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高干听了心中又是一跳,看这杨汉的意思,徐晃今日召自己来见之事显然并不想让桥瑁知道,这是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心中的猜测越来越靠近那个答案了!

    他迅速看向徐晃,却见徐晃神情犹豫了下,摆摆手:事无不可对人言,某素来磊落,何须回避。

    说罢徐晃起身出去,很快将一个相貌伟岸的文士迎了进来,正是河内太守桥瑁。

    哦?原来高家小子也在这,莫非有意回去不成?桥瑁皮笑肉不笑的看了高干一眼,眼里也不知是什么意味。

    高干朝桥瑁抱抱拳:高干见过桥使君。

    汝无须客气。桥瑁应付了一句便不再理他,而是看向徐晃:徐将军,汝可曾想好?今大将军尚在,尔等安敢另寻主公!

    桥瑁说到这里已经是声色俱厉。

    徐晃沉着脸,怒哼一声:大将军在庐江中伏,天下人皆知,我等去见幼主,天经地义,何谓另寻主公?

    高干眼皮直跳,他没想到自己一上来就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听他们话中的意思张辽真的死了?!

    高干的一颗心怦怦直跳起来,如果张辽真的死了,那舅父可就去了一大敌人,亦大有可为!

    去见幼主?吾恐汝等是想要做董卓,图谋不轨吧?桥瑁毫不客气,对徐晃冷嘲热讽:大将军尚在,汝等安敢如此,待大将军归来,看汝等如何交代!

    一旁的杨汉突然开口道:桥使君,庐江将士已在皖水寻到一具尸体,还看到了大将军的坐骑象龙和武器钩镰刀

    高干感到自己有些口干舌燥,自己貌似听到了一个很了不得的消息,张辽真的死了!那徐晃召自己过来是干什么?要另寻明主?自己的舅父袁绍?

    高干一时之间思绪混乱起来。

    发现了象龙和钩镰刀又如何?大将军英明神武,岂是那些小贼能加害的!桥瑁神情笃定,又看向高干,大声道:高贤侄,徐将军糊涂,汝且说来,大将军可会被那些小人害死?

    这高干不防桥瑁会突然问他,忙道:这个,不好说也许是

    哈哈,就是嘛,汝也知道不可能!桥瑁直接歪曲了他的意思,神情振奋,大声道:只看此番袁公路起兵造反大将军发威讨贼便可知道,想袁术聚兵八十万谋反,设二十四道关卡,又勾结三十六路匪寇,摆出十八般大阵,却被大将军提虎狼之师全部横推。

    袁术有兵马八十万?那还不早就统一天下了?

    高干听得眼睛发直,桥瑁却说的眉飞色舞:高家贤侄,汝可知道,八十万反贼,大将军一柄钩镰刀九进九出,连破十八阵,一个人就杀了十万贼兵,座下象龙又咬死三万,以至江淮之人皆道:人中张公,马中象龙。如此英雄,又岂会被宵小杀死?真是可笑!

    高干脸颊抽搐了下,两手颤抖着,险些就要冲上去一巴掌将眼前这老匹夫打醒!汝家战马能咬死三万人?当那是老虎吗!

    徐晃看了一眼桥瑁,神情平静:象龙咬死三万人,此说书人之言,使君信之乎?

    桥瑁正色道:吾曾见过象龙咬人,疑似是龙马遗种。

    高干再也忍不住了,哼道:那是三万人!就是老虎咬死三万人,牙齿也崩没了!

    唔?有道理!看来象龙可能没咬死那么多。桥瑁皱了皱眉,又神情笃定的道:不过大将军斩杀十万贼兵,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干冷笑道:十万?就是十万头猪让大将军砍,也要砍三个月。

    汝小娃娃懂得什么!桥瑁眼睛一瞪:大将军有天神之威,一声怒吼,就吓死了贼兵五万!

    啪!

    高干伸手狠狠的拍了一下脑门,喘了口气,没办法,他不打自己,就怕忍不住去打桥瑁,他决定不再和桥瑁说话,否则他不知道自己会干出什么事来。

    桥使君,徐晃向桥瑁抱了抱拳,长叹了口气:庐江之事,已成定论,还是从长计议吧。

    哼!吾自与韩浩高顺等候大将军归来,徐公明,汝若果有他意,留下兵马早早离开河内,老夫不送!

    桥瑁说罢愤愤拂袖而去。

    这老匹夫!

    杨汉看着桥瑁出去的背影,怒哼一声,向徐晃道:徐将军,大将军一死,麾下众人便各怀心思,各不相容,不若徐将军就去投靠袁冀州,袁冀州乃宽宏爱才之人,必得他重用

    徐晃摆摆手,打断了杨汉的话,闭上眼睛,道:杨主簿,送高先生回去吧,本将要静一静。

    听了杨汉的话本是心中暗喜的高干不由一愣,心中微微失望,却见杨汉向他使了个眼色,便没有说什么,向徐晃一礼,退出了厅堂。

    高干不知道的是,他跟着杨汉刚离开徐晃的府邸,一旁偏房里闪出一人,赫然正是刚才愤愤拂袖而去的桥瑁。

    与此同时,徐晃也从堂屋里出来,神情有些古怪,却完全没了先前那副焦灼不定的神态。

    哈哈,公明,老夫方才说的如何?可否诈住高干那小娃娃?桥瑁哈哈大笑,颇有几分自得的样子。

    徐晃苦笑着摇了摇头:使君说的很好,某想那高干此番还是逃不过使君算计。

    哈哈,桥瑁笑道:老夫只是抛砖引玉,关键还要看杨汉那小子,那小子貌似憨厚,实则狡猾无比,最是能骗人,也就大将军慧眼识才,将他用得好。

    徐晃也不由失笑,杨汉确实是个人才,而主公也用得很妙。




第七百一十三章 杨汉诈高干
    杨汉一路护送高干回去,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连连叹气。

    而高干则一直在观察着杨汉的神情,今日听闻张辽战死而其部下分裂的消息着实令他又惊又喜,徐晃和杨汉隐隐有向他舅父靠过来的意思,更令他振奋。

    只是他必须确定这个消息是否真实,他已经被桥瑁坑过一次,唯恐再被算计,必须小心确认才行,所以他一路都没有和杨汉说话,就是看他会不会主动搭讪。

    高干住处离徐晃府邸并不远,很快到了他院门口,杨汉看着门口的四个侍卫,大声道:汝等要好生招待高先生,不可怠慢!

    进了院子,杨汉便向高干道:高先生,好生休息,某这便告辞。

    说罢向高干一礼,很利索的转身就走,全部停留之意。

    高干看杨汉转身就要离去,全无和自己多说的意思,心中登时一定,疑心去了许多,忙开口道:杨中郎留步,可否到屋里一叙?

    背对着高干的杨汉脸上露出笑容,但回过身面对高干时,他脸上已是一副犹疑之色,迟疑道:这

    高干看杨汉神情迟疑,忙道:并无其他,只是高某平生最喜欢结交豪杰,看杨中郎英雄人物,想要结交一番。

    杨汉这才道:不敢当高先生盛赞,如此,某便随高先生一叙吧。

    高干大喜,忙道:快请进屋。

    此时高干还不知道,二人的第一次较量,他已经输了。

    事实上也不是高干太傻,而是二人的处境不一样。

    对于杨汉而言,要谋高干,掌握着完全的主动,这一次不成,下一次还能制造机会,但对高干而言就不同了,高干被徐晃幽禁,平日里不见外人,他这一次不向杨汉打探消息,那就不知什么时候能等到下一次了。

    杨汉正是抓住了高干无可奈何的急切心理,笃定他这一次一定会留下自己,所以他才故作毫不犹豫转身离去,以退为进,初步打消了高干的疑心。

    二人进到屋里,高干忙给杨汉倒上茶,二人坐定,高干这才再次问道:杨中郎,大将军果真战死庐江乎?

    这是高干最关心的事,如果张辽真是战死,那今日徐晃和桥瑁的内斗多半就是真的了。

    杨汉叹了口气,道:高先生一直呆在这院里,恐怕不知道,如今大将军战死庐江的消息外面已经是人尽皆知了,恐怕令舅都已经知晓了。

    人尽皆知?高干不由一怔,手指轻敲着案台。人尽皆知,也未必会是真消息吧

    杨汉又低声道:高先生有所不知,许褚将军初时也不信大将军战死,遂与黄忠臧霸带三万大军南下庐江搜寻,结果在皖水发现了一具尸体,还看到了大将军的钩镰刀和战马象龙,从捉到的贼兵口中得知,大将军本来杀的那些贼兵人仰马翻,可惜中了毒箭,不得不逃走哎如今黄忠臧霸许褚已经在庐江各据一郡

    竟是如此!高干听了杨汉叙述,又察言观色,登时信了七八分。

    事实上杨汉说的没一句假话,高干就是事后去打探也发现不了问题。因为许褚黄忠和臧霸确实去寻张辽了,许褚也确实在皖水中发现过尸体,不过那不是张辽,后来也看到了张辽的钩镰刀和象龙,张辽也确实中了毒。

    杨汉的话中最重要的是那具尸体,这具尸体与钩镰刀和象龙都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在一起发现的,但杨汉把事情都说到一起,直接就让高干误会了,这属于言辞上的伪诈。

    高先生有所不知,杨汉又低声道:正是因为得到大将军战死的消息,天子才敢褫夺大将军名号,更授意董承攻打大将军府,捉拿大将军家眷。

    天子都开始对付张辽了?高干闻言不由一惊,忙问道:可曾捉到大将军家眷?

    杨汉摇摇头:也是董承时运不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的人马还没捉到大将军家眷,曹操就攻进雒阳,斩杀了董承,又与刘备于毒共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雒阳竟发生了如此大事!

    高干有些呆愣,他知道杨汉不会在这方面骗他,这事太大了,出去问谁都知道,何况他此前谋害河内,就与董承有勾结,自然知道一些内幕,只是没想到董承居然死了,曹操刘备还有那个于毒却掌控了朝廷。

    如此看来,张辽必然是已经死了,否则绝不会任由曹操掌控朝廷。

    不想杨汉又道:大将军虽不在,但他还有师傅贾文和,那老儿岂是等闲,当初就策动凉州人围攻长安,如今又如法炮制,传言天子谋害大将军,策动百姓围攻雒阳朝廷,大将军麾下征北将军高顺也南下为大将军报仇,天子被曹操刘备和于毒携裹逃出了雒阳,如今去了关东,天下又是一片大乱,诸侯人心思动,群龙无首,大将军留下的各路将领也各怀心思。

    高干直接听得惊住了,他没想到自己被囚禁的这一个多月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几乎要重改天下格局了!

    高干呆了许多,才回过神来,想到了正题,忙收拾心思,道:既然大将军已经战死,杨中郎何不劝徐将军投奔我舅父,我舅父素来喜纳贤士,宽宏待人,当今天下诸侯无人能比,若杨中郎与徐将军肯投靠,必得我舅父重用,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杨汉叹道:某亦久慕袁冀州令名,曾劝徐将军投靠袁冀州,献出河内郡,奈何徐将军太重情重义了!仍是心念大将军,难做决断。

    高干忙道: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如今大将军既然见害,宜早做决定,还望杨中郎多多劝谏徐将军。

    这个自然。杨汉说罢,又叹了口气:只是大将军对我等部曲确实恩重,若非我与大将军本有仇怨,恐也难决断。

    杨中郎与大将军有仇怨?高干眼里登时露出好奇之色。

    杨汉神色沉重,一本正经的胡诌道:其实我本是白波渠帅杨奉的族弟。

    啊?原来阁下是是杨渠帅的族弟,真是久仰。高干惊得不知该说什么了,不过对于杨奉嘛,他也只能勉强说出个久仰,至于久仰哪儿他也不知道。

    徐将军本是我族兄麾下校尉,后来张辽打败我族兄,收服徐将军,而后我族兄又被张辽害死,幸得我平日低调,又有徐将军顾念旧情暗中相护,我才活到今日。杨汉说着面露戚色,顿了顿,又叹道:但即便是我与大将军有仇怨,却不得不为他的风采与恩德所折服,便熄去了报仇的心思,只是如今大将军不在了,我自然要另寻他途。

    原来杨中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高干听了,也不由慨叹道:杨中郎能因恩德而弃仇恨,胸襟着实令高某钦佩,不过确如杨中郎所说,大将军既死,汝等若不另寻明主,迟早要消亡。

    知我者,高先生也。杨汉抚掌叹道:待我回去便劝徐将军,先将高先生放回冀州,然后再驱逐桥瑁,占据河内,献给袁冀州以为进身之阶。

    妙哉!高干大喜,忙拉着杨汉的双手:如此,有劳杨中郎了,若吾果回冀州,必在舅父面前为杨中郎请功!

    杨汉点了点头:此事须要尽快,如今曹操刘备刘表孙策等各路诸侯都在暗中拉拢大将军旧部,迟则晚矣。

    高干登时有些急了,忙道:杨中郎可先劝徐将军放我回去,我必劝舅父来使相迎。

    好!一言为定。

    杨汉与高干击掌为誓。



第七百一十四章 张辽论袁绍
    次日午后,杨汉来访高干。

    高干见了杨汉,心中急切知道结果,最想知道徐晃会不会放他离开,但表面上却装作一副淡然的姿态,待杨汉坐下,给了倒上茶,才不急不缓的问道:杨中郎,未知徐将军意下如何?

    哎杨汉摇摇头,长长叹了口气。

    高干心中登时打了个咯噔,本来淡定的姿态有些保持不住了,忍不住露出焦虑之色:莫非徐将军不肯放我回冀州?

    这倒不是,徐将军已经答应放高先生回冀州。

    杨汉一句话让高干提起的心落在了肚子里,眼中再也压抑不住喜色,又道:杨中郎却为何如此叹息?

    杨汉再次叹道:徐将军虽答应送先生回去,然则对于是否投袁冀州却仍未定夺,杨某有负先生所托了。

    高干看到杨汉竟因未能说服徐晃向他道歉,不由感动,连称呼改的亲热起来:杨兄真诚挚之人也。不过杨兄实不必为此担忧,待吾回冀州,说服舅父,舅父必然派使者前来以示诚意,而杨兄再从内劝说徐将军,里应外合,徐将军归顺不难。

    杨汉点了点头:如此也好,某便静候先生佳音了,不如今日便备车送先生回去。

    高干喜道:如此甚好,吾离冀州久矣,心念舅父,亦心切徐将军之事。

    杨汉当即对外面的卫兵喊来一声:速备车马来!汝等也不必在此守护了,从今日起全部退去。

    是!

    转眼外面的卫兵全部离去,让高干心中又是一松,知道自己这会真的能离开这个地方了。

    一自由,高干的心思登时活络起来,看了一眼杨汉,突然道:不知杨兄在军中威信如何?

    哦?杨汉诧异的看了一眼高干,眼里闪过古怪的神色,脸上却摆出一副自傲的神情:不瞒高先生,杨某还有些本事。

    如此甚好!高干凑近了低声道:若徐将军下不定主意,杨兄大可兵谏,逼迫徐将军早下决心,将来到了吾舅父那里必是大功一件,地位绝不会低于徐将军。
1...328329330331332...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