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与少女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Roy1048
这个称号所代表的东西并不是某种脱离普通人的超然存在尽管某种意义上某种方向上它也并没有错,但若要真正给予这个含糊又暧昧概念予以确切的称呼的话
所谓“贤者”,应当算是“立于人民之中,而又超然于人民。”
正因拥有的知识超越了常人的认知,他才能够为他们指明方向。而也正因为他仍旧立于人民之中,他的一切都是基于千百年劳动人民累积的细微智慧,他也才真正明白普通人会想些什么。
如今比起过去已经成熟了许多的洛安少女这样想着。
自己要学的东西仍旧有许多,而这也正是历练,正是旅行的必要性之所在。
总是固守那方寸天地的生活或许是安稳的,但这种安稳建立在一成不变之上。冒险者的生活为大多数人所诟病,佣兵、旅人和商人的名声从古至今都算不上好,人们利用他们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内心里却认为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搅乱了自己安稳的生活。
民族单一性越强,越是排外的地区,你就越是可以感觉到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氛围收拾好了行李正准备重新上路的米拉回过了头,她又忘了如何发音的那个卡什么什么涅的村子已经在身后能看到的视野边缘,若非制作早餐的烟气升腾而起,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都不会认为那里有一个村庄。
被恐狼咬死的绵羊剩下的羊毛被尽量剪了下来,因为天热缘故死了好几天的绵羊已经没什么可用的肉了。村民们尽全力地取下了还能用的部分,意图回收成本。
对于他们来说损失一头欧罗拉绵羊造成的经济打击并不算小。尽管恐狼的皮毛扒下来以后也能卖一些钱,但现在正值夏季
第一百二十一节:北上之路(四)
苏奥米尔的国土面积很大。
光是一个欧罗拉地区,就已经足以和几年前还是西瓦利耶附属国的亚文内拉整体相比。而若是将整个国家进行粗略对比的话,它差不多相当于马克西米连王国、西瓦利耶王国以及亚文内拉王国三者加起来的总量。
光这么一看,苏奥米尔像是一个十分发达乃至于可以自称帝国的国家。但你若是对它了解得更多一点,你就会明白,虽然国土面积庞大,这个北地之国的人口却并不算众多。
原因自然与寒冷分不开关系。
尽管以西海岸人的印象而言,北方四岛甚至是西瓦利耶的诺斯兰地区就算得上是严寒,但位于莫比加斯内海出海口的北方四岛其实只不过是和北欧罗拉处于同一纬度。
从北欧罗拉更加往上,随着愈发靠近极地,人口也会愈发稀少。在进入到了从海岸线看见的海水已经是深沉蓝黑色的北黎加罗海时,也就正式进入了苏奥米尔王国被纳入极地圈的三分之一国土之中。
这是人类所难以生存的环境,即便是对这寒冬知根知底的苏奥米尔人也极少会真正在这里定居生存。
连无处不在的鲨鱼都在这里绝迹,因为它们难以抗衡这冰冷的水温。这里的海洋中存在的是长着厚厚脂肪的鲸鱼和大型海生哺乳类,还有以它们为食的巨型水龙类。而陆地上也是如此,关于两三米高的雪人还有四五米高的巨人的消息数不胜数,便是最勇猛的大剑剑士也极少会深入北极。
三分之一的国土处于北极之中,三分之一的国土在靠近北极的地方,剩下的三分之一国土才是相对适宜人类生存有春夏秋冬季节之分的土地。再加之以“千湖之国”的美名,足有十分之一的国土被大大小小的湖泊所覆盖,其中最大也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教会所在的海因茨沃姆陨星湖。
童话的国度这称呼,是丝毫没有过誉的。
若要说美,这雪景自然是美不胜收,但这份美丽却也是建立在人类难以将自己的足迹衍伸进去的前提条件之下。
北方四岛的人种和苏奥米尔有极大相像,不论是身高还是面容都只有微小的区别,在不带武器不开口说话的情况下苏奥米尔人和丹拉索人站在一起你很难分清楚彼此,这是有理由的。
斯京萨迦的起源传说记载,最初的丹拉索民族便是定居在欧罗拉北部更往北的地区。他们曾经也是大陆居民,而后在无法忍受北方的苦寒以及各种可怖生物的侵扰以后,举族南下迁徙。
但苏奥米族人已经占据了相对丰饶的南方土地,在两个相似但又有不同的民族爆发了无数次战争以后,精疲力竭的丹拉索人放弃了大陆,前往海上寻求生机。最后在欧罗拉西面的茫茫大海上找到了面积巨大的北方四岛,得以在另一处地区发展繁荣。
如今战争已成遥远的往事,分成东西两方隔着茫茫大海的两个民族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方向,最终演变出来有许多差异的语言和文化。重新有交流和沟通仅是最近几个世纪以内的事情。但不论如何,苏奥米尔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欧罗拉的事实,从这些细节当中也已经可以得知。
在夏末初秋来到苏奥米尔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一时节虽然没有雪景可看,但气候也是相对怡人。
从波鲁萨罗出发,途中经过的是牧民们的小村庄聚落。这里没有太多物资可供补给,所以出发前也必须自己做好准备。但脚程稍快的话,也不过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北欧罗拉地区最初的小镇了。
从这里开始,算是真真正正的苏奥米尔领土范围之中。只是有些令人意外却也算得上意料之中的是,这座名为波里依宁的小镇,仍旧充满了拉曼人的痕迹。
这对亨利他们三人而言某种程度上倒是行了方便,因为在一个常有商人旅客来来往往的小镇之中,人们不会对他们这样的外来者投来过多不必要的注意。
苏奥米尔如今的这位女王陛下一门心思想与帕德罗西帝国修好的想法,肉眼所往目光可及之处,遍地都是证据。
王室的想法转变成语言转变成命令,去到了地方藉由权力与财富最终化为了实物。
至高权力者的独断对于底下人民生活的影响,这便是最佳的例子。
小镇入口处的路牌分别立了两块,第一块是不那么高大的石碑,看起来已历经许多光阴。上面用石凿加之以红氧化铁颜料涂抹写着苏奥米尔语的“波里依宁”。
而在它的旁边,一块更新也更耀眼,足有两米多高显然是当代造物的黑铁招牌,则是用花体的拉曼语写着“拉丘达-瓦尔迪-拉苟”——意为“翠湖之镇”。
镇如其名,波里依宁称之为翠湖镇确实并不为过。站在入口视线从仅剩根基的城墙往内看去,你可以清晰看到在正午的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巨大湖泊。这正是所有北上的旅人会见到的第一幕,在越过了南欧罗拉地区的森林和平原以后,第一个迎接他们的便是这美丽的湖畔小镇。
这是千湖之国的起始点,从这往上建立在湖畔的城市和小镇数不胜数。
“帕拉帕拉!(停下停下)”操着一口苏奥米尔式拉曼语的士兵拦住了三人。这里显然和波鲁萨罗一样都有武器管制的律法,只是士兵的穿着与仅仅二十公里外的小镇区别甚大,尽管胸甲上面仍有相似之处,但搭配的罩衣,头盔还有武器却大不相同。
帕德罗西帝国的中部地区还有南境城邦联盟的许多地方都流行白甲,也就是不穿罩袍的设计。但在天气更加寒冷的苏奥米尔王国自古以来在盔甲上面加装罩衣保暖就是常有的行为,所以这儿的流行趋势也与西海岸更加类似。
士兵们的夏季罩衣是相对轻薄透气的,腋下等许多地方还开了透气孔,长期站岗的情况下有罩衣还能防止盔甲被晒得过热——在三人观察的时候,守军的士兵拿着战戟走了过来。
同为知晓战斗之人,洛安少女轻而易举地注意到了这些人的警惕——他们扛着长杆武器的方式是用手心托在戟的底部,而不是抓着杆子中部,这种做法是为了随时发挥出战戟的最大攻击距离,结成防御阵型而作的——换而言之,不是通常的携带武器姿势,而是战备姿势。
证明如此的还有另一点,这个苏奥米尔守军的戟兵停在了两人前方大约两米左右的距离,没有继续靠近。在他所站的这个方位和距离上,没有拿着骑枪的贤者与洛安少女若是要进行攻击,在拔剑冲锋之前就会被他放下的战戟命中。
这人不是弱手,也决计不是什么酒囊饭袋的二流守军,他的动作轻描淡写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戒备之意,避免了对手察觉到忽然爆发,但细节却是处处警惕,随时处于可以切入到战斗阵势之中。
如此浑然天成的做法只有相当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展现出来,而从他更加华丽的装备上也能看得出来,喊他们停下并且上前来的这人应当是守门的这几名士兵当中的小队长——他张开了口,对着贤者问道:
“威伊-普化-苏奥米(说苏奥米尔语吗)”
小队长这样说着,这显然又是他玩的一个陷阱。他问的是会不会说苏奥米尔语,可是这句话却是用苏奥米尔语问的,如果亨利在这里下意识地摇头表示自己不会说,那么他要么是确实是只能听懂而自己不会讲,要么就是分明懂得却故意瞒骗。
没有提起对手的警惕之心,仿佛聊家常一样普通问出的一句话,这个时候人的反应往往是最自然最不假思索的,也是最可靠的。
不论贤者点头或者摇头,他都会多多少少被对方给注意上,所以这里的最佳选择就是像一旁我们的白发少女一样——
摆出一脸茫然失措,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的模样。
亨利望着小队长,满脸显而易见的疑惑,就差脑袋上冒出来一个问号了。
“没啥没啥。”小队长摆了摆手用拉曼语这么说道,接着又打量了一下米拉和身后站着的咖莱瓦,最后松开了右手让战戟顺着往下滑直到底部与地面接触。
“上来检查。”他抓着戟的杆身中部然后回过头叫了两声,两名守军士兵应声前来,不过他们的姿态相比起小队长就要弱上许多,看起来完全是一幅未经训练的松懈模样。
挂牌佣兵的另一项特权,在成为正式注册的佣兵相当长时间以后亨利和米拉总算是有幸体会得到。
身为橙牌等级的佣兵并且还佩戴有秘银制的佣兵团徽章,在小队长确认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以后守军士兵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只是看了一下徽章什么的简单登
第一百二十二节:白翼的来访者
从翠湖镇往上,在正式靠近到海因茨沃姆这个苏奥米尔王国的神权与人权中心之前,你得先迈过被命名为塔尔瓦-苏塔的天然防线。
这里是东海岸鼎鼎有名的帕洛希亚高原最北端,从地理环境开始就注定了其独特的地位,而历史上苏奥米尔王国的许多场战争亦都是在此地发生。
不光是拉曼帝国,帕洛希亚高地的少数民族也与苏奥米尔曾经有过许多冲突。因为塔尔瓦-苏塔与帕洛希亚高原相连的缘故,不但是南面的帕德罗西人,东面的高地人也一直都是王国的一个隐患。
而在多年的战争与和平相互替换之间,苏奥米尔人也与高地人有了许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近代的历史上也曾有并肩作战共同抵抗帕德罗西人的岁月存在,加之以塔尔瓦-苏塔防线的地理位置,一些对历史了解不深的新生代拉曼人,也开始将原本专指东方少数民族“高地人”延伸到苏奥米尔人身上。
流通过程当中将错就错,现代帝国拉曼语当中的“高地人”这个词也进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指苏奥米尔人。
从拉曼到帕德罗西,帝国人在塔尔瓦-苏塔的面前折戟沉沙的惨痛历史不算少数。然而这道防线却也远远称不上是牢不可破,尽管它确实防御力极佳,但帝国人在付出足够牺牲的前提条件下也还是有能力攻破这个小国引以为豪的堡垒。
多年的战争,在矛与盾的博弈之间塔尔瓦-苏塔防线上的堡垒愈加成熟。苏奥米尔人对此引以为豪,但这天然的险峻地形不光是在战时会成为进攻者的阻碍,和平时期也会令旅人的行动十分困难。
即便在和平时期大道没有被禁止可以自由使用,弯弯绕绕的塔尔瓦-苏塔地区要通过也仍旧会花很长的时间。并且沿途全是军事堡垒,为了防止鱼龙混杂的间谍过多,除了严格控制的流动小商贩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能形成规模的市场。
换而言之,对于外来的旅人而言,翠湖镇是北上之前的最后补给站。
除非你想花很高的价钱在塔尔瓦-苏塔的黑市购买偷偷流出的军用补给,否则最好在翠湖镇凑够足以支撑超过半个月旅行的物资再上路。
尽管在这千湖之国的夏季与秋季野外生物尤其是各种水产络绎不绝,若是费点心思的话在水里头抓点鱼来烤着吃不算难事。但老话有言“旅装之缝旅中成洞”,但凡稍微有点经验和资产的人还是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野外收集上面。
苦行僧侣似的只携带最少量物资甚至干脆没有物资上路,靠沿途乞讨和收集野外物资过活这种日子,要如今的米拉去过她估计也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适应了。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抵莫过于此。在刚开始和亨利进入佣兵这个行当,没有什么钱的情况下那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而如今已经习惯了带足装备物资再上路的生活,再故意不带齐全装备想靠野外收集自给自足,那就存粹是脑子有问题了。
三人份半个月的旅行物资本来并不算难以解决,当天到镇休息隔天就可以配备完成,但这一次他们却需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原因若要深究,自然与那支浩浩荡荡的商队分不开关系。
翠湖镇到底也只是一个小镇,各方面规模难以与帕尔尼拉之类东海岸屈指可数的大城市相比的它,一段时间内能够供给的物资是有限的。因而当三人找了一家比较老旧价格也更划算的旅馆并且停留下来,打听过后去本地杂货商行打算购买物资的时候,也就不出意料地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就这样直接上路也是一种选择,但既然没有什么过于迫切的目的,三人——主要是亨利与米拉——也就决定暂时停留下来,等待商行老板调运来新的物资,同时享受一下翠湖镇本地的风土人情。
这一点对咖莱瓦算是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个心直口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年轻人,理所当然地也是一个相当认死理的人。
米拉说他是吃白饭的这件事情只是开个玩笑,但年轻的旅店家大儿子却显得相当较真。他处处思索着想要也出点力气,不过这并不完全是为了面子问题,而是苏奥米尔人本身的朴实品质所致。
尽管是在波鲁萨罗出生,但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还是偏向于传统的苏奥米尔式。苦寒的北地之中物资一向都不算充沛,所以珍惜和感恩也成为了苏奥米尔人文化当中的一环。物资更加充沛的南方拉曼人可以暴饮暴食甚至铺张浪费,不夜的帕尔尼拉当中日日都有倒掉的酒水和食物。那边的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但在苏奥米尔这种行为则会换来他人的唾弃。
这一点在咖莱瓦这个不那么正统的苏奥米尔人身上也有所体现,心安理得地吃白饭这种事情,他实在做不到。虽然确实是囊中羞涩,若非与亨利还有米拉结伴的话他恐怕得过那种苦行僧似的一边旅行一边乞讨的生活,但要他厚脸皮假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显然是太过于为难这个死脑筋的年青人了。
咖莱瓦出行的时候仅仅只携带了最少量的装备,一个布包行囊里头放着替换的衣物、少量金钱还有两天的干粮,然后腰上挂着一把匕首还有一些生活工具。
他甚至连斗篷都没有穿,各方各面都表现得像是个十足的新手。
这一方面除了旅行经验的不足以外,还与家境有些联系。尽管家里有一座二层带马厩占地面积不小的旅馆,看起来像是家境不错,实际上从当初旅店当中仅有老板娘一人加上伊尔马力这个二儿子帮忙打理就可以看出,运营的情况并不是绝佳。
毕竟波鲁萨罗的旅店有好几家,生意不算特别兴隆的情况下光是整间旅馆的维护等等就需要相当大的开支。老板娘一个人勉强支撑着想来也是无比辛苦的,所以尽管看似家大业大,真正可以动用的资产其实也不算众多。
年青人本身做搬运工赚得的薪酬也大部分都交予到母亲手中,帮忙维持家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这欠缺考虑的出行实在算得上是准备不足,若不是贤者与洛安少女同意与他同行,只怕靠咖莱瓦自己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是走不了多远的。
迟钝如他,多多少少也注意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也正因家境如此,他才更加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亨利和米拉的帮助,满怀心思想方设法想要在结伴旅行的三人小组当中派上一些什么用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