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娘子,咱们是不是该回了”

    身后传来观海的声音,璟娘没有回头,只是问了一句:“都改完了”

    “完了,婢子与夫子们又交换着复查了一遍,应该没有错漏,若是娘子没有旁的意思,明日便可以送去州衙,或许陈府君会着人再查过。”

    “送去州衙做什么”璟娘一怔。

    观海也是一愣,有些不确定地答道:“全府大比,最后不都是由府中出榜,晓谕百姓的么”

    她的话,让璟娘一下子转过头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让观海的心里有些不托底,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了。

    “这话是谁告诉你的”自家的婢女自家知道,哪里会懂得这些事情,她有些疑心,是被人有意无意地怂恿了。

    “夫子们都这么说的啊,难道不对”

    璟娘见她神情肃穆,一脸无措的样子,掩嘴笑了:“这话原也不算错,可那是国家抡才大典,咱们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升级试,用你家郎君的话来说,就是检验这三个月以来的教学成果,往后这种考试还会有很多次,没必要太过紧张。”

    “婢子哪懂这个嘛。”观海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随即也笑了:“娘子说什么便是什么罢,郎君只怕已经等在家中多时了。”

    倒也是,璟娘恍然觉得,这些天两人一个在学堂中组织人手批改卷子,一个在仓库昏天黑地搞物流,回到帐中都是倒头就睡,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被观海这么一提醒,还真有些想。

    只是观海今天给她的感觉,有点奇怪,似乎比自己还要着急回去。

    学堂里,集中了全州所有的女夫子,大家互相交换卷子,改完之后再进行交叉复查,最后送到她这里,进行最后的检查,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出错误。

    于是,在她宣布结束一切后,便成群结队地出了门,无论年纪大小,学识多寡,都洋溢着一种兴奋,教书育人,本就是极为神圣的事业,更何况,是这等数千年未有之大格局。

    翻遍史书,你何尝听过,每一个女孩都被强制入学的事情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双栖
    片刻的静谧之后,欢呼声再一次响了起来,对于百姓而言,什么逾矩,什么忌讳,都是没边儿的事,只有眼下的好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此时,就连站在台下的陈允平、胡幼黄等人,也不过相互交换了一个苦笑的眼神,有些事情是迟早要来的,他们这些人反而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只是这位抚帅,怎么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每每让人感觉无所适从呢

    随着民众的欢呼声,广场上的灯光突然一下子亮了起来,几道射灯直直地打在她们的身上,最后集中在一人身上,将璟娘的身影拉长,显现在人群的面前。

    很快,围在台子前的百姓用不着别人来布置,自觉地向左右两边分开,让出了一条长长的通道,通道的两头,便是被射灯罩住的夫妻二人。

    缘着吴老四等人用身体挡出来的通道,刘禹从台子上下来,一步一步地走向小妻子。

    “咻......嘣!”

    每走一步,都会有一支烟花被点燃,在空中绽放出五颜六色彩图案,看到那些个弯弯曲曲古古怪怪的图样子,璟娘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那分明是刚推广不久的大食文字。

    520。

    五月二十,她的生日,如今将成为琼州百姓的节日,以前璟娘从没觉得这个日子有多特别,除了她的生母,每次都会偷偷地带些东西给她,隔着远远地看上一眼,就连亲兄长,有时候也会忘了,可他的夫君,在他们成亲的第一年,就没有忘记这个日子。

    看着夫君一步步地走过来,她的心一下子就满了,身体不再摇晃,眼睛里再也容不下别的事物。

    你的生日,我的节日,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动心的情话么

    周围的女眷们,与百姓一样,自觉地后退几步,将空间让与了这对夫妻,很快两盏射灯的圈子就融合到了一块儿,两个修长的身影,也合二为一。

    “五,二,零。”走到她身前,刘禹执起她的双手,饱含深情地说道:“娘子,你的生辰真是又有意义又好记。”

    “所以呢”璟娘歪着头,笑意吟吟。

    “所以它理应成为所有百姓的好日子。”

    夫君总有歪理,对此,璟娘已经习惯了,她眉眼弯弯地倚在夫君怀里,看着天空中绚烂无比的烟花,听着四下里如潮水一般的喝采声,心神俱醉,就连魂儿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在亮白色的射灯下,她那张薄施粉黛的俏脸,透着一丝诱人的红晕,秋水般的眸子里尽是迷离之色,就这么直直地对着自己,刘禹不禁哀叹,一年左右的时间,这妮子已经越长越开了,才这点子年纪,竟然就有了一种别样的媚惑,和平日里的端庄大不相同,这不是要哥的命么

    “娘子的身子倒是沉了些。”刘禹一把将她横着抱起,旁若无人地向外走去,也不管身后震天价的哄笑声,怀中的玉人,早已经羞得抬不起头来了。。

    戏曲重起,烟花依旧,百姓们有百姓们的乐子,他也有他自己的正事要办,至于后头的摊子,自然会有人来收拾。

    看着他们走远,跟在后头的女眷们这才重新启行,原本走在最前头的珺娘,被眼前所见惊得呆在了当场,一下子落到了最后头,当她的侍女催促时,才猛然醒觉,眼睛里闪着复杂的神色,心里想到的却是那句戏词,一时竟有些痴了。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新词、新曲、新节日,让琼州的百姓,在经过了这么久的动荡和辛苦之后,有一个缓冲,是刘禹早就计划好了的,他们这数百万人中,来得最早的已经有大半年了,最迟的也有三、四个月,从惊魂未定到安居乐业,总算是慢慢适应下来,如今就是一点一点得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理念,最后成为理所当然的道理,这个过程与硬件上的建设同步,正合了后世的那一句话。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坐在跑车里的刘禹,看着一旁的小妻子,正好对方的眼神也望了过来,都是露出了一个会意的笑容。

    车子很快就停下了,璟娘还有些奇怪,她原本以为,会是像往常一样,开向某个偏辟处,幕天席地......一切尽在不言中,可没曾想,车子却停在了自家的居帐外。

    “婢子等,恭贺大娘子千秋无恙!”

    一下车,璟娘就听到了整齐划一的声音,听潮带着一群府里的婢女、仆役,分列两排,向他们恭身行礼,嘴里还说着吉祥话。

    原来夫君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却只瞒着她一个人,莫名地让她想起了临安城中的那一幕,就在这时,手被轻轻握住了,那对让人恼不起恨不起的眼睛,打消了她心里头所有的杂念,只余了满满的欣喜。

    “今日有劳了,一会儿让人安排下去,府里所有人发双俸,休沐一天。”

    “多谢大娘子,多谢郎君。”

    这些下人个个作出喜不自胜的模样,谄词不要钱似地滚滚而出,却都是站在原地,就连听潮这个贴身之人,都没有上前来扶一把,璟娘突然前对她将要前往的地方,产生了一丝期待。

    刘禹执着她的手,走在身前半步远的地方,到了帐外,抢先一把掀起帘子,璟娘愣住了,里面黑漆漆地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啊。

    “娘子,请。”等到夫君做了个手势,拉着她走进去时,璟娘亦步亦随地跟在了后边,这才觉出了不同。

    香,四下里到处都透着香气,平日里,不管是在宁海的闺阁中,还是临安城的小院里,只要有条件,沐浴的汤池里放一些花瓣,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眼下到了琼州这地界,一切



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房
    “十万大军,仅仅五天就没了一半,就是十万只猪,散落在外,五天功夫也抓不完吧。”

    被琼州知情人士暗暗称为“李阎王”的提举机宜司李十一,愤愤不平地说了一句,手下们想笑又不敢,毕竟这是一个坏消息,还是关于自己人的坏消息。

    “那位状元公不知兵,却还一直谨守咱们的提醒,不愿与元人野战,可朝廷不许啊,一再催促他,加之元人看似不多,没奈何只能出城,哪曾想,鞑子尽是老卒,又有过万精骑相助,几番冲杀之下,便是一溃再溃,能逃回一半,也算是之前的训练得力了。”

    “福州城中,有积蓄吗”对于战斗的过程,李十一已经不想再了解,宋军是个什么德性,他又岂能不知,侵入两浙之地的,是元人的立国之本,就是阿里海牙的一路偏师也不是他们能正面相抗的,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陈文龙能守住福州城,拖延元人进入广东路的步伐。

    “有,泉州之役,他做为后路总管,一直在想方设法筹粮,两浙溃败之后,大量的府库往后转移,首当其冲的就是福州,做为路治,其高大之处亦足可恃,料想元人一时半会儿,很难突破。”

    手下说得没错,有五万之兵,只要守将得力,守住一座高大的城池,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这个陈文龙,是抚帅看好的人,就算不济事,三、五个月还是撑得住的,李十一将军报放到一边,眼下他所关注的方向,还是在府内。

    眼下这个节庆般的日子,其实也浸透了他们的心血,广场上的某一个百姓,身份都经过了重重过滤,为防不测,在人群中,还布置了大量的人手,饶是如此,依然不能让他放心,直到刘禹的身影消失,他才能带着人回来。

    而这份军报,并不是今天唯一的收获。

    在对广场百姓的身份检查中,被他们发现了几个可疑的人,这些人一早就带回了司里,而做为临时监禁之地的,是一处还没有完工的建筑。

    此时,工地上没有了作工的人,四周被他的手下围住,一楼已经烧筑成形的几根柱子上,分别绑着几个人,每个人的边上都站着一个手下,似乎正在询问着什么。

    “有什么发现”李十一走过去,站在最近的一根柱子边上,一个手下马上递上了一圆棒子,他接过来在上面按了按,一束白光从棒头射出来,照在那个人的脸上,原本耷拉的脑袋一下子抬了起来。

    诡异,这是此人看到的第一个感觉,他周围有很多人,但是只有这个拿着一束白光的男子,没有隐藏自己的身份,其他的,全都蒙着头脸,只露出了一双眼睛。

    他们竟然在自己的地盘上,都如此藏头露尾,连真正的面容都不敢示之于人,让他感到了一阵心悸。

    “不肯说,只说我们抓错了人。”手下简单地吐了一句,便不再言语,而是递了一个板子过去。

    李十一从他手中接过板子,拿着光棒子在上头照了照,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你说你是衡州人,衡州哪里”

    “常宁。”

    男子话语中带着明显的荆南口音,李十一不置可否地看着板子上的资料,资料显示,此人登记的是常宁宜水乡人,正好处于撤退的主要道路,那个县的百姓几乎全都来到了琼州,怕不有几万人

    “他们几个呢”

    “也都是荆南路的,有永州、全州还有道州。”

    全都是谭州以南,却没有一个是本路的,李十一点点头,这些人还真是处心积虑,知道邻路的户籍资料他们无法带走,原始信息根本查不到,这样就拿他们没法子了么

    那也太小看咱们路的行政力量了,更重要的是,小看了咱们这些人,整天琢磨人的人。

    “人派出去了么”

    他也懒得再问什么,直接将板子扔还给手下,手下显然明白他问的是什么,点点头,仍是一付惜字如金的样子。

    这幢建筑的周围,除了他自己,以及被绑在柱子上的那几个人,其他的都蒙着头脸,身穿黑衣,这是他的要求,机宜司所有的探子,不仅要对敌人保密,也要对自己人保密,他们当中的人,平时就和州里的其他人没有两样,出外做工、有的还从军、等待着分房或是已经在建房,真实的身份名册,只有他这个主事才有,就是刘禹本人,没有调阅的情况下,也不会知道哪些人才是。

    制度看似不透明,甚至有着一言堂的趋势,其实也是刘禹有意无意地纵容下,他们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但又是严格受限的,在府内抓人、审人、杀人都是需要通过州衙的,以这些人来说,一旦确定了身份有问题,就会被移交到州里,他们无权处刑。

    治权与法权分开,是一种新尝试,因此,李十一连刑都没让他们上,他需要的手下,是用脑子的,这也是刘禹对他们的要求。

    很快,手下就将人带来了,来人一身粗布搭链,下面套着一件大袴子,身材微胖,上来就对李十一恭身一礼。

    “不知上官唤小的有何事。”

    “告诉他,你来琼州之前,在何处营生。”李十一朝着柱子一呶嘴。

    “是,小的是荆湖人氏,随大军逃入广西路,之前家居衡州宜水乡,为乡中里正,这位小哥,看着面生,不知是哪里人氏”

    那人看了对方一眼,便低下了头,李十一心里顿时就有数了,乡中里正,其实就是最基层的政权掌管者,平时帮着官府抽丁收粮收税,对于乡里的每一个村子都不会陌生,绝不可能会有记性不好的人来做。

    被绑的那人显然意识到了什么,没想到,这里的管理效率如此之高,从他被捉来,到来人被找到,用时不过一个时辰,这其中还要刨去大部分赶路的时间,也就是说,人家在知道自己的乡籍时,就已经发现问题了,找来人只是为了证实而已。

    难怪,这些蒙面人连问都没问几下,为首之人到来后,也是毫不在意,原来在这里等着。

    李十一见他不说话,也不着恼,将手下那个板子交与了来人:“你看看,宜水乡陈家村,有没有这个人”

    既是乡中里正,多少也是识得字的,来人就着光棒的照射,读了一下纸板上的信息,又对那人的面相看了看,摇摇头。

    “陈家村就在小的那家中不远,隔着一条河,如何不识得,这个陈三是有的,不过一早就投了军,小的记得他家是个破落儿户,没有爹娘儿女,当时大军到来,全村的人都跟着走了,这里头绝不可能有此人。”

    “不,你若是让他说出当地风貌,一定不会有差,因为他就是陈三。”李十一出人意料地摇摇头,否定了来人的说法:“这陈三离家,是不是有许多年了”

    来人点点头:“在小的接任里正起,他就没着过家。”

    “他当年投军是不是去了岳州”

     



第一百八十四章 姑娘
    “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

    我不知不觉忘记了,噢......方向,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我说你世上最善良,

    我不知不觉已和花儿,噢......一样。”

    ......

    刘禹躺在一个大浴桶里,一脸惬意地哼着小曲,听潮跪坐在他的背后,拿着绵巾为他搓洗,有些心不在焉。
1...346347348349350...4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