己的书房内撰写着书稿,而陆庭芳和林昌两个人则是为罗信改稿,不时地争论。而当罗信来到了陆庭芳的房间后,就会变成三个人的争论。
就这样,时间进入到了六月份,距离道试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但是
北方的气氛却陡然紧张了起来,草原经过了几个月的酝酿,最终开始异动起来,一个个部落的兵马开始出现了调动,现出了明显要进攻大明的态势。
如此一来,大明北方边境也陡然紧张了起来,兵马也随之调动,一时之间北方军民人心惶惶。各路官员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大,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每日都处于繁忙之中。此时的罗信已经因为道试临近,住进了晋阳府周玉的家里,但是却很少见到周庭玉,周庭玉已经搬到衙门值房内居住。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看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章 罗青调动
求订阅!
官员繁忙,百姓却感觉到惶恐,而且物价开始飞涨,各种谣言也四处流动,今天说阿拉坦汗已经逼近了边关,明天又说这是谣言,阿拉坦汗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想法。这种过山车的感觉让他们心中备受煎熬。
很多富贵之人已经开始离开北方,让整个北方顿时显得萧索了许多,以往的莺莺燕燕,歌舞升平不见了,有的只是紧张和躁动。
在这些躁动的情绪中还有着一批人,这一批人就是即将赶考的书生,这眼瞅着就要道试了,但是却有着战争的传言,一旦真的爆发战争,道试肯定要停止,想要恢复道试便需要等到战事结束之后,这就不知道要等多久。
官场就如赛跑一样,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这要是爆发了战事,便耽误了这一批考生,这怎么可能不让这些考生产生躁动的情绪?
而且最重要的是究竟考还是不考都没有定下来。如果不考,这些考生也放下了一份心事,这什么也不知道,心悬在半空,没有比这个更难受的了。
罗信住在周玉家,心情也有些浮躁。他倒是不担心不考,如果不考,他就回阳林县继续撰写自己的书稿。反正他的年龄才只有十二岁,就是再耽误三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如今根本就不知道考不考,每日行走在晋阳府,感觉到的都是躁动的情绪,酒楼内都是一些汇聚在晋阳府内的考生在议论纷纷,长吁短叹。
消息终于传来了,道试如期进行。所有的考生都松了一口气,随后躁动的情绪没有了,却又升起了紧张的情绪,这距离道试也就剩下十二天的时间了。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酒楼内一下子没有了考生,一个个都在客栈内闭门磨枪。
这一日。
罗青突然来到了周府。罗信,周玉和张洵将罗青接进了书房。刚一坐下,周玉便亟不可待地开口问道:
青弟,你可是被调动了?
大兄如何知道?罗青惊讶地问道。
周玉,张洵和罗信便对视了一眼,罗青的这句话就证明周玉的推测没有错误。周庭玉的宣抚佥事,所以周玉,张洵和罗信的消息并不闭塞。从各种消息分析,北方战事已经不远。罗青这个时候来到这里见罗信,一定就是有所调动。以前只是从各种消息中的分析和推测,如今却是军队开始调动了,这战事便几乎得到了确定,不由让罗信等人心中沉重。
大哥,你被调动到何地?罗信凝声问道。
我跟着许将军调动去阳林县。罗青眉毛一扬道:这样也好,我可以照顾家里。
罗信和张洵的眼里都露出了喜色,有着罗信在阳林县。就算将来阳林县城破,也有着很大的可能保护着他们两家撤离。
多少人?罗信继续问道。
由许将军率领两千人进驻阳林县,我作为武修校尉手下有三百人。我准备到达阳林县之后,就把爷爷他们都接到县城。
说到这里。罗青的目光望向了罗信,他知道罗信对爷爷那一大家子不待见。罗信轻轻点头,罗青便松了一口气。罗信沉思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最终却没有说什么。罗青见到便问:
小弟,你有什么要说的?
罗信便摇摇头道:估计阿拉坦汗发兵也会在八月,等我考完道试回去再说吧。现在的想法还不够成熟。
好!罗青干脆点头。
接下来四兄弟又闲聊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罗青便站起来离开,罗信,张洵和周玉叮嘱罗青要小心,将罗青送到了大门外。
罗信,张洵和周玉回到了书房,一时之间都没有了谈话的兴趣,默然坐了片刻,三兄弟便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
兄弟三人来到了城门外,看着两千大军向着阳林县的方向开拔而去。
距离道试还有三天,各县乡村的考生都汇聚在晋阳府,清闲了一阵子的各大酒楼和烟花之地又喧闹了起来。
罗信和张洵是本届的考生,他们两个也没有呆在家里,而是走出府门结识各路考生。这些考生并不都是两个月前参加府试的那些考生,还有很多像张洵这样的上届落榜的考生,因为他们都已经过了府试,拥有了童生的身份,所以可以直接参加道试。这就造成了参加道试的考生并不比参加府试的考生少,甚至还要多出一些,足足有近四千人,而最终录取的人数只有五百人,这几乎就是八取一,可见竞争的激烈。
罗信和张洵先是找到了阳林县的考生,大家自然是要选一家酒楼吃吃喝喝一番,席间又遇到了不少当初参加府试的同年,那些人自然是要过来唤一声罗师兄,张洵也遇到了他上届的同年,说不得又是一番相互介绍,慢慢地酒楼的这一层已经坐满了八层,众考生你来我往,窜着桌子相互敬酒,气氛越发的热烈。
这个时候,又从大门口走进来六个考生,坐在罗信邻桌的一个考生眼尖,立刻站起来唤道:
陶兄!
云兄!那个考生也看到了云知秋,便带着其余五个考生向着这边行来,云知秋也迎了上去道:
正想着陶兄什么时候能到,没有想到却在这里巧遇,来,我给陶兄介绍
这一层的考生便都站了起来,也不待云知秋介绍,便相互通报姓名。从这一刻起,他们这些人就是同年,不管将来这些人中有多少中榜,有多少落榜,便都有了同年之宜,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陶兄,你可是清减了许多,看来陶兄这几年一定下了苦功夫,这次必中无疑。待众考生再次落座,云知秋含笑说道。
陶兴彦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苦涩道:我这哪里是苦读累的,这一年我都在游学,刚刚从宣府经大同来到晋阳。
罗信心中就是一震,大明边关四大重镇就是辽东,蓟州,宣府和大同。如今听到陶兴彦刚刚从宣府和大同回来,不由开口问道:
陶兄,如今宣府和大同的情况如何?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百七十一章 惊闻
万分感谢腾宽同学的打赏!
整个酒楼内都是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陶兴彦的身上。⌒,在坐的考生都是北方人,没有人比他们更关心边关局势了。而且这一场兵事差点儿耽误了他们的科考。
陶兴彦闻听罗信的问话,原本兴奋的神色黯然了下来道:大同还没有什么兵祸发生,但是宣抚那边却爆发了很多次小股战事。
已经发生了?众考生心中都是一跳,云知秋更是脱口相问。
嗯!陶兴彦凝重点头道:阿拉坦汗那边不时地有小股骑兵在宣府之外的乡村劫掠,实际上北方战事已经拉开了序幕。
那胜负如何?张洵急声问道。
陶兴彦的脸上便现出了一丝兴奋道:诸位都知道北方只有马将军可与阿拉坦汗一战,被蒙古人成为马疯子。而且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疯,他的手下也都跟着疯。所以马将军并没有坚守在城内,而是出去和那些蒙古兵狠狠地干了几场硬仗。
快说胜负如何?众考生几乎是齐声问道。
互有胜负。
唉众考生不仅俱都长叹了一声:不是大胜啊!
陶兴彦便苦笑道:这已经不易了,试问整个北方那个将领敢率军和蒙古骑兵野战?而且还互有胜负?那些将领那个不是不望风而逃?全然不顾我大明的子民?
众考生默然,一时之间悲怆地气氛在酒楼内蔓延。
砰一个考生一拍桌子道:我大明百万雄兵固守边关,却被蒙古十几万人屡屡欺辱,百万大军望风而逃,甚至风还没来就逃。养这些兵何用?
陶兴彦便露出了冷笑道:别说百万雄兵,就是千万雄兵也没有用,也挡不住蒙古人的铁蹄。
众考生脸色俱是一变,那云知秋更是急声道:陶兄慎言。
众考生也都愤怒地瞪着陶兴彦,他把蒙古人称为铁蹄,又说大明就是有千万雄兵也挡不住蒙古大军。这不是说大明理当亡国吗?
陶兴彦却是昂着脖子道:没有什么可慎言的,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整个边关的将领都如同马将军一般,别说百万雄师。就是砍去一半,只有五十万雄师,也能够将阿拉坦汗灭掉。
但是
陶兴彦顿了一下,将目光扫过众考生道:但是,我大明边关有几个敢于和阿拉坦汗硬拼的名将?
只有一个马将军!
所以我说就算有千万雄兵也没有用。只要有着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千万雄兵就会变成千万熊兵,狗熊的熊!
酒楼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陶兴彦的话令所有的书生无言以对。因为他的话正说出了所有考生心中所想。
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抵挡蒙古人吗?云知秋长叹了一声。
我看不到希望!陶兴彦冷冷地说道。
此时罗信却是微微皱着眉头,按照历史记载,这次阿拉坦汗对大明用兵与往次不同,往次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大军分开成无数股,在大明边境四处劫掠,让大明四处烽火连连。但是历史记载中这次不同。
这次阿拉坦汗却是一反常态,集中兵力攻击大同。也正是马芳经过无数次推敲从斥候那里得到的消息。认定阿拉坦汗会集中兵力攻打大同,他才力排众议率军秘密前往大同突袭阿拉坦汗,拉开了阿拉坦汗一连串战败的序幕。
但是
如今从陶兴彦那里得到的消息却是不同,大同那里未见一个蒙古骑兵,倒是在马芳镇守的宣府不时地出现蒙古骑兵。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
让阿拉坦汗改变了进攻的方向,选择与马芳硬战?
不对!
为什么阿拉坦汗只在宣府派出骑兵,而没有向大同,甚至晋阳派出小股骑兵劫掠?要知道大同距离宣府也就二百多公里,而晋阳距离大同也是二百多公里。没有道理只针对宣府,而放过大同和晋阳。
这是声东击西!
罗信的心就是一跳。阿拉坦汗真是想要让马芳产生错觉,让马芳认定阿拉坦汗这次用兵的主要战场就是宣府,让马芳不敢轻易率兵离开宣府,把马芳拖在了宣府。而他率领大军直攻大同,与历史上完全相同。
陶兄,大同没有见到一个蒙古骑兵?罗信忍不住再次问道。
没有!
陶兴彦此时已经知道罗信是县试和府试双案首,所以并没有因为罗信的年龄小而有半点儿轻视,反而是认真地回答。
罗信的眉头便又皱了起来,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心。距离大同最近的就是宣府和晋阳。也就是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大同进行增援的也只有这两处大明军队。如果阿拉坦汗依旧是按照历史记载那样用兵,为了迷惑宣府和晋阳,势必会派出小股军队不断地骚扰宣府和晋阳,让宣府和晋阳认定阿拉坦汗会主攻他们这里,而不敢轻易派兵增援。
如此看来,晋阳这边很快也就会有蒙古骑兵出现了。
如此罗信也就放心了,在晋阳出现的只会是小股蒙古骑兵,也只会是劫掠没有城防的乡村,却无力攻打县城,阳林县应该是安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