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如今的天下却是张辽一家独大,虽然还有其他很多诸侯,但在周瑜看来,张辽俨然已经有了一统天下之势,就连孙策也是依从于张辽,他去江东找孙策和跟随张辽似乎没什么两样,加上周瑜认为张辽是个明主,他的叔父堂兄都和张辽关系不错,所以才决定投效张辽。

    皖城,刘府,刘兰芝和小宁在黄昏前回到了自家府邸。

    到了家中,刘兰芝想起今日之事,不由些发怔。

    一旁小宁似乎看出她心思不平,忍不住道:阿姊,你和唐夫人真的很像哩,就像亲姊妹一样,要是你们一起跟了大将军,倒是有趣。

    瞎说什么!刘兰芝白了小宁一眼。

    小宁咯咯笑道:真的哩,你们跟了大将军,就像嗯,就像赵飞燕姊妹。

    刘兰芝嗔道:去,这是什么比喻,赵飞燕姊妹可不是什么好人。

    小宁眨巴着眼睛:阿姊,郑伯克是谁啊?

    郑伯克?刘兰芝蹙起眉:从哪里听来的名字?似乎有些奇怪。

    小宁忙道:是大将军今日和那周瑜说起的,应该是个历史名人。

    刘兰芝想了想,似乎没有听过这个历史名人,她奇道:大将军还说了什么,怎么提起这个人?

    嗯小宁托着下巴想着:好像是那个周瑜问大将军有没有听说什么郑伯克段于鄢。

    噗嗤!

    刘兰芝忍不住捂嘴笑了出来:那是郑伯,郑庄公,是郑伯克段于鄢,《春秋左氏传第一篇文章,克是战胜制伏的意思,却哪是什么郑伯克了,你可要好好多书了,免得总闹出笑话来。

    小宁不服气的道:可是大将军明明说的是郑伯克哩。

    唔?刘兰芝有些好奇了,她才不信张辽不知道郑伯,忙问道:他们都怎么说的?

    小宁忙把自己听到的说了个七七八八,刘兰芝听了,立即明白了,没好气的道:这是他在戏弄周瑜,故意说错的。

    嘴里没好气,心中却又有些好笑。

    小宁又问道:那为什么周瑜突然会问大将军有没有听过郑伯克段于鄢?

    刘兰芝想了想,道: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春秋时一个故事,郑伯与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国君明争暗斗,共叔段骄纵,其母又偏向共叔段,郑伯不能明里打压共叔段,便欲擒故纵,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也就是放任其养成恶性,扩大势力,直到共叔段起兵谋反,郑伯才名正言顺的打败他,自始至终都占据大义。

    刘兰芝说到这里,顿了顿,低声道:周瑜问大将军有没有听过郑伯克段于鄢,就是问大将军是不是故意纵容天子与佞臣加害于他,然后自己反击,打败朝廷,却始终占据大义之名。

    小宁登时不高兴了:大将军是英雄,那个周瑜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好小宁,竟然能说出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刘兰芝好笑的道:周瑜名震江淮,可是浊世佳公子,你怎么有点厌恶他?

    小宁扁扁嘴:他的脸太白,一看就不是那种靠得住的人。

    如果周瑜在这里一定泪眼汪汪,我怎么就靠不住了,脸白能怪我吗?

    夜里,张辽居住的府邸,后堂卧室榻上,一场**刚刚停了下来,张辽搂着唐婉,二人叙着私话,道不尽的缱绻。

    张辽把玩着妻子的娇柔,忍不住意念再起,唐婉却吃不住了,慌忙讨饶。

    张辽看她确实是不行了,也不为己甚,便随便聊着。

    夫君,唐婉突然问了一句:你怎么一直没有问过伏皇后?

    张辽默然片刻,问道:她怎样了?

    唐婉幽幽的叹了口气:天子轻信董承诬陷,以巫蛊之罪要杀她,若非古姨和貂蝉妹妹保护,她险些香消玉殒,便是如此,也受了伤,又淋了一夜雨,大病了一场,醒来后心灰意冷,决意跟随左道长修行,不问世事。

    哦。张辽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唐婉不满的道:夫君,伏皇后不该是这样的结果,她是无辜的,当初在长安她是如何对待天子的,却落了这么个结果,天子负她,夫君却不能负她。

    张辽苦笑道:什么叫我不能负她?她是皇后,我们并无瓜葛。

    唐婉不悦的道:我就不信夫君不知道她的心意。

    张辽捏了捏她的脸蛋:婉儿,你究竟在想什么,哪有你这般做妻子的,尽给为夫找女人。

    唐婉抱着张辽,喃喃道:夫君是大将军,不能人丁稀薄,要开枝散叶才好,其实看到伏皇后的样子,妾身就感同身受,想到了自己,当初要不是夫君,妾身如今的结局怕是还不如伏皇后。如今伏皇后这般情景,我们能帮的为什么不帮,这天底下,除了夫君,也没有人能帮她了。

    张辽摇摇头,苦笑道:怎么帮?把她娶进府吗?你知道她愿不愿意?到时候天下人会怎么看她?她能不能经受得住那种心理折磨?

    唐婉低落的道:妾身当初也是经历过那般心理折磨的,真的很痛苦,不怕其他,只怕坏了夫君的名声,为夫君引来仇人,夫君对妾身越好,妾身心中就越痛苦,越自责幸好夫君爱惜妾身,百般维护妾身,如今一切算是都过去了。

    是啊,一切都过去了。张辽想起当初关东诸侯拿唐婉为由讨伐他,不由心中感慨。

    可是,伏皇后才刚刚开始。唐婉咬着嘴唇。

    张辽摇摇头:她与你不一样,当初弘农王毕竟被废了,而且人也没了,还有董卓强迫,自有人心中明白因由,伏寿却不一样,刘协还在,她不可能进我家门的,或许,跟着左道长修道,对她而言反而是最好的结局。

    唐婉默然片刻,幽幽叹了口气:那我和夫君以后常去看她吧。

    张辽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心中却升起了一股惆怅。




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
    第二日祭奠了忠烈祠的将士后,张辽回来后悲伤难消,众女知他心情不畅,都纷纷温柔相慰。

    刘兰芝私下里悄悄问张辽:大将军身为朝廷第一重臣,江淮世家为何胆敢谋害?

    科举。张辽吐出两个字,道:科举取代察举,朝廷容纳寒门,给天下人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这是历史规律,势在必行!可惜这些世家豪强看不透这一点,只想着掌控察举,或左右一郡,或左右天下,岂不知只有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在贫富矛盾不会激化的情况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众家族才能长盛不衰!彼等只因一己之私,谋划朝廷重臣,欲坏朝廷大计,合该诛杀!如此鼠目寸光,家族破败也是迟早的事!

    张辽说这话时仍是杀气十足,刘兰芝也明白了其中的利益纠葛,不由恍然。

    接下来的几日,众女的悉心照顾让张辽可谓享尽了温柔,大多时间躲在府中自在养伤,仿佛不问世事。

    而四方州郡,关于他战死的消息传得愈演愈烈,而关于他没死的消息同样传得不少,甚至引起了不少地方人的争论。

    这一日张辽兴致突起,带着众女出城游玩,让刘兰芝做向导,在皖水之畔好好的玩了一通。

    陪众女嬉戏的张辽却不知道,在远处的树林里,有一双怨毒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这双眼睛的主人赫然是一个月前从豫州汝阴城金蝉脱壳的仲氏天子袁术!

    杀了张辽,一定要杀了张辽!袁术身躯剧烈的颤抖着。

    他本来隐藏在皖县西面的潜山一带,投奔两个月前落草为寇的雷薄雷绪陈兰几个部将,但这几个曾经的部将如今完全不把他这个仲氏天子放在眼里。

    身边只剩下两个忠心跟随的近随,本就过的抑郁,前些日子又听闻自己的家眷逃离寿春,先是被刘勋劫持,然后又被张辽部将许褚愤怒之下斩杀大半,当场就气得吐了血,又旧伤复发,卧榻不起。

    这两日刚好了些,听闻外面传言纷纷,有的说张辽死了,有的说没死,袁术知道张辽失踪在这一带,便决定出去查探情况,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到了张辽。

    袁术一下子就疯了!

    他的二十万大军被张辽打得七零八落,连九江庐江也被张辽的部将攻占,引以为后路的杀辽卫被张辽杀得一根毛都没了,连他的家眷也被愤怒的许褚斩杀,本以为张辽死了也就罢了,他没想到张辽竟然真的没死,而且还和一众绝色佳人游山玩水!

    袁术当即就想要冲出去和张辽拼命,却被两个亲卫紧紧拉住。

    一个随从慌忙道:陛下万万不可,张辽四周有数百亲卫守护,我三人冲出去只会自寻死路。

    另一个随从肃然劝道:陛下,如今形势至此,实不宜与张辽为敌,当初若陛下执意与张辽为敌,仲氏也不会落得如此结果,还望陛下能够清醒过来,暗中渡江,或可重整旗鼓,以江东为基业

    袁术摆摆手,脸上露出悲怆之色:朕的仲氏都亡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陛下!

    那随从还要劝导,这时从远处传来张辽爽朗的笑声,令袁术心口一闷,眼前一黑,噗!又是一口血喷出,整个身子向后倒去。

    当袁术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榻上,看四周情形,还是在那几个部将施舍的茅屋里,位于潜山脚下,他们这些日子一直住在这里。

    雷薄雷绪陈兰几人只给了他们一个住处,连吃的也不怎么给,还是两个随从每日去山上求来一些吃的,勉强维持着饿不死。

    此时袁术躺在榻上,腹中饥饿,嗓子干渴,神智也有些模糊,喊了一声:取蜜浆来,朕想喝蜜浆。

    两个随从愣了一下,对视一眼,一个随从叹道:陛下,此处并无蜜浆,不如小人去山上找雷将军求一点。

    雷薄雷绪陈兰可恨!

    袁术似乎清醒了一些,嘴里骂了一句,又落泪道:袁术怎至于此!啊!咳咳!

    又是几口鲜血咳出,两个随从急忙去扶他,却见袁术眼神已经涣散。

    三日后,潜山雷薄雷绪陈兰梅乾梅成众匪寇差人至舒县向黄忠表达附从之意,并将袁术人头送上,以示诚意。

    黄忠收到袁术人头,又听闻袁术曾在汝阴金蝉脱壳,不由暗惊,忙将人头暗中送至皖城,呈给张辽。

    张辽看到袁术人头,心中慨然,让黄忠收编雷薄雷绪所部,又让黄忠将袁术人头交给袁氏活下来的家眷,至此,曾经的关东第一诸侯袁术,第一个称帝的仲氏天子就此落幕。

    河内郡,东北郡界,有朝歌县,与冀州魏郡毗邻,距离邺城不过百里。

    横野将军徐晃便驻守在此处,为大将军张辽守备河内郡。

    徐晃为人严谨,治军严整,多谋善战,又稳健善守,被张辽派遣在这个最重要的地方,防御袁绍。

    几年来袁绍软硬兼施,猛攻与拉拢并用,用尽了办法,就是无法钉入河内一步,被徐晃牢牢拦住,连自己的外甥也折在了河内。

    卧榻之侧,有这么一员智勇双全的敌将,令袁绍寝食难安,甚至一度兴起将冀州治所从邺城迁移的心思。

    徐晃在朝歌,一边练兵,一边屯田,还发动军民将朝歌城修缮了一番,为百姓称道。

    朝歌城中有一处宅院,一个多月来常有徐晃亲卫看守,寻常百姓也不得靠近。

    此时的宅院中,曾经意气风发的高干坐在那里自斟自饮,神情憔悴。

    他着实是被桥瑁打击了,或者说是被老天给打击了。

    这些日子他做梦时耳边都会回荡着桥瑁老匹夫那句话:汝等前来,只道大将军阵亡,吾便断定汝等是一派胡言,必有诡计!

    还有那一句:大将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怎么会死?

    而他现在还能活着的理由就是:汝竟与大将军有旧,唔如此便饶汝一命,来人,押下去好生款待罢。

    每次梦到这些,高干都会发狂惊醒,恨不能狠狠的打烂桥瑁老匹夫的那张神情理所当然的老脸。

    他辛辛苦苦谋划了这么久,竟然因为这个荒谬的理由或者说是荒谬的老匹夫而失败了!还牵连文丑损兵折将,差点被坑死。

    高干败的实在不甘,实在憋屈。

    自己难道就这么颓废下去吗?可是身在敌营,除非舅父能破了徐晃,救自己出去,否则就是暗无天日了。

    高干正自叹息,忽然门外进来一个士兵,来到他面前:高先生,横野将军有请!



第七百一十二章 争执
    被软禁了这么久,突然被徐晃召见,高干心中感到诧异,一路看似神情平静,实则在心中一直琢磨着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到了徐晃府邸,高干看到徐晃坐在上首,旁边还有一个大汉,士兵把他带进厅堂便退了出去。

    高干上前躬身一礼:高干见过徐将军。

    高先生且坐吧。徐晃略有些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抱了抱拳,让高干坐下。

    高干仔细观察徐晃神情,发现徐晃的神情似乎有些奇怪,仿佛有些心不在焉,神情恍惚,看到自己进来后只是打了个招呼,就一言不发,似乎有什么为难之事。

    倒是徐晃的身边那个大汉对高干颇是客气,给他斟上了酒,笑道:在下河东杨汉,见过高先生,久仰先生大名。

    高干忙还了礼,看向徐晃,抱拳问道:不知徐将军召在下前来所为何事?

    徐晃嘴巴动了动,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另一侧的杨汉却有些忍不住了,沉声道:徐将军,既然高先生已经来了,那便说了罢,当早做决断。

    高干不由心跳快了一拍,脑子里迅速琢磨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让徐晃对自己难以启齿?看到徐晃神情和那杨汉的态度,他隐隐觉得对他而言是好事,难道是

    高干心中一动,当即抱拳朗声道:徐将军有何吩咐,但请道来,高干定当竭尽全力。

    高先生果然大义,不亏是四世三公袁冀州之外甥。杨汉哈哈大笑,特意提到了袁绍,恭维之意很是露骨。

    高先生

    徐晃抱了抱拳,叹了口气,正要说话,突然外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徐将军可在?

    高干眼皮不由一跳,脸颊直抽搐,这个声音对他而言就是噩梦!桥瑁那老匹夫怎么过来了?

    他忙向徐晃看过去,却见徐晃也是眉头紧皱,显然没料到桥瑁会过来。

    将军,桥瑁来了,要不要让高先生暂且回避杨汉的声音有些忐忑。
1...327328329330331...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