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不过元老都知道,这一带地区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只要开发出来,是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时,就制定了开发计划,利用从日本抓获的俘虏,开设集体农场,进行集体开发。这个时候华东**己在这一带地区建立了18个农场,每个农场的人数在3-4万之间,全部是由军队管理,当然目前大部份农场都还是在的建设阶段,而并没有进行正式开发,毕竞一个3、4万人的农场也不是很轻易就建立起来的。

    秦铮不仅视查了这几个城市,同时也随机选择视查了5个农场,由于建立的时间有早有晚,有的农场还在进行建设,但也有农场基本完成了建设,开使进行开发,当然主要是进行伐林,排水、兴建水利设施以及耕种的配套设置整平土地等工作,而并没有正式开始耕种。不过开发北大荒地区,也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在旧时空里,中国为开发北大荒,前后花费了数十年时间,移民超过200万,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将“北大荒”变成了主要产粮区之一的“北大仓”。

    秦铮视查的这几个农场的运作基本正常,在农场里工作的日本人的精神状态还都不错,干劲也还可以,基本没有逃跑的人,当然在这一带地区,逃出农场就是一片荒野,数十里都没有人烟,野兽出没,几乎是没有活路的。而且这些日本人在日本基本都是社会底层,生活贫困,平时连肚子都吃不饱,也都习惯了干活,而农场的工作强度和他们在日本时差不多,管理也不十分严苛,干得好还有一定奖励,并且能够保证每个人吃饱,毕竞华东**并不想把这些日本人当消耗品,而是长期耐用品,因此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其他的条件和日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某些方面,甚致还要好一些。

    当然北大荒的气候、环境都十分恶劣,冬季寒冷干燥、滴水成冰、风雪肆虐;夏季野兽成群,沼泽密布,蚊虻成阵,不过这对于常年经历地震、海啸、台风的日本人来说,也并不是不可忍受的。

    不过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导至了死亡率很高,这时农场总计死亡超过2000人,而随着开发的全面展开,死亡的人数恐怕还会提升,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在这片气候、环境恶劣的土地上进行开发,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旧时空里,开发北大荒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死亡。

    总体来看,秦铮对农场的工作还是十分满意的,按照这样的开发速度,在二五计划结束之后,开发工作基本可以初见成效,并且打下一定较好的基础,然后再逐步向这里移民,进一步开发,预计在20-30年内,虽然达不到穿越时的水平,但也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

    结束了滨洲线、滨绥线的巡视,秦铮在哈尔滨乘火车南下继续巡视,而就在这里,秦铮收到了自己定购的一份特殊的商品,6只刚出生不久的雪撬狗。

    原来罗岳回到青岛后,经常在家里给孩子们讲这次远东战争中的战斗故事,有一次说到了雪撬狗帮部队拉运物资,孩子们只是当新鲜故事听,但却引起了周唯颖的兴趣,因为她知道这种雪撬狗就是在旧时空里被称为“二哈”的哈士奇狗。虽然哈士奇一直以萌蠢、难以训服、拆家而著称,但却是一种人气极高的宠物狗,并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

    在旧时空里,周唯颖就想养一只哈士奇,不过那时她不是在学校就是部队,当然不可能养狗,而听罗岳这一说,顿时又勾起了这桩心愿,而且现在家里有5个小孩,养些宠物也可以给孩子们多些玩伴,当然以现在秦铮家里的条件,养几只哈士奇是绝对养得起的,而且也有位置。于是周唯颖才联络秦铮,让他购买5、6只小哈士奇回来。

    秦铮对养狗也并没有异议,而且养些宠物也可以培养小孩的爱心和责任,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违反原则的事情,因此才向哈尔滨的驻军要求,希望能够购买几只小狗。

    雪撬狗其实是人民军从俄军那里缴获的战利品之一,共计缴获有超过千只,而在华东**后期突袭伯力、攻占阿穆尔河流域的战斗中,使用这些雪撬狗协助部队拉运物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让人民军认识到,这些雪撬狗在东北北部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在拉运物资方面还是有相当大的作用,于是也将雪撬狗纳入到军队的正式编制,一方面将现有的雪撬狗进行妥善的喂养、训练;一方面又设法向俄国购买更多的雪撬狗,以确保形成族群,第一批就买了500只小雪撬狗。

    其实有不少在元老军官,以及在东北工作的元老也都十分喜欢哈士奇,纷纷向部队要狗,而部队干脆就明码标价,想要养狗就拿钱买,而且价格定得不低,1只雪撬狗300银元,要远高于从俄国购买的价格,当然对元老这笔钱并不算什么,因此买狗的人也不并是秦铮一人,现在己买出了20余只。不过秦铮是买得最多的,一下子就买了6只,毕竞家里的孩子多。而这次从哈尔滨搭乘火车,正好顺路带回去。

    这6只小狗的年龄在3-4个月,短腿、短嘴,萌达达的十分可爱,秦铮并不是喜欢养狗的人,但看到这些小狗也非常喜欢,于是带着小狗上了火车,并将小狗交给随行的女工作人员照看,离开哈尔滨。

    然后秦铮乘坐火车沿哈大线南下,连续巡视了长春、吉林、四平、铁岭,辽阳、旅顺等地。南下之后,由其是进入辽宁省的地界,就是东北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秦铮巡视的内容不仅是社会、经济,还有土地改制的问题。不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矛盾相对关内要缓和一些,即使是在面积最小,人口最多的辽宁省,自耕农的比例也较关内高出不少。这一方面是固然是由于人少地多;而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闯关东以来,涌入了大量来自关内的移民,他们都是自己开荒种植,于是造成了一大批自耕农,而且移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土地兼并的情况并不算太严重。

    不过自耕农拥有的土地不多,而且土地的质量也都比较差,因为好地早就被东北地区原来的地方势力占据了,另外东北地区的土地兼并也从未停止过,仍然有大量的雇农,因此华东**土地分配制度仍然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嬴得了民间大量的支持。而且由于东北地区清廷残存的官僚、地方传统势力己经被大幅消弱,基本没有抗拒的能力。而一些投靠了华东**的地方势力,如张作霖、冯麟阁、马龙潭等人,在他们投奔谈判的时候,华东**就己经对他们说明,土地是要被华东**收走的,只是对他们给适当的补偿,因此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虽然也有人以此为由,挑动过几人联合起来反对华东**,甚致是造反,但这几个人都明白,自己根本无力和华东**对抗,造反就是找死,而且这些事情是早就说好了的,这个时候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因此都没有上这个勾。

    现在大部份地区的土地改革都己完成,其他的也将在未来4、5个月内基本可以全部完成。




第九十八章 巡视(三)
    秦铮巡视的最后一站是锦州,因为锦州不在中东铁路的沿线上,只能做为最后一站。

    锦州是东北的门户,本身战略地位就十分重要,现在又华东**在东北地区的最南方前沿,事实上人民军的前沿阵地己经推到绥中,距离山海关仅仅只有不到60公里,正在开工兴建的锦沈铁路,就是以绥中县为起点,这也是为日后铁路连通关内作准备,同时在华东**对清廷开战之后,也方便东北军区向关内运送军队。

    另外锦州还联接着深入蒙古境内的赤峰,是华东**深入蒙古境内的大后方,因此对华东**来说,锦州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在东北军区成立之后,锦州被派驻了一个师的兵力驻守。

    而且现在任锦州市长的高瑾也是华东**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因此也更是受到秦铮的重视。

    秦铮到达锦州之后,首先听高瑾汇报工作,其实锦州的情况,每天都有文件报告,因此大体的情况,秦铮都是清楚的,听高瑾的汇报,主要是想了解华东**占领的蒙古地区的经营情况。

    应该说高瑾确实是有相当的地方治理能力,虽然现在只当5、6个月的市长,其中前两个月还是战争时期,但依然在锦州地区搞得有声有色,现在整个锦州地区的社会稳定,商业繁荣发达,再加上几个工业项目的开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

    当然,在高瑾上任之前,锦州地区己经恢复了秩序和社会生产,自身又处于交通要路,基础相当不错,但在几个月内,让锦州出现焕然一新的变化,也和高瑾的施政分不开的。

    锦州位于辽西走廊的拆冲要口,联结关内与关外,一向商业兴旺,高瑾上任之后,就着力于简化商业手续,提升**的服务水平,为商业流通制造便利条件。当然高瑾也知道,陆地上的流通经济潜力并不大,因为现在华东**和清廷处于敌对关系,虽然还没有切断关内关外的经济来往,但想要再扩大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锦州的地理优势不仅是陆上的拆冲要路,同时还有海运便利,尽管只是内湾港口,但也大有发展的前途,而且在远东战争的前期,华东**对葫芦岛港口进行了修建,现在能够停泊5000吨级的货船,并且修建了一条从葫芦岛港口到锦州地区的道路。

    于是高瑾也充份利用葫芦岛港口,大力的发展海上贸易,先后开通了锦州-天津;锦州-烟台;锦州-旅顺等海上贸易航线,又筒化了港口的检查、审批手续等等,使锦州的海上贸易迅速的上升。

    同时锦沈铁路开建,还有锦州地方的发电厂、水泥厂等项目开建,也拉动了相当一部份地方的需求,而高瑾又积极组级各村、乡、镇单位,集中向这些项目供应粮食、布匹、部份建筑材料以及生活用品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各项目的需求,又为村乡镇的民众增加了收入,并且进一步刺激消费经济的发展。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在人民军攻取了赤峰之后,锦州在蒙古草原收购牛羊牲口、皮毛等产品,转手从葫芦岛港口运出,销往天津、烟台、旅顺等地,既增加了锦州的财政收入,又增加了草原牧民的收入,并增加了他们对华东**的认同和归属感。

    而这几项措施,确实极大的刺激了锦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增加了地区民众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的税收,尽管这些措施的利好效应才刚刚开始,有些还尚不明显,但己经可以预见到在这一年,甚致是未来几年前,锦州的地方经济、工业化水平都会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期。这也让当初对高瑾的能力有质疑的人,由其是原锦州地区的清廷遗留官员,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果然不简单,怪不得能够出任一地知府的重任。

    锦州地区一向是以商业为主,农业的比重相对较小,土地改革的工作并不多,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真正困难的地方,是怎样处理草原的牧民,因为牧民是以放牧为生,没有土地,不过对蒙古贵族还强烈的依附关系,因此华东**采取的办法是对于名声差、罪行较大的蒙古贵族,直接镇压,将他们的牧场、房屋、财产、牲畜等平均分配给他们治下的牧民,对有些名声较好,恶行不多,或是没有恶行的蒙古贵族,则允许他们保留房屋、财产,而牧场、牲畜则采取补贴、购买的方式收回,也分散给牧民,然后又从牧民中选择的积极份子,组建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牧民基层行政组织,又尽力平均的给牧民分配牧场。

    同时锦州市**又组织商人向牧民收购牛羊牲口、皮毛、骨制品等,并将粮食、盐、茶、布匹、棉花、铁器、器皿等牧民需要的生活日常用品运到草原,和牧民进行交易。无论是收购价格,还是出售价格,都十分公道,而且由于少了蒙古贵族这一层中间过手的关系,使牧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并有了自己牛羊财产,而且社会地位也提高,基本不再受欺压,因此对华东**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归属感也加强了许多。同时也为华东**以前处理蒙古问题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听完了高瑾的报告之后,秦铮也十分满意,道:“小高,这几天你就辛苦一下,把在蒙古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得失成败,写成报告,发回青岛去,我回去之后,会在行政院重点讨论。”

    高瑾道:“政委,现在蒙古的工作才刚刚展开,许多工作我们也是在摸索当中,就算是己经做了的,但要检验这些做法的好坏也需要时间,这就开始总结,还太早了一点,我觉得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大体检验去我们在蒙古工作的成败,再进行总结。阶段性的工作报告我己经快完成了,如果要讨论,可以先讨论阶段工作报告吧。”

    秦铮点了点头,笑道:“不错,小高你能够这样想,说明头脑还清醒,并没有满足现在取得的成绩,很好啊!”

    高瑾道:“现在我们才占据中国的多大地方,恐怕是连1/3都没有,有什么可满足的。”

    秦铮道:“好,不过我既然来了,总要去下面的县里去看看,你说去那个县最好。”

    高瑾笑道:“我可不敢说,去那个县您自己选吧,锦州市治下的6个县,选那个县都可以,免得您说我弄虚作假,把差得地方藏起来,只让您看到光鲜的一面。”

    秦铮呵呵笑道:“你这个丫头,跟我打这个马虎眼。”

    高瑾道:“就是嘛,在旧时空里还少吗?既然我们这一伙人来到这个时代,可以开创一番新事业,旧时空的精华当然是要学习,但这一套只能算糟迫的东西,还是扔弃了好。反正我是不喜欢弄这一套的。”

    秦铮点点头,道:“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选一个。” 说着看了看地图,道:“就选朝阳,这一次我是没有空去赤峰,就在朝阳和欧阳隆兴会面,免得他再跑到锦州来。”

    高瑾道:“好,不过朝阳可也不近,没有铁路相通,路程就得一天时间,只能明天一早动身出发了,不过您放心,我保证不会提前给朝阳县**打招呼,一定让您看到朝阳县正常的状态。”

    秦铮想了一想,摇了摇头,道:“明天我想去看看锦沈铁路的工程情况,那毕竟是二五计划的项目,对了,詹天佑现在还在这里吧,我巳经有快3年没有见到他了。”

    高瑾道:“对,就在这里主持锦沈铁路的工程,他差不多已经来了1个月了,但除了第一天是住在锦州我们给他安排的招待所里,后来就一直住在施工现场,我去施工现场看了他几次,劝他回锦州城里来住,他都没有听,只能尽量安排他在施工现场住得好一点,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啊。怪不得他的事迹会入选旧时空我们的小学课本。如果您要去看他,就只能去施工现场。”

    秦铮道:“是啊,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当时在山东建环山东铁路时,也是这样,我每次都是在施工现场和他会面。可惜这个时代,像詹天佑这样能够干实事的人实际太少了,而且旧中国给詹天佑提供的舞台也确实太小了,其实以詹天佑的才华,如果是在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瑾道:“不过现在我们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大舞台,让他能够有充份的发挥,不是吗。”

    秦铮又点了点头,道:“对,应该到施工现场去看看他,顺随也看看你们锦州的几个地方五小工业项目搞得怎么样了。”

    高瑾道:“那好啊!这两个项目正在按步旧班的进行,现在水泥厂己经部份投产,从下个月开始,就可以给锦沈铁路工程提供锦州产的水泥了,而且下个月发电厂的第一座发电炉也要开始点火,再过几天市**里就要开始布线了,锦州就要进入电器工业时代了。”



第九十九章 巡视(四)
    虽然锦沈铁路的真正起点是位于锦州西南约100公里的绥中县,但修建还是从锦州市开始,因为从锦州市到绥中县的这段铁路,在目前主要还是军事用途,因此锦沈铁路的首发车站还是在锦州市。

    按照锦沈铁路的设计,锦州市一共有两个火车站,一个是位于锦州市区内的锦州站;另一个是位于锦州市区以南约10公里的锦州南站。其中锦州站基本是以客运为主,而锦州南站则是客货两运,并且还有一条分支通向赤峰的铁路,因此锦沈铁路工程,也就是从锦州南站开始。

    锦州南站位于锦州市区以南的杏山、松山之间,在1640-1642年之间发生的著名的明清松锦大战的主战场就在这一带地区。不过现在人民军修建的道路经过这一地区,因此到也并不难行走。

    秦铮和高瑾来到工程的现场,只见工地的范围十分广阔,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人在压平地面,有人在挖掘沟槽,有人在地面上铺设碎石,辅设枕木,还有人搬运物品来往,不过整个工地的人数、工序虽多,但却是井然有序,杂而不乱。

    这时只见带着安全帽、穿着一身己粘了不少泥土的工作服的詹天佑带着一群人迎了过来,秦铮笑着迎了上去,道:“詹总工程师,好久不见了,好久不见了。” 一边说着,一边向詹天佑伸出手去。

    詹天佑赶忙紧走了几步,来到秦铮的面前,又拉下了已粘满了泥土,几乎根本就看不清原本颜色的手套,伸手和秦铮相握,道:“秦议长,欢迎您来到锦沈铁路的施工现场视查。”

    秦铮用力的摇了摇詹天佑的,道:“詹总工程师,你现在可是大忙人啊,想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詹天佑道:“秦议长,您才是大忙人呢,每天有多少国家大事要处理,我算什么忙啊。”

    秦铮摆了摆手,道:“可别这么说,这几年确实让你辛苦了,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照顾好你这位大总工程师啊。”

    詹天佑连忙道:“那里,那里,这些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也没什么辛苦的,事情都是工人在做,我只用指导他们做事就行了。” 顿了一顿,又道:“我这辈子就只想为国家多建几条铁路。”

    秦铮也点了点头,道:“是呵,铁路是现代工业国家的交通命脉,就好像是人体内的血脉一样,像英国、法国、德国,国土面积远比我们中国小,但铁路都超过了万公里,美国的铁路更是超过2万公里,就连日本的铁路现在也有超过了5000公里了,而我们中国的铁路加起来,还不到2000公里,这还是要加上我们回来之后修建的铁路,所以詹总工程师现在的工作,就是为我们的国家打通任督二脉。”
1...399400401402403...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