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新说313
前汉的关中士民殷实、人口稠密,靠的就是几代人苦心修建、经营的农业水利。
其中就以郑国渠、白渠二渠最为有名,郑国渠是秦国的遗产,白渠则是汉武帝年间由赵中大夫白公首倡修建的关中灌溉河渠。
两者又合称“郑白渠”,从泾水引流进入洛水和渭水,河渠所过的地,皆成了泾水河泥滋养的肥沃良田。
为此关中还有民谣传唱郑白二渠的功绩。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而这两条重要的河渠,如今都在卫觊治下的冯翊郡郡内。
&
第532章 仕宦显达人常情(4)
严授听出阎行焦躁的心声,扶风郡的通渠、屯田没有收效,进军雍凉的兵事就要延迟。
从郿县西扩成国渠到陈仓,引入汧水作为源流,不仅是为了开辟屯田,也是在为后续军中将校得陇望蜀的计划作准备。
但他还是一如既往,时不时给阎行泼冷水。
“将军将关中和前汉之时相比,委实不妥。前汉之时,定都长安,三辅更是京畿所在,历代苦心经营,修渠辟田,又不断迁徙关东州郡人口充实陵邑,这才有了将军所说的关中数百万人口。”
“反观本朝,自赤眉之乱以来,关中一直元气未复。加上京都东迁,徙陵之制已废,又屡屡有羌乱兵灾,入侵三辅,震动天下。以至于征兵会众,驰骋东西,奔救首尾,疲于奔命,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
“壮悍则委身于兵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羌乱未平,而三辅已疲矣。”
“到了董卓西迁朝廷之后,关中更是兵灾不断,李傕、郭汜之徒,马腾、韩遂之众,鏖兵交战,掠食千里,三辅之民逃亡络绎不绝,或南入巴蜀,或东出武关,或归附河东、弘农之地,王师未复关中,而三辅已残矣!”
“但关中毕竟乃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只要将军苦心经营,调夫筑堰、募农给种,未必就不能够重现前汉的盛况。冀州先遭黄巾之乱,后又有张燕、公孙瓒来争,郡县残破,袁绍尤能仰食桑葚,击破强敌,雄踞河北,成霸主之势!”
“兖州曹操身处四战之地,外有陶谦、袁术相争,内有陈宫、张邈为患,郡县鏖兵,沦为立尸之所,尚且能够兵吞豫州、西迎天子,可见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将军与其效梁惠王之叹,叹息于关中残破,生民凋敝,无益于兵事,不如安下心来,苦心经营三辅,用生聚教训之功,方能够成就兴王定霸之业!”
听到严师又恰到好处地给自己泼冷水,阎行苦笑了一声,耳边不由响起了严师往日的朗诵声。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王好战,请以战喻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麾下重臣之中,阎行最怕危言诤谏的严授。但今日看看自己的粗布衣服、光着脚板,阎行也挑了挑眉头,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孤驰骋东西,几经家门而不入,击破强敌,收复关中。修郑白二渠,亲率士卒,挖泥担土,自诩所费之功,十倍、百倍于梁惠王,严公以梁惠王相喻,难道还能说是孤做得不比梁惠王好么”
白发苍苍的严授,见到阎行有些反感,只好苦口婆心地说道: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将军做得当然比梁惠王好,但行百步者半九十,将军还是需要慎始敬终,不可急于求成,功亏一篑啊!”
听到严师苦口婆心的谏言,阎行脸上也微微动容,颔首说道:
“孤受教了!孤虽定关中,犹记初心,也定然不会负了在孤微末之时,千里相投、辅佐画策的诸公。”
“将军爱惜士民,此乃吾等之幸,亦是关中之幸!”
眼瞅着视察完成国渠,情绪不佳的骠骑将军此刻展颜露笑,杜畿和郿县县令等大小官吏这才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成国渠之事,去岁没有赶工完成,今岁还是可以按部就班,逐步修缮、西扩的,但要是官职被免去了,那就不仅是今岁,连去岁的政绩都一笔勾销了。
正在这个时候,郿县主簿也趋步小跑了过来,小心翼翼来到了郿县县令身边,轻声细语地说起了悄悄话,郿县县令听完之后,面露犹豫,小心观察着骠骑将军的脸色。
这一幕刚好被杜畿看到,他皱了皱眉,径直对郿县县令问道:
“可还有其他事”
“额,丞君,鄙县还有两位从蜀地归来的才俊之士,想要拜谒骠骑将军!”
一听到是这类事情,杜畿脸色也转为严肃,扶风郡内的成国渠没有按时完成骠骑将军的指示,已经惹得骠骑将军不喜,刚刚若非自己和长史严授排解,只怕他这个六百石的县令就要被夺职问罪了。
这个时候,郿县县令来举荐人才,实在不是什么合适的事情。
杜畿知道骠骑将军平定关中之后,各郡县的大姓豪强纷纷借着各种名由、四处请托,然后派出的自家的子弟前来拜谒骠骑将军或各郡太守,所为的无非就是能够被看中辟除,入仕为官。
但是这些拜谒求官的人群中,才堪重任的俊杰士子为数不多,占多数的还是逢源幸进之人。在这个时候举荐人才,若真是才俊之士那郿县县令,或许可以将功补过,但要是只是几个志大才疏、想一步登天的大姓子弟,那这个场面自己可就兜不回来了。
迎着扶风郡丞杜畿严厉的目光,郿县县令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心里埋怨主簿不识时机,但眼下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县里的这两位才俊,原是避乱入蜀的大姓子弟。一位是孟达孟子敬,一位是法正法孝直,他们二人自称是有通渠之策献上,已经提前赶来,
第533章 仕宦显达人常情(5)
“那你们走的褒斜道,可容歩骑大军开进”
听到阎行的询问,法正沉吟了一会,才缓声说道:
“褒斜道北入口在郿县斜谷口,南出口在汉中褒谷,故称褒斜道。谷间栈道循河流而筑,无需翻山越岭,倒是能容大军开进,秦时司马错伐蜀,秦国大军即经此道。”
“不过汉中褒谷出口莽崖削壁,若有兵卒扼守,可谓一人守险,万夫莫进,加上斜、褒二水湍急,若遇大雨,时有冲毁栈道立柱之事。”
说到这里,法正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在不明面前这位骠骑将军心思的情况下,他可不敢像孟达一样,贸然地献上进军方略,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看似虽好,但也得后续有命享受才行啊。
不过通过刚刚的问答中,阎行已经初步考量了法正的才干,能够洞察张鲁、刘璋两家的争斗和强弱,对入蜀的山川地形颇为熟悉,显然是在这上面下过了一番研究工夫的,虽然面前的法正年纪轻轻,但可以先放到军政事务之中磨炼,待到来日进军巴蜀时,这未尝不是一个谋主的合适人选。
阎行开始转向孟达,笑着问道:
“听说你有通渠之策献上”
孟达顿时露出笑容,从袖中抽出了一卷帛画,拱手献上说道:
“在下世代家居郿县,前汉成国渠就在扶风郿县开源,对成国渠也算是颇为熟悉,听闻州郡有修缮成国渠之意,特此筹画了东扩成国渠的地图,冒昧献上!”
阎行的亲卫从孟达手中接过了帛画,然后递到了阎行的面前慢慢展开。孟达响亮的声音也适时响起。
“将军此时在帛画上所看到的,就是扶风境内的山川地形图,如果能够从将成国渠东扩,在经过槐里之后不是引入蒙茏渠,而是再向东北径直引入泾水,那增加的灌溉距离将近百里,沿渠两岸的土地将变成肥沃的良田。”
“而渭北有一些如漆水的支流,东扩的河渠正好经过它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河渠的源流。”
“昔年秦国修成郑国渠,号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将军若能够修成这段东扩的河渠,就相当于再修成了一条郑国渠,这不仅是关中士民之幸,对于将军的屯田输粟也有莫大的好处!”
孟达在讲解东扩成国渠的过程中,尽可能放慢语速,一方面是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听清他的话,另一方面则是给自己时间斟酌出更具诱惑力的言辞来。
“好,很好!”
听完了孟达的精心讲解之后,阎行连说了两个好字,但却没有孟达预想中的那种心动的神色,他又问了孟达几个问题之后,这才停止了询问,并让亲卫合上了地图。
眼看着自己好多天苦思冥想才设想出来的成国渠东扩之策没有在骠骑将军身上收到预想的效果,入蜀道路地形也被骠骑将军早早问及,对答的法正更是十分谨慎,点到即止。
孟达纵然心有不甘,但献策完毕、身处尴尬的境地的他,为了自身的安危着想,还是不得不向骠骑将军等人行礼告退,小心翼翼地和法正跟着郿县主簿,沿着来路退了回去。
等到他们走后,阎行双眼微微眯起,环视身边的人,淡淡问道:
“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开声。这里以严授的官爵和地位最高,还轮不到他们来对答。
严授盯了那张留下来的帛画一会,才发言说道:
“这法家的子弟,毕竟是官宦世家,家风熏染,言谈之间还有几分分寸。而观这孟达,巧言令色,投主上所好,高谈邀功,行径之丑恶,比其父辈更甚!”
法正的曾祖父法雄是本朝的名臣,官至南郡太守,祖父法真也是一代名士,号为“玄德先生”,法正的父亲法衍虽不如父祖两代,但也官至司徒掾、廷尉左监。
所以同为三辅名士出身的严授见了法正后,才说他是有几分家风的。
但对于孟达,他今日的尽力的表现落到严授的眼里,却和他父亲孟佗斗酒换凉州的行径一样丑恶,令人作呕,为了逢迎尊上的喜好,不惜巧言令色、哗众取宠,所以严授对于孟达,则给了一个极低的评价。
杜畿早知在这个时候举荐人才,自取其祸的结果居多。这个时候他也眼观鼻鼻观心,站在一旁不发一言了。
只有郿县县令满头大汗,他本以为表现不错的孟、达两人能够给自己换来一个有慧眼识才的美名,没想到结果却是弄巧成拙。但对于严授的评语,身为举荐人的他还是得硬着头皮说道:
“严府君,这孟子敬的东扩成国渠之策,虽然还有待完善,但也不失为一项利国利民的进策,又何须苛责于家声,哈哈,毕竟君子隐恶而扬善嘛!”
对于郿县县令的话,头顶斗笠的严授眉头一皱,当即就厉声说道:
“利国利民可笑之极!孟达小儿,投将军之所好,欲以通渠水利邀功仕宦,但你可知这东扩成国渠近百里,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破土开渠,日费千金,可一旦出错,
第534章 仕宦显达人常情(6)
阎行和严授一行人抵达陈仓不久,原本留守在长安的司马毌丘兴也赶来了。
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王忠率军前来长安归降了。
去岁,在阎行统军击败了韩遂大军之后,武关的王忠也和移军商洛之间、兵锋咄咄逼人的梁兴开战了。
对于王忠这个手下败将,梁兴在心中笃定是手到擒来,因此一开战他就中了王忠诱敌之计,骄傲轻敌的梁兴军被佯装败退的王忠军一步步引入到了他们事先为敌人设下的伏击点里。
于是,一场杀声四起的血战过后,以逸待劳的王忠斩杀落入圈套的梁兴,大败梁兴军。随后王忠军又趁胜追击,重新占据了商洛之间的城邑。
不过,王忠得胜后的日子也不好过,随着蓝田进驻了河东兵马后,他面临的压力正在日趋增大。
严冬将至,久战已疲的河东兵马没有出兵商洛,但王忠知道,那是迟早的事情,来年占据关中的河东大军,必定会兵临商洛之间。
率领兵马抵抗河东大军,无疑是螳臂当车,那自己剩下的,就只有投降一途了。
但投降谁,也是一门有关性命前途的学问。
入蓝田,能够投降近来收复关中、风头正盛的阎行。
出武关,可以投降荆襄的刘表,也可以投降正在和刘表争夺南阳郡北部的曹操。
因为之前自己袭击了荆州派出的将领娄圭,所以投降刘表一途最早被王忠排除,他所犹豫的,是要投降初定关中的阎行还是争夺南阳的曹操。
许都朝廷、三辅故土,自己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抉择来。
面对这两个前途莫测的抉择,王忠索性向阎行、曹操两方都派出了使者,自己则进驻商洛,按兵不动,心想着一旦局势不妙,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奔向武关或者蓝田。
最后,熬过一个冬季的王忠另外得知了娄圭战败后转投许都朝廷,并得到了曹操重用的消息后,果断下定决心,要率领麾下兵马归降阎行,并将商洛之间的城邑和武关作为进身之阶,自己还亲自跑到长安城来向阎行表明忠心。
兹事重大,所以骠骑将军府的司马毌丘兴亲自赶到陈仓,将这个消息上禀阎行,等待着他的决断。
营帐内。
听了毌丘兴的禀报后,阎行想到了有关这个王忠的种种吃人传闻,饶有兴趣地笑问道:
“孤听说这个扶风王忠,是一个好食人肉的军汉,每日用膳,必以人肉佐食,征战之前,更是需要先生啖血肉,尔后才能披甲上马、陷阵杀敌。既然他亲自赶到了长安城归降,那你们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毌丘兴没想到阎行问的第一件事情会是这桩,他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说道:
“王忠身躯健硕、膂力过人,其人脸色微赤,阔嘴红鼻,面相凶恶,据说之前当过亭长,还曾在扶风从军,见面之时倒是颇知礼节。至于传闻吃人之事,王忠自辩此乃无稽之言,不过是逃亡之民为了震慑人心,这才捏造出来的诳语,后来他吃人的流言散播出去,慢慢就越传越离奇了。”
阎行听完之后,点点头,这才转头看向一旁脸色严峻的严授。
“长史以为呢”
对于王忠这种有“吃人”恶名的军汉,严授内心自然是不喜的,只是这其中涉及到了商洛、武关的城邑关隘,牵扯重大,加之又是用兵征战之事,他也不好发表言论,当即说道:
“王忠之事,授无他论,将军可自决之!”
“好,孤听说当年的陈平、第五伦都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但高祖皇帝、光武皇帝都能够明扬仄陋、得而用之。孤虽不敢自比二帝,然王忠果勇剽锐、才堪将守,又有献城之功,孤追二帝爱才之德,唯才是举,当擢其为军中校尉,以彰其功!”
听了阎行的话,严授的眼睑微微一动,正襟危坐的身躯不自然地动了动,而毌丘兴察言观色,察觉气氛微妙,也连忙出声应诺,然后才退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