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七月流火,即使是在北方,太阳依旧表现出了噬人的威力,水汽被腾腾的热浪所蒸发,就连青草都显得有气无力,而那支插在泥土里的箭支,一丛肉眼看不清的火苗慢慢地烧灼,随着油布滴下来,落在了深色的土壤中。
“噗”得一声,就在这些蒙古骑兵们的笑声中,焰苗突然间腾空而起,宛如从地下喷出来,很快就蔓延开去。
“地上有火油,快退!”玉哇失焦急地大喊着,前面的骑兵们纷纷拔马后撤,顿时就与后部的主力挤在了一块儿。
这时,宋人的骑军已经完成了阵前的转向,整个队伍从蒙古人的阵前横扫而过,冲在最前面的雉奴射出了第三轮,无一例外都是用于点火的火箭。
从天而降的火箭将他们身前八十步左右的一片区域插得密密麻麻,那些不断升腾的火苗,在两军之间形成了一道火墙,更多细小的火苗顺着草丛向前延伸着,却并没有想像中的扑天大火。
乱成一团的蒙古骑兵让处于阵中心位置的怀都皱起了眉头,火攻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对于野外的战场来说,效果其实有限得狠,至少在他的目力所及,自家骑兵还没有一个因为火烧而倒下的。
宋人煞费苦心,将自己引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放一把火让军中产生混乱,然后自相践踏,阵形崩溃,四散而逃如果这个女将真的如此幼稚,又怎么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波
他从来都不会去低估对手,更不会对军中的混乱无动于衷,见此情形,马上传下命令。
“吹号角,命前军扎住阵脚,本部依次后退,本帅倒要看看,宋人的火能烧到哪里去”方圆二十多里的范围,两边又都是河流,他根本不担心,就算宋人有钱,将火油遍布整个三角平原,大不了撤出去就是了。
当务之急,是稳住军中的混乱。
号角声就是军令,玉哇失对于主帅的反应速度佩
服不已,倒底是宿将,一眼就看出了虚实,他当即下令自己的所部,不要急着后退,给后面主力一点时间,只要一点就好。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看到地面上一条小小的火迹正在快速地从马身下穿过,很明显,那是宋人有意识散下的火油,可奇怪的是,火油的量不足,火苗也不算大,连马蹄子都没能烧到,这样的火势有什么用
带着这种疑惑,他四下里张望,立刻就发现了,无数条类似的小火迹,正在流水一般地穿过自家的军阵,因为实在不太明显,又没有什么杀伤力,不仔细看,根本就注意
第二百二十一章 长城
宋军的攻击非常坚决,前厢是个老兵厢,主要成员是之前元人的山东驻军,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了李璮叛乱的队伍,对于蒙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仇恨,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打出了一往无前的气势。
位于最前排的长枪方盾全都执在身高体壮的大汉手中,他们用身体顶着方盾,以已为锤,借着冲力狠狠地砸进鞑子的骑军大队,在那些惊惶失措,马儿几乎不控制的蒙古人反应过来之前,将手中的长枪奋力递出,轻易地刺穿敌人身上的皮甲,然后迅速回抽。
一个个的骑兵哼也没哼,就从马上一头栽下来,身上往往不只一个血窟窿,一匹匹无主的战马,就这么被宋军步卒赶向前方,进一步加剧敌阵的混乱。
宋军步步向前,一点点地压缩着敌人的空间,让他们无法从容调度,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
没有速度的骑兵,不但失去了速度的优势,还因为身体暴露在高处,顿时成为了弓弩手们最好的靶子,近身肉搏加上远程狙杀的双重打击,很快就使蒙古人的前部骑军接近了崩溃的边缘。
对此,前锋统领玉哇失急得直跳脚,除此之外却毫无办法,因为来自于地下的爆炸还在不断地发生,在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让敌人处于无可遏制的恐慌当中,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地指挥。
整个队伍全乱了,所有的人和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地乱跑乱撞,许多因为爆炸而掉落下来的骑兵,不是死于火药的威力,而是自家战马的蹄下。
怀都的运气不错,一次爆炸就在他的身边响起,除了将战马惊得腾空而起,竟然连伤都没有挨着,亲兵们不得不死命地挡在他的四周,防止那些乱冲乱撞的马儿跑过来,此刻已经顾不得了,许多惊马被斩杀当场,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骇人的爆炸声才算是停下来。
这短短的一刻,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年那么久,还没有从惊惶中回过神来,宋人的呐喊声便清晰地在耳边响起。
不用看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宋人的攻击来得那么及时,正打在他们的要害处,如今没有别的办法了,一旦被宋人的大队缠上,他们这支跑不起来的骑军,只有一个下场。
怀都猛地一咬牙,发出另人耳涩的声音:“吹号角,命前锋所部,进攻!”
亲兵们听到他的指令,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愣了一会儿,被他一鞭子抽在身上:“还不快去!”
长长的号角声终于响起在战场上,玉哇失却听得如坠冰窟,他下意识地朝着后部主力的方向看了一眼,那面硕大的万户旗正在缓缓移动,主力要撤退
军令如山,他不得不遵从,玉哇失不得不拔出长刀,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子,他身后的大旗也随着舞了一圈,然后斜斜地指向前方,宋人正在攻击的方向。
三千多人的前锋,此时还剩下多少,玉哇失已经无从去统计了,他亲眼看到一个蒙古千户,被炸得连人带马飞上半空,掉下来的时候,又被自己的部属踩成了肉泥。
就算是战死,也要堂堂正正地死在宋人的刀枪之下,否则,哪有光荣可言。
在他的身后,数百名钦察人听到了自家将主的指令,毫不犹豫地跟在了身后,这是他的部落硕果仅存的族人,其余的不是死在辽东,就是狮子口那冰冷的海水中。
当这支队伍发动冲击时,他们的前面已经没有了活人,上千匹无主的战马四散奔逃,反而为他们让出了一点冲刺的空间,玉哇失狠狠地一下抽在马身上,企图在有限的空间,尽量让马速达到最大。
“砰!砰!砰!”片刻的功夫,他们就与宋军的步卒大队迎头相撞,奔腾的战马连同骑兵似有千钧重,单手执枪的军士怎么也不可能挡得住,往往连人带枪被撞得倒飞出去,军阵的前方竟然被冲开了一个不小的口子。
玉哇失大喜过望,一刀格开刺向他的长枪,顺势劈下去,眼见着马身下的宋人步卒就要身首分离,不料长刀撞在空气里,发出了沉闷的声音,竟然不得寸进!
原来,宋人步卒的身前,竟然是一面透明的大盾!这尼玛要怎么打玉哇失恨恨地在心里骂了一句,奋力摧马前冲,用马速将那人连着盾牌一块儿撞开。
枪盾的后头是弓弩手,这些人手上总没有盾牌了吧,他就不信,宋人还能开挂开到底,连一点节操都没有。
“架盾桥!”阵后的齐宝柱看到了这支骑军的逆袭,虽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可是却遏制了已方的攻势,不禁有些恼怒。
听到他的将令,一队长枪兵放下手中的长枪,双手执起方盾,在他们的面前一个接一个地将盾牌首尾相连,组成了一个斜长的坡形,这种战术原本是用于不太高的障碍物,或是难以跨越的濠沟。
盾桥一成,他便沉声喝道:“甲士,同某上。”
说罢,也不拿盾,提着手中的厚背钢刀,“蹬蹬”地从透明方盾构成的桥面上冲过去,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腾空而起,借着冲势,一下子就越过了前面的弓弩队,直面冲进来的敌人。
数百名甲士与他一样,分别从上百架盾桥冲过去,在空中双手紧握刀柄,如同展翅的鹰隼一般,扑向敌人的骑兵。
“狗鞑子,受死吧。”
齐宝柱恶狠狠地一刀斩落,凌厉的刀光闪得玉哇失眼睛都睁不开,只得横刀去挡,只听得“锵”地一声,他
第二百一十八章 瓮中
“吁”
雉奴勒住战马,打出一个缓行的手势,命令被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近三千人的骑队缓缓停下来,按照计划,前面不远处应该是一处事先设定好的补给点。
很快,视线中就出现了人影,走在前面的是机宜司在本地的探子,她只见过一面,可是跟在后面的人,让她的眼神一下子凝固了,整个人呆呆地坐在马上,呼吸急促、心潮起伏,情绪不受控制地波动。
刘禹在济南城呆了七天,等到老爷子的伤势确定无碍,又将注意事项一一加以叮嘱之后,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消息,雉奴决定亲自作饵,将元人的骑军引到准备好的战场,并做为主要的打击力量,出现在第一线。
借助机宜司的探报,他预先到达了这个补给点,位于济南路与般阳路的交界之处,一个名叫“王村峪”的地方。
既然是峪,就表现处于大山之侧,此地属于岳阳山的东部,过了山谷,就是般阳路的境内,在探子指引下,赶来的三千骑军分别拿到了足够的补给,包括了吃食、马料、以及饮用水。
如今的济南路到益都路包括了中间的般阳路,是坚壁清野的主要地区,沿途没有任何人烟,土地荒芜、房屋废弃,连水井都给填埋了,如果离开了江流河道,根本无法在野外行军,雉奴选择的这条路,夹在大山和几条江河之间,既不显得偏僻,也不会让人难以前行,一步步地撩拨着敌人的神经。
就连刘禹这个半吊子军师,也不得不佩服她的选择,就像是在驴子的前头吊着一根胡萝卜,虽然看得到却总差上那么一点,心痒痒又无可奈何。
从一付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地图上抬起头,刘禹立刻感到了一束炽热的目光,从那双清丽的大眼睛里,他看到了毫不掩饰的信任以及依赖,唯独没有情意。
这种感觉十分怪异,这里的人,大都知道两人是个什么关系,雉奴从来没有否认过,可两人单独相处时,更像是亲人,或许这样更加自然一些吧。
从内心说,刘禹也不希望这个小妮子,过早地为情所累,因为他更喜欢,看到那种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惜呀,如今的世道,只会逼得人成长。
“你的礼物,我很喜欢。”雉奴说完这句话,面上莫名地有些发烫,好在刘禹并没有太过留意。
“那不过是个普通货色,滞空时间太短,应用起来还很不如意,等你们用熟了,会有更好的。”
刘禹知道她指的是什么,那几架无人_机,连民用都算不上,除了留空时间,操作距离、摄像头的精度都很低级,充其量只能说是玩具,不过可以培养他们的操作经验,为将来打下基础。
当然了,送给她的初衷,也只是一个新奇的玩具而已,倒是没想到,实际应用起来,还是有不小的作用的,毕竟比起探子的描述,实时的画面,更具有可信度,精度差上一点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又不是什么面部识别。
很快,队伍就补充完毕,顺便歇息了一下,身后的鞑子骑军,一路上都在探子的眼线中,离着她们始终有大概半日的路程,要不是为了引诱他们,这样的距离不算近,有什么意外也能来得及做出反应。
毕竟,鞑子的大队不可能始终保持一个高速,也得给他们一点缓冲的时间,没过多久,队伍又重新开始上路,刘禹同她并排骑在了一块儿,有几个月没骑过马了,他有一种又新奇,又特别的体验。“你是如何肯定,鞑子会追着你一直不放的”刘禹的眼力在穿越之后渐渐在成长,看得出身后的那支骑军,经过了一番锤炼,里头肯定有女孩的心血。
“在龙山镇,我带人歼灭了鞑子的一支百人队,放了一个回去报信,他们知道带头是个女将,还不像疯了似的贴上来”
简单有效,正是雉奴的风格,刘禹点点头:“太险了,不值得。”
“我省得,不会冒险行事。”在他面前,雉奴一向言听计从,同样的一句话说出来,总会有不同的反应。
“你选定的战场在何处”刘禹知道她有分寸,也不再多劝。
“临淄县城以西,肘水、渑水、小清河之间,那里看似无险可守,鞑子必然会上勾,齐宝柱和其他的步卒已经提前赶过去了,我在这里吊着他们,等后方的民壮到位,便是决战之时。”
听她一提到这个地方,刘禹马上有了印象,此地在益都城的附近,地势比较平缓,是骑兵比较喜欢的战场,可是各处水网密布,大小河流数十条,将这一带分割成一条条的网格状,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是齐国的发源地。
雉奴的计划很简单,让鞑子以为她们会退往益都城,等到了那一片地界,也绝不会想得到,会有超过二十万人在等着他们。
三条河流加上二十万人,就是她设下的包围圈,为了能让计划顺利实施,她必须带着鞑子骑军绕弯子,给齐宝柱等人留下足够的时间。
得到详细的计划,刘禹马上离开了她的队伍,他留下来也没有用,还不如提前过去,后世那带已经不是鲁省的经济发达地区,就连密集的水网,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无影无踪,临淄县城,这个古老的历史名城,已经几乎消失殆尽,成为了一座省级博物馆。
异时空的临淄县城是益都城的门户,淄水由南向北汇入莱州湾,城里的百姓早已经撤往了后方,原本空无一人的县城,突然被东西两路同时到达的人流挤满了。
从西边过来的是衣甲鲜明的忠武军各厢战士,都指挥使齐宝柱所部两个厢,加上宣帅直领的三个厢,全军一共五万余人,陆陆续续在县城附近集合。
而打东边过来的,则是后方各州府所征集的民壮,为数五万的乡勇,身穿统一发放的布甲,这种厚实的帆布没有太多的防护力,不过聊细于无而已,手持的则是那种定制的红缨枪,他们一路走来,唱着各种乡音俚曲,倒也有几分雄壮。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之鳖
临淄县城以西是一片三水交汇的平原地带,由小清河及两条支流肘水、渑水构成,横贯济南、般阳、益都三路,最后流入渤海。
如果算上南北走向、流经县城的淄水,这一片方圆不到五十里的区域,可以说是四面环水,仅仅在金岭镇有一个十分开阔的出口。
淄水东岸,离着出口不到一里的河滩上,几个身影若隐若现,不住地朝着对岸张望,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持着一具千里镜,每人相隔大约五百米。
稍后一点,刘禹站在一块空地上,眼睛盯着前面的一小块屏幕,上面显示出来的,是河对岸的实时景象,镜头从一块块荒芜的农田、废弃的村落、野草丛生的道路掠过,终于出现了人烟的迹象。
“围着镇子转一圈。”随着他的指令,镜头慢慢开始转向,从镇子的边缘呈一个逆时针的方向一直到起始的位置,他在手表上计算了一下时间,用时一刻钟。
看来镇子的面积并不大,里面的鞑子骑兵也不是全部,应该只是前锋,他们是昨天夜里抵达的,一直到第二天正午都没有出发的意思,难道是觉出了什么
刘禹没有再发出指令,镜头随着蒙魌的操作在镇中的每个地方都停留了片刻,等到全镇的侦察结束,也到了返航的时候,因为电量指示标志上的刻度已经过半。
很快,小小四翼飞行器就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蒙魌熟练地让它落在了草地上,一个机宜司的探子接过去,用一种双手持握的手摇发电机为它充电,同时将已经充电完毕的备用机递给了她。
几个月不见,这个当初要死要活的女子,褪去了那份青涩与不安,多了几分成熟与干练,旁人瞧着她的眼光,都是欣赏和打量,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让她暂时忘却伤痛,像一个正常人般地生活。
只是,当屏幕上出现鞑子的身影时,刘禹能感觉出她眼里的怒火,有些东西通过时间的累积,或许会慢慢消除,但更多的则是压在心底,不经意间就会爆发出来。
“有动静了。”突然,传音筒里响起了呼叫声,就在飞行器被收回的空窗期,从镇子里跑出一队快马,方向是往后,也就是他们过来的那条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