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吃货唐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肥皂快乐水

    他不敢想像,要是他从此失去了这个女人,自己如何承受今后的日子。

    李世民不再犹豫,朝着立政殿快步走去。

    立政殿。

    长孙皇后的意识再次开始模糊起来,李承乾等人一片哭声,受到长孙皇后关照的阴妃娘娘等嫔妃们也开始哭泣。太监和宫女们对长孙皇后都十分尊敬,他们也忍不住哭泣了起来。

    太医院的院正刘全忠等人一个个唉声叹气,孙思邈也无计可施。

    &n




第五百零七章 赚钱门道
    齐王府。

    高志明按照李佑的安排,齐王府连续三天大摆宴席,把这次东征军经过地区的特色美食,全都做了一遍,让齐王府的人们也都品尝到了王爷外出享受过的美食。

    热闹过后,李佑又开始到研究院上班了。

    齐王府的美食天下第一,包括皇宫御膳房在内的朝廷权贵们,经常派人来学习取经。随着人数的逐渐增多,就成了齐王府膳食处的一大负担了。

    这天,齐王府膳食处直长王寮和主膳高志明等人来找李佑,将这件事汇报给他了,李佑也觉得有点儿麻烦。说道:“出食谱吧。”

    王寮和高志明不愿意了,食谱可是他们吃饭的家伙,齐王府的美食名声在外,他们这些齐王府的厨师地位很高,在厨师界可以抬着下巴走路。把食谱公布出去,他们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看到他们不愿意,李佑笑道:“那可咋办,你们又嫌麻烦”

    王寮说道:“那就这样吧,奴婢就愿意麻烦了。”

    其实,替别人培训厨师,是一种很有效的社交手段,很多权贵为了和齐王府搭上关系,请求为他们培训厨师,然后借此机会来感谢齐王李佑,一来二去的,就算是有了往来,再说其他的事情那就方便多了。

    王寮和高志明李佑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让你们名利双收。”

    高志明说道:“还请王爷指点。”

    李佑说道:“厨师是一大行业,可是如何区分厨师水平的高低呢你们研究研究,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我向朝廷建议,在全大唐实行,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大唐的厨师进行考核,然后按照他们的水平颁发资格证书。

    厨师证很重要,它代表着厨师的身份与资历。厨师们有了这个证书,就有了相应的地位,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容易从事厨师这个行业,也能够促进厨师们追求厨艺的精益求精,以便上升到更高的等级。

    成立了这个机构,你们两个人来担任这个机构的正副主官,咱们齐王府的其他厨师也可以担任评审官。有了这些身份,今后全大唐的厨师就都可以算作是你们的弟子了。

    当然了,你们这些官员还会有相应的一份俸禄。你们觉得如何”

    “哎呀,这可是太好啦,奴婢们愿意。”王寮和高志明顿时兴奋了起来。

    不久以后,在李佑的指导下,王寮和高志明拿出了一套厨师考核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等级制度。

    作为大唐的职业资格证书,厨师证按等级划分,共分五个等级:

    初级

    中级

    高级

    特级

    大师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佑拿着这个方案前往东宫,和李承乾商量此事。

    户部。

    户部尚书高静明正在办公房召开会议,白虎来了,他说道:“高大人,我家王爷请您和他一起去东宫。”

    高静明最喜欢听到齐王殿下的消息了,只要是齐王殿下一叫自己,那准是好事。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到了东宫。

    听完了李佑的介绍,高静明立刻掏出算盘,噼里啪啦地算了起来。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李佑发明的新的珠算方法,很快就算出了结果。

    高静明说道:“太子殿下,颁发厨师资格证书,一本证书成本500钱,颁发一贯钱半,一本证书就可以赚一贯钱。全国1795个县,393个州,平均一个地方300人,加起来就是656400贯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啊。”他是务实的人,计算时采用的是保守的数字,仅仅长安从事厨师职业的人就



第五百零八章 政令通畅的问题
    李世民和李佑的计划是针对门阀氏族的。

    门阀氏族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们本身掌握了大量土地等生产资料,最关键的是他们手中有人才,大唐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出自门阀氏族的。

    造纸和印刷技术是读书成本的重要部分,老百姓买不起书,学习文化就从谈起。现在印刷术早已经成熟了,加上造纸技术的成熟,百姓读书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提高全体民众文化水平,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大批的百姓提高了文化水平,从他们中间就会产生大量的人才,这就打破了门阀氏族对人才的垄断,他们的影响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李世民让李承乾和尉迟宝琪等人先离开了,留下李佑单独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李世民问道:“李佑,针对门阀氏族你有什么想法”

    李佑问道:“父皇,您觉得他们的影响力和三年前相比如何”

    李世民说道:“已经减弱了不少。”

    李佑笑道:“门阀世俗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他们拥有的大量的土地和对商业的垄断,第二个就是他们拥有的大量的人才。

    如何削弱他们呢

    首先,自从粮食产量提高、工业规模扩大、商业地位提高以后,他们对生产资料、商业上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了。

    从生活上来说,百姓们除了种地以外,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对门阀氏族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的降低了,门阀氏族在物质生活上的影响力也大大的降低了。

    只要朝廷继续提高工商业地位,大力发展工商业,朝廷的税收对于土地的依赖,也会大大的降低。相应的,门阀氏族对朝廷的物质上的影响力也大大降低了。

    其次,物质是文化的基础。朝廷有了充足的财力,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多更好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体系,扩大在校生的规模。

    门阀氏族他们手中的人才和整个大唐众多学校产生的人才相比,就不足为虑了。

    因此,最多再有十年的时间,门阀氏族的影响力,就会降低到很小的程度。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再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彻底打掉他们的物质基础,就可以让门阀氏族阶层彻底瓦解。

    儿臣建议,不需要对门阀氏族进行直接的刻意的打压,从而激化矛盾。而是做好朝廷自己的事情,不断的扩大朝廷的影响力,让门阀氏族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的消亡。”

    李世民说道:“你说的是不错,这是个长久之计。不过,如何能够尽快的改变现有的官僚体系呢”

    除了军队以外,现在无论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府,门阀氏族的子弟所占的比重很大,他们的影响力也就很大。朝廷所作出的决策,受着他们的制约也很大。只要是不符合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政令推行起来就会遇到重重的阻碍。

    李世民早就想换掉这些人,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对于李世民来说有些太漫长了,他急于改变这种现状。

    李佑说道:“父皇,其实这件事不难,您看这样……”

    李世民大喜过望,说道:“好主意,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大大的改善观了官僚结构。十年时间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官僚体系。”

    李世民和李佑整整谈论了一天,晚上共进晚膳,又一直谈到深夜。李佑离开帝寝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

    不久以后,唐朝颁布了几项措施:

    其一,在所有州、府,建立综合性的大学,所有毕业生,都可是担任朝廷从九品官员,优秀毕业生可以担任正九品下的官员。羁縻州建立大学或者高级中学,毕业生的待遇与以上相同。

    开放对社会各阶层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大学考试,量才录用。

    这项措施,受到了广大学子的欢迎,毕竟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产生的人才不过数十人,这就断绝



第五百零九章 危险逼近
    不久以后,吏部的官员们陆续来了,他们见到新来的尚书大人出现在这里,都有些吃惊,因为这个时候,侯君集应该正在上早朝。m.他们不知道,侯君集是特地请假来的,他是看看吏部往常到底是个什么工作作风。

    大家原本想上前跟尚书大人热络热络,可是看到侯君集一脸的怒气,手中的马鞭拍打着马靴“啪啪”作响,一个个不知该如何招呼。

    好在吏部的官员们,都是朝堂上的老油条,一个个拱手向侯君集行礼,可是侯君集没有还礼,嘴里只是“哼”了一声,算是表示看见别人了。

    大家都不知道这位尚书大人是个什么毛病,心里嘀咕着来到议事大厅里自己的位置坐好。

    等到距离正常上班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时候,侯君集回到了大厅中央自己的位置上,吏部侍郎带着其他主要官员,一起站了起来,行礼说道:“下官等见过尚书大人。”

    侯君集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免礼。”拱手示意了一下,算是回礼了,然后又不吭气儿了。

    众人都很尴尬,只好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等着尚书大人发话。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吏部侍中窦逵才姗姗来迟。

    他来到议事大厅,看到侯君集也有些意外,再看看众人,感到气氛有些不对。不过,他也不太在乎,走进来向侯君集行了个礼,然后就走向了自己的位置。

    “你给我站住!”侯君集大喝一声。

    窦逵吓了一跳,不知道尚书大人要干什么。他转过身来,站在那里望着侯君集。

    侯君集怒道:“应该几点上班”

    “八点上班。不过按照惯例,大家都是在八点半以前赶到。不仅咱们吏部如此,其他各部这也都是惯例。”窦逵说道。

    侯君集问道:“现在是几点你知不知道,在军中点卯不到,轻者打30军棍,重者立即斩首。”

    窦逵说道:“尚书大人,今天下官的确是来得晚了一些,不过下官确实有点儿个人的事耽搁了,还请尚书大人原谅。”

    侯君集说道:“你说谎,我已经打听过了,你是经常迟到早退,不把吏部的规矩放在眼里。”

    窦逵也有点生气了,他毫无畏惧地说道:‘’尚书大人,不瞒您说,我迟到早退是有原因的,是公主殿下让我这样做的,她要我多陪伴着她。”说完,带着一丝嘲讽的意味望着侯君集。

    这位信都县男窦逵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李世民的生母太穆窦皇后的族孙、李世民第四个女儿遂安公主的驸马。他根本就不把侯君集放在眼里。以前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侯君集更加愤怒了,他说道:“既然如此,你干脆回家去陪着公主,不要来吏部上班了。”

    接着,他大声喊道:““去叫孙安仁。”孙安仁就是侯君集见到的那个打扫卫生的吏部郎中。

    很快,孙安仁来了。

    侯君集说道:“这个孙安仁是吏部第一个上班的,我来的时候就看见他在这里打扫卫生,准备上班的事情。同样是吏部的官员,他为什么能够做到

    既然你窦逵做不到遵守吏部的规定,你干脆就回家吧,你的位置由孙安仁来接替。”

    老实巴交的孙安仁吓了一跳。他只是个六品的郎中,窦逵的侍中可是正五品,幸福来的有些太突然了。

    他看看侯君集,又看看窦逵,觉得这两位自己哪个也得罪不起,于是就愣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

    &n



第五百一十章 两仪殿的一出戏
    东宫。

    自从来到唐朝,又生于帝王之家,李佑对唐朝的重要人物,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关于房玄龄和侯君集的性格和人生轨迹他也十分清楚。

    李佑听完了侯君集的话,顿时吓了一跳,他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他说道:“陈国公,如果陛下让你接替房大人的职位,你千万不要答应。”

    李承乾说道:“为什么呀”

    侯君集和张玄素也不解的望着李佑。

    李佑说道:“现在我还不能说。假如陛下征求你的意见,陈国公,你一定要马上推辞,你就如此如此……”

    侯君集说道:“殿下,臣明白了。”

    不久以后,两仪殿,书房。

    侯君集奉召前来见驾,他行礼说道:“臣侯君集,参见陛下。”

    李世民见到侯君集,很高兴的说道:“君集啊,论打仗,你是我大唐数一数二的人才,论起处理朝政,你把吏部管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我大唐难得的人才。

    最近,玄龄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他已经提出了辞职。我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已经决定让他告老还乡了。仆射是朝廷最重要的位置之一,不能够空缺。我有意让你来接替他仆射的职位。”

    说完,他望着侯君集,等着侯君集前来谢恩。

    侯君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他以为侯君集要谢恩呢。

    侯君集说道:“陛下,您对臣的信任和器重,令臣十分感动。可是,您让臣接替房夫人的仆射职务,臣却万万不能答应的。”

    李世民问道:“为什么呀”

    侯君集说道:“陛下,房玄龄大人不仅功勋卓著,他的才能胜过臣的百倍千倍,仆射乃是国家重臣之首,臣您是了解,就是一介武夫,根本就胜任不了这个职务,这样的职务必须要由房大人这样国家干城担当才行。

    再说了,房大人是臣的老长官,对臣又提携指导之恩,臣怎么能够做那种忘恩负义的事情呢

    陛下,还请您收回成命。如果您要是一定要让臣这样做,臣请求免除臣的吏部尚书职务,还回到军中去替您戍守边陲。”

    说完,侯君集将头在地上磕得“当当”响。

1...144145146147148...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