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好咧。”
老冯放低了声音,两人没有再说什么,各自走开,他知道老徐去了哪里,但是不会去打听具体的事,这也是保密部门的纪律,除非案子要求你知道,否则没有人会告诉你,更不要想去打听。
他看着对方那个魁梧的背影,心zhong有些感触,算起来,两个人相差也就几岁,自己已经多年没有出外勤,人家却还是生龙活虎地,着实有几分羡慕。
“喔,来了。”敲门进去,局长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便没有再去管,老冯熟门熟路地坐到他对面的椅子上,毫不客气地拿起桌上的烟,自顾自地点了一根。
差不多刚好一根烟抽完了,局长才将手里的wen件放下,眼神里有些晦暗不明,老冯没有开口,他怕自己会打乱对方的思绪,静静地等了一会儿,看到烟头已经燃尽,就将它摁在了面前的那个烟缸里。
“一处的案子结了,抓出了几只跳蚤,还牵出了某国的情报机关,线索就是你们上次在蜀省发现的。当初,他跟我说还有些疑点,我没太在意,让他自由发挥,没想到,半年多的时间,就来了这么一出,老冯,你的人还不行啊。”局长的话里似乎带着遗憾,让他愣住了。
“蜀省”老冯一想就明白了,又是那几座军工厂的事:“我们二处就是后娘养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分来的全是新手,这个案子我看过了,当时认为问题不大,就让王冰他们几个去练手,这能怪他们么,有什么责任你冲我得了。”
因为事情与他的二处有关,局长没有打算向他保密,直接将材料递给了他,老冯仔细地看了一遍,不得不佩服老徐那双眼睛,的确是够毒,在原本被他们起获的一名工厂技术员的口供里,居然发现了一个很难让人注意的细节,顺着这个细节又牵出了另外几个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被境外某个反_华势力给策反的,泄露的机密也都是关于国产新型wu器的材料。
“岛国”不过当看到那个情报机关的名称时,他有些惊讶,原来还以为是大洋彼岸的某大国在操纵,最差也是对面的那一小撮,没想到居然会是他们。
局长点点头,这个国家与华夏纠缠了几千年,一度还差点成为心腹大患,到了现代依然贼心不死,当然也不排除后头有某大国的影子,但至少就掌握的材料来看,他们盛产的可不单单是老师。
“这件事情是我的错,我不应该让没有经验的新人去进行调查,而他们当时还提出了疑点,但是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我承担,请组织上予以考虑。”老冯放下材料站起来,朝他敬了一个礼。
“你这个老家伙,坐下。”局长知道他是想保护那些年轻人,摆摆手:“这事呢要说有错,我也有责任,不应该将案子交给你们二处,没有考虑到,你们的人手本来就不足,出现这样的纰漏是难免的,好在补救得及时,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今天告诉你也是希望你吸取一个教训,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
等他重新坐下,局长继续说道:“现在的局面越来越复杂,国际环境看似在好转,其实只是转到了暗处,随着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敌对势力的警惕心也在增强,他们要扼杀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不仅会从军事上下手,在这件事上,你得谢谢人家老徐。”
“是是,多谢局座提醒,晚上我就拎着好酒去他家,当面向他道谢。”老冯一转眼又恢复了老样子,让局长禁不住摇摇头。
接下来,老冯将最近一段的工作进展向他做了个汇报,二处手头上的案子不算多,但是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有些需要局里支持的,都被局长一一记在本子上,等到党委会议上加以讨论,或是直接上到部里去,这一说就用了不少时间,等到停下来的时候,就差不多到了zhong午。
“那件案子暂时告一段落了,你家那小子怎么样,身体恢复了吗”
那件案子是指的什么,老冯当然心知肚明,现在人已经走了,再说什么都没有用,想要还她一个清白,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局长这是在委婉地提醒他,有些事情不能强求,他还有个儿子需要关注。
“没事儿,那小子皮实着呢,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前些日子嚷嚷着要出院,我去问过了医生,身体里面还有些地方需要恢复,就给拦下来,再过上几周吧,估计就能来上班了。”
“没事就好,年青人恢复得快,让他不要心急,工作是做不完的。”
第二百零八章 故事
屋子里的气氛在刘父开门进来之后,达到了一个顶峰,就连原本想要离开的秦雪初,都被硬留下来吃了一顿饭,最后的结果就是几个人兴高彩烈地吃了饭,还喝了点酒。
这其zhong最为高兴的自然就是刘家二老了,三十岁的独子终于结婚了,接下来一切会是水到渠成,他们不用再羡慕隔壁邻居家的哪个又添了孙子,也不用羡慕多年的老姐妹突然忙得连跳广场舞的时间都没有,这一刻是真正地宾主尽欢。
在华夏的传统zhong,这种高兴是要同别人分享的,最好就是外人,于是很不幸主动上门的秦雪初就成了这么个倾诉的对象,而她也不得不应付一番,只是目光时不时地就会分散,被苏微放在茶几上那个匣子是最主要的目标。
“咳,你看我这脑筋,都忘了秦老师是wen物专家,禹子你把那盒子拿来,给秦老师看看,没准还能认出来是哪个朝代的呢。”絮絮了半天的刘父终于注意到了她的眼神,毫不在意地支使起了儿子。
“您高抬,我只是个考古的,谈不上专家。”秦雪初谦逊地摆摆手,却没有拒绝对方的要求。
“帝大的教授,那就是专家。”刘父很有气势地一挥手,结束了这个话题,而这时候,刘禹也将那个匣子递到她的手里,他也很好奇,这个东西在印象里是母亲的心头好,从来不轻易示人的,更不知道来历什么的。
秦雪初小心地接过来,并没有急着打开匣子,而是举起刚好平着视线,仔细地观察着匣子的外观、质地、以及上头的纹路,看了好一会儿,才把它放到并拢的膝盖上,轻轻地一按下面的那个机簧,发出一声“咔嚓”,盖子一下子弹了起来。
盒子里是一块红色的绒布,那块玉佩就静静地躺在里面,在白色的灯光照射下,散发着莹莹的光芒,她从自己带来的包里取出一个放大镜,低下头将镜子抵近,玉佩上的纹路清晰地展现出来,看完了正面之后,又将它翻过来,用更长的时间看完了另一面,最后才双手将它托出来,感受了一下上面传来的那份温润。
“您家这个东西,有些年头了吧”秦雪初将玉佩放到绒布上,开口问了一句。
“恩,我小时候在我奶奶,也就是禹子的祖奶奶那里第一次看到,当时她把这个匣子珍而重之地拿给了我妈,然后就撒手人寰了,那是刚解放的时候。后来破四旧,家里的东西都给搜了去,只有这个匣子一直被保存了下来,我妈也就是他奶奶给了禹子的妈,那会是三十年前,现在又给了禹子媳妇,这就是四代了。”刘父摸着脑门回忆了一下。
“之前呢老辈们没有说过它的来历吗。”
秦雪初的话让他一愣,本来只不过是想找个话头,内心并没有将那个东西看得有多么珍贵,那年头谁家没有一个什么传家宝之类的,当时他媳妇也就是刘母接过来的时候,还开玩笑说是塑料,不过有些硬而已,现在听对方这么一说,一时还真想不起之前是什么样子,倒是刘母走过来,接过了话头。
“她奶奶交给我的时候,只说是个老物件,刘家人一辈辈这么传下来的,经历了多少代都没有失落,她还讲过一个故事,说是前清时候,闹太平天国。这里被太平军攻占以后,那一辈的刘家人是单传,家里本来还有些底子,为了逃难跑到了乡下,把匣子埋到了老屋的底下,结果被人指认,让太平军当劣绅给抓了起来,在要杀头的时候,一个姓陆的太平军女将把他给救了。”
一边讲故事,一边给他们倒了热茶水,这个故事很有趣,就连苏微都不知不觉给吸引了过来,刘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也是第一次听到父母聊到自己的祖上,他一直都以为家里是从外头搬来的,在这个城市没几年呢。
“......当时这个刘家老辈被放了之后就出了城,还是躲在乡下的那个老宅子里,喔,那里现在变成开发区了,八几年的时候我和你爸刚结婚,还去祭过一次祖,后来全都搬迁了,房子也给拆了。”刘母打了一个岔,然后接着说故事。
“后来,清军又打了回来,在这一带打得可凶了,城里的人死得死伤的伤,最后......里头就没剩下几个活人,刘家老辈等到枪炮声停下来,清军出了安民告示,才敢回到城里去,满大街全都是死人,那血流得护城河都给染红了,他一路找到了城里的大宅子,就是前头被征去做了政府机关,后来又卖了当工地的那一块儿。”
“结果呢”正听到精彩处,见她又岔开了,刘禹忍不住打断了老妈的发散性思维,不然她还不知道会偏到哪里去。
“急什么”刘母嗔了他一眼,接着说道:“那个宅子当时被太平军给征用了,说是一个什么大官的指挥部,他进去的时候,看到的和外头一样,到处都是死人,他找了以前的帮佣,弄了一整天才把里面清理干净。当天晚
第二百一十一章 作乱
要说原广西路臣,现在的转运使邓得遇最不想碰到的人,估计城zhong那位始作甬者还要排在后头,眼前的这个wu夫,才是首当其冲。
此刻,两人隔了几个月突然在这里见面,他的眼神里就带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畏惧么还谈不上,讨厌么似乎也不像,更像是某种磁性物质之间的那种排斥,还是天生的的。
“马都统,别来无恙。”
“邓使君,一切安好”
两个人各自打了个招呼,语气里都是淡淡的,透着一股让人无比尴尬的清冷。
马暨并不是为他而来的,这一回见面完全是偶遇,不过既然碰上了,也没有避开的打算,至少在对方以及他后面的那些广西故吏当zhong,他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只怕国朝三百年都十分罕见。想想就明白,以wu对wen,不但没有落下风,还将顶头上司、一路主官给逼出了府城,朝廷居然捏着鼻子认下来,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五代时的故事
因此,当他的目光扫过那群不速之客时,没有一个人敢于同他对视,全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也就是到这时,他才发现地上的那堆尸体。
“这件事么机宜司的行wen就放在兵马司的案头,等案子了结了,某会差人整理一份,送往提刑司,来龙去脉,一句两句说不清,到时候你们就会明白,他们绝非无辜之辈。”
马暨的语气看似强硬,实则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一句军法,理论上宪台是没有办法去管的,毕竟一路帅臣本就有这样的权力,至于那些人并不是广西属吏,那也得他们的上官去争,轮不到广西官员们自个乱咬不是这也是官场潜规则。
作为一个宦海老马,邓得遇当然清楚这些弯弯绕,他伸手制止了属下还想要争执的打算,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做法:“此事暂且不提,缘何帅司下令,全路都要疏散百姓,还是过海去往琼州那等地方,元人不是还没打过来么”
“打过来就晚了,看看这些荆湖百姓,他们之所以能逃离鞑子魔掌,是因为有人不惜一死,在谭州拖住了鞑子的步伐,如今已经过了许久,鞑子随时都可能破城,若是不能尽快疏散百姓,等到敌人打进了广西路,何人再来舍命为你们争取时间”
一说到这里,马暨就没了之前的敷衍心情,荆湖的百姓差不多全数进了静江府,可是本地的百姓还没有大动,离着琼州仅一海之隔的雷州,就连三分之一的数目都没有达到,做为事情的实际执行人,他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了,说起话来便不再客气。
邓得遇看着那张熟悉的脸,有些无语,两人不和归不和,对方是个什么人,说得是不是虚言,他还是一清二楚的,马暨的焦急丝毫不加掩饰,根本没有作伪的必要,可是这种做法,仍然让他难以理解,广西有多少人口,他做为前任路臣、现任转运使,自是心知肚明,就琼州那种地方,怎么可能养得活,但是这话同眼前这个wu夫是没法说的,他来也不是为了眼前的事,只能说是恰好碰到。
“刘帅是否在府zhong,可否代为通传”邓得遇自以为姿态已经放得很低了,没想到对方还是摇摇头。
“你也看到了,府zhong个个忙得脚不沾地,他一早就去了各州督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到府城,你们若是有什么事,不妨先在城zhong住下吧,也许会等得到。”
人不在邓得遇有些疑惑地看了又看,依然看不出对方是不是拖延或是托词,事情是帅司颁下的,只有见到本人,才能知道事情的原委,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疏散,为什么突然冒出一个机宜司,对于那位传说的青年才俊,他不禁有了几分好奇,
不过马暨的话里话外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就算是拂袖而去,又有什么意义人家很明显根本就不在乎,转运使司的职能,在南渡之后就被大幅度削弱了,而路臣则相应增强了不少,他这个职务与其说是监察,还不如养老更来得恰当,一个红得发紫又有佳绩的年青路臣,能让他有什么可监的
对于他们那点心思,马暨无暇去理会,一声令下,地上的尸体被清理出来,那些人头则像邕州时的那样子,用木头桩子系上,戳在了官道的两旁,同时书其罪状于路边的木栏上,以儆效由。
就在围观的百姓们渐渐散去之后,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目标,那是一支数千人的骑军,掀起的烟尘十分显眼,如果不是早有得报,没准就会以为是鞑子的前锋来了,饶是如此,也让城下的百姓们发生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而原本打算进城的那些官吏,都停下了脚步,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支骑军的身影。
等到书
第二百一十二章 闹事
机宜司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它的由来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的澶渊之盟,宋辽和议之后,这个原本设于雄州,专事对辽侦测的军事情报机构,就被朝廷以不得伤害友邦感情为由,先是改名,后来直接裁撤了。
历史上,许多华夏周边的国家特别喜欢与zhong原的王朝结盟,就是因为那些zhong央王朝,秉承信义,很少会毁诺,当然,这种传统也一直延续到了后世,成为我们时刻宣之于嘴的优良品质。
而做为这个机构的第一任执掌者,李十一的心里很清楚,它应该对谁负责,其范围也绝不仅仅只局限于军事一方面,就眼下的战事来说,前方的探子除了一部分他的手下,大多数的火线侦查工作,都由施忠所领的军zhong哨探在进行,相比而言他们要更为专业一些。
刘禹对他们的要求,是整个华夏地区的布控,最终所取得的,应该是足以撼动局势的战略情报,什么样的情报才能称之为战略意义上的前者自己都不懂,但不妨碍他去细心揣摩。
李十一是个聪明人,否则不会在这么残酷的战事当zhong存活下来,要知道,最早跟着刘禹的那一队人马,死得已经没剩几个了,当初用他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味道,而他能果断地抓住这个机会,足以说明了其过人之处,别的不说,识字就是一道极难的坎,而他现在已经能自如地写字了。
虽然刘禹从来没有给他多少明示,他还是从一些细节当zhong看出了某种不寻常,如果说之前的行事虽然也很大胆,但多半还是在框架之内的,自从主政广西之后,这种大胆已经变成了肆无忌惮,一次又一次地在突破着那个框架,相比而言,重设一个消失了三百年的机构,都算不得什么。
因此,这个机构注定不会像它字面上那样平凡,清算贪赃,将那些所谓官场潜规则掀翻,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主导移民,也不过是大势之下的顺手而为,而他们的首要任务,正如刘禹所说的,是要搞清楚,谁是敌人
之前李十一听到这句话,以为答案很简单,敌人还能有谁不就是那些趁势南下、妄图毁灭大宋的元人么,可是经历了从荆湖到广西的这一路,他才发现,东家的话里头,另有深意。
眼下,机宜司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衙门,而他也不准备搞一个出来,行走在黑暗zhong的人,永远都不可能高调,现在他和他的手下,辟用了城zhong抚司的一厢,作为临时的办公之所,坐镇此地,处理四面八方汇总而来的消息,依然是他们最日常的工作。
“何人在外头喧哗”听到屋外传来的动静,李十一放下一份读了一半的军报,皱了皱眉头。
很显然,正在房里做事的几个人也不知情,等到一个手下跑出去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是一帮路zhong的官吏,相约来见抚帅,在门房被拦下了,府zhong没有主事之人,最大的那个......李十一左右一看,才醒觉过来,不就是自己么。
“诸位上官,大帅确实不在府zhong,小的们也不知道何时回来,不如请各位先去驿馆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