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吃货唐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肥皂快乐水

    高静明十分激动地说道:“殿下,臣这就和杜大人进宫,向陛下禀报。”

    张宝贵也听明白了,他问道:“你们把这个机构叫个什么”

    众人就开始开动脑筋,来为这个机构起名字。

    李佑笑道:“你们啊,动那个脑筋干什么这么大的事情,可以说是发展大唐经济最重要的举措之一,这个名字该咱们取吗”

    高静明一拍自己的脑门儿,说道:“看看,臣高兴糊涂了,这个名字该由陛下来取啊。”

    “是啊,是啊。”众人全都赞成。

    只有萧乾在那里撇撇嘴,腹诽道:“一群马屁精。”他问道:“高大人,教育部办学的计划怎么办”

    高静明说道:“通过,我绝对没有意见了。您明天就可以在早朝上提出,我坚决支持。”

    萧乾这才满意的笑了。

    高静明今天一下子就解决了两个大问题,兴奋的有些坐不住了,他已经吃不下去了,急着去向李世民禀报。

    杜新元还惦记着另外一个问题,他问道;“殿下,民间私自铸钱的事情,如何解决呢”

    李佑笑道:“今天就不谈这个问题了,等你们发行了彩票,办起了这个机构后,就有办法了。”

    高静明和杜新元走了,萧乾也走了。武珝的注意力又转到了张宝贵的儿子身上,她羡慕极了,于是又有些不满地斜了李佑一眼。

    李佑吩咐道:“白虎,通知宝琪,让他开始生产特种纸。”

    “是,王爷。”白虎出去传令去了。

    李佑对武珝和杜梅说道:“你们先到外面玩一会儿,我和宝贵有话要说。”

    武珝等人走后,李佑说道:“宝贵,我想扩大特战大队,推荐你来统帅。”

    经过了西域和东征军的事情以后,李佑觉得特战队很好使,这样的一支部队,还是要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薛仁贵已经离开了特战队,目前特战队由周青暂时代理大队长。

    张宝贵说道:“行,反正我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可做。”

    ……

    唐朝周边地区,西北部大食帝国和波斯帝国正在生死搏杀,没有精力找唐朝的麻烦;西部,吐谷浑与大唐友好,西南部吐蕃人也没有找事,南部的交趾郡的叛乱,已经被段志玄平定,东部海盗的踪迹已经消失,东北部,唐朝的海军横扫一切,高句丽也罕见地老实了起来;北部草原上,三大部族都忙着跟大唐做生意,也没有人闹事。

    大唐四海升平,进入了良好的和平建设时期。

    李佑整天在研究院上班,朝廷里的很多大事却都要来找李佑解决,李世民觉得不方便,于是又动了让李佑上早朝的念头。

    两仪殿,书房。

    “父皇,王珏从倭奴国传来了消息。”李佑说道。

    李世民接过了王珏送来的军报,看完后,把军报交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传看。

    他自己看了一阵地图,问道:“倭奴国内的形势,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李佑说道:“倭奴国人自从统一以后,就逐渐疏远中原王朝,到了圣德太子执政之后,就不再向隋朝称




第五百一十五章 信任
    李佑无奈地说道:“儿臣接旨。”

    李世民说道:“李佑留下,你们都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众人都离开了。

    “佑儿,过来,坐到这里来。”李世民坐在沙发上,指着自己身边的位置说道。

    “谢父皇。”李佑过来坐下,他有些担心地说道:“父皇,您让儿臣到尚书房办差,儿臣觉得有点不合适,我大哥和三哥恐怕会有想法的。”

    李世民说道:“你不要想那么多。我叫你进尚书省,到上书房行走,就像房大人所说的那样,对于如何发展经济的事情,需要你来出谋划策。我是将军出身,工商业方面的事情很多都是一知半解,现在朝廷里关于这些方面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我需要随时向你咨询。

    你在研究院那里办公,离得这里太远了,不方便。”李世民神情慈爱地说道。

    “谢父皇了。”李佑真心的说道。

    其实,李世民对李佑真是很好,对于李佑的提议和要求,他基本上就没有不支持的,无论作为父子还是君臣,能够这样互相信任,十分难得。

    现在,李佑在大唐混的风生水起,几乎是可以说是为所欲为,依靠的还是李世民的支持。

    这次东征军出征,李佑在百济采取的烧杀政策,与高桥家族达成的协议,都是极其容易遭到非议的,没有李世民在背后撑腰,李佑什么也办不成。

    李佑这些年来推荐提拔的人才,李世民一次都没有驳他的面子。这次,张宝贵、刘仁轨和薛仁贵都直接封为了伯爵,王珏、王国相、司马炯、侯成、高通、周青等人都有封赏。登州长史程东提升为登州刺史,登州司马王怀仁调任刑部侍中等等,李世民给足了李佑面子。

    看到李佑的态度,李世民也很欣慰。他说道:“侯君集推行的新的官员考核制度,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跳出来拖延、甚至反对朝廷的政令,被侯君集弹劾了一共59人,现在都已经换上了门阀氏族以外的人,给了他们很一个很大的教训。现在,朝廷的政令推行效率比以前高得多了。”

    李佑笑道:“还是父皇会用人啊。”

    李世民说道:“对于提高朝廷的整体效能,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父皇,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李佑说道。

    “说来听听。”李世民很感兴趣地说道。

    “父皇,朝廷可以开办一所高级干部进修学校,定期培训朝廷的官员,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忠君爱国思想教育、提高国家政策水平、行政业务水平等。

    由您来亲自担任校长,由您信任的大臣进行授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名义上就是天子门生,他们会对您更加拥戴。

    学生的人选,由各部举荐,吏部审核,最终的名单由您亲自来选定。这样做有两大好处:

    其一,您亲自挑选出来的人才,将来使用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其二,有些您看不顺眼的人,也可以挑他们来进行培训,避免他们妨碍朝廷政令的通行。这种变相免职的手段,也不至于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如果这些人经过学习改造,确实能够跟朝廷一心一意了,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大收获。如果某些人仍然冥顽不灵,那就不让他们毕业,一期不行就两期、三期,直到他们改造好为止。”

    “好主意啊。”李世民高兴地说道。

    中央和地方,现在仍然充斥着大量的门阀氏族子弟,朝廷可以通过办进修班的办法,培养那些不是门阀士族子弟出身的人,然后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地位,这就增强了李世民的力量。

    &nb



第五百一十六章 一点点地改变着唐朝
    从此,李佑每天也开始上早朝和在尚书省上班,成为了大唐上班族中的一员。

    他实在是太忙碌了,不仅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繁杂事物,接待大量的人员,就是回到府里,每天12点以前也没有睡过觉,用来撰写各种科技资料。

    没有办法,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为了找到心理上的平衡,他除了每天要享受高品质的美食,还要在心理上自我安慰。他在床头上写道:“忙碌也是一种幸福,大部分人想忙都没有事情可做,人要知足和感恩。”

    还别说,每天一起床看到这个,李佑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这天,李佑撰写一份儿文章,突然有些烦躁,他发了一会儿呆,又继续写了下去,写完后,又誊写了一份儿。

    他拿起这两篇文章,笑道:“早就该这样了。”

    早朝,太极殿。

    李佑说道:“父皇,重阳将近,儿臣最近写了一首诗,想请父皇和各位大人斧正。”

    如果是别人在朝堂上来推广自己的诗词,一定会被人质疑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李佑的套路之一,是要提出一个新事物的前兆。

    李世民很感兴趣地说道,:“吟来听听。”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还是呈送给您和各位大人们看看吧。”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一叠子信笺来,首先呈送给了李世民。然后又让殿值太监发给了每位大人。

    李世民接过来一看,首先吸引他的不是诗的内容,而是书写的形式。

    纸上的前半部分写着:“玖玥登高:

    玖玥玖日望鄉臺,他席他鄉慫客柸。

    人親已厭南中楛,鴻雁那從北地來。”

    纸上的后半部分写着:“九月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李世民首先吟诵了这首诗,問道:“李佑,后面的文字是怎么回事儿”

    李佑说道:“父皇。各位大人,纸上前半部分是咱们大唐现在正在使用的文字。文字很美观,可是笔画过多,过于繁琐,书写起来不够方便。

    后面的这首诗的这字体,称之为简化字,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眼前的这种简化字看起来,美观程度并没有收到多大削弱,看上去就简洁的多了。自从李佑推广了阿拉伯数字以后,人们使用的十分方便,大家对于这种简化字体,也就没有什么反感了。

    众人议论了一阵儿后,萧乾说道:“陛下,臣认为可行,有了这个简化字体,书写和记忆都方便多了。对于普及文化知识,有着横刀的作用。”对于自己的女婿,老爷子是一定要支持的。

    “陛下,这个简化字好啊,书写起来简单多了。臣赞成。”程咬金说道。

    “臣赞成。”

    “臣赞成。”大臣们纷纷表示了支持。

    以前的李佑为朝廷解决了太多的难题,威信极高。

    李佑上朝了以后,人们发现,凡是各部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交给李佑,基本上都能够给出很好的建议。因此,对于李佑的提议,基本上没有人反对。

    久而久之,不少的大臣们养成了习惯,开始依赖起李佑来了。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建议,不仅要不仅要推广简化字,还要在整个大唐进行基本的文化普及,在所有的城镇乡村办扫盲班。”

    &n



第五百一十七章 对纸币的质疑
    两仪殿,书房。

    李佑求见了李世民,他说道:“父皇,儿臣想请一段时间的假。”

    李世民问道:“你是说去研究新的钱币的事情,这些具体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不就行了”

    李佑说道:“父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钱币的作用实在是太关键了,这件事情搞不好,整个社会可就乱了。还是让儿臣专心做好这件事情吧。”

    李世民知道这个道理,他说道:“这样吧,从明天开始,你还是来上早朝,就不必到尚书房办公了。”

    “是,父皇,儿臣告退。”李佑告辞离开了。

    对于民间私自铸造钱币,强行制止是办不到的。历史上李治当了皇帝之后,采用铸造新钱的方法,想取代开元通宝,结果遭到了百姓的抵制,被迫废止了。武则天依靠着严刑峻法,想制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结果毫无用处,最终不得不妥协,允许那些品质上看得过去的民间私自铸造的钱币进行流通。唐朝历代皇帝都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尝试,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李佑必须找到一种新的解决办法——他要发行纸币。

    李佑原本不确定纸币是否能够在唐朝流行,他仔细地研究了纸币发展的历史。

    “交子”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最早的纸币,是从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开始流行的,它是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成都在北宋时期是一个商业繁荣、商品交易发达的地区,而其最初使用的交换货币是铁钱。这种铁质的钱虽然很重,但价值却很低。据说当时人们要买一匹布,须带上的铁钱约七八十斤重,遇上大买卖就更麻烦了,对于商人来说这极不方便。

    铁钱的使用不便,促使一些商人在交易中发明了一种制楮的卷,他们在楮卷上暗藏标记,隐蔽密码,并以此代替铁钱,从而大大方便了商人们交易商品。当时这种楮卷被称为“交子”,它的性质与现在的存款凭据很相似。曾在四川广泛使用过“交子”,据说,著名的传世北宋“交子”钞版史、版画史、在货币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宋时的经济发展程度肯定要比唐朝时要高,但是唐朝的国际地位要比宋朝高得多了。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不仅仅是本国的百姓能够接受,还要和国际进行接轨。唐朝是世界的商贸中心,他比宋朝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更何况,唐朝在李佑的帮助下,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经济总量比起北宋还要大,科技进步的程度也要高。

    综上所述,唐朝发行纸币的环境,优越于宋朝,宋朝能够发行纸币,那么唐朝一定也能够流通。这是李佑在理论上得出的结论。

    除此之外,李佑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他首先找了身边的一些人询问了他们对纸币的看法,接着通过长安商社,对商人们进行了调研,他还亲自去过西市,与国外的商贾们进行了交流。

    武珝也通过喜鹊商社,协助李佑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总的来说,大部分人都是赞成的,即便有人质疑,赞同的意见也大于反对的意见。

    彩票的发行、钱庄建立后存单和汇票的使用就是对纸币发行进行了尝试,到目前为止,得到了大多数百姓的接受。

    纸币的发行,优点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解决了钱币的防伪问题,不仅携带方便,还能节约大量的铜和其他金属。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纸币的本身的质量问题了。

    很早以前,李佑在就让尉迟宝琦等人进行了纸张的研究,特别是特种纸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印钞纸




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手在民间
    魏征说道:“陛下,虽然齐王殿下发明的纸张和印刷技术都十分高明,可是纸币的作用太大,臣建议还是要谨慎才是。

    别的不敢说,臣认为,这里边还是有两个风险的。第一,齐王殿下发明的印钞纸制作技术,现在掌握的人已经不是齐王殿下一个人了,造纸厂的不少人,应该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既然不止一个人掌握了这项技术,那么这项技术就有可能泄露出去。
1...146147148149150...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