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位居第一的当然是晋惠帝!

    弑君这种事,某太子暂时还做不出来。

    宰了这货是小事,但一定会被天下人所鄙夷,往后便会声名狼藉了。

    但如果不对甩锅爹加以控制的话,这货肯定又会瞎指挥,损兵折将自然不在话下。

    好好一个大怼朝,就这样被末代皇帝给活活折腾垮了,某太子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再次发生的,必须得想个妥善的办法才行。

    “陛下终于醒过来了,令妾久候甚是苦闷呀!”

    美艳动人的周皇后坐在金黄色的龙床边,梨花带雨地望着已经恢复神志的崇祯皇帝,心里百感交集,不过见到自己的夫君最终能够转危为安,总算是如释重负了。

    还未到而立之年,自己的夫君便已经是两鬓斑白,眼角布满皱纹,决计看不出还不到三十岁,这都是为国事襙心受累所致,周皇后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又无法避免。

    “梓童无须如此,朕也是甚是思念梓童,今番上天能让朕回到人间,朕定会有一番作为。梓童,朕不能理政的这些时日,朝廷可好?天下如何?东虏可有异动?”

    崇祯完全不清楚这段时间朝廷与外面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负责伺候的宫女与内侍早就被太子和皇后叮嘱过,自然也不敢轻易乱说。

    不过简单问候过自己的老婆之后,喝过一点水的崇祯皇帝便把注意力放在了外事上面,这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在不省人事之前,外患内忧让他寝食难安,好不容易招抚住了流寇,东虏又在关内恣意劫掠,完全无视朝廷与王师的存在,连德王皇叔都被掠去了。

    若想止住颓势,进而中兴大明,必须励精图治,才能扭转时局。可惜自己不在皇位,这段时日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但愿没有大事发生。

    “陛下勿忧,这段时日,太子监国,勤勉有佳,颇有陛下之风。今东虏已退,国库充盈,灾珉已被安抚,天下已无忧患!”

    想起来,多亏自己的长子很有本事,才能稳住朝廷,弹压了京营叛乱,否则莫说天下,连她们母子性命都难以保全了,但这种事,周皇后觉得暂时还不要跟刚刚醒来的夫君说。

    “……哦?太仓充盈?梓童如何得知?可是又加征了‘三饷’?”

    崇祯只是大略了听了一遍,但心里却在几个字眼上关切起来,猛然眼睛一亮,急忙用力握住皇后的玉手,追问起来。

    朝廷没钱是令崇祯最为头痛之事,几乎所有棘手之事,归根结底都是无钱所致,连内帑都快被各种支应给吸干了。

    为此,崇祯还下令后邸各处节约开支,甚至连自己的龙袍都打起了补丁,还特意要与前线将士同甘供苦,用起了素膳,即便如此,仍旧是入不敷出,远远达不到收支平衡。

    “敬请陛下宽心,烺哥儿业已免去北方所有赋税,开矿筑城,兴以工代赈之策,用以安置大量灾珉。太仓之银,乃是清理朝廷蛀虫而得,妾不甚清楚,约有两千余万两吧!烺哥儿说待来年海盐与矿产收获,朝廷岁入可达两千五百万两以上,甚是客观!”

    天天上朝,经过一番耳濡目染,周皇后多多少少听懂了一些政令内容,眼下将这些事对自己的夫君概述一番是毫无问题的。

    周皇后说得不免有些得意,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之前令夫君每日忧心忡忡之事,却被长子给解决了,虽然手段有些雷霆,但终究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并不过分。

    在周皇后看来,只要太仓有了充足的银子,那么东虏与流寇便都不成问题了,她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坤宁宫里与姐妹们消遣娱乐了。

    “……朝廷蛀虫?两千余万两?梓童可知蛀虫是何许人也?烺哥儿如何得来这笔银两的?”

    崇祯在位时,也知道下面的大臣们并不都是两袖清风,首辅薛国观曾经就给他出了一个清理蛀虫的主意,但他生怕遭到大臣们的联合抵抗,想想只能作罢。

    太子居然能抄没得来如此巨款,若不是出自皇后之口,崇祯是绝对不会相信的。难道太子就不怕被臣子们联手反抗么?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崇祯对此很是好奇。

    “陛下,当日考虑到太子年幼,妾也受邀在朝听政,知晓当时之情况。烺哥儿说户部吃紧,请群臣捐款,群臣皆不允。烺哥儿便让自认为无银两可献之人先行签字,而后问及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昨晚所食何物,三公皆作清苦状,尤以定国公最甚,当众说昨晚仅用炒黄豆果腹。随后烺哥儿便遣厂卫前去询问其家眷,接下来便东窗事发,所有勋贵,仅有七人幸免,余下皆被查抄家当!”

    “黄豆公”的糗事已经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了,晚说不如早说,周皇后便用这个例子给自己的夫君好好讲了一下,这银子来的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其君之罪是罪大恶极。

    “……炒黄豆?可恶!梓童,国仗可好?”

    崇祯知道三位国公很是有钱,但苦于找不到办法从他们口袋里掏出银子来,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却有这个本事,多少让崇祯大感欣慰。

    近五十位勋贵,仅有七人幸免,可想而知这群吃里扒外的玩意富庶到了何等地步,却对自己一毛不拔,真是着实可恨。

    涉及到了勋贵,那么就一定会牵扯到国仗周奎,也就是皇后的父亲,崇祯曾经询问过多次,开始周奎一直是哭穷,让他感到非常无奈。

    “妾还望陛下宽恕家父,家父已然悔悟,今生再不敢贪得无厌!”

    周皇后急忙给自己的父亲开脱罪责,因为周奎不止一次说过家里一贫如洗,这下好了,真的是被洗劫一空了,还是厂卫们干的,国仗被禁足之后,连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梓童,敢问国仗家当几何呀?”

    通过皇后的这番类似于主动请罪的说辞,崇祯已经意识到国仗也是蛀虫之一,不过碍于夫妻情面,没有立即发火,事已至此,算是他咎由自取罢了。

    “抄出……三十万两!”

    提及自己的父亲,周皇后也觉得颜面无光,作为国母,却有一个如此目光短浅又视财如命的父亲,若不是烺哥儿念及亲情,已然从轻发落,只怕要人头落地了。

    “三十万两???”

    崇祯从未想过周奎会如此有钱,其家当甚至比内帑还要多,此前他却连一千两银子都不愿意捐出来,可谓是不识大体,吝啬至极。

    “……田贵妃之父亦是如此!”

    周皇后无奈之下,就只能找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做挡箭牌了,反正这俩老头正在里面作伴呢,不会孤单寂寞了。

    “……烺哥儿是如何处置的?”

    连自己宠爱的田贵妃的父亲也卷进去了,崇祯本想批驳几句,这下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只是问问结果如何。

    “家产抄没,长期禁足,往后一日三餐皆由厂卫提供。”

    周皇后觉得长子如此行事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将父亲一家放出来,难免又会惹是生非,恩养起来也好。

    “……光是勋贵蛀虫便如此富贵,难怪朝廷无钱可用!”

    崇祯不免慨叹起来,既然儿子都没有将其枭首,他也就不好再重新对这些人发落了,以免显得自己薄情寡恩。

    “陛下,据妾所知,太仓之银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来自勋贵朝臣,其二来自商贾。尤其是山茜晋商,通敌卖国,将大明物资转卖给东虏,烺哥儿派厂卫前去抄没,晋商居然号令家丁负隅顽抗。”

    周皇后是不愿意过多提及勋贵的,因为这样势必会波及到自己的父亲,最好是一句带过,然后将矛头指向商贾,特别是晋商,是她眼中最好的替罪羊。

    “……真是岂有此理!晋商竟然胆敢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咳咳!”

    崇祯闻言顿时勃然大怒,气得直咳嗽,他一直严令边将严查出关物品,没想到仍然被晋商钻了空子,否则无法解释同样受灾的东虏是如何获得大量粮食的。

    “陛下,厂卫从晋商手中抄没出数百万两银子,还有大量等待出关,运往辽东的粮食!”

    国事,耳濡目染多了也就会了,尤其是周皇后亲眼目睹了多次自己的长子与朝臣们的争吵,对如何布设诱饵,如何请君入瓮,如何占得上风已经初步掌握了其中的门道。

    由于皇帝只是刚刚苏醒,头脑与身体还远未恢复如常,故而周皇后便特意将事情引向晋商,只有这样才能让夫君解恨又解气,还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

    “奸商误国!气煞朕也!晋商皆应被押解进京而后磔示!”

    崇祯气得用拳头猛砸床铺,这下他总算是找到罪魁祸首了,怪不得东虏频频叩关,原来就是这群商贾从中捣鬼,必须从重从严予以惩处,一个都不可被放过。

    (iishu)是,,,,!




第501章:父子对话
    【】(iishu),

    “陛下无需大动肝火,保重龙体要紧,烺哥儿业已将此事处置妥当,想来晋商皆是咎由自取所致。”

    周皇后对于这些吃里扒外的商人也是恨之入骨,他们哪怕多交点税费,朝廷之前也不至于如此窘迫,她的夫君也不会未到而立之年便显得有些苍老了。

    今大明内忧外患,天灾**,接踵而至,偷逃税款的商贾也是罪魁祸首之一,朝廷拿这些晋商开刀是李若当然的事情,经历了这些天的波折之后,周皇后愈发认同自己儿子的看法。

    “嗯,梓童所言不虚,商贾唯利是图,苟且钻营,当须如此收拾。传朕口谕,让杨嗣昌来见朕!”

    崇祯觉得勋贵下手过意不去,对百姓再加赋便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反抗,现在想来,也只有商贾是一个更容易得手的目标,而且几乎每个商贾的手脚都不会干净,罪证较易获得。

    “……陛下……此人已于日前伏法!”

    听到杨嗣昌的名字,周皇后立刻为难起来,传夫君口谕倒是再简单不过,只是那人是再也无法面圣了。经过一番快速思量,她也只能如实相告了。

    “咳咳……梓童切莫如是说!杨嗣昌乃是朕的左膀右臂,怎能伏法?莫非是……”

    即便眼前美女是自己的正妻,还是一国之母,崇祯也不愿意相信对方所言之内容,毕竟杨嗣昌深得他的信任,乃是堂堂内阁辅臣,怎能被处决?

    “陛下,关于此人之事,还是待烺哥儿前来觐见再行说明吧,届时陛下定会释然!”

    周皇后是不愿意过多评论此人好坏的,她知晓夫君非常看重杨嗣昌,赋予其极大的权力,但是此人的所作所为,深究起来的话,只怕并达到夫君想要的结果,还会适得其反。

    “……嗯!也好!”

    崇祯刚刚和缓下来的面色再次凝重起来,看皇后的神情,此事应该属实,谅她也不敢因为此事而欺君。只是崇祯实在是想不明白,杨嗣昌所犯何事被处决。

    “陛下醒来想必早已感到饥饿,不如先用过这碗燕窝,也好有些体力!”

    周皇后意识到再说下去的话,尤其是关于一些国事,自己的夫君就要再次动怒了,莫不如先行敷衍住,待长子前来觐见再行思量对策。

    “有劳梓童了!”

    由于苏醒没多久,身子早已不听使唤,崇祯十分艰难地挣扎了一番,最后在皇后的帮助下,才斜靠在枕边,慢慢吃着发妻用瓷勺喂食的燕窝。

    “姨娘,你们为何在此?”

    某太子带着一群太监前来觐见,不过看到以田贵妃和袁贵妃为首的一群妃子都在殿外跪着,不由好奇地询问起来。

    “陛下业已醒来,姐姐已入宫内,命我等在此候命!”

    时间约莫已有一刻钟了,不过里面的情况袁贵妃还不太清楚,起初只是王承恩出来说了一声罢了,这会儿就不知道了,好在太子来了,她又有了盼头。

    “大伴!父皇如何?”

    某太子忽然看到王承恩从里面出来了,急忙快走几步,想要问个究竟,先谈谈口风再说。毕竟这二货已经犯二很久了,除非这次被电废了脑子,否则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

    “殿下,陛下业已苏醒,神态自若,现正在由娘娘伺候用燕窝,敬请殿下稍后片刻!”

    王承恩是皇帝身边最为倚仗的内侍,没有之一,但从未侍宠而骄,年复一年,都在尽心竭力地服侍皇帝,待人接物也很妥当,在太子监国之后,与太子的关系也算良好。

    “这便好,有劳伴伴了!”

    某太子也觉得自己应该等一会儿再进去,免得经过火星撞地球之后,再气得甩锅爹将吃下去的燕窝给喷出来,那样就浪费了,还不如直接喂猪……

    看这样子,自己与甩锅爹之间必有一怼,怼赢了,对大明、对朝廷、对百姓都有好处,要是怼输了,基本上本时空又得万劫不复了。

    作为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最后一位常规皇帝(后面的弘光、永历啥的就不算了),某太子还是不愿意通过类似“玄武门之变”的方式来抢班夺权的。

    能够用“杯酒释皇权”的办法来继承大统最好不过,但就怕甩锅爹不会答应,让皇帝放弃皇位,那就等于是要了他的身家性命。

    考虑到自己还没到喝酒的年纪,所以这个办法大致上是行不通的,要想平稳而又祥和地把权力弄到自己手里,还得另想办法。

    “殿下,陛下召见您!”

    “好!”

    这是穿越以来的首次人生大考,之前怼大臣、对京营、对内侍都只能算是热身运动而已,要是不能把这个**oss怼翻,那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在不把甩锅爹直接“啪啪”的前提下,又能让他交出权力,这难度貌似比教猪上树还大……

    天将降大任不可怕,天将降大锅才可怕!

    “儿臣朱慈烺,叩见父皇,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是福不是祸,是锅多不过,当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行不行再另说。

    “呵呵,数日不见,烺哥儿倒是会说话了。朕不想活那么久,再者说,凡人就是凡人,即便是一国之君,年过古稀之人也是少之又少。”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长子的一番吉祥话还是让崇祯龙颜大悦,神色顿时和悦不少。他也想长寿,无奈一堆国事让他连睡觉的时间都没多少,这样下去又怎能长寿?

    “儿臣以为,父皇不过是休息数日,稍作调养便会恢复元气了。今东虏未灭,流寇在逃,大明中兴尚需时日,父皇若仍有雄心壮志,便不会断然去见太祖皇爷爷了!”

    你要是直接两腿一蹬,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就怕好死不死的赖活着,还大事小情都要管,那可是把朝廷和百姓都给坑苦了,某太子巴不得面前这位直接永垂不朽。

    “烺哥儿,朕问你,杨嗣昌何在?”
1...297298299300301...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