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崇祯到认为的确是这么回事,只不过对于长子擅自处决杨嗣昌仍然要问个明白才行,否则自己颜面何存,堂堂一位国之辅臣,就这么死了。

    “启禀父皇,此獠已经魂飞魄散!”

    某太子不光是照实回答,而且要再怼一次这个死胖子,要不是他,卢象升也不会战殁沙场了,还葬送了五大主力之一的天雄军。

    “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未经朕同意便擅自处决辅臣!”

    见到长子非但没有害怕的神色,反而堂而皇之把此事给说死,崇祯顿时被气得哽咽起来,周皇后急忙轻抚其后背,向儿子眨了眨眼,示意他看在皇帝大病初愈的份上,不要添油加醋。

    “父皇误会了,处决杨嗣昌是经过三法司会审,人证物证俱在,由内阁签批,儿臣与此獠并无半点私仇。”

    这货要是不死,那往后朝廷里面还有不少人要做他的替死鬼,君不见当日居然没人为这货说好话,可见人缘混得有多差。

    “咳咳!既然如此,那便请烺哥儿说说此人所犯何事,竟然要被朝廷处以极刑?”

    崇祯一定要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才行,只要有半点欠妥之处,便要为自己的股肱之臣翻案,以免忠良含冤而死。

    “去岁冬季,东虏叩关,攻入我大明腹地,其中一路突入山栋,另一路攻入北直隶,父皇命杨嗣昌统筹御敌。此獠却辜负圣恩,将山栋之兵囤积于德州,导致济楠空虚,被东虏破城,德王皇叔公被俘,杨嗣昌上奏污蔑此乃山栋巡抚颜继祖等人之过,牵连此事山栋之官皆被逮捕入京候审。阻击另外一路东虏本由卢象升负责,后杨嗣昌命高起潜将卢象升麾下之兵分走半数,又命保定巡抚张其平切断所部粮饷供给,导致卢象升所部在大战东虏之前三日便粮草耗尽,即便如此,卢象升仍旧率部死战不退,最后身中三刀四箭,为国尽忠。杨嗣昌还不甘心,在顺德知府于颍上奏此事属实之后,仍不允收敛卢家其尸首,谎称卢象升失踪,试图将战败之责推给卢象升。此等国贼,陷害忠良,留他作甚?此案经过三法司会审,未有半点疑问,当事者杨廷麟、于颍、张其平、虎大威、杨国柱等人皆已指认,内侍高起潜业已伏法,时任大同总兵王朴心里有鬼,不敢入京,率部在大同叛乱,随后被儿臣派遣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部剿灭,这便是此案的前因后果,相关文件,儿臣稍后遣人送来,请父皇明断。”

    提起这个死胖子,某太子就非常生气,要不是这货误导甩锅爹,冬季明军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了,直接折了好几万人。

    “……待朕看过奏疏再行决断!烺哥儿说王朴在大同叛乱?”

    崇祯听过,脸色立刻变得呆滞起来,他从未想过一个杨嗣昌居然牵连出来如此之多的人,而且王朴竟然胆敢在大同率部叛乱,真是岂有此理。

    “启禀父皇,王朴在大同自立为王,国号前晋,自称为前晋太祖皇帝,后被王师破城,此贼逃往关外,后王朴父子被追兵斩杀,首级与贼军旗帜均已被送至京城,母后也已看过其旗帜上印之字样。”

    幸好此战的耗时不长,仅仅持续了数日,不然代王的家财都被参战将士们给瓜分了,朝廷非得赔钱不可。

    “此贼委实可恶!竟然辜负朕之期望!”

    一个杨嗣昌就够让他震惊不已的了,结果王朴干的事情更是令崇祯怒不可遏,胸口不停地起伏,用力干咳了几下才算是平复下来。

    “启禀父皇,儿臣已将被羁押的山栋官员全部放出,官复原职,命山栋巡抚颜继祖在半岛沿海筑城、开矿、晒盐,兴以工代赈之策,缓解山栋之危机,救灾珉于水火。”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这样的话,山栋也要成为第二个陕茜或者河楠,要是连靠海的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那内地就算是彻底的惨不忍睹了。

    “……开矿与晒盐可是与珉争利?”

    关于杨嗣昌之事,崇祯也不想深究了,不然追本溯源也是自己用人不当所致,既然长子言之凿凿,说明大致确有其事,崇祯心里憋闷,又不好发泄,只能听听关于山栋的情况。

    “金矿非珉间所有,晒盐征用的也是海边的滩涂,若涉及珉田,儿臣已知会朝廷与山栋巡抚颜继祖,一律优待。敬请父皇安心,晒盐利国利珉,海边都是盐碱地,对当地百姓来说,种田远不如晒盐赚钱更多,山栋当地官府会統一收购,收购价格不低于盐商,而上市价格却低于盐商,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

    关于金矿与晒盐的事情,当时也有人坚决反对,不过都被某太子给怼趴下了,冥顽不灵之人,可以提前退休,或者直接去山栋挖矿,体验生活。

    “……此举岂不是与盐商争利?”

    崇祯听罢,觉得长子如是说还算是有理有据,可又担心有人上奏朝廷,说官府卖盐与盐商争利,那就对朝廷的威严有很大影响了。

    “启禀父皇,我大明自开朝以来,商贾上税乃是按照三十税一的规矩来办。可以两淮地区为首的盐商,连如此低廉的标准都达不到,挖空心思地偷逃税款。照理说,朝廷盐税收入,每年至少可达数百万两之多,然而实际收入远低于此,几乎每位盐商都在逃税,如此商贾留他何用?若是盐商胆敢指责朝廷,当须坚决弹压!”

    北方是晋商最坑,南方则是盐商和海商一起坑大明,当下守法的商人几句绝迹,遍地都是不想缴税的家伙,既然这样,那就用采取非常规的办法来收税好了。

    “朕之前也想过加收盐税,无奈涉及广泛,阻力极大。亦有御史抨击此举乃是与珉争利,搜刮百姓膏腴,故而难以实施!”

    就像惦记勋贵的家财一样,崇祯惦记盐税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个税可不是想收就能收上来的,只要两淮的盐商拒不缴税,朝廷便无可奈何。

    “父皇勿忧,儿臣自有办法令盐商缴税,京城商贾业已被收拾妥当,往后南方商贾也不能继续偷逃税款!”

    只要还想在大明这片土地上经商做买卖,某太子就一只商人都不会放过,跟抓鳖一样,从池子里捞出来挨个放血才行。

    “哦?烺哥儿说说如何收拾京城商贾的?”

    崇祯对商贾完全没什么办法,既然长子这么有能耐,他也愿闻其祥,好歹往后也能有所准备。

    “启禀父皇,儿臣无非是用了三个办法。其一,命其出示纳税数额凭证。其二,筛查业已被关押之犯人的口供。其三,但凡举报偷税商贾都得获得巨额奖励。”

    这三招适用于各行各业,说起来算是通用办法,但对手里无权又无兵的商贾们来说,随便使出其中的一招就能把他们吓尿裤子。

    平时他们是很会玩官商勾结的把戏,但真要到了刀尖见血的地步,这群废柴就立刻怂了,包括粮商、盐商、茶商在内,没有一行,乃至一家敢硬钢厂卫的。

    (iishu)是,,,,!




第502章:中兴四将
    【】(iishu),

    “如此行事可有朝野官员上奏加以抨击?”

    崇祯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但凡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遭到了一点非议,都会显得极为重视,更是害怕自己被百官视为无道的曝君。

    “启禀父皇,抨击儿臣惩处奸商之举的官员,便是勾结奸商,包庇纵容之人,很容易被识破,诸如陈必谦、李觉斯、杨士聪、张四知、陈演、谢升等人。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实际脏污纳垢。自诩为清官,一查结果都是蛀虫无疑。”

    就是这些人,每天在朝会上一戳,加上自己的便宜姥爷以及一群一毛不拔的抠门勋贵,当然把甩锅爹吃的死死的。

    “朕没记错的话,杨士聪不是还在东宫教过烺哥儿么?此人也涉案了?”

    崇祯记得很清楚,杨士聪是东林傥魁周廷儒的门生,四年的时候,他亲赐其进士,对于此人,崇祯是寄予厚望的,便命其做了太子的老师,没想到……

    “启禀父皇,杨士聪为官清廉,家当还不足十万两。在儿臣率领群臣前往其府宅时,此人将所收之钱财原因悉数推诿给其正妻,导致其正妻将其举报。自此,这对夫妻反目成仇,成了世人皆知的笑话!”

    当日去杨家吃请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可是把满朝文武给乐坏了,夫妻当着众人的面就敢互咬,比看斗鸡还好笑,尤其是那杨士聪,铁证如山还死不认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唉~!想不到此人竟然辜负圣眷……”

    不足十万两的家当,崇祯当然立刻就听出了儿子言语之中的意思,哪怕没到这个数,也距离这个数不远了,朝廷的俸禄就那么多,能攒起数万两家当之人,定然不是什么好货色。

    “儿臣这里有一份查抄的简要清单,请父皇圣揽!”

    某太子从身边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份折子,让王承恩呈递过去,这下可以给甩锅爹好好开开眼了,看看他用的这些大臣都是何等的奇葩。

    崇祯拿过来一看不要紧,打开之后的内容真是触目惊心,上面密密麻麻,简直令其目不暇接。

    条目清晰地注明了案犯名称、时任官职、查抄所获物品、惩处结果等信息,崇祯大致浏览了一遍,居然没有家财低于一万两银子的官员。

    “可恶!此等官员皆应被磔示!”

    崇祯是越看越生气,像勋贵这样的人,上百年能攒下几十万两银子也不为过。但是自诩为清官的官员在短短二十余年,甚至数年之内,却坐拥几万两银子的家财,那就很是过分了。

    就是这些人,之前在他号召为国捐资时,居然连一千两银子都不愿意拿出来。这下好了,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其家产均已经被抄没了,真是咎由自取。

    崇祯忽然转怒为喜,心里萌生出一股大仇得报的筷感,之前他是受够了朝臣们给他的窝囊气,一个连龙袍都要打补丁的皇帝,成天为了太仓银两发愁。

    如今好了,儿子将这个大问题给解决了,起码今年能过个好日子了,无需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朝廷各项支应的烦心事。

    “……平身吧!”

    由于心腹杨嗣昌被儿子擅自处决,崇祯心里有气,一直未让长子起身,就跪在自己眼前答话。

    但惩处蛀虫的事情却让他对儿子的行事不由另眼相看,算是为自己办了一件大好事,念起一心为国,算是不用再跪了。

    “儿臣多谢父皇!”

    自打穿越以来,由于甩锅爹一直躺着,某太子也就没长时间跪过,这下被恩准起身,居然很是费力,好在有王伴伴的搀扶。

    “方才,烺哥儿说高起潜涉案,可是亦被处决了?”

    崇祯又想起一件事,那就是高起潜也是他的心腹,还是重要内侍,这件事要问个明白才行,尽管也是被杨嗣昌所牵连。

    “启禀父皇,高起潜奉命带兵御敌,结果不战而逃,此其一。利用权力,中饱私囊,大肆收受银两,此其二。二罪归一之后,此獠居然仍然死不认帐。当日,母后与诸位姨娘都在场,包括高起潜在内的多名内侍均被拖至午门处斩!此为所涉内侍清单,请父皇圣揽!”

    由于涉案的人员分属不同系统,勋贵与百官有一份清单,内侍专门有一份,从前者府邸抄出来的东西入户部太仓,后者的家当都充入东宫账户。

    “陛下,烺哥儿所言不虚。妾与诸位妹妹当日都在场,亲眼所见从高起潜、王之心、杜勋、王德化等人之住所搜出数十个装满了银元宝的箱子。”

    涉及到内侍,周皇后自然也有了发言权,尤其是自己还是当事人,在这时候要给儿子撑腰才行。

    “岂有此理!此等奴婢误朕多年!”

    杨嗣昌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看到这份名单,压抑许久的崇祯终于可以把自己的责任推委给了这群身边的内侍了。

    尤其是看到居然从后邸四人的住所超出金银折银近十二万两时,崇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大一笔巨款就藏在宫城里。

    在其所有的珠宝、古玩、字画、田产拍卖之后,总计四人家财高达三十三万两,平均每人有八万两之多,堪称奇迹,不由让崇祯大开眼界。

    没想到身边的内侍一个个富得流油,自己身为皇帝,却成了最穷的一个,每天想着通过征收三饷的办法来增加岁入,真是太可笑了。

    当年刘谨、王振、魏忠贤飞扬跋扈,大权在握,敛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如今这种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居然没有一丝察觉,真是让崇祯无比惊愕。

    “……抄没之银现在何处?”

    之前是穷怕了,这下忽然有了钱,崇祯觉得必须看管好这笔巨款才行,尤其是不能让户部得到,必须入了内帑方能安心。

    “启禀父皇,儿臣留作后邸开销之用了!”

    某太子可是不管说还跟田姨娘做了女士用品的“大买卖”,不然被甩锅爹知道之后,非得气得炸猫不可。

    “嗯!不错!朕在恍惚之间感觉外面有些嘈杂,可是发生了事情?”

    这下太仓有了钱,内帑也有了钱,崇祯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起来,自己可以大有作为了。至于那些被处斩的内侍,都是死不足惜的贼人,杀了可以大快人心。

    不过崇祯在快醒的时候,就感到外面锣鼓喧天,好像非常热闹,这绝非是他的幻想。那时候崇祯的神志已经恢复大半了,只是感到有些困顿而已。

    “启禀父皇,儿臣鉴于不少内侍服务皇家多年,到老还孑然一身,便为其举办了集体婚礼,算是皇室对内侍们的答谢。”

    既然甩锅爹已经听到了,某太子也就不打算继续隐瞒了,反正自己不说,刚刚成为新郎官的王承恩也会如实禀明。

    先把原因说出去,最后再说结果,这样听者多少会循序渐进地理解一下,本末倒置的话,不知道甩锅爹会作何感想。

    “……此事亘古未有,若是传扬出去,烺哥儿,你可知此举使皇家颜面扫地了?”

    崇祯好不容易愉悦起来的心情,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沉了下来,神色也冷峻起来,给内侍结婚,亏太子想的出来。

    难道学的那些诗书礼仪都被抛到脑后了么?自己这才昏迷了多久,太子竟然开始给内侍结婚了。长久下去,岂能了得?

    “启禀父皇,儿臣不想辩解,儿臣只知道自古以来,明君善待周边人,皇室照顾内侍,内侍自会涌泉相报!”

    某太子觉察到了甩锅爹的言语不善,只能说了个道理,具体的内容,说了估计也不会听进去。

    历朝历代,谁要是不把内侍当人,谁就会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哪怕你是皇帝也不会例外,想想正德与天启!

    天启之死应该与九千岁或许没多大关系,魏忠贤深得天启信任,大权在握,是最不希望天启飞升的,但天启坦克大爷还是挂了,说明后邸暗流涌动,某太子不得不防。

    “呵呵,烺哥儿可是暗指朕是善恶不分、忠奸不辨的无道昏君???”

    崇祯倒是要看看太子是如何作答的,这段时日不见,似乎长子的能耐见涨,不过对他来说,仍然只是个太子而已。

    “儿臣前往仙界,见到了太祖皇爷爷,太祖皇爷爷让儿臣转问父皇一句话,大明的中兴四将今何在?”

    看架势,你这就是要互怼了么?
1...298299300301302...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