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刘禹回过头,眼中带着一丝疲惫,他挥挥手让胡幼黄坐下,自己也走到主席的位置。
“在你们看来,为官之道,非常人所能,旧时要寒窗十年,千辛万苦考功名,一朝得志天下闻,出将入帅好不得意,可成玉你自己想想,刚刚去横山寨时,你会作官么”
胡幼黄顿时语塞,他听懂了刘禹的意思,而陈允平等也竖起了耳朵,这还是第一回,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去作官。
“你自已心里清楚,圣贤书教化百姓,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作官无非是什么管理百姓,让他们静下心来生活,老老实实生产,出了事有人管,遇到问题能解决,盖房子修路办学堂收税等等而已,有人说过,做官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还要学一个月都是多了,百姓当官好啊,他们知道百姓心中的想法,你只要教会他们一件事,依法办事,琼州这么些年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楼房、马路、电力还是这些用具”
刘禹坐到椅子上,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郡守陈允平、通判胡幼黄、参议张青云、水军都统段重勋、新接任的兵马司都总管姜才、机宜司主管李十一,除了在半岛上指挥作战的金明和掌管民事的杨行潜,居然还有黄婉和叶应及、叶应有两兄弟,差不多就是他在这里的全部班子。
“都不是,最大的收获是守规矩,你们想想,在此之前,谁能让这么多人齐心去做一件事大宋要是能做到,会落到这步田地吗,把条条框框竖立好了,这个官就很简单嘛。”
胡幼黄沉默不语,要说做官简单,没有任何一个人比眼前这位抚帅更有发言权,相处久了就知道,对方根本就没读过什么圣贤书,一笔字写得无人敢去向他求墨宝,可人家这官做得好不好再违心的人也说不出一个不好来,他的脑子有点乱,只听刘禹继续说道。
“当然,成玉说得不无道理,要真正学好,一个月是不够的,将来一切走上正轨了,这个培训我看要坚持下来,办成一个固定的学堂,让所有的官员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动员(二)
实际上,琼州百姓对于动员令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早在远征南洋时,州里就对整个战争进行过统筹,为什么而战、胜负的结果、每个人的用处等等,将全民战争的概念,通过最朴素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起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起他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就是刘禹一直在推行的一种策略,当然了那个时候,并没有提出动员这个说法。
到了半岛战役的时候,全州已经接纳了超过五百万百姓,这种策略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广播、新闻纸、夜校将战争与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光是直接的参与者就超了一百万,几乎涉及到州里的每一个家庭,只有悉悉相关才能全力以赴,无论是拿着枪走上第一线的军士、跟随军队渡海的作工者、保障后勤的船工、运送物资的民夫、为前线提供衣物、熟食的女工、救死扶伤的医士、鼓舞士气的说书、唱曲艺人等等等等,每一个的心里,都会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战争的结果让所有的百姓陷入狂欢,当那些被俘虏的敌军将领串成一串走过大街小巷时,这种热情被彻底点燃了,在那一刻,压抑了三百年的民族自尊心达到了顶烽,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用欢呼和高唱抒发心中的情感,整个城市彻夜不眠,相识或是不相识的人用各种地方的语言相互招呼,人们甘于分享拥有的一切,从美食到心情。
黄琬是经历过那一刻的,在他看来,这种狂欢已经远远超过了临安城里所谓的“与民同乐”,区别就在于,那时候的百姓并不在乎庆祝的是什么,只想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官家会有什么赏赐,国家也好、民族也好都是非常遥远的事,经常把它们挂在嘴边的,是那些士大夫,当他和手下挤进欢乐的人群,看到那些俘虏时,涌起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因为胜利有他们的一份子。
“黄总管,老黄”
“啊,张参议。”
张青云与他打交道的时间不多,却知道他是抚帅看重的人,并不敢有所怠慢,后者失神地一拱手:“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有件事情要与总管商议一下。”
张青云接过了后勤的担子,除了粮食,还有方方面面的许多东西需要筹措,黄琬做出一个倾听的姿势,对面的姜才也看了过来。
“新军的军服,还需总管费心。”
黄琬毫不意外,请他来这里,就料到了是怎么回事:“没说的,咱......们本就是做这个的,有单子做,只有高兴的,还是照以往那样么”
张青云却没有答他,而是用目光征询了一下姜才的意见,后者接过了兵马司总管的位子,连那个“权”字都不带,可见已成定职,那就是金明之下的二把手啊。
“与以往有些不同之处,新军步卒的上衣依然是红色交领,只是臂章的图样要改一下,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不再按人订做。”
“那便好,但不知数量几何,几时交货”
“十万套,一个月后。”
黄琬合计了一下,如果每套的大小一致,分解下来也就是一个女工三天一件,需要一万名女工才能完成,时间上还是很宽裕的。
“人工没有问题,布匹、针线、器具需要置办。”
“这些事物找孙七,你列单子交与张参议,他负责协调。”刘禹插话道。
黄琬“嘿嘿”一笑:“那就有劳了,烦请张参议与孙管事说说,上回那种踩衣机,我们工坊的女工试用了一下,很是不错,能不能一并置办些”
张青云拿笔记下,他不知道这机器的作用,刘禹却是一清二楚。
“那种机子,只能用于大规模成衣,不可偷懒用于订制的绣品,人家要的就是全手工细活。”
“抚帅放心,某家省得。”
黄琬见他说得郑重,连连点头不止,姜才身边的段重勋也凑了个热闹。
“既是做新衣,总不好短了水军一份,没得你们上了船齐齐整整,咱们就是破烂流丢不成”
姜才一听哑然失笑:“少不得你老段的,新军换装要紧,先紧着他们做,某的马军和你的水军排在后头,样式不同嘛。”
刘禹摆摆手:“你们能有多少人,让老黄一并安排,人手不够就去招,州里的妇人不少,一件手工费多给些,也是个活计,再多订五万套吧。”
没等黄琬答话,张青云接口说道:“这只是夏秋衣,北方天冷,冬衣也要开始备着,再加上民夫和损耗,四十万套少不了。”
几个人一齐看向黄琬,被琼州最有势力的大人物这么一瞧,黄琬就像是夏日里吃了一大碗冰镇酸梅子,爽得快要飞起来。
“张......张参议,只要材料够,都......都在我老黄的身上。”
张青云、姜才、段重勋等人笑了,刘禹依然面无表情,大战在即,他需要海量的物资支持,军衣只是一方面,新军扩充之后,订购的
第一百三十九章 动员(三)
“修己兄!”
“伯益。”
邵成同他一样,身着一袭新式军服,上袄下裤、交领铜扣,臂章上的图案不是虎头,而是两把交错的火枪,云帆注意到,对方的领章上是两片桃叶,而不是如他一样的银星,不过同样镶着一条黑边。
这是新颁布的军制法,在后世军衔表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的特色,没有将校尉官的称呼,取而代之的是原本就存在的二十阶武散官,以最低一阶的陪戎校尉对应军中的伙长,陪戎副尉对应伙副,一级级递增。
从八品仁勇副尉授予队副
正八品仁勇校尉授予队正
从七品御武副尉授予都副
正七品御武校尉授予都头
从六品宣节副尉授予文化教员
正六品宣节校尉授予指挥使
从五品翊麾副尉授予文化教官
正五品翊麾校尉授予军指
从四品致果副尉授予文化教头
正四品致果校尉授予厢指
......
与品级相对应的标识就是领章和肩章,云帆自己是新军军指,勋位正五品翊麾校尉,领章和肩章上都是一条黑杠两颗银星,他下面的指挥使则是一杠一星,都头是三条黑杠,队正是两条黑杠,伙长是一条黑杠,而他上面的厢指是一杠三星,再往上的军总则是一颗金星,目前最高的就是一军总指挥,但是云帆知道,上面还会有更高的勋位,这是正军职。
邵成的领章上是一杠双叶,代表了他是军中的副职也就是文化教官,这个职位设立于半岛战役时期,上有教头下有教员,除了向军士传授文化知识,还管着后勤,新军成立几个月了,云帆一直在等待着他的这位搭档,没想到会是旧相识,一见之下不由得喜出望外。
“你便是我军中新任的文教”
“怎么不欢迎。”邵成笑咪咪地打量着这位老同窗。
“哪里,不敢信尔。”云帆拱手说道:“你不是一直在岛上随军进剿么,连某的婚礼也未曾赶上,怎么突然间就回来了。”
“随军返回的,咱们前厢随金帅北上,一路攻克了数十国,百余城,最终与云南方面的后厢所部会师蒲甘,正好收到调令,后厢将返回琼州换装,我等一批军校便随船而返,说是另有他用,不曾想调到你这里了。”
云帆一听更是大喜:“后厢攻占云南了”
“中庆路、大理诸城以下,元人在当地的精锐大部被歼,余者已经不成气候,后厢主力延江而进,一举攻入蒲甘境内,将元人的云南行省平章堵在蒲甘人的都城,可惜没能捉到活的,那老小子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来来来,咱们细说。”
一个鞑子大官而已,活捉还是死了,云帆并不放在心上,旧友相逢又是在军中,他当下便拉着对方走向自己的营帐,竟是一刻也等不得。
......
抚司行辕的会议室里,同样身穿新军服的还有金明等人,他们与邵成一样是昨天才下的船,人人看着精神抖擞,一点都没有疲惫之态,不过今天的主角并不是金明。
“虎贲后厢都指挥使马应麟。”刘禹拿起一枚勋章,看着面前的男子。
“属下在。”马应麟抱拳答道,然后上前一步,昂首挺立。
刘禹郑重其事地将勋章佩戴在他的胸前,一拱手说道:“马厢指,你率后厢一万二千五百健儿,驻守边陲数年之久,甫得军令,悍然出击,横扫敌境千余里,骤克名城数十余,功在社稷,今特授予一等威武勋章,以彰其功。”
“属下......属下敢不效死!”
马应麟激动得语无伦次,连应邀前来观礼的马成旺也是一样,刘禹拍拍他的肩膀。
“后厢将士不曾换装,与敌人相差不大,又是跨境作战,你们能打出这个成绩,你的能力是主要的,眼下调你们回来,一是为了完成换装,二是接受更大的任务,有信心吗”
“有!”
马应麟毫不犹豫地答道,刘禹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
“动员令已下,大军开拔在即,事务繁重,本官就不与你们客气了,为了达到目地,新组建了四个厢的新军,一共五万人,已经在大营中训练了三个多月,这支新军就是日后的主力,为此它将被赋予一个新的军号。”
刘禹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
“射聲。”
“射声”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读出了声。
“对,就是射声军,这支军队全数装备新式火枪,各级将校均由虎贲军中抽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军,目前他还缺一个总指,本官与诸君商议了一下,两个人选,一是中军都指娄定远,二就是后厢都指马应麟,眼下娄定远不在这里,本官就托个大,独断一回,将这个优先选择权交与你。”
马应麟显然没有想到,一时间愣在了那里,刘禹也不催促,端起一杯茶慢慢地在嘴里品着,金明同样没有想到,想要说什么,张张嘴又咽了回去,坐在下首的马成旺见儿子毫无反应,急得连连向他打眼色,恨不得出口提醒一声,过了一会儿,马应麟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答道。
“敢问抚帅,若是不应,是否仍回旧军任职”
&nb
第一百四十章 动员(四)
不管马氏父子如何想法,刘禹都在坚定不移地推行着自己的想法,除了步卒火枪手为主的射声军,还有姜才的马军,与马应麟的迟疑不同,姜才二话没说就应下了,甚至比刘禹想像的还要保守,因为这支马军只有三千人。
三千人能成什么军啊,姜才的态度很明确,只想带骑军,哪怕挂在抚司下头,做为刘禹的直属力量也成,可是后者并不这么想。
“马不够没什么,过上几年咱们的马群就能培育出来,无论是驮马、挽马、乘马都不在话下,咱们呀,也弄成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人不够慢慢培养,将来驰聘天下靠得还是四条腿,没有腿咱们还有轮子啊,把汽车都编进去,怎么着也能凑个万把人吧,这不就能成军了”
还能有这种操作姜才一脸的懵逼,汽车他是知道的,就是四个轮子架上一个大铁厢子,跑得是挺快,不用吃草光吃油,装得还多,练车场就在黎母山大营的边上,占地不小动静更不小,见天的就是一群人在那里咋咋呼呼,车轮子滚得震天响,时不时地还会发生点啥事故,不是开沟里了,就是转得急整个翻过来,人倒是伤得不重,看着让人想笑,几个月下来,第一批会开的已经在琼州上了路,每天从仓库到码头或是各个地方来回地转,为了配合它们,这才出_台了《交管法》,行人和骡马不能再占据中间的四条道,变成了汽车专用线,刚开始,那汽车开过去的时候,百姓们大呼小叫地站在路边围观,开车的小伙子得意地一挥手,顿时就是一阵闹哄,后来天天见得,也就见怪不怪了。
“骑马是骑,骑轮子也是骑,凡是跑得快的,都编进骑军去,要的就是一个快字,战术你自己去琢磨,琢磨透了编个教材出来,办一期骑军训练班,边作战边总结,这打着打着,人不就出来了么”
姜才有些犹豫:“可汽车咱不懂啊。”
“不会就去学,一个月,看也看会了。”
刘禹却不同他分说,姜才还想要再说些什么,被金明暗地里拉了一下,他赶紧收了声。
“还有什么问题”
两人同时摇摇头,刘禹摆摆手,他们俩也跟着退了出去,杨行潜是这屋子里的最后一个人,看到人都走光了,不由得有些担心。
“抚帅,属下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
“五个月前,咱们还在围剿半岛上的元人大军,一步一步将他诱入陷阱,合而围之,聚而歼之,如今整个半岛尽入囊中,数万顷田地成了咱们的粮仓,无数矿场进入规划,数百万土人成为劳力,每天都有巨量的物资运过海,光是成品煤便超过了一千船次,将来粮食丰产,可以想像往来穿梭的粮船必如过江之鲫,光是这一项就能养活多少船工,多少相关产业,属下原本以为,在这个小岛上堆积如此多的人口,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抚帅此举多半是收买人心,甚至是为了拓展海外,当咱们发动南洋之役时,更是让属下笃定了这种思路,无论是苏岛还是爪哇,都可分流大量的人口,我大宋子民,可以漂洋过海,扎根处处,将来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就算大宋这面旗帜倒了,咱们汉人,依然可以建立一个汉、唐或是其他的什么王朝,因为抚帅说过,咱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值得拥有一切,比起贫瘠的北华夏,这里的土地富得流油,撒一把种子下去,什么都不用作,便能收取远远超过咱们辛苦流汗的收成,它离咱们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元人入寇,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让咱们的百姓离开故土,从荆湖、两广、甚至是两浙之地跑到这不毛之地,一手一脚地建起如此辉煌的一座大城,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夷人瞠目结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最好的事物来交换,州府统计过,三年以来,请求入籍琼州的蕃商夷人便达万人之巨,为了一个学堂的名额,他们用巨资贿赂只为了一窥究竟,电力、光照、水坝、声响、铁车、巨船......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垂涎欲滴,抚帅可知百姓们私下里是如何议论这些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