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毫无疑问,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基本上还是靠市场,即那些为了牟利而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人和企业;而他们即使接受了短暂而有限的捐助,他们也得继续依靠市场活下去。
同时他们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到市场上换取相应的回报。
行善的效率往往不如商业,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慈善。
可以说,穷人更需要的是商业,它带来的资源能让穷人更有效益的利用。
这个社会没有慈善不可怕,可怕的就在于没有市场和商业,而穷人缺乏改善境遇的通道。
穷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希望。
李和站起身道,去车间再看看吧。
他没给宋经理拒绝的机会,直接出了办公室,朝着最近的一个车间过去。
纺织车间大概有30000多平方,属于生产一线,机器设备占了主体,到处是轰隆隆的机器声。
除了细小的棉花毛和飞扬的颗粒外,噪音特别的大,宋经理几乎贴着李和耳朵说话了,李和也没听见。
织布和无梭工序工作环境是常年的高温高湿,李和一进去就是感觉像在蒸笼里一样。
而旁边的的员工也是汗流浃背,小毛巾不离手,个个穿短袖。汗水不停的流,工服都是湿漉漉的,脱下来好像随时可以拧出水来。
李和在想,如果是高温季节,这得怎么过?
他绕着车间转一圈,呼吸有点不畅,不过他没有急着出来,冷眼看着在他身后不停抹汗的一杆子厂领导。
大约过了有半小时,所有人的身上都湿透,宋经理最先挺不住,贴着李和大声的道,李先生,要不先出去吧,这里太热了?
李和摇摇头,大声的笑着道,不着急,咱们应该向这些工人学习,她们常年呆在这里都不怕热,咱们待这么一怕热。不着急出去。
哎,好的,好的。宋经理也只能跟着挺着。
哎,你通知下,现在敢走的,明天就不用来上班了。李和见宋经理身后的领导有偷偷走人的迹象,不慌不忙的给打了一剂预防针。
这话没需要宋经理传达,许多人都听明白了,虽然噪音大,可抵不住李和声音响亮啊!
这次大家没有一个敢走了!
李和又在车间里左右转了一圈,这一圈又是半个多小时。
厂子里的领导大眼瞪小眼儿,这次都绷不住了,热的受不了,要不是碍于李和在,早就光膀子了。
宋经理道,李先生,你有什么交代,你尽管说,我们一定努力做到。
他本来人就胖,哪里能这样继续熬,他真的怕会热死在这里。
李和没搭理他,只是问万良友,咱们明天应该没什么事吧,以后啊,要多来这里走动走动,陪着宋经理多来忆苦思甜,这样大家都能有进步。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看如今忆从前,总是感觉到我们的曾经和过去,是那样的苦难清贫,是那么的清纯天真,是那样的无知混沌。几十年的人生光阴,就这么不可思议的一步步的走了过来,面对着甜蜜蜜的生活,和谐融融的盛憬,人啊,总容易忘本。
其实他很少忆苦,大概从小苦到大的人,身在其中而不知其味,或者说不想回忆。他上高中还是不管四季都是打赤脚,为了省点车费到学校上学,都是徒步几十里地。
家里孩子又多,养孩子不比养猪上心,猪还可以卖呢。每天都是同贫穷饥饿做斗争,什么都没的吃,就是吃萝卜都不用洗泥巴就可以吃下去呀。
通常半夜饿醒了,只能偷偷抹眼泪,一种孤军奋战的悲苦。半梦半醒的时候还在难受,心里反反复复念咒语一样地跟自己说,再也不要这样了,再也不要这样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样。
所以他一不怕苦,二不怕脏,只有一点点怕死,怕饿死。
万良友很快体会到李和的意思,笑着道,没什么大事,明天我们还可以过来。
李和继续道,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好的建议,咱们也可以喊于经理一起过来,独乐了不众乐。
这下厂子里的领导都不淡定了!
没法淡定啊!
这要是天天来,他们这帮人简直没法活了啊!
而且还居然想把于德华给拉过来!
于大老板的脾气,他们这些人哪里还能受得了!
而且李和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于德华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他们这些人也更甭想逃出李和的手掌心,或者敷衍了事。
李先生,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宋经理这次终于不敢再装糊涂了,只能赶紧的低头。
李和笑着道,明白什么?
我们前阶段刚刚定制了一套湿帘风机系统,拥有强大的换气能力,能迅速将工厂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内,同时能导入新鲜空气,不仅提高了工厂内的空气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工厂的含氧量。宋经理终究不傻,李和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对工厂的环境不满意。
先出去再说吧。李和笑笑,终究从车间出来。
出了大门,他才感觉到活过来,重重的喘了一口气。
宋经理抹了抹头上的汗珠子,不需要李和仔细询问,就急忙道,李先生,这个你放心,纺织厂降温排风设备和散热装置我们一定会尽快全部安装到位。
出于成本的考虑,厂子里向来是能省就省,要不是今天被逼的没办法,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李和笑着道,给个具体时间。
宋经理对这个毕竟不懂,赶忙朝旁边的一个矮胖的中年人使眼色。
矮胖的中年人赶忙回复道,李先生,年底之前一定调式完毕。
李和道,那年底之前我会来,不管是住宿条件还是厂区环境,我要见到改变,如果还是这个样子,你们都可以收拾包袱走人了。
一定,一定。厂子里的领导七嘴八舌的附和保证。
李和想了想又继续问道,270块是基本工资还是算上加班工资?
这次不需要宋经理使眼色,一个中年人立马上前回道,我们是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的,全年52个星期天,7个节假日,法定节假日为59天。实现的是计件工资制下加班工资,多干多得,所以每个月大部分工人都能拿200以上的工资。
这个工时制还行。对于这个,李和没有计较,因为这个休息制度跟银行是一样的。
国内的工作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单位都有不同的办法,最准确的提法应该叫工时制。建国以后,普遍采用的八小时工作制。五十年代后,对于采矿油田等特殊工业实行了周四十小时或者三十六小时工作制,并在化工行业中实行年修价制或者周两天休假制。
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末期,国家分别在化工和纺织行业实行四班三运转制度,周工时从四十八小时减为四十二小时。
总体而言一直是周四十八小时工作制,即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时。
具体到每家单位又不一样,有的实行双休制,有的实行五天工作制,有的实行六小时工作制。
双休制的意义跟后来的差别很大,即工人工作两个早班倒两个中班,再倒两个夜班后休息两天。
五天工作制即工人每周工作五天再休息两天。
六小时工作制即每日四班制工人每周工作六个班轮休一天。
他这句话说完,转头就走,只把背影留给了众人。
8)
543、责任
接下来几天,李和让万良友到金鹿集团拿了一份厂企名单,在深圳的五家厂子,他都一一去看了。看的越多,心里越累,最后统共只有三条要求,第一是保证住宿和伙食条件,执行严苛的卫生条件,第二就是保证有加班工资发,第三条,满两年的女工生育,可以休息两个月。
谁做不到,谁滚蛋!
认真的来说,他的厂子起码一直是有加班工资发的,在深圳已经算是非常讲良心的企业,很多作坊和厂子根本不讲什么规矩,工人一天拼命干上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连二百块不到,甚至有的只能拿到几十块!
更绝的是,还有许多厂子是收押金的,跑业务要交更多,这押金什么个意思嘛。到年底就拖欠工资!想着法子盘剥人!
李和管不了别人怎么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他真实的想法。他只能尽力的做好自己。他重生一次,总不是为了剥削工人的吧?
何况,他上一辈子开厂子都没干过这种事!
当然,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做企业做工厂都有市场的规则,对劳动力资源的过分榨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通病。什么改变传统粗放模式,什么利用先进机械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什么加强服务品质,都是空话废话。
只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门槛低赚钱快,大大小小的加工厂才遍地开花,一派繁荣景象。
从某一方面来说,如果抛开某些阴暗的角落,李和是欣赏这种繁荣的。
所以李和不再要求更多,要不然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只有关门的命。而且事实上,中国只有依靠这种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才有走出去的可能。
要打价格战嘛,谁怕谁哦!
然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带动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围绕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园区实施集群式投资,并逐步带动行业整体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为主向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转变。
不然其它都是空想。
明明是东施,绝对不该去效仿西施,然后做着嫁给比尔盖茨的梦。
深圳的冬天有多冷,普遍不过十几度,这让一年度过200多天夏天的南方人都不是很适应。
而李和酒喝多以后依然光着膀子坐在夜市里撸串。
何芳带着儿子过来,李和亲自去接机。
何芳一边用纸巾擦鼻涕,一边嘟囔道,南方也太冷,鼻涕都出来,这就感冒了。
她刚刚带过儿子路过浦江去看望一个老知青朋友,浦江的冷气,让她有点受不住。
李和奚落道,这是从事实上证明,你们东北人离了暖气到南方啥也不是。
除了没有暖气之外,最关键的是:南方湿冷的天气太难熬了!
何芳却没功夫搭理李和,她直愣愣的对着一个窈窕的女孩子看。
她一阵小跑过去,那个女孩子也激动的朝她奔过去。
两个人紧紧的搂在一起。
赵青!
何老大!你怎么变这么胖了!赵青激动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何芳不知道是笑,还是哭,眼泪都出来了,你够可以的,这么多年一封信都没。
她跟赵青在大学一直是一个宿舍,感情自不必多说。友谊经历岁月变成钻石,那是让世人明白朋友的珍贵
只是再次相见,物是人非,岁月的痕迹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她们的脸上身上心上。
岁月侵蚀着最初的梦想,时光的洪流将棱角磨平。
赵青抚摸着何芳的肚子道,什么时候生产?我给孩子做个干妈吧。
何芳笑着道,跑不了你。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没完没了。
李和牵着心不甘情不愿的李览,直言道,二位,有完没完,咱们先回去说行不行?
赵青指着李和道,何老大,我就不信你治不了他,老是还欺侮我。
天地良心。李和不受这个冤枉。
何芳看着在一旁的吴波道,恭喜啊。
我给你拿行李。吴波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两个人已经见完家长,就差最后一道手续了。
中午众人自然是一阵觥筹交错。
何芳看着众人喝的高兴,苦笑的摸着肚子道,要不是肚子里有这祸害,我也能陪你们喝几杯。
赵青看着李览,不时的摸摸他的头,笑着道,你儿子很听话的,这么会也没闹。
李览好奇的看着赵青,然后闷头啃自己的玉米棒子,一声不吭。
何芳对李览道,妈妈怎么说的,怎么不知道招呼人?
阿姨好。李览琢磨半天,才喊出一句最熟悉的称呼。
真乖。赵青给他夹了块鸡腿。
这孩子还行吧。何芳说的有点骄傲。
吃完饭以后,姐妹俩就躲进了房间,天南地北的聊过痛快。
而带孩子的任务就归了李和。
李和拉着李览,一会儿麻花,一会儿冰糖葫芦,尽量糊弄着,爷俩在大街小巷里头到处溜达。
李览却突然松开李和的手,我要尿尿。
李和张望一圈没有找到厕所,只得把他抱到绿化带边上,指着小树丛道,撒哪里。
稍微懂事以后,李览已经不乐意穿开裆裤了,此时正费力的脱裤子,可是看着过来过往的行人,却怎么也不肯继续解开裤子了。
他脸色憋得通红,不一会儿就哭开。
李和发觉他裤子颜色不对,黑色陡然间变成了藏青,赶紧摸摸他裤裆,湿透了。
真他娘的不让人省心。
万良友在旁边提醒道,回家换衣服吧。
李和无奈,只能把他抱回宾馆。
何芳一边给李览换裤子,一边抱怨李和道,你能不能有点责任心!
责任心多少钱一斤?你说个数,我也好有个努力的方向。李和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说的浑然不在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