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小规模还可以,像这种数万人的补给,不可能瞒过当地政府的眼睛,别忘了,他们对于地方的管控,要比别的国家严的多。”
“那柬、老、泰、缅这些国家呢”
“都不行,美方的行动,已经造成了轩然大波,各国正处于紧张的观望状态当中,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时候华夏如果公然介入,会对地区局势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外交部正在积极与美方搓商,他们也不会愿意看到有什么变数的产生。”
钟茗很干脆地加以否定,刘禹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讨论,不禁对我国的周边局势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邻国,没有一个可称得上友好,全都对华夏的南海油气资源虎视耽耽,这种根本上的利益纠纷是不可调和的,所谓“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过是个无奈之举,变相地以资源换主权而已,可真能换得到么他表示怀疑。
大陆的环境太过优越,以至近在咫尺的东西都忽略掉,当然这是几千年历史所造成的,并非华夏政府的责任。
听到钟茗所说的美方行动,特别是那个位于泰缅边境的位置,他的心里一动,拿出手机按了几下,一条未署名的短信赫然进入眼中,短信的内容只有一个英文单词,
第八十二章 调研
目前来说,琼州的政治制度依然极不成熟,与其说是一个政府,不如说是一个公司,而来到岛上的百姓就是公司的员工,无论年龄大小,性别身份都需要强制劳动,就连曾经的宫中内侍也不例外,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劳动者得食”。
这并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写在州衙的匾额里,不愿意做工的,就会失去一切,住房、前途等等,目前的琼州有两种人是看不到的,一是乞丐,二是倡妓,哪怕年纪大的老人,也会被组织起来,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是打扫街面,或是维护秩序,而进入学堂的学子,每天都会有劳动和体育课,从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整个社会结构有点像是后世建国之初,真正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充份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却又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扭转了失败的社会风气,重新振奋了人们的信心,一步一步地带着他们走向胜利。
和平安逸的生活环境稳定了民心,一次又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稳定了军心,他才能一步步将数百万人团结到自己的周围,让他们逐渐忘记了过往,有元人这座大山压着,哪怕心有不甘的旧社会既得利益者也无法轻易做出离开的选择,只要留下来,最终就会融入到新的社会秩序中,无论是选择留下的前广西路转运使邓得遇,还是离开之后又回来的前知雷州虞应龙都是如此。
再次见到邓得遇,虞应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方一身灰仆仆的短装,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毛巾上东一块西一块的污渍,与那些码头上的装卸苦力何其相似。
“达公,你这是”
“刚从州衙回来。”邓得遇嘿嘿一笑:“柏心,别来无恙。”
只一眼,虞应龙就看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精气神,与数月前简直判若两人,难道当真去帅府做了个小吏
对于他眼中的疑惑,邓得遇心知肚明,也不说破,自顾自地倒了一杯水,然后将整个水壶推过去。
“既是故人,老夫就不同你客套了,这是电热壶,加水自开,就是味道不如柴火煮出来的,不过胜在方便而已,劳动服务社里要一千个分子一个呢,这一片就老夫一人有,哈哈。”
虞应龙无语地拿起那个胖胖的水壶看了看,里面是一层亮白色的精钢,盛着半壶水还带着余温。
“你适才不是问我去做什么吗”
“正要请教。”虞应龙放下水壶,正色说道。
邓得遇摆摆手,大大咧咧地说道:“没那么正经,就是去做调研,写了一份报告,交到州衙,供他们施政时做为参考之用。”
啊,虞应龙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答案,从字面上来猜想,有点像是御史的弹章,难道是纠风纪查奸邪的监察御史这倒是符合对方的性子,没想到邓得遇还是摆摆手。
“非也非也,不入流,不入流,衙府也不给开销的,直说了吧,老夫如今供职于新设的政策研究室,每日里东跑西跑,到处找人聊天,打探百姓们的真实心意,然后写成文章,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有什么,全靠调查所得,所以才称为调研,一切靠数据说话。”
这还不是御史所为虞应龙好奇地问道:“既然衙府不给开销,达公这分子又是从何而来”
邓得遇得意地一笑,从身后拿起一张大开的硬纸,指着上面的一块儿说道:“就是这镜报所出,他们只要登在报面上,就会给予老夫一定的报酬,反响强烈的话,还有奖励,过些时日等攒够了分子,老夫还想抱一台画影儿回来,那里头有真人故事可看,这些日子衙门里就在放《大宋提刑官》,说得是宋慈宋惠父的故事,虽说形制颇有不适,倒也有趣,你得暇时不妨也去转转,保管大有收获。”
虞应龙无语了,接过那张硬纸一看,上面果然登载着一篇文章,名为《军功制度的优点与不足》,不禁吓了一跳,这等公然批评施政之策,不是与当权者过不去么,没有贬斥就不错了,还有分子拿倒是这传说中的新闻纸,比朝廷的邸报强了何只百倍,瞧瞧上面配的彩画儿,活灵活现,一看就让人有捧读的**。
“施政得失,任人评说,这位刘抚帅倒也有几分磊落。”
邓得遇看了他一眼:“柏心自德祐府来,朝堂如今可还安好”
“安则安矣,好则未必。”说到这个,虞应龙就来气:“如今官家年幼,圣人垂帘,都堂与国舅全节度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你这里是纠察得失,他们是党同伐异,混不知元人已经打了福建,福州危如累卵,失守只在须臾之间,如某这等偏外之人,哪里还有旁的去处,不瞒达公,去到德祐府的人,无人不是失望之极,除了拉不下脸的,大都回了琼州,这边一天一个样,不过数月之别,竟又有几分陌生之感,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邓得遇无声地叹了口气,结果早在他们渡海之前就预料到了,之所以没有去凑那个热闹,就是明白一点,哪怕到了生死关头,该争权夺利的,还要争,也只有这样的比较,才会明白琼州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将数百万人的心集中起来,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数月之间,那位刘抚帅便平定了三佛齐、闍婆等海外数国,
第八十三章 首富
望乡岛位于中南半岛底端,离陆地只有不到两百里海路,顺风顺水的话一天一夜就能到,当初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看到了琼州水军强大的控制力,同时,离琼州比较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一个硬质水泥码头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木头栈桥,钢筋打造的铁桥足足深入海中两里之远,在清除了水底的暗礁之后,可以让千料大舟直驶入港,直接将装袋好的粮食运上船。
“......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九、一千袋,好咧。”
一名青衫装束的小吏清点完,在册子上记下数目,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跑到河岸上,两个正在交谈的男子马上停下来,权知昌化军仇子真盯着他手中的册子,沉声问道。
“都清点好了么”
“回太守的话,一千袋,每袋一百斤,属下亲自点过,没有错漏。”
“嗯。”听到他的话,仇子真点点头翻到最后一条,盖上自己的印鉴,转过头,对着本岛的主人谢堂说道。
“十万斤糙米,按四十工分一斤的收购价,本次交易合计四百万分,你看对不对”
谢堂接过册子翻了翻,实则心中早有定数,劳动服务社里未脱壳的糙米是四十五工分一斤,脱壳的精米则要卖到七十工分一斤,官府每斤仅溢价五工分,已经是包括了运费与人工在内,不可谓不优惠,如果不是为了树立自己这个典型,绝没有这样的好事,他哪里会不答应。
签字确认之后,仇子真拿出一个手柄,熟练地对准他的脸,只见红光一闪,在极短地时间内就完成了面部识别,包含着他的资料出现在一个方寸大小的屏幕上,加上这次他一共卖了两回粮食,名下的工分已经高达八百万之巨,在整个琼州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了这是谢氏全族的资产,只是由他这个族长代管。
海外领地的有限自治权就在于此,除了重大刑事案件,一般的事情都由族里自己行处置,也包括了财产分配,至于公不公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谁让你们不愿意拆分,一定要抱团取暖呢。
当着他的面将新增的数字输进去,仇子真顺嘴开了个玩笑:“恭喜升道兄,荣登本州首富之位。”
谢堂呵呵一笑,马上反唇相讥:“老仇你就莫要打趣某了,再有钱也是你的治下之民,哪天瞧不顺眼一刀宰了,找谁说理去,没听说灭门的令尹吗,得罪不起得罪不起。”
交割完毕,仇子真一面吩咐手下装船,早就停靠在码头上的几只海船马上忙碌开来,看着一袋袋的粮食被送上去,他也是心情大好,谢堂暗暗瞧见了,心里不由得一动。
“你这米,是直接送到对面去的吧”
“就知道瞒不过你这老枢机的眼。”仇子真并不隐瞒:“大军已经登陆占城,你这里离得近,装了船运过去,明日这个时候就能到,没法子,缺粮缺得紧,你这里要还有多,知会某一声。”
“家底子就这么多,总要留些自家人吃。”事情谈完了,谢堂拉着他朝居处走去,过了码头就是大片大片的田野,新割下来的谷茬还堆在田里,另一头已经在准备播种下肥,这里的田地就是好,只要人手足够,一茬接一茬就跟种金子似地。
田地之间是夯土码起来的引水渠,光是这样的工程,就要花去大量的劳力,仇子真一路走一路看,人家赚钱是赚钱,可这钱也不是白捡的,没有上千的劳力,真得做不到。
很快,坐落于河谷一旁的寨子就在望了,为了不影响开垦,谢家人特意选了这片不长草的沙滩地来建立营寨,四周是厚实的粗木结成的寨墙,外沿还挖了壕沟,为的是防止野兽侵袭,进了寨门,一间间的木头屋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里面,足足有好几百间,原以为这个时候,寨子里应该是孩童与老人居多,没想到,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
谢堂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怀了身孕待产的送去了州中医院,足岁的孩子送入了学堂,年纪大一些的去外头烧荒了,晚一些才会回来,这里头只留了做饭的,你运气不错,前些日子他们在山上打了一头野鹿,还留了一些,寨子里有自家酿的果酒,取得山中的野果,味道比不得京师,父母官若是不嫌弃,留下来用个饭,也不耽误你的行程吧。”
“正要叨扰。”
仇子真没有同他客气,都是首富人家了,一顿饭还是招待得起的,只是谢家人手用得太狠,在废除了仆役之后,连个打下手的人都没有,好在经过这么久,大家也早就习惯了,没见抚帅自己也是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吗
“你这里颇为简陋,赚了那么多,也没想过添置些用具,打算留着养老么”他自己倒上一杯酒,含在嘴里回味了一会儿。
难怪他会这么说,身为族长的居所,家中的摆设除了一些自老家带来的器物,便是些寻常的农具、谷物,比琼州一个普通人家还不如,谢堂却是摇摇头。
“有那闲钱,做得什么不好,在这种地方就摆出花来,又能给谁看”谢堂也自酌一杯,与他轻轻一碰。
“某倒是看中了几样事物,僻如那种脱粒的机器,你这糙米运到了对面,总不好就这么煮了给人吃吧,若是在某这里就脱了壳,是否能按精米的价算”
原来在这里等着,仇子真哑然失笑:“你这算计也太精了些,不错,这米运过去还要加工,若是你能先做了,价钱自然还有
第八十四章 工业
“谢升道这厮倒是有几分眼光,不枉圣人看重。”
“那也要州里得用,巴巴地拉那么长一根电缆,又是电力又是通讯,把他乐坏了,一下船就嚷嚷着要大干一场,这不见天地呆在市舶司与二郎商议什么,连芸姐儿的事都顾不上了,吓得那丫头提心吊胆,唯恐避之不及。”
叶应及一边回答,一边将一块粗坯放到机件夹上,慢慢地调整它的位置,又扭过头去,对照三视图看了又看,然后摇动转轮,只听得“滋”得声响,一道火花从不断走动的车刀刀口射出,粗坯上显出一个光亮白闪的镜面,叶应及取下加工件,拿起一把游标卡尺,熟练地量了量,露出一个满意的神色。
这个过程中,刘禹一直没有说话,脚下的这间钢结构厂房,与后世的机械车间颇有几分相似,一排排机床、随地可见的机件、隆隆的声音、身穿蓝色工服的工人,只不过它的水平,还停留在建国初期,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一群老工匠带着一群刚毕业的学子,拿着一本《初级机械加工入门手册》自行在钻研,从立体几何、机械制图一步步学起,慢慢地开始安装、调试,到自己动手,完全是按照技校学徒工的教材来的,而他几乎没有插过手,全靠录像和书本资料,再辅以大量的动手实践,几个月下来,似乎也有模有样,左右废钢铁有的是,拿来练手再好不过了,等到把外头那些堆积如山的废钢铁变成同堆积如山的钢屑,一条实验性质的炼铁生产线也差不多快建好了,到时候直接回炉就是。
这一切,并不是他想到的,而是叶应及主动提及的,最初的原因是后者想要仿制56半,说起来,这种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的名枪,想要在后世找一条加工生产线都难,而叶应及的意思,竟然是想纯手工打造,于是刘禹一拍脑袋,干脆拉了一堆老式车床过来,让他们慢慢练手好了,反正琼州的电力正在一步步上台阶,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五十万千瓦,而民用电尚未普及,工业还只是个雏形,不多整点用电的东西,发出来的电就纯粹浪费掉了,所以他才会想着将海底电缆一直铺到中南半岛去。
按照专家做出的产业布局,琼州本地不会建设太多的工矿业,而是朝着宜居城市发展,比后世的旅游支柱产业还要彻底,就连岛上著名的石碌铁矿都给封闭了,除了做试验和陪养性质的小型炼铁设备,根本用不到多少铁矿石,这些原材料的也可以通过一海这隔的安南等地运来,就连原本发现的一些浅煤层和相应的蜂窝煤生产,也会搬迁到煤炭专用码头的附近,安南的煤田质量和产量都是琼州无法比拟的,何必要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呢。
尽管看到了刘禹来找自己,叶应及仍是一丝不苟地检查了每一个上机者的作业,并布置了下一项内容,这才脱下袖套,与他走出厂房,刘禹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举目一看,外面是平整好的土地,按要求作了“三通一平”,现在只有一间孤零零的厂房,居然连个办公室都没有。
“就在这里吧。”叶应及带着他来到一棵树荫下,刘禹扔了一根烟过去,看到对方满是油污的双手,毫不在乎地接过来点上,不禁笑了。
“不是发了劳保手套,这油很难洗的,洗了也是一股子味,小心嫂嫂不让你上床。”
“无妨,最近都住在这里。”叶应及嘿嘿一笑:“那手套太厚,摸着不塌实,手册上也说,光着才会有感觉嘛。”
刘禹吓了一跳,住在这里头是打算要以厂为家,还是打算与某个厂花发展一段不可不说的地下情似乎真有一些女工在里面操作。
“你这身子,好点没有,没好利索就不要到处跑,让璟娘她们担心,听观海说,私下里不知道哭过几回,怀着身子呢,我让内子去劝过,你也要多留意,事情千头万绪,急不来的。”
“我省得。”
大舅哥的话,还是要听的,这里头的关切之情,并不比另一个时空的亲人要少,刘禹当然明白,璟娘平日里不管怎样都是笑脸相迎,从来不会露出忧虑,来到琼州两年,所经历的一切,只怕比她这辈子还要多,成长起来自然会快,哪怕在他无故失踪的几个月里,这里依然风平浪静,固然有留下的班底得力的原因,做为女主人,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如今的琼州越来越像个夫妻店,让他欣慰之余又有些心疼。
“你这次过来,是否又有什么想法”
刘禹点点头:“安南等地日趋平定,那里的矿产正在逐步开采,煤铁是优先物资,目前的开采量不大,只是供你们练练手,新式炼钢炉已经运到,你在这里选址规划一下,尽早熟悉投入使用,将来还会有石化等等一系列产业要引进,需要大量的作工者,筠用,我需要一个管理者,而不是一个熟练工匠。”
叶应及吸了一口烟,默然片刻,刘禹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把精力从具体的技术中抽离出来,放到更广阔的层面上,一如他之前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