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第二条则是必须处理好和军事长官的关系,由其是要注意维护军事长官的权威,也不得干涉军事指挥。其实政工干部和军事长官的矛盾也是在旧时空里就存在的问题。因为军事长官大多都有些毛病,由其是能打仗、会打仗的军事长官,几乎都是问题一大堆。一但处理不好,就极容造成军政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严重的还会造成军队的分裂。因此维护军事长官的权威,就十分重要,毕竞没有军事长官的支持,政工干部也不可能搞好工作,军队是用来打仗的,打不了胜仗的军队,政治再好也没有用。另外在政工干部中,虽然也不泛有相当军事能力的人,但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毕竞是军事长官,一支军队中绝不能出两个指挥官,在军事指挥方面,政工干部必须服从军事长官。
第三条就是大原则必须坚持到底,不能有丝毫的退让,但其中的尺度,则是可以灵活掌握。这里的所谓大原则,是指人民军制定的制度和纪律。不也这些制度和纪律也不能机械的执行,其中有些是没有一点退让的余地,如掠劫百姓,贪墨、滥杀无辜、临阵脱逃等。但有些则是可以灵活控制的,如在原则上,人民军里是禁止长官打骂士兵的,但在实际中,军队里几乎是不可能不说粗话,另外说急了眼,动手开打也是常见的事件;另外战前虽然制定好作战计划,但战场变化瞬息万千,军事长官往往会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作出有违作战计划应对,这也是合理的。但这些尺度怎样把握,就只能靠个人的经验和判断力了。
秦铮认为,只要做好这三点原则,那么在张作霖的部队中的政治工作也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了。
张作霖的部队集合之后,首先宣布各级的政工干部上任,而张作霖也对这些人的到来,表示了欢迎,李鉴舟也代表全部政工干部进行了发言,至少现场的气氛还是十分融洽。
接下来就是进行武器换装,每名士兵发给一件战术背心,一支01式步枪,一把刺刀,一个行军水壶和一个行军背包,所有武器都是全新的,步枪、刺刀均是用油纸包裹,当面拆封,因为军服己经发了,这次就没有。另外每个班还配4把工兵铲和两具掷弹筒,当然全班的成员都要轮流进行掷弹筒的使用学习,而以前士兵使用的武器则全部上交,进行统一的销毁。
而机枪兵、炮兵则是做为一个小组集体来领取装备,当然他们还要进行相当的训练才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另外骑军部队也领到了足够的战马。张作霖的部队也终于配齐了全部的装备,而此前对人民军有诸多不满的人,这次也没有话说了。
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
换装差不多进行了一整天才结束,而就在当天晚上,政工干部们就开始了工作。各级的政工干部以与士兵们初次见面的名议,以连为单位将士兵们招集在一起进行交谈,而营部、团部也被教导员和团政委招集,一方面是进行初次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拖住他们,不去干涉连队的政工干部。政治工作主要还是从基层士兵开始抓起,而第一次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要嬴得士兵的好感,这样以后才好展开工作。
根据这近6年,以及旧时的政治工作经验,现在人民军的政治工作也己经形成了一套十分有效程序,首先就是述苦,由连指导员以拉家常的方式,对士兵逐个逐个的提问,如“是那里人?”“以前家里是干什么的?”年轻一点的就问“父母还在不在?有没有兄弟姊妹”,年龄大一点的则问“结过婚没有?有没有孩子?”
得到答案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问下去,“以前家里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地”“给地主作工辛不辛苦”“地主对你好不好”之类。虽然张作霖的弟兄们来自三教九流,五行八门,但普通士兵却基本都是由一般的老百姓组成,这也是中国古代组建军队,甴其是从戚继光的戚家军开始之后的一个同共点,就是将官可以是各种出身,甚致是地痞流氓都行,只要是敢打敢杀不怕死,但普通士兵却必须是老百姓,而且越老实越好,因为老实人最听话,叫干什么干什么,说什么不准干,就绝对不干,普通士兵就是要这样。清廷自太平天国起,开始组建的军队,从湘军、淮军到现在的北洋新军,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张作霖也算是行伍出身的人,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因此在招兵的时候,他的老弟兄们担任各级军官,而普通士兵仍然还是从一般老百姓中招募。
而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东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土地矛盾相对还不太激烈,但由于东北的气候恶劣,因此生活成本也要高得多,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那里去,张作霖幼年的时候,家里就相当的贫困,一度都难以维持生活。
另外,朝廷、地主豪强对平民百姓的欺压也和其他地方一样,还要加上土匪和俄国的侵扰,所以平民百姓的生活都相当艰苦,谈起来每一家基本都差不多,都有夭折的孩孑和饿死的亲人,否则也不会来当兵,毕竞当兵是玩命的活,既使是张作霖在干保险队的时候,交战的主要对像是土匪,也是相当危险的。但当兵至少有一口饭吃,还有军饷可以拿,遇到像张作霖这个出手大方的地方豪强势力首领,不拖欠士兵的军饷,并可以保证士兵吃饱饭,就能够得到士兵的拥待,并在这个乱世中立足。
而现在指导员让士兵介绍自巳的家庭情况,自然都是一出一出的杯具,再加上指导员从中诱导,并在关建时刻添把火加把柴,很快就引起了所有士兵们的共鸣,集体大哭起来,而第一步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等士兵们发泄一通之后,对指导员的亲切度也上升了不少,于是指导员开始给他们洗脑,告诉他们,华东**、人民军和朝廷不一样,人民军是穷人的军队,打的是受朝廷、地主、土匪、洋人,就是不打穷人,而且还要让穷人不再受朝廷、地主、土匪、洋人的欺负,而华东**的目标就是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家家有田种,有好房子住,有好牲口,吃得饱、穿得暧,没有苛捐杂税、没有田租高利贷,孩孑都上学念书的日子。
这一番描绘,尽管大多数士兵都还半信半疑,甚致是不信还居多,但士兵们仍然显示出对这样生活的相当像往,于是都围着指导员问这问那,而在士兵的心里,对指导员的好感自然进一步增加,甚致开始有一定尊敬。而指导员一面回答士兵的问题,一面又进一步说明,自己刚才所说的那些事情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切实存在的,在华东**的领导下,现在山东地区就已经实现了相当一部份,并列举了一些山东土地改革的例子,又表示现在东北地区己经属于华东**的管辖,也会实现这些情况,估计也就5、7年的时间。
这下士兵们顿时都不禁热血沸腾起来,毕竞5、7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在场的人只要是不出意外,都能够等到那一天,尽管士兵们也并未完全相信,但对华东**也生出一定的归属感,同时对这些指导员也生出了相当的信任感。
每个连队的情况基本大同小异,有的甚致说到晚上10点以后,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算是深夜了。而到了这一步,今天的目地和效果也就基本达到了。毕竟政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慢慢引导的过程,并且还要给这些士兵一个消化的时间。
营、团级的政治工作和连级又有所不同,毕竞营、团级的军官基本都是解决了温饱,甚致可以说生活还不错,因此他们对过好日子的兴趣并不大,另外他们多少有一些见识,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攸的。于是营、团级的政治工作主要是从**的角度入手,表示华东**的目标是,对外要建立一个强大、而有尊严的国家,不受洋人的歧视和欺负,并且列举人民军对列强战斗取得的胜利,这也并不是吹牛,毕竞战果就在眼前,原来在东北地区横行无忌的俄国、日本都被人民军击败,并赶出了东北地区,这也不由得他们不信服。
而对内则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功赏过罚,能者上庸者下,自食其力、按劳分配等,虽然张作霖和他的弟兄对这些概念并不太懂,但大体的意思还是懂的,另外还介绍了华东**在山东地区取得的工业、经济成就,也增加了一些说服力。尽管洗脑的效果不如对普通士兵,但展示了华东**、人民军的强大实力,对这些人不仅有说服力,同时也有相当大的威摄力。
第二天,张作霖的部队开始进行熟悉新武器的训练,而在训练之余,各级的政工干部组级士兵们进行一些体育比赛、唱歌、以及各种表演等活动,毕竞士兵也不可能一天到晚训练,总要有一些业余的生活,因此这些活动一方面增强士兵的集体团队意识;另一方面也增加士兵的业余生活,同时还进一步增加士兵们对政工干部的好感和信服。
另外表演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的编写,就是体现旧社会的黑暗、愚味、落后,以及华东**伟光正的形像,主要是由政工干部出演,并拉来一些卫生队或**部门的女孩来一起表演,就连高瑾也来客串了几场,表示行政部门对军队的支持。因为一味的对士兵进行政治说教的效果有限,也许一开始会很有效,但次数多了,边际递减效应就会增加,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表演就是其中最有效的,由于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极为贫乏,这类的表演性质的节目都是极受欢迎,也很容易夹带私货,对士兵们进行浅移默化的影响。
随后政工干部才开始在张作霖的部队中成立士兵委员会,组织士兵讲习课,扫盲班,并定期进行政治学习等事情,全面的展开了工作。
于是仅仅只过了3、5天的时间,政工干部就迅速的溶入张作霖的部队,并和绝大部份士兵都打成了一片。只到这时张作霖才发现这些他认为的监军拥有的能量远远超过了他的想像,如果任由这些人这样活动下去,最多2、3个月的时间,基层士兵几乎都会倒向到人民军的那一边去,而失去了基层士兵的服从,就算是自己的那批铁哥们不变心,但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力也会被大大的削弱,毕竞军队主要是由基层士兵组成的。不得不说,海外华人的手段不仅高明,而且实在匪夷所思,竞然这样将军心给夺去。
张作霖赶忙招集弟兄们商议对策,可惜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就连袁金凯都束手无策了,因为张作霖没有理由拒绝这些政工干部,而且这些政工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并没有说张作霖和他那批铁哥们的坏话,相反在不少场合都在维护军事长官的权威,现在又深受基层士兵的敬爱,而且张作霖也不可能想出一套理论行为来和这些政工干部的活动抗衡。
如果还是原来干保险队的时候,当然好办,直接赶走就行了,再不济就是唆使几个士兵去找政工干部的麻烦,把他们挤走,但这些手段现在都没办法用,甚致就连拿钱收买都做不到,因为现在张作霖的部队的军饷是由人民军后勤总部统一发放到每名士兵的手里,并不经过张作霖的手。
而商议的最后结果只能让张作霖感觉到绝望,就是只能忠于华东**,忠于人民军,不要有二心。而想把这支军队搞成自己的私军,或是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基本是不可能的。
第三十六章 换装(下)
就在张作霖万分纠结的时候,驻守义州的守备部队发回报告,匪军撤出广宁县,全部退守到埠新县。
这个消息到是让欧阳隆兴、高瑾等人感觉到有些意外,因为这时以高瑾的发出去了檄文己有4、5天的时间,而且共计发出去了200多份,按说杜立三在这个时候应该能够收到几份,但并没有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出兵进攻锦州,反到放弃了广宁县,这是什么道理?
而就在这时,战区司令部发来命令,原来这时秦铮己经到达哈尔滨,准备对俄谈判,而俄国的谈判代表也到了赤塔。司令部认为俄国在这个时候为了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很可能会再次鼓动土匪及蒙古势,向人民军发动突击,因此要求各边防驻守部队提高警惕,如果真有匪军来犯,必须予以迎头痛击,取得的战果越大越好,并授权各边防驻守部队可以追击到蒙古境内。
同时审问俘虏的土匪又有新的成果,土匪招认在杜立三的匪军中,有日本、俄**队各一支,人数到并不多,日本只有100余人,主要负责操作匪军中仅有的3门火炮,而俄军大约有200多人,有一个小头目还招供,杜立三身边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为他出谋划策,这次突击锦州,就是这名日本军官制定的计划。这也进一步证实,杜立三的背后,有日本、俄国的势力支持。
于是欧阳隆兴立刻招集军事人员开会讨论,张作霖道:“总指挥,杜立三虽然脾气暴燥,骄横自大,但也并不是鲁莽的人,相反还十分狡诈多疑,而且前次的战斗,杜立三虽然获胜,但从黄团长的报告来看,杜立三的损失也不小,而且我部到达锦州之后,几次交手都没有让杜立三占到什么便易,因此我认为高市长的那份檄文虽然可以激怒杜立三,但想诱使杜立三出兵进攻锦州,恐怕还差了几分,必须要再加几分火候才行。”
欧阳隆兴道:“张团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才能让杜立三进攻锦州呢?”
张作霖道:“首先应该抽调一部份军队出锦州才行,现在锦州城里驻扎着我的一个团,黄团长部的两个营和陈团,再加上总指挥带来的1个营,总计约6000多人,有这样庞大的兵力,杜立三自然不敢来轻易进攻锦州,因此我建议从我部抽调一部份军队去驻守广宁县,反正匪军放弃广宁县,我们也总要派军队去占领。另外我的部众和杜立三的部下有些是相识的,因此我的部队驻守在广宁,和匪军相距较近,可以偿试派人和杜立三的部下接触,向他们传递一些假信息,这样也许可以引出杜立三来。”
欧阳隆兴点了点头,张作霖的这个建议确实有几分道理,而且虽然从总体来看,杜立三也确实会来进攻,毕竟他必须服从背后支持者的要求,配合俄国的谈判,但也不能就这样守株待兔,毕竞杜立三也不是傻子,明知必败之局,还会出兵进攻,另外就算杜立三出兵,他也未必就会一定进攻锦州,其实是还可以攻打其他县城,或者是化整为零,分散对锦州进行袭扰,因此要想引杜立三来进攻锦州,确实还要再费一番功夫,仅靠高瑾发布的那篇檄文是不够的,至少要让杜立三认为打锦州有一定的把握才行。
欧阳隆兴思考了一下,又在地图上比划了比划,才道:“张团长,你带你部的军队,只将骑兵留下,立刻赶到广宁县去驻守,并且造出声势,就说我们这一次要大举进攻埠新,你部是先锋部队,歼灭杜立三。”
张作霖赶忙道:“是。”
欧阳隆兴又道:“黄伟,你带本部军队,并且带上骑兵部队,立刻赶到义州去驻守,对外的宣传仍然是我们要主动出击,进攻杜立三。”
黄伟也道:“是。”
欧阳隆兴道:“这两路进军,就是要造成锦州兵力空虚的局面,引杜立三来进攻锦州,因此如果匪军从义州、广宁经过,不要阻拦,放他们过来,我会在锦州布置防线,抵抗匪军的进攻,而你们两路部队则听我的命令回军增援,成们就在锦州城下,一起合围匪军,予以歼灭。如果你们进军之后,3天之内,杜立三部仍然没有动静,那么这次进攻就是真的,我们分两路出击,夹击埠新,我会从锦州拔调火力支援部队,增援你们两路,虽然这样可能无法围剿匪军,但也能尽可能给匪军重创。”
又转向高瑾道:“高市长,还要再拜托你一件事情。就是再写一篇文章,拿匪军主动放弃广宁县做文章,就说杜立三被你吓破了胆,连打都不敢打,就放弃了广宁逃走,我们这一次进攻,一定会抓住杜立三。”
高瑾点了点头,道:“明白了,放心吧,我会马上安排。”
欧阳隆兴道:“好,这一次的计划就是这样,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没有。”
杨洵道:“我没有别的意见,但在锦州只留下一个营的军队驻守,再加一个守备营,总计大约只有1500兵力,守卫锦州够吗?我不是担心我们的战斗力,但锦州的防守面太大了,仅仅只城墙就有6000米长,1500人连城墙都站不满,根本守不住。”
欧阳隆兴道:“我认为是够了,防御锦州,当然不能居城防守,而是应该将一部份兵力驻守在城外,形成互倚之势,再加上我们的火力优势,是完全可以守住锦州的。”
张轶也道:“我也认为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我们也不用在锦州守太长的时间,最多2、3天的时间,其他两路的军队就可以赶回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转攻为守,围歼匪军了。”
其他人再没有什么可说,因此欧阳隆兴宣布散会,张作霖、黄伟两部军队明天就出发。
不过等其他人都离开之后,杨洵才道:“总指挥,我有一个想法,刚才因为有归化民在这里,因此没有说,现在可以说了。”
张轶、高瑾本来也要离开的,但听了杨洵的话之后,也都留了下来,听杨洵的下文。杨洵道:“这个计划确实很完美,但要成功,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广宁、义州的驻军极时的回援,对黄伟部我还不怎么担心,他毕竟是从山东出来的,是人民军的老人,可以放心。我真正担心的是张作霖,他加入人民军的时间不长,另外据我所知,张作霖现在对我们的政工干部巳经相当的警惕,害怕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而且他本来就是土匪出身,和杜立三又有交情,而且在旧时空里,张作霖就是以工于心计,狡猾善变而著称,那么会不会趁这个机会,于脆和杜立三窜通一气,背叛我们,或者是在战斗中坐山观虎斗,任凭我们和土匪拼个两败俱伤,也不得不防。现在我们在张作霖部队中的政治工作才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毕竞是时间太短基础不足,目前对张作霖还没有太强的制约作用。”
高瑾皱了皱眉,道:“我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张作霖对我们的实力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在这个时候去当土匪,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因为就算他联合杜立三,把我们都灭了,占据了锦州又能怎么样,能够在锦州立得稳吗?只要我们的大军一到,他和杜立三根本就抵挡不住,那时整个东北地区都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啊,张作霖是一个聪明人,不会选择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
杨洵道:“高市长,我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张作霖的自我认知上,张作霖是个聪明人,但既使是聪明人,也不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选择来,不要忘了张作霖在旧时空里最大的身份是军阀,而对军阀来说,军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我们对他的军队下手,就是动了他的奶酪,这就足以迫使张作霖和我们同归于尽、玉石俱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