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宗武如今做了千户,逸儿到了翰林院,可谓一文一武,亦各有所得,为师甚慰”。

    凌云子继续道:“若一年后,卫展他们三人能继续留在凌云山,待学有所成之日,并非入仕一条路可走”。

    此言再明白不过:除了做官,还有很多路可走,很多事儿可做。

    换而言之,若师父再收弟子,或许既不会从军,也不会做文官。

    可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若非如此,又为何要来凌云山

    仲逸与仲姝二人对视一眼,似乎都察觉对方的那种:似解非解的目光:除了做学问,实在再想不出其它。

    至少,他们目前还没有想出来。

    当然,也或许是事出突然。

    “逸儿,说说看,你此次去西北榆林府,打算怎么做”。

    凌云子见二人并不言语,他便转移话题道。

    而这,恰恰是仲逸想要问的。

    “以严士蕃的处事之风,定然会掩盖真相,而牵扯到衙门的人必定不会少,弟子以为:先调取人证物证,之后再予以反击”。

    仲逸说道:“当初在刑部大牢时,那个叫倪庚辉的曾提供一些线索,如今李序南也做了榆林府的同知,这些都有助于找出背后的真相”。

    在仲逸心中,他还有一层顾虑:即便是找出这些所谓的罪证,若还是无法撼动严士蕃,又当如何

    而对于凌云子来说,他似乎想的比这更远:你此次去榆林府,是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体察民情,既不同于博野县,调查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更有别于去大同时的------钦差副使身份。

    “若是你一路查下去,必定会得到当地衙门的阻扰,若没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他们是绝不会配合的”。

    凌云子特意说道:‘相反,他们还会设法制造障碍,甚至于用别的,就像是严磬他们对李序南的手法,是一样的,并无本质区别’。

    是啊,相比于前两次外出京城办差,仲逸最为明显的感触就是:身边再也没有像锦衣卫北镇府司千户石成,这样得力的助手了。

    “若师弟借着去体察民情,而暗中调查煤矿之事,这算不算欺君呢”。

    仲姝笑道:“欺君的罪名,可不轻啊”。

    仲逸急忙摆手告饶。

    “欺君倒不至于,只是,此次不同于前两次:看似简单,实则更为凶险”。

    略略沉默,凌云子一字一句道:“为师送你八个字: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仲逸重重点点头。

    这时,仲姝上前道:“师父,师弟还有件事------要对您说”。

    她挤挤眉,示意仲逸上前:还是你自己说吧。

    …………

    “能让袁炜这个礼部侍郎看上,逸儿,你果真不简单啊”。

    凌云子打趣道:“不过,如此一来,若再向别人说:你不是礼部侍郎的人,恐怕再不会有人相信了”。

    很明显,凌云子对仲逸的选择是赞同的。

    在别人看来,能巴结上这位礼部侍郎自是最好不过了,但一旦被定格为某人的心腹,想要再改变这种格局,或许,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甚至包括皇帝朱厚熜,裕王殿下朱载垕,都是这样认为的。

    这顶乌纱,不好戴啊。

    …………

    “朝中有人流传是皇帝为弟子撑腰,也有人说弟子真正的背景正是皇帝,不知为何有这种说法”。

    仲逸上前询问道:“如何才能避过这种说法呢”。

    来的路上,仲姝与仲逸




第333章 失踪(上)
    “袁若筠要城外山道赛马还让我务必、马上去袁府”。

    数日后,仲逸回到京城,他先去翰林院,再次见到师姐仲姝,听到的第一句话竟是这样的。

    “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我将穆大娘送到她孙儿公孙槐的住处后,袁府的下人应早就候在仲府外,未进院子,他们便迎了上来”。

    “此事颇为蹊跷:按理说,袁炜不会再轻易准许你与筠儿接触,为何我们出了一次京城,回来时,他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仲姝有些疑惑的说道:“若非是筠儿提出这个要求,袁炜断断不会准许,山道赛马这太不合乎常理”。

    仲逸刚从翰林院回来,去陕西布政司榆林府一事,终于得到准许,明日即可启程。

    他知道:除了袁炜外,裕王殿下起了不少作用。

    当然,皇帝起初,夜并未反对。

    只是,此次西北之行,只有三个月期限。

    三个月之后,他便要回京,继续做翰林院的侍读。

    李序南早已赴任,罗英也随他而去。

    仲逸得到旨意后,立刻着手准备上路,但不曾想到,临行之前,偏偏遇到袁若筠这档子事儿。

    “不用说,一定是筠儿使了性子,袁炜也奈何不了,只能依了她”。

    仲逸正收拾着包袱,随意向仲姝说了一句:“山道赛马,这样的主意,除了她,还有谁能想的出来”。

    马上要远赴西北,对仲逸来说,这恰恰是暂时离开京城的一个好理由,离开袁若筠的一个好借口。

    既然二人不可能再到一起,还是早些断绝来往的好:如此,对袁若筠也公平。

    毕竟,她终究还是要回到礼部侍郎之女-------袁大小姐的生活中的。

    “说来也怪,你们当初相识时,不也是在城外山道赛马此刻,筠儿再提这样的要求,是否另有所指”。

    仲姝细细想着当初那个传话的袁府下人,他特意重复:“仲大人回来后,请他务必、立刻来袁府”。

    “莫非,筠儿真的有事儿”。

    仲姝还是有些疑惑:“退而言之,就冲袁侍郎的面子,你是不是应该去一趟反正不耽误你明日的行程”。

    好吧,听师姐的,此言有理。

    …………

    午后,袁府,几乎可以说是人来人往。

    此刻,并非早晚饭点,更不是逢年过节,为何有这么多人来此

    上午去翰林院时,程默曾私下里说:袁炜要做礼部尚书了,朝廷旨意马上就下来,底下都传开了。

    现在看来,这个传言是真的。

    再想想袁若筠,真会挑日子,估计也是瞅着:眼下这档口,袁炜没时间管他吧

    “仲大人这边请,我们家老爷还在朝中,大人先到客堂用茶”。

    说话的是袁府的郭管家,此人跟随袁炜多年,一直是他的管家,平日里处事谨慎,办事稳妥,极为称心。

    来过袁府数次,每次都能见到这位管家,都是笑笑嘻嘻,不过,今日似乎有些异常。

    此外,郭管家那固定的语言搭配:“仲大人,老爷还没忙完,先到客堂用茶,这就请小姐过来”。

    显然,今天少了一句:请袁大小姐过来。

    “仲大人,老爷吩咐过了,你也不是外人,就都告诉你”,

    来到客堂后,郭管家从丫鬟手里接过茶碗,然后吩咐其他人都退下。

    仲逸还未坐稳,却听管家这句话,立刻又站了起来。

    看来,袁府真有事。

    “前些天,大小姐用过午饭后,就上街去了,直到现在,还未回来”。

    郭管家不由的擦擦额头,声音有些颤抖:“老爷派了很多人上街查找,但一点眉目都没有”。

    末了,他补充道:“老爷知道,大小姐与令姐常有往来,但听说你们刚刚去了扬州府,所以只能派人去仲府候着,就是为了传话,请仲大人过来”。

    这事,不好办。

    这是仲逸的第一反应:若说袁若筠平日里只是闹闹脾气,倒也罢了,如今突然下落不明,一旦遭遇不测,后果不堪设想。

    虽说她聪明伶俐,但毕竟毫无江湖经验,京城号称天子脚下,但同样有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之人。

    仲逸暗暗懊悔:关于袁若筠,他想过很多种结果,来终结二人的关系,但唯独没有想到会来这么一出。

    “几日前,到底是几日”。

    自从袁若筠失踪后,郭管家天天算着这个日子,自然不会记错:五日,今天是第五日了。

    “郭管家,你再想想,那日,你家大小姐出袁府时,有没有什么异常或者,是否有人在府外等她”。

    此刻,仲逸确实有些焦急:“此外,她有没有说,要去哪里”。

    这个

    郭管家不假思索道:“没有人在府外等她,要说异常的话,就是临出门前,老爷又说了大小姐几句,小姐不高兴了”。

    想必,这个问题,管家已被问了多次。

    仲逸急忙上前道:“大小姐出府之时,是否还带了什么人比如说丫鬟莺儿,或者,别的什么人”。

    “莺儿从小就跟着她,二人关系一直很好,自然是要同去的”。

    郭管家肯定的说道:“至于其他人,绝不会同去。事发后,我反复核对过府里每个人、每间屋子,甚至府里的仓库,都翻遍了”。

    仲逸心头一凉,再次重重的坐了下来。

    不用说,以袁炜的权势,在城中找一个人不是什么难事,但若没有任何征兆,尤其袁若筠这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又是刻意要离开。

    &nbs



第334章 失踪(下)
    次日午后,袁府。手机端

    “恭喜袁大人,荣升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今日这杯喜酒,老夫定是要喝的”。

    “万寿宫刚刚建成,袁大人便荣升尚书,可喜可贺”。

    “圣恩眷顾,袁大人日后必定更进一步,令我等惭愧、羡慕不已啊”。

    哈哈哈

    朝流传袁炜做礼部尚书的传言,如今,终于成了事实。

    前来道喜、庆贺、祝福的人,自然也多了起来。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尤其礼部、礼部、户部较为特殊,而礼部又是特殊的特殊。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做了礼部尚书,等于踏金灿灿的坦途前程似锦。

    袁炜同样出身翰林,极擅撰写青词,自然深受皇帝器重,如今又高居礼部尚书之位

    不说了,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前程。

    对绝大多数同僚而言,与他们无关,顶多是讨杯酒喝。

    出于谨慎低调之虑,袁炜极大缩小前来道喜人的范围,主要是一些平日里确有来往之人。

    同时,还有一些他自己也做不了主的贵客。

    “殿下,能光临寒舍,袁谋不胜感激,快这边请”。

    袁炜见朱载垕缓缓下了轿子,急忙前相迎。

    “袁尚书才思敏捷、识才有方,能委以重任,也是众望所归啊”。

    朱载垕一脸微笑,在袁炜的指引下,向里屋客堂走去。

    袁炜自谦连连:“殿下过奖,袁某能有今日,全仗圣英明、同僚相助”。

    来到客房主桌,下人端茶水来。

    “听说翰林院的仲侍读,颇受袁尚书赏识,能入的了你袁尚书的法眼,可不简单啊”。

    朱载垕笑道:“本王对他,也很是赏识,仲侍读在王府做侍读,本王是不会放他走的,袁尚书莫要说:夺你所爱啊”。

    袁炜稍稍一愣,热后突然笑道:“能在殿下府侍读,自是最好的,袁某只是以识人,绝无其他,绝无其他啊”。

    哈哈哈

    片刻之后,内阁严嵩、徐阶,其他各部尚书等,纷纷前来与裕王寒暄几句。

    偌大一间屋子,只摆一桌,看来,能入此席者,绝非等闲之辈,怎么着,也要与袁炜平起平坐。

    至于其他人,怕是只能在隔壁屋里落座了。

    袁炜不停的招呼着众人,不时客套寒暄几句,脸皆是欢喜之情,只是他的心里,却乱的不成体统。

    今日,也是袁若筠离开府第六日了。

    昨天,仲逸来袁府后,管家已向他交代了一切事宜,如今过去一天,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可偏偏这个时候,自己又升为礼部尚书:朝廷的旨意,不能违背,前来道贺的人,总不能给人家甩个脸子吧

    今日清晨,他又派出心腹在城秘密寻找,但不知为何,袁炜还是寄希望于仲逸。

    毕竟在这个世界,除了父兄外,仲逸或许是最了解袁若筠的人。

    当然,在某些方面,他们都不及仲逸。

    不管如何,只要能找到这个小祖宗,什么都好说。

    外似火,内焦急,这位礼部尚书的苦,又有谁知晓
1...116117118119120...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