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新说313

    若没有长远的目光、多处落子的实力,那袁绍现下这地跨四州的地盘又是怎么来的呢

    阎行考虑许久后,也没有贸然采取戏志才的谋划。

    这是攸关全局的一步棋子,在最终落子之前,他想要听取更多智谋之士的意见。

    阎行先是给河东的严授送去了一封询问的书信




第497章 衣带诏现风波起(上)
    这是一条关系到汉家社稷中兴的玉带啊!

    刘协在心中暗自想道。

    汉室忠臣义士们毁家纾难、视死如生的忠烈,再配合上天子自编自导的一场苦肉计,确实是将号称“中兴汉室,还于旧都”,把自己标榜为辅佐年幼君主的周公、召公的阎行逼到了舆论的死角里。

    为了避嫌,阎行甚至不得不离开雒阳,前往弘农镇压叛乱。

    但雒阳城的内乱,依旧让关东的局势激荡起来。

    这恰恰是刘协愿意看到的,这关东的水越浑浊,他这个名不副实的天子就越有机会。

    但是,这后续也给刘协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裴茂、卫凯等阎党大臣开始追索凶手,后面出动的校事更是不顾言论,大规模涉足后宫之事。

    谋杀天子的凶手,已经畏罪自杀,是抓不到了,而幕后黑手,更不是几个小小的校事,就能够搬得动的,事态的发展,就是只能够找个理由,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校事趁着追索元凶、拷问宫人的机会,往后宫中又安插了一大批眼线进来,很多时候,就连自己后宫安寝、召见近侍都有隐藏在暗处的眼睛盯着,这就让一直蠢蠢欲动的天子不得不小心谨慎了。

    为了保全自己和同谋臣子,刘协倒是偃旗息鼓,安分养病了一段时间,可随着袁绍掠获嘉、曹操攻荥阳,雒阳城人心惶惶情形的出现,一度收敛蛰伏的天子又再次蠢蠢欲动。

    阎行现下驻军渑池,短时间是不会涉足雒阳城了,原计划针对这位权臣的谋划又得做出改变。

    于是,刘协想到了密诏。

    昔年讨董时,首倡者桥瑁就是矫制三公檄文,引得关东州郡群起攻打董卓,时下若是能够将宫中盖有天子印玺,讨伐阎行的真正诏书流转到关东,那势必能够激起关东州郡讨伐阎行的汹涌浪潮,最少也能够呼应关东袁绍、曹操的出兵,督促兖州的兵马尽快扣关赴雒。

    不过,时下的自己想要从宫中发出一道密诏,也是千难万难,必须先躲过潜伏在宫中的众多眼线。

    于是,刘协开始利用每天如厕、安寝等私人的空隙时间,在伏后、董妃的协助下,制作了一道衣带诏。

    现下,诸事已备,就差找个合适的机会,将这条玉带堂堂正正赐给某位汉室的忠臣了。

    刘协低头想着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有发觉有个人影已经从殿外悄声走了进来,待到他听到一声威严的咳嗽声时,这才从自己的沉思中抽离出来,他惊骇地看向来人,手乱脚忙地起身想要系上衣带,掩饰着内心强笑道:

    “侍中公,这么晚了,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殿外刚刚为何无人通报来人,来人!”

    刘协心中发慌,手中的动作更系不上衣带,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他只能够装作惊讶地大呼小叫。

    “陛下莫要喊了,今夜轮到臣值守宫中,刚刚是臣让近侍退下了。”

    贾诩看着少年天子的窘态,脸上波澜不兴,肃然说道。

    被贾诩这么严厉的目光看着,再听了贾诩的话,刘协莫名地干笑一声,手中的动作也停了下来,看着贾诩问道:

    “原来如此,那侍中公深夜觐见,想要面奏何事”

    “陛下,可否先将手中衣带交给臣一观”

    贾诩这么一说,刘协刚刚强作镇定的内心顿时又是一震,他手中紧紧抓住了还没系上的衣带,脸上的笑容已经僵硬。

    “侍中公,这是何意”

    “陛下自知,还请将衣带借臣一观。”

    贾诩口中说着话,脚下已经迈步走近少年天子,迎面伸出了手掌。

    对上贾诩那洞察人心的目光,刘协不由自主地移开了眼睛,为了假装平静,他只好又笑了笑,颤巍巍地将衣带交到了贾诩的手中。

    贾诩一把将衣带拿到了手中,慢慢摩挲着,口中也终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臣听宫人禀报,陛下这些日子都睡得不好,夜半寝殿还隐隐有刀剪缝制之声,害怕后宫又出了乱事,因此今夜特地前来觐见。”

    被贾诩这么一说,刘协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内心如遭重击,大脑嗡嗡作响,强忍着眩晕感,往后退了两步,直到碰到了雕镂彩漆屏风,才站住了脚步,脸部扭曲,又惊又怒,煞是可怖!

    他惊惧的是,贾诩话中的意思,就是宫中已经有人告密,将自己密制衣带诏的事情泄露了出去,恼怒的是,这些乱臣贼子竟然如此大胆,连天子安寝的寝殿都敢窥视探听。

    自己这哪里是天子,连交欢、如厕都有人监视着,活的连个庶人都不如!

    贾诩抬头看了一眼少年天子的失态,就又将目光转向手中的衣带上,虽然衣带外表摸不出什么端倪,但凑到灯下,还是能够发现细微的再次拆缝的痕迹。

    联系上少年天子刚刚的表现,贾诩心中已经笃定,他叹了一口气,将衣带重新放到了御案上,语重心长地说道:

    &n



第498章 衣带诏现风波起(下)
    这是直扣内心的一击,讨伐李傕的阎行不是辅佐天子的忠臣,难道时下狗苟蝇营的曹操就是能够辅佐天子的忠臣

    刘协沉默了!

    他必须承认,在当今的乱世下,若是想要中兴汉室,依靠年幼的自己是做不到的,依靠朝堂上的文治诸公也做不到,自己终究是要如贾诩所言,允许文武兼备的重臣辅政,托以讨贼兴复之效,才有可能中兴汉室的。

    这是事实,王允的失败,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这就让少年天子,陷入到了要选阎行,还是选曹操辅政的问题中。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会明里暗里告诉自己,阎行出身边地,浸染胡风,和董卓、李傕等武人无异,有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在,必须时刻提防着这位窃取权柄的骠骑将军。

    而阎行虽然打着中兴汉室、讨伐李傕、收复三辅等幌子,但他诛杀异己、安插亲信、把持朝纲等行为,也时不时在触动着刘协那脆弱的神经。

    十六岁的刘协在心里坚信,同出西凉军的董卓、李傕、阎行,本质上是同一类人。

    那现在贾诩问自己,曹操会是和阎行不一样的忠臣吗

    从钟繇、丁宫等近臣口中,刘协可以了解到曹操的很多事情。

    他的祖父曹腾迎立孝桓皇帝,忠公体国,他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官至太尉,青年的曹操出仕后不畏权贵,治平济南。讨董之时,他孤军深入,奋战董逆,牧守兖州时,他平定了青徐黄巾、颍川、汝南黄巾。

    这一次,也是他主动奉迎朝廷,和实力强横的袁绍相比高下立见,落在天子眼里,这也是忠君报国的一种表现。

    在贾诩询问之前,刘协坚信曹操是忠臣。

    但在贾诩目光炯炯的询问之后,刘协难以掩饰地动摇了。

    曹操除了那些钟繇、丁宫口中的事绩之外,他还驱逐过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屠杀过无数徐方百姓,以言诛杀边让这类兖州名士。

    他的事迹很忠君报国,但他的手段也很强势酷烈。

    只不过,这种动摇也只是维持了一小会了,刘协连忙就重新坚定了自己的之前的信念。

    事已至此,没有可以再让自己犹豫不决的余地。刘协选择相信曹操是汉室的忠臣,能够辅佐自己中兴汉室。

    自己也不能接受这种处处遭人监视的高压控制,朝廷也必须迁到成皋以东去,只要先摆脱阎行的控制,刘协才能够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重新启用已经成为外戚的董承为将、提拔忠君的臣子,恢复一些有利于树立天子权威的汉家旧制。

    时下不应该去担忧那些不可知的未来,刘协更愿意相信这是贾诩抛给自己的另一个陷阱,他的目光渐渐坚定起来,看着贾诩不容置疑地说道:

    “曹兖州其祖费亭侯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父故太尉嵩,恭顺天子,奉公体国,曹兖州其人,有父祖余风,率义兵,诛残贼,功高德广,当为汉室忠臣!”

    这一次轮到贾诩沉默了,少年天子的话颇有深意,这让他对天子的少年聪慧感到了惊讶,也对这份聪慧感到了担忧。

    有时候,在乱世中的不合时宜的聪慧,往往都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更何况是生在帝王家的少年呢

    刘协眼睛盯着贾诩,当他看到一贯威严睿智的侍中都被自己说得沉默了,心中得意之余,也心动起来。

    平心而论,贾诩算不上汉室的忠臣,但也不是逆臣。他为自己说退过李傕麾下的羌胡兵,也庇护过落难的朝臣公卿,或许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但考虑到他在凉人中具有的声望,以及过人的才智,刘协觉得,或许自己可以把他争取过来,最不济,也要让他在衣带诏这件事情上,选择旁观中立。

    “侍中公,你曾经帮助朕说退过李贼手下的羌胡兵,也曾庇护过朝中落难的公卿大臣,这一次你又屏退左右后才来见朕,朕知道,你与其他人不同,你心中是有汉室,有朕这个天子的,今夜的事情,朕希望,你能够帮助朕,好吗”

    刘协此时也放下了针锋相对的对立态度,丝毫没有天子的架子和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仿佛又变成了一个半大的孩子,在苦苦哀求一位长辈襄助自己一臂之力。

    贾诩还是没有开言,而是看着少年天子,那严肃的目光,就像是在审视自己做错事的子侄一样。

    过了许久,贾诩才重新开声,向天子行礼说道:

    “陛下言重了,臣空长马齿,老朽无用,已经帮不上陛下了。但是今夜之事,为了三河治下的百姓,臣却是不能够为陛下隐瞒。臣出任侍中之前,也曾向辅政的骠骑将军承诺,要尽力匡正陛下举止言行上的过失,先前京中大案,已经是臣下的失责。今夜之事,万万不可再任由陛下继续错下去!”

    说完之后,贾诩向少年天子行了一礼,拿起御案上的衣带,转身就要离去。

    刘协看到自己低声下气的恳求,竟然还被贾诩拒绝了,他一瞬间脸色大变,双手紧紧握了起来,双眸迸射出狠毒的光采,死死盯着贾诩的后背。

    犹豫了一会,刘协终究不敢动手杀人夺诏。

    贾诩在转身之后,也感觉到了自己身后的目光在一刹那之间也变得冰冷狠毒起来,自己的后背就像是被一条潜伏着的毒蛇盯上了一样,但他的步伐依



第499章 鸟返故乡狐首丘
    “此事万万不可,将军乃国之重臣,执国朝之政,素有威望,近来虽遭小挫,但仍不减忠君辅国之名。故将军府中掾史不懈于内,忠志将校忘身于外,皆是为了追随将军的大德,上报天子,下安黎庶。”

    “如果将军擅行废立,只怕昔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威名就要一朝墜地。到时候内外离心,士民背德,天下群起而攻之,若是这样,事到临头再悔恨也来不及了!”

    裴辑言辞恳切,担忧之色溢于言表,若是阎行一意孤行,只怕他就要冲上去抓住阎行的衣甲,不惜触怒阎行,进行直谏了。

    阎行听了裴辑的话,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波动,目光倒是从裴辑转向了贾诩身上,看到贾诩默言沉思的样子,他开声问道:

    “文和公”

    “啊”

    贾诩有些惊讶地看向阎行,好像现下才意识到了阎行的话语。

    “你沉思不言,是在想些什么”

    阎行不管急于劝谏的裴辑,而是目光炯炯,饶有兴趣地看着贾诩。

    贾诩的颌下的山羊胡须颤动了一下,过了一会才缓缓说道:

    “刚刚在想着的,是初平元年的董公。”

    “哈哈!”阎行听到贾诩的告诫,不由哈哈笑了起来。

    在这个危机关头,想起董卓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当年的董卓差不多就是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之后,人心离散、一蹶不振,致使西凉军的势力江河日下,最终一步步走向了覆灭。

    不过笑完之后,阎行倒也重新严肃起来,他摆了摆手,告诉裴辑说道:

    “文衡,你的意思孤都已经知道了,会三思而行的,你兼程赶来渑池,想必也是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将军!”

    看到阎行要让自己先下去,裴辑不禁又想要出声劝谏,但阎行却不再理他,又看到了贾诩暗示性的目光之后,他想到了来时在路上向贾诩请教的情景,想了想,最终还是低头行礼,告退转身出了大帐。

    待到裴辑走后,阎行看着贾诩,笑了笑,请年纪已老的贾诩入座,他自己则起身站了起来,慢慢走到了大帐中间,负手而立,淡然说道:

    “其实志才、公达等人也是明里暗里不同意孤废黜当今天子的,公达没有多说,志才倒是掏心窝子跟孤分析了一番话,他建议孤在时下退一步,将天子和朝廷让给兖州的曹孟德。”

    “将军既然不愿说建议废黜天子的进言者,转而说起戏祭酒、荀祭酒二人的建议,那想必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定夺,只是不知道将军内在的顾虑是什么”

    落座的贾诩也是面色如常,开门见山的问道。

    阎行点点头,又继续说道:

    “志才认为,曹孟德与孤无争地之心,得了天子,自顾不暇,只会结好河东,还保兖、豫。如此,就退了兖州的一路兵马,而邺城的兵马无利可图、无虚可趁,见到徐公明等将坚壁清野,随后也会退去,这样关东的局势就重新稳定下来,河东也可以全心全力转向关中,经营三辅。”

    “孤倒也不是不知进退、只知蝇营之人,只是担忧两事,一件事是得了天子的曹孟德,会如何对付河东,另一件是河北势压群雄,河内地处要冲,常常想要据为己有,明知关中将有大战,见到兖州退兵,未必也会甘心退兵啊!”

    好的建策,从谋划再到审议,最后到执行,从来都是群策群力的整个过程,每个谋臣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每个人更是带着明显的偏见和局限性在看待很多事情。

    而这个时候,阎行需要做的,就是动员身边的谋臣们查漏补缺,尽量完成一项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而恰恰不是万全之策。

    阎行并不相信,世间有万全之策,那些所谓的万全之策,不过是隐藏在底层的缺陷的弊端,被人刻意地忽视过去罢了。
1...166167168169170...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