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方逢年没有急着回答,看了两人一眼,才笑道:“我知两位忧虑,无非是担心归正后的安全。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殿下已有交代,必定保证你们的安全。”
谭泰听了,却还是一脸犹豫,空口无凭,他自知罪劣深重,王彦凭什么放过他呢
方逢年看了他一眼,猜到他的想法,幽幽说道:“如今南京以被我朝光复,长江之南尽归我朝,但衡阳王的志向并非只此,下一步必定是要北伐两淮,鼎定中原,而想要北进,一只精锐马军必不可少,你等还怕反正之后,没有用处吗”
张存仁与谭泰听了这一句,眼中顿时升起一线希望,南方强于舟师和步军,马军确实是明军的弱项。
这个理由,似乎说的过去。
别看现在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好像很威风,但那是因为南方的地形,不适合北兵作战,而且王彦老谋深算,每次大战几乎都选择酷暑难耐的夏秋之间,还制定了所谓夏攻冬守之策,可谓机关算尽。
虽然这些策略在南方有用,明军也表现出了非凡的站力,但一旦过了
第789章江南赈灾
满清入关五年,江南沦陷四年,战争使得原本繁华的江南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内阁处理完高宗皇帝国葬,新帝登基大典后,恢复中央朝廷的权威,恢复江南的经济民生也就提上了日程。
九月初,继官职任命权收归中央后,楚党再次提出各省财政,地方节流三成后,七成上缴中央,准备集中财权,但遭到唐、鲁激烈反对。
九月中旬,楚党提出打击海上走私,提高赋税的议案,在内阁以微弱优势通过。
次日,浙党请开东海,增设宁波、杭州两个口岸对朝鲜、日本贸易,被楚党否决。
九月下旬,各方私下商议妥协之后,楚党再次提交议案,将地方节流提高到四成,并许以全面开海,增加泉州、杭州、上海三个市舶司进行贸易,被内阁全数通过。
在王彦以光复南京的威望,将朝政逐渐拉回正轨之时,整个江南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事情。
秋收之际,本来应该是繁忙的时节,但从二三月间一直打到八月的江南战役,使得江南之地,不少州府,夏秋两季全部歉收,而清廷之前有搜刮甚狠,到九月间,不少百姓家的存粮已经吃完,南直隶开始涌现出大量的饥民。
这次战事波及整个南直,南京东西的州府,都因为战事的影响,爆发出了饥荒,不少饥民已经开始往南京涌来。
饥民聚集,绝对是件恐怖的事情,王彦为了控制灾情,控制饥民,一边行文地方,要求各县拿稳住饥民,不要让饥民涌向南京,一面调拨粮食到各县赈灾。
太平府,当涂县,这里是南京西面数个赈灾县中,最靠近南京的一个县,也是池州等地饥民涌向南京的重要通道。
这时在当涂县通往南京的官道上,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绵延十余里,生活着二十多万灾民。
这还只是,整个江南灾民的一小部分,大明朝廷面临严峻的挑战。
王彦在近百骑兵的护卫下,来到营地外,太平府知州,当涂知县等一干人员前来迎接。
知州是反正过来的老官僚名唤孙中益,约五十多岁,比较精明能干,但也很油滑。知县则是楚堂提拔起来,是衡阳府的举人,名唤陈延文只有二十七八,身上满是朝气,但菱角分明。
王彦翻身下马,与他们一起进入帐篷区,陈延文便一边走一边给王彦介绍道:“殿下,这些大多不是当涂的饥民,而是从池州方向过来,目前已经聚集了近二十万,且这些饥民,大多是无田的佃户。”
这本来是该知州禀报,陈延文却把孙中益的活儿给做了,但后者似乎也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他是反正的官员,而且属下又血气方刚的楚党新锐,他自然靠边站。
王彦嘴上没说,但心里上对于此种情况却存在忧郁。
“粮食还够么”王彦开口问道。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这么多人,每天粮食消耗必定惊人。
“户部虽有调拨,但当涂的粮食,怕是只能坚持半个月了。”陈延文回道。
“南京那边粮食什么情况”王彦微微皱眉,扭头过来,问起王夫之,他是九月中赶到南京,担任户部左侍郎。
“回禀殿下,也不是很多。”王夫之思索道:“洪承畴在南京是屯了一些粮食,但这次江南灾情太大,饥民人数太多,全部赈济,恐怕也坚持不到十一底。”
“户部账上还有多少钱”王彦抿了抿嘴。
“打下南京,从府库,以及满城和投清官员家中,共计抄货白银折算下来,约一千一百万两,此外还有数十万顷的田产,还有几十个棉纺作坊。”
 
第789章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对于历朝历代,都是个严重的问题,甚至成为了不少朝代灭亡的诱因之一。
历朝历代在无力解决之后,通常最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便是暴乱,便是起义,使得人口减少大半,新兴势力击败旧势力,然后重新划分利益,但这其实只是进入又一个循环,并没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一两百年间,便又要再从新上演一遍利益的重新分配。
王彦听了陈延文的话语,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陈延文见此,却忙道:“殿下,每每灾荒之年,各地大族豪贾,必然乘势而起,给百姓借贷,获取高额利息,或是直接低价买田,而百姓为了渡过荒年,只能接受豪族的条件。这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就算殿下不鼓励,民间也在进行。既然不能阻止,那何不由官府出面,进行规范,反而会对百姓有利!”
这到是实情,土地兼并以大灾之年最甚,普通百姓抗击风险、灾荒的能力太小,想要渡过荒年,就只能依靠豪族。
豪族在古代社会,其实也承担了稳定地方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银行,百姓灾年借贷,丰年偿还,如果一地没有豪族,那遭灾了便连个借贷的地方都没有。
土地兼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西方也是羊吃人,只是区别在于西方失地的农民可以往外面跑,而中国失地之后,往往聚集在一起爆发大乱。
王彦沉思一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大户买了田,给了灾民一些粮食,能把今年过完,可明年这些失地的百姓怎么办”
陈延文淹了一口唾沫,然后说道:“殿下,这些大户买了田,无论是种稻,种桑,还是种棉花,都需要人啊。百姓只要做事,便会有饭吃,毕竟大户也需要人来给他们干活的。”
王彦微微一愣,居然被他给说动了。
历朝历代,防止土地兼并的做法,就是尽量限制土地交易,但这其实也只是缓兵之计,只能起到拖延的作用,并不解决问题。
朝廷一般是出于好意,来限制兼并,但有时候好的政策也会变成恶政。
比如说,百姓遇上变故,至少还有块地可以买,能度过一关,但若是限制不许买卖,大户也不会借你一大笔钱,因为一般情况下,一年的收成也就够自己吃喝,借多了根本没能力偿还,即是借不到钱,便也就过不了难关。
“殿下,湖广那边土地兼并也很厉害,兴起成片的棉田,但湖广因为战乱,人口锐减,许多豪族都在招募人手种田,广南甚至有人花高价买来黑藩,从事劳作。”王夫之忽然说道。
这两年,王彦专注于战事,对这些变化并不是很了解,但这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剧说宋代时就有豪强购买黑藩,号昆仑奴了。
王彦沉吟一阵,兼并土地是大事,历朝历代都很忌讳,王彦虽被陈延文说动,但一时也不敢下什么决定,“这次赈灾如果由朝廷进行的话,共计要花多少万两。”
“若是往年,两百万两足以,但今年粮价飞涨,没有四五百万两,恐怕赈不下来。”王夫之说道:“殿下,就算殿下想赈济,恐怕银子也批不下来。江南士绅这几年损失惨重,灾年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掘取财富的好机会,我听说不少士绅,已经准备开始买田了。”
王彦听王夫之这么说,就知道想要完全靠朝廷赈济,肯定是不成了。
一是四五百万两,数目太过巨大,户部的钱,现在并不充裕,除了要还款,朝廷用度外
第790章土豪劣绅
中国百姓重土安迁,不到万不得以不会离开家乡,想要向外发展,首先是内部有个推力,把人往外面推,其次是要外部有个拉力,将人往外面拉。
这两股力,一股是在内部难以生存的压力,迫使人寻找新的出路,一股是在外面可以过活,甚至过的更好,产生利益的驱使。
如此,在这两股力的拉扯下,才能形成一个持续,长久的作用力,将国家从内向性,转为外向性。
靠着朝廷强制迁徒,虽有一时之效,但如果没这两股力在,便后续乏力。
时间到了九月底,南直的灾情进一步扩大,王彦领着一队骑兵,从原野间疾驰而过。
道路两旁,有的是齐腰的野草,有的则是收割后整齐的稻桩,但大体而言,绝大多说田地里都堆着一堆堆的稻草。
忽然王彦猛然勒住战马,身后整个骑兵队伍也紧随着停下,一时间道路上人声马嘶一片。
王彦的战马原地转了一圈,才安静下来,他望向周遭的田野,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殿下息怒啊!”王夫之见此,催马到王彦身边。
王彦腮帮直鼓,但没有说话,半响后一挥马鞭,继续打马飞驰,身后骑兵见此,只得连忙跟上。
一行人沿着一条小河渠疾驰,大约奔驰二十多里,来到一个镇外。
这时在镇子外的牌坊下,聚集了不少人,各种声音混杂,王彦原本打算疾驰而过,现在却将马速放慢下来。
牌坊下的人,明显分为两波,一方是穿着灰色短打的乡民,一方则统一穿着黑色布衣,似乎是哪个大户的家丁。
这时,一阵吵嚷声从牌坊下传来,是一个壮汉凶狠的喊声,“一亩三石,多一粒米也没有。我家老爷也是奉楚王的旨意,下来帮着朝廷赈灾,一亩就这么多,不卖,饿死你们这群刁民。”
在牌坊前,一个老者伏在地上,一手抱着哭泣的小孙女,一手拿着泛黄的地契不放,另一边,则是一个五大三粗,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的家奴,正指着老者大骂。
“往年就是遭大灾,这田也得换二十石稻米,现在我只要十五石,已经便宜很多,你们怎么能压到三石呢这让我们明年怎么活啊!”老者哭诉道。
一旁的乡民也纷纷叫苦,那凶神恶煞的汉子,却不退让,瞪着眼骂道:“你们这群刁民,今年能和往年一样么朝廷打了大半年的仗,夏、秋两季都给耽搁了,整个南直都缺粮,往年一两银子二石米,现在都涨到一石二两了,我家老爷出三石,已经是大恩大德。”
“你们这群刁民,怎么不知道感恩呢”恶汉扫视了众人一眼,恶狠狠的道:“今天粮食已经运来了,你们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说的恶汉一挥手,“去把他们的地契都给收了。”
一众家丁,立刻准备上前,乡民这边顿时也怒了起来,“你们这不是明抢吗我等要去报官!”
“哼!”恶奴冷哼一声,“报官,我们是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赈灾,你看哪个官府敢管!给老子抢,不服的直接打!”
一众恶奴立刻挥舞着短棍,上前殴打,乡民们惨叫连连,场面瞬时混乱。
那恶汉站在后面,抱着胳膊,看着手下逞威风,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而正在这时,他身后忽然一阵疾风吹来,他头顶的网巾被一下抽飞,一股火辣辣的疼痛,从后脑勺船来。
恶汉光秃秃的头顶上,被马鞭抽出一条鲜红的痕迹,他正要大怒,便见一队骑兵冲过来,跃过他,挥起马鞭,开始抽打那些挥舞短棍的家丁。
这些刚才威风凌厉的家丁,立时被抽的抱头鼠窜,哭爹喊娘。
王彦隔着老远,就听到了嚷嚷声,明朝中期,江南一亩好田能卖到二三十两,换稻米四十石,灾年也能换个三十石。
此时情况差了许多,但怎么也
第791章粮价飞涨
南京城,临时楚王府,王彦匆匆走进大堂,将马鞭一丢,愤然的一屁股坐下。
王夫之等人也急急忙忙的跟进来,然后站着等王彦把气生完。
好一会儿后,王彦才平复一些,他这次算是见到东南士绅的德行了。
这清兵一被打走,立刻便争权夺利起来,而且不安规则来办,贪得无厌。
“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他们动用的银钱十分巨大,浙直的粮食,几乎被他们收购一空,昨天南京的粮价已经涨到三两。”王夫之见王彦平静一些,开口说道。
“殿下,依我看,直接抄了他们,把这些劣绅统统下狱。”刘顺按着战刀,大声说道。
陈邦彦却摇了摇头,“这次参与其中的还有不少浙党官员,我们又不是满清,无凭无据抄家,这是大忌。况且,你今天无凭无据抄了别人,下次别人就能无凭无据的抄了你,这个头不能开。”
“他们囤积居奇,坑害百姓,还污蔑殿下名声,怎么不能抄”刘顺搞不懂这些读书人的想法。
“除了方才下狱的那个王贵,能扯出个谢三宾,你还有什么证据”陈邦彦沉声说道:“这群人把粮食藏在浙东海岛上,锦衣卫都没摸清他们囤积粮食之地,你怎么抓”
“娘的,依我的火气~”刘顺气得跳脚,但他毕竟也是刚封了公爵的人,多少也知道,行事不能鲁莽,只能把后面的话咽回去,无奈的问道:“难到就看那些人这么作恶,让饥民饭都吃不上”
这时王彦却道:“自然不能让他们得逞!”
众人听王彦说话,都把目光向他看来。
王彦站起身来,身上怒气未减,“江浙的士绅,这是还没从当年东林执政的时期中清醒过来,还是惯用之前的思维,不知道大明已经换了主人!现在是我楚党执政,本藩这次便要教他们怎么做人,让他们知道我楚党的规矩!”
王彦顿了顿,然后看向王夫之,“南京的粮食,还能支持多久”
王夫之愣了一下,有些仓促的回道:“几个赈灾县运去了一些,城中除了官仓再向城百姓出售平价米外,其他几个粮号,都已经涨到三两!现在官仓外已经排了长队,怕是坚持不了十天了。”
王彦脸色一沉,“城中百姓必须要限购,以免那些劣绅派人抢购官仓的平价粮,另外城中的粮号,全部由官府监管。”
“这点应天府以有准备,每户都发了粮票,凭借粮票才能买到平价粮,城中的粮号也早由官府监控!”
“夏小隐这个办法不错。”王彦点点头,然后吩咐道:“本藩再说三点,你们立刻去办,第一是让锦衣卫将参与囤积的劣绅和官员查清楚,摸清他们将粮食藏在哪个岛上。第二是,湖广那边的秋收应该也结束了,你们立刻派人去催促黎遂球,让他挤出一批粮食,送到南京来。第三也是粮食,派人去广南,告诉陈子龙,陈永华,让他们在广南也想想办法,十月底,务必送一批粮食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