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马,出发,继续前行”。

    “




第339章 三边小镇(上)
    傍晚,三边镇。

    所谓三边,就是路通三方,一个大大的三岔道处,零零落落、搭建起的一个小镇而已。

    此时,正是晚饭点,来往之人,大多都是为了赶着那口吃喝。

    镇西头,围着一群人,中间支起一口大锅,锅中熬着根根大羊骨,连同羊肚、羊肝、羊肺、羊肠,甚至炸干的豆腐条、干丝。

    锅下一把火,锅上热气冒,这道特色名叫---羊杂汤。

    “仲公子,看着不错,要不来一碗”。

    到了这里,仲大人、仲翰林的称呼也得改改了,毕竟是一个“做买卖”的嘛。

    顺着随风飘来的香味,程默不由的踮起脚尖来。

    “先找家客栈住下,这个小镇,你随便逛,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就是这个镇子的‘人’了”。

    仲逸指着前面一家客栈道:“三府客栈看着还算干净、宽敞,就这家吧”。

    门口立着两个店小二,一人迎客,一个领客人上楼。

    “二位客官里边请后院有马棚,牵了您嘞”。

    店小二立刻上前帮忙:“先把东西放下,好酒好菜,早就备了您嘞”。

    …………

    “羊大骨一盘、宽面两碗、鸡汤一钵,一壶老酒,开胃小菜,看着上”。

    安排好房间后,仲逸与程默便来到一楼饭桌前。

    “喂,小二哥,街上支口大锅,那个叫什么看上去好吃的不行”。

    说着,程默指着不远处的那群人问道。

    “噢……,五哥,送一晚羊汤过来,麻溜的”,店小二问也不问,直接冲外边重重喊了一嗓子。

    这架势,洒脱。

    “二位,是来做买卖的吧”。

    店里人不多,都跑到街上小摊前用饭了,店小二便主动前来搭讪。

    “小二哥,好眼力啊,快,给我们说说这个三边镇”。

    程默取出一块银子:这是酒菜前,不用找了。

    “得嘞您了,要说我们这个小镇啊,三个方向,三条主道:一条为酒楼、饭莊;一条为客栈、茶馆;一条为赌场、烟花之地”。

    店小二面带微笑,侃侃而谈:“说是酒楼,其实也就是饭馆,人多的时候,也能住人,茶馆也能住人,赌场也能住人,也能吃饭,喊一声,街上小摊主,就会给你送来”。

    住人,住人,这话说的,好像大街上都可以躺着住人。

    “这也不怪,来这里的,多是不远处大煤矿的苦力,他们下井数日,而后换的一两日歇息,除了吃喝,就是找乐子。累了,倒头就睡,图的就是个方便”。

    “不过,有两种人例外”。

    店小二伸出两根指头,压低了声音道:“这当地衙门里官差,街上的店铺,都不用花银子,当然,赌场与三家客栈除外。而有钱的商人,则住本镇最好的三家客栈,而且是并排相挨的”。

    “赌场有何特别之处为何官家也不敢惹”。

    程默不解道:“还有,为何富人都要住那三家客栈,而且还是并排相挨的”。

    呵呵,店小二意味深长道:“道理很简单,赌场与那三家客栈,背后都是人家自己啊。小店小摊的,人家看不上,要做就做大的,赚有钱人的钱”。

    “这里赌钱的人多吗”。

    程默故意做出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说的我手都痒痒了,一会儿就去试试手气”。

    “赌钱的人,多了去了,那些在矿下干活的苦力,每月发了工钱后,有家室的忙着往家里寄钱,没家室的,除吃喝,就剩赌了”。

    店小二撇撇嘴、摇摇头:“兄弟,我劝你啊,还是不要去赌,那里边的水,深着呢”。

    “小二哥,羊杂汤来了,一会都算到酒菜银子里,到时一块算”,那人将羊杂汤放到桌上,而后又匆匆走了出去。

    “这羊汤啊,应该撒些葱花、芫荽,要就着饼子吃”。

    店小二拍拍手道:“我也该忙去了,看样子你们也要住几天,咱们慢慢聊,我就喜欢和二位这样的朋友聊天”。

    哼,是喜欢这二位朋友给的赏银吧

    “让开,让开,瞎了你的狗眼,没看到是三爷的马车吗活腻啦”。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惊了三爷的马车,饶命啊”。

    二人正准备动筷子,却见门外一辆马车奔来,路边一个小吃摊被撞翻,木盆翻滚打转,地上冒着阵阵热气。

    赶马之人急忙勒住缰绳,骂骂咧咧,小摊主急忙上前赔礼,还欲掏银子‘赔偿’。

    &n



第340章 三边小镇(中)
    午后,榆林府、知府衙门。

    “李大人,算日子,仲大哥他们这两日应该到了,但为何一点动静都没有”。

    李序南已做了知府衙门正五品同知,随他一起来赴任的罗英,这几日,天天念叨着仲逸的行程。

    榆林知府名叫康祺,平日里言语不多,对李序南倒是不错,来这里的第一天,专门为他设宴接风,之后,也没有在差事上为难。

    此举,或是因李序南从京城户部而来,或是因李序南只在这里呆一年的缘故。

    能凑合就凑合,没准以后还要相互照应呢。

    总之,就目前来看,李序南这个同知做的还行,没有太多的差事,比户部清闲多了。

    但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尽管离京之前,仲逸与樊文予已为李序南道出此次西北之行,最大的危险所在:有人会在这一年内,对他下手,或是故意制造障碍,使他办差出错,或是制造一场意外。

    那样,他就回不了京城了。

    而对他下手的人,就是兵部郎中严磬,以及他身后的戎一昶,甚至于户部的赵郎中。

    总之,凡是被李序南挡住财路的人,都有可能利用这次机会,对他下手:只因他在户部把账目看的太紧,有些人急了、慌了。

    即使如此,李序南也希望这些人尽快出手。

    至少,他知道如何去应对,也就有事做了,比现在这样整日闲着,要好过的多。

    不过,这种想法是极不现实的:若能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出手,还谈何较量

    如此一来,李序南对仲逸的到来,更多了一份祈盼:他来了,自己也就有事做了。

    虽书生气十足,对官场中的门门道道,看的还不是很透彻,但以李序南多年对仲逸的了解:他这次来西北,绝对有大事要办。

    同样,当初在蠡县衙门做差役的罗英,更是迫不及待,自从到了京城的若一当铺后,他就再没有在衙门办差,手都痒痒了。

    离开蠡县,是为了跟仲逸,跟着仲逸还是为了办差。

    办大差事。

    否则,他还不如一辈子呆在蠡县了。

    二人一样的心思,却一样的无奈:以仲逸不拘一格的风格,说不定早就到榆林府了。

    “既然咱们的这位仲大人先不来衙门,就让他‘潜伏’一会儿,到时,自会来”。

    李序南笑道:“在这知府衙门里,他不找咱俩,还能找谁”。

    “离京之时,仲老弟曾重点说过关于大煤矿的事儿,你要多留意”。

    李序南不止一次向罗英叮嘱:“衙门里多留个神儿,这里不比京城,我们属初来乍到”。

    嗯嗯,罗英点点头:李大人尽管放心,咱又不是第一次当差了。

    ……

    三边镇,三府客栈。

    午饭时间过了,仲逸还懒得出门。

    昨日赶路确实有些劳累,不过心能闲下来,才是关键。

    睡个自然醒,不容易啊。

    程默早饭后就出去了,他与仲逸不一样,虽是个翰林院的杂役,但他离开京城,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那怕是一个小镇,也足以让他好奇。

    三边镇,除酒楼客栈,就是赌场、青楼:最基本吃住需求,最基本的玩乐需求。

    要说特别之处,那便是街上的小摊小贩,确实挺多。

    但说白了,也就是为解决最基本的:吃喝需求。

    相比下馆子,在街边小摊,随便对付吃一口,就显得更“基本”了。

    即便如此,不知为何,仲逸却觉得有一种久违的轻松: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看出人的本性。

    虽然,这种本性,显得有些过于直白。

    何为新鲜见得少、遇的少呗。

    若是压根就没见过、遇过,那就更新鲜了。

    无论蠡县、博野县、大同,甚至京城,都没有三边镇的这种“直白”。

    当然,这种直白往往是短暂的,十天八天的还行,日子久了,恐怕就受不了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有的时候,过于直白的生活,也是一种无奈。

    好在仲逸不用担心这一点:他此次西北之行,总共才仨月,还有其他差事要办。

    在三边镇的时间,自然不会太久。

    一次就好,能有这样一次‘直白’面对周围一切,就足够了。

    关于此次西北之行,师父的嘱咐是: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现在看来,进退还谈不上,不过确实够‘静’的:

    晚饭点还不到,那些矿上的苦力还在下井,街上的小摊还没有摆出来,酒楼、客栈、赌场,自然热闹不起来。

    当然,那令人颇为好奇的青楼,自然也无人光顾。

    就让本大人,再静一会儿吧。

    在一个慢节奏的世界里,你闲下来的时候,往往有人比你更闲。

    “这位公子,你终于醒了这觉睡得,天昏地暗啊”。

    随意打声招呼,轻轻推开房门,店小二笑笑嘻嘻的走了进来:切了二斤熟肉,打了一壶酒,先来点

    要连续在客栈住几日,所以酒钱饭钱算到一起,每晚结算一次,按时付银子,继续住。

    没银子,滚蛋,就是这么简单。

    不用说,这顿酒肉,自然是要算到今天的账上了。

    此举,虽有捆绑经营之嫌,但对仲逸来说,问题不大。

    反正



第341章 三边小镇(下)
    “仲大人,我看的仔细,都转悠好几次了,根本没戏”。

    一个时辰后,程默总算回到房间。

    不过,他的脸色却是沮丧的,脑袋是耷拉着的。

    “大煤矿,这里人都这样叫,附近根本就没有什么村子。不过,昨晚那个店小二说的‘打手’,倒是不少,时不时就能遇到”。

    “咕咚咚”,干了一晚凉水,程默这才似乎有了气力:“怪不得昨天那砍柴的老头说:附近没村子,除了这个三边镇”。

    放下水碗,程默一脸严肃,他眉头紧锁,双手背抄,来回踱步,一脸沉思状。

    不用说,他这是要大谈特谈,分析一番眼下的形势了。

    片刻之后,程默终于停下脚步,缓缓上前道:且听我慢慢道来:

    “他们这样做,只是想达到一个目的:大煤矿附近,不想让外人靠近而已。

    靠山吃山,有了大煤矿,周围的人自然不会靠种地为生,况且,挖出一块块的空地,也种不好什么庄家。

    于是,这里活动最频繁的,就是那些下井的苦力,还有所谓的打手。

    当然,当地衙门的官差、外来做买卖的富商,也算是不可缺的。

    不用说,这些人的需求,一个三边镇,可以全部搞定:吃的、住的、玩儿的,应有尽有。

    那怕是最基本的需求,那怕是直白了点,但毕竟是解决了问题。

    现在看来,就连街上这些开客栈、酒楼、赌场、青楼的人,也皆是与那些官差的、打手,甚至本地商人有关:他们的家人、亲戚,或者熟人。

    至于街边摆小摊的,则与那些苦力有关,因为他们能量有限,所以只能做些更小的买卖。

    当然,也不排除附近的一些村民,想来此谋生,但不管怎么说,绝不会是外地人。

    昨晚客栈吃饭时,我只是随意一问街上的小吃,店小二便立刻冲门外喊了一声:“五哥,羊杂汤,送一份嘞,银子一块算”。

    这关系,熟的不能再熟。

    如此看来,这个三边镇,就是个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地方。

    苦力赚工钱、打手赚看场费,街上酒楼、客栈、小摊等,既赚苦力的钱,也赚来这里来做买卖的人的钱。

    做买卖的商人赚了差价,自己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而后继续倒腾煤块,赚下一笔。

1...119120121122123...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