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香玲儿瞅瞅程默,一脸笑意,毕竟来过几次,也算是熟人,她也懒得解释。

    “嗯……”,来人对香玲儿附耳一番,之后便退了出去。

    “走吧,还愣着什么等着看戏啊”。

    香玲儿四下望望,转身道:“你的美莎姐姐,闷得慌,想找我说说话,你也一起去吧”。

    “哎,好嘞,好嘞,这便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程默总算有机会见一面,这位传说中的名角了。

    “先说明啊,你不能进去,就在侧屋等着,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找茅房,喝多了,找错门了”。

    香玲儿叮嘱道:“还有,不许乱走,乱看。否则,又该扣我钱的茶水钱了”。

    “理解,理解”。

    程默一脸惋惜的样子:“想想美莎姑娘,也不容易,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好有你这样的姐妹”。

    “那么多话呢,当自己是什么了诗人啊,还一套一套的”。

    走吧。

    …………

    “仲大人,这个房间里就咱两人,实话说了吧,今晚就是我最后一次去暖香楼了,打死也不去了”。

    回到客栈,程默一脸疲惫,见了仲逸,就开始发起牢骚:那怕是再危险的差事也行,反正现在这活儿,实在干不下去了。

    “那可不行,赌场这边刚牵上线,但我们不是真为了做这买卖,打听消息才是真的”。

    仲逸笑道:“再坚持几天,反正咱们不着急”。

    哎,看来程默的一番诉苦,并未得到仲逸的同情,事已至此,他也就不用再装下去了。

    “呵呵,那要是已经打听出来呢是不是就不用再去了”。

    程默一脸轻松,方才的惆怅一扫而尽,只剩下炫耀一番了。

    “哎,怎么说呢,要说这个马三爷啊,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他身后还有个榆林知府,有此人在,当地县衙的人不敢问”。

    程默继续道:‘虽然,现在还不知知府身后之人是谁,但最起码打听到个准信,只要揪住他,顺藤摸瓜……’。

    &nbs




第345章 恩公
    夜幕,三边镇、大煤矿。

    今晚的月色实在不怎么样,时隐时现。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山野间,不知啊什么虫子,时不时的发生一两声奇怪的声音。

    单调是单调了些,也算是一种点缀吧。

    矿区确实挺大,还未靠近主区,就隐约可见一些来回挪动的身影。

    不用说,这些人,就是被镇上人称为‘看场’的打手。

    “就这么几个人,顶多也就是做做样子,图个心里作用而已,想要挡得住我呵呵……”。

    乌云遮住了月光,夜更静了,对于经常在这一带混迹的人来说,今晚,无非又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西北风吹来,一道身影轻轻掠过,其速之快,其声之轻,犹如薄云遮日而过:在地面上,只是留下一道快速的影动而已。

    主矿区一带挂着高高的灯笼,院内竖起团团火把,在夜幕中,显得极为瞩目。

    不用说,大煤矿,就是这里了。

    院墙外的一棵大树上,一只轻快的‘大蝙蝠’稳稳落下。

    “他么地说了不听,是不是皮痒痒的不行”。

    “啪啪……”,几道清脆的皮鞭声落下,接着便是那声声惨叫。

    院中数根圆圆的木柱,绳子绕一两圈,简单的捆绑一下,那便是一个小小的‘刑狱’之地了。

    显然,如此捆绑,并非为防止有人要逃跑,而是担心皮鞭酷刑之下:人,扛不住了。

    “你们想想看,要是种地,一年能挣这么多银子吗能经常去三边镇下酒楼逛窑子知足吧,竟想着要逃”。

    ……

    一名男子正懒懒的躺在木椅之上,骂骂咧咧之后,那些打手再次扬起皮鞭。

    仲逸这才想起,那晚在镇上小摊前听到的议论声:矿上死了三个人,有说是压死的,有说是被打死的。

    现在看来,或许有被压死的,但肯定是有被打死的。

    此处劳力颇多,否则,不可能撑起三边镇这么多店铺的持续火爆,而人多了,变故也就多了。

    从现场来看,井口依旧有人来回走动,小木车上,一块块的黑炭被运了出来。

    不用说,这是人歇活儿不歇。

    从现在看来,进了这个地方,就不要再想着出去了。

    “人间地狱,大煤矿竟是如此暗黑”。

    仲逸心中暗暗道:“现在看来,已不仅仅是借此铲除严士蕃的事儿了”。

    相比师兄与师姐,三人中,无论剑术、武术,仲逸都是垫底,即便如此,一柄利剑在手,对付眼前乌合之众,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这个想法,也仅仅是想法而已。

    很明显,此处苦力众多,打手也不少:以一敌十,以一敌百,不在话下。

    可是,若打手更多呢

    一旦出手,非死即伤,虽有人罪有应得,但大多罪不至死,若伤及无辜,恐怕,也不是他这个翰林院侍读的初衷吧。

    说到根上,这些所谓的打手,也仅仅是不需要天天下井干活的苦力而已,相对于马三爷等人,他们也是替人跑腿的角色。

    退一步说,即便解决掉眼前这些看场子的,井下那些苦力,也无法逃脱大煤矿这个魔窟。

    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他这双脚底生风、出神入化的轻功。

    若打草惊蛇,受害的还是这些卖命的苦力。

    “二头,那家伙不动弹了,还打不打”。

    良久之后,皮鞭与叫喊声终于停止,不过,看样子快要死人了。

    二头

    这个称呼听着别致,却并不难理解:算个看场的头头,不过却有个‘二’字,说明上面还有人。

    现在看来,除了马三爷外,这群打手的‘大头’,应该就是大彪了。

    仲逸不仅知道这个‘二头’的称呼,而且还知道他的名字----刘大顺。

    离京之时,就有人给他说过此人。

    “拉下去,喂点药,都打死了,谁做苦力谁干活”。

    那个叫刘大顺的二头挥挥手,大声说道:“都听好了,好好干,有女人孩子的,多给家里攒银子,光棍一条的,多给自己攒点酒钱、赌钱”。

    “得嘞,保证办的妥妥的”。

    人群中,打手们一阵欢呼:“换班值守的人也到了,办完此事,咱们去镇子上喝酒、赌钱去……”。

    “老子晚饭还没吃呢,先走一步”。

    刘大顺似乎更着急,吩咐一通后,唤来一匹高头大马,片刻的功夫,便缓缓出了院门。

    “噌”的一声,树上那道身影,也瞬间滑了下来。

    “大顺哥,走好啊”。

    门口守卫几声寒暄,刘大顺随意回了几句。

    月光下,马蹄声起,他直奔三边镇而去。

    熟门熟道,经常往来与大煤矿与三边镇,虽是夜路,也无非抬抬脚的事儿。

    看他这火急火燎的样子,应不单单是为了赌钱、喝酒。

    怕是与暖香楼的女子,早就约好了吧

    ……

    “怎么突然起风了不对啊”。

     



第346章 门口守卫
    两日后,仲逸与程默离开三边镇,匆匆向知府衙门而去。

    “仲大人,咱们就这样走了马三不会说什么吧”。

    马背之上,程默小心翼翼跟在仲逸之后,他的骑术实在不怎地,在城中平坦大道尚且凑合,但在这山野小道,却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话说的,到底是舍不得离开三边镇呢,还是离不开暖香楼,那个叫香玲儿的姑娘

    大煤矿也领教过了,所谓做买卖的规矩,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此刻再留在三边镇,意义不大。

    “马三与康知府有来往,好在我未与他碰面,再待下去,我们就真的要掏银子,做那笔买卖了”。

    快马轻装而行,仲逸极为享受这种人马合意的感觉,他笑道:“我们在店小二面前演了一出家中有要事、需要急速归去的好戏,又给了赏银,那小子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反正,三边镇是个三不管的地方,人家连咱的来头也不问,谁会在乎呢”。

    仲逸加快步伐,不由的催促着一旁的程默:“抓紧时间赶路,再不去知府衙门,恐怕有人要着急啦”。

    “啪”,程默用力甩了一鞭子,大声说道:‘我知道,着急的人有两个:知府康祺担心我们微服私访,节外生枝的查出什么,而同知李大人,则是想着与我们早些会和,一起办差’。

    这小子果真脑袋瓜好使,知道李序南与仲逸关系匪浅,还懂得一起办差。

    人,有时就得要好好调教,除了跟着一个可靠的人外,还要多多见见世面才行。

    “孺子可教也,到了翰林院,为你报功”。

    一阵风过,仲逸胯下马儿飞奔而去,程默被远远甩在身后。

    “等等我,等等我”。

    …………

    午后,榆林府城。

    “仲大人,前面就是城门口,是不是该换过乌纱官服咱们毕竟是翰林院的,怎么着,知府衙门里,也要有个迎接仪式吧”。

    这身官服,还是他们提前藏好的,因为要在三边镇住店,担心店小二搜他们的包袱,才只好出此下策。

    程默用他极其‘智慧’的口味说道:“你刻意摆摆架子,反而让他们觉得咱们就是随便转转,而后回京城交差。如果这样进去了,反倒显得咱们似乎掌握了什么”。

    这小子,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再说,翰林院是什么衙门多少内阁辅臣、六部堂官,就出自与此,一个小小的知府衙门,呵呵。

    “呵呵你想多了,咱们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才五品,人家知府四品,是龙是凤,那是以后的事儿,但现在,就是比人家品佚低”。

    仲逸似乎并未换戴衣冠的意思,不过程默几句玩笑之言,也似乎有些道理:在有的人来来,若没有一点架子,还以为你是好欺负的。

    官威官威,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官服就不换了,我们本就是为了解民情的,穿成这样,到哪儿,都被老白姓躲得远远的”。

    仲逸缓缓下马:“不过,到城门口,陪这写守卫玩玩,倒是可以。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份后,知府衙们立刻就会知道”。

    …………

    “站住,干什么的”。

    二人刚至门口,却被守卫拦了下来。

    这情景,如同当年刚下凌云山,去找蠡县知县樊文予时,被城门守卫刘三儿拦截的场景。

    时过境迁,当初他只是个无品无阶的“仲先生”,现如今则是翰林院六品是侍读。

    “交给你了,先在城门口坐会儿,也算考察民情嘛”。

    仲逸将缰绳递给程默,自己则找个凳子坐了下来。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不过,程默可不是秀才,看他如何与这些人周旋

    顺便,再证实一些想法。

    这时,一名守卫立刻走了过来:“哎,你怎么坐下了这是你能坐的吗也不看看是什么地方”。

    程默急忙上前:“怎么就坐不成了这里,难道不是大明的天下吗”。

    “呵呵,紫禁城也是大明天下,你怎么不去那里边找把银子来坐坐”。

    “你以为我家公子就去不得紫禁城就没有一把椅子”。

    “少在这里瞎唬唬,风大,也不怕闪了舌头。快说,你们是干什么的”。

    “做买卖的怎么地吧”。

    “做买卖的做买卖的多了去了,做什么买卖的”。

    这时,程默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



第347章 走街串巷
    “小哥,像你这样一个小店,一年能赚多少银子”。

    进城后,仲逸带着程默缓缓行走在大街上,路过一家小店,不由的问了起来。

    “这位客官,赚多少银子,还真不能告诉你”。

    那年轻的店家环视四周,再次对仲逸打量一番,而后随意说道:“不过,我们知府大人爱民如子、治理有方,百姓们的日子过得不错,百姓们富足,小店自然生意就好了”。

    就这么一句,却对答如流。

    此举,若非发自肺腑之言,则是早有准备。

    但凡店家、伙计,或长期赶路远行之人,往往都有一双洞察人情、察言观色的眼睛。
1...121122123124125...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