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汪军道:“按照夏主席刚才所说的,如果清廷在我们进攻时就放弃北京,逃到南方,还是可以以南方为基业,号招全国的势力和我们对抗,而且这个时代的中国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发达,外国的势力也大部份都集中在南方,他们肯定会支持清廷,如果清廷再施行一些改革的措施,还是可以获得不少的支持,既使我们建国了,但毕竟清廷是正统,这样会不会给我们在南方作战造成困难,甚致形成较长时间南北对持。”
秦铮道:“你说的这种情况不能说是完全不可能,但我认为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现在淸廷的统治基础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南方实际是由一批汉族的地方督抚控制,清廷对南方的控制力实际很弱,双方只是形成一个互不干涉的默契,在庚子国变其间,南方的督抚大员们就整出了一个东南互保,拒不接受清廷的命令,甚致还计划,一但光绪和慈禧死于战乱,南方的督抚大员们将重新建国,并推举由李鸿章出任总统。因此一但清廷放弃了北方的基业,逃到了南方,将会彻底失去统治的根基,根本没有号招全国的势力和我们对抗的能力,而且乜没有多少人会响应一个失去根基的朝廷的号令,而在我们恢复发展的时候,恐怕清廷正在和南方的汉族督抚大员们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至于说清廷会不会改革,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即使是有一些改革的措施,也都是做做样子而己,先且不说清廷还有没有自我改革的能力,但要改革首先就必须要有稳固的政治基础,一但清廷逃到南方,就失去了这个必要条件。而外国会给清廷支持,这是肯定的,不过支持到什么程度,那就不好说了,毕竟没有那个国家会无条件、不计成本的支持清廷。还有,现在欧洲的协约国与同盟国这两大集团对持格局基本己经形成,竞争和对抗也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给清廷太多的支持,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自己的准备充份,绝不可能和清廷形成长期的南北对持局面。”
王云鹏也道:“别的国家也不是傻子,就算是要扶持,起码也要选一个可靠的势力,就像英国扶植日本对俄国,至少日本是敢真的玩命,而老实说,清廷有什么地方值得扶持的,完全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我认为没有那个国家真心想扶持清廷的,最多就是说几句好话,表个态而己,因此大可不必担心了。”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大家还有没有要说的?”
一时间到也没有人再发言了,因为这时众人也都看得出来,五人组都是主张在这个5年内发动对清廷的战争,并且正式建国的。不过经过刚才的讨论,这个两步走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华东**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做到这一步,因此众人对这个计划也都并没有反对的意思,毕竟只要是力所能及,那么能够早些建国,当然是更好。这样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名正言顺,由其是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以一个正式国家的名议,是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事情。
见无人发言,夏博海也很满意,道:“那么就这样决定了,王主任,就按照这个步骤,由行政院负责进行准备,并且制定一个详细的准备计划。”
王云鹏道:“好的。”
夏博海又道:“老秦,东北的战争要尽快结束,你就多操一点心吧。”
秦铮道:“放心吧,东北那边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处理,三个月内,一定会结束东北的战争。”
第一章 收关行动(一)
1907年1月3日,全世界大部份的国家这时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气氛中时,华东**正式向远东的俄军发动了进攻,展开了远东战争的收尾之战,并且将这一次战争称为收关行动。
这次进攻,人民军分兵3路出击,西路由齐齐哈尔出发,兵力为1个师,目标是黑龙江南岸的爱晖,也就是黑龙江城;中路军由哈尔滨出击,兵力为1个师2个团,目标是三姓、伊春和嘉萌;东路是由虎林出击,兵力为2个师1个团,目标是抚远、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及阿穆尔城,然后视情况而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一直打到庙街(尼古拉斯耶夫斯克)。
三路军队总计4个师3个团,约6.3万兵力,和以前在东北发动的战争相比,确实是有些寒酸了,但在这次战争的目标中,俄军驻防的兵力更少,在爱晖俄军只驻守了1个营的兵力;伊春一带只有1个营2个连;而伯力也只有2个营,合计起来只有3个营2个连,大约2500人左右。因此人民军颇有些牛刀杀鸡的感觉。
虽然在满洲里战役之后,华东**基本将俄军赶出了中国境内,但人民军也并没有完全控制黑龙江省以北的地区,人民军的兵力大体是沿中东铁路布置,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军的兵力不足,即要在满洲里布置重兵,以防俄军的反扑,又要负责东北地区的日常治安,实在是顾不过来,因此只能沿铁路线布置,方便部队的调度。
不过俄军也同样兵力不足,因此也不敢过份紧逼,只是在中俄的北方边境,黑龙江沿岸占领几个据点,以确保俄军的存在。其实在这个时候,东北北部地区的人口极为稀少,整个黑龙江省的面积达42万余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120余万,只要控制了一个据点,也就能够控制周边数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而人民军的这次进攻,西路、中路的目地是彻底驱逐俄军,全面控制中俄边境,并适当将触角伸入到黑龙江北岸的俄国境内去,但并不深入,只有在东线则才是真正的进攻,不仅要彻底收复乌苏里江流域,而且还要将人民军的军队推到阿穆尔江流域,甚致进逼到庙街,这己是俄国在失去海参崴以后,在远东地区的唯一一个港口了,尽管这个港口在1年里至少有超过4个月以上的冰封期,但有港口总比没有强,毕竟1年里还有7、8个月可用,囡此如果失去了庙街,那么俄国在远东地区将会被彻底封死。
另外东路军进攻的方向,也是距离赤塔最远,加上又有西路、中路的途中拦截,因此赤塔的俄军根本不可能赶来增援,只能任由人民军以两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击俄军的2个营。
其实这时俄军己在赤塔骤集了大约30余万的兵力,其中的作战部队约18万,其余均为后勤人员,论兵力到是不少,但俄国糟糕的后勤组织调度能力,使得驻守赤塔的俄军人数虽众,但弹药、物资却都有所不足,另外大中口径火炮的数量也是极缺,全军在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只有32门,而150毫米的火炮仅仅只有4门。因为人好办,俄国有的是灰色牲口,但火炮却是要1门1门的造,而且口径越大的火炮就越难造,俄国虽然也是列强之一,并且算是一个近代工业国家,但工业能力和英法德美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何况俄国在欧洲方向也不是和平之境,在巴尔干地区和黑海沿岸,俄国都必须保留相当兵力驻守才行,因此在远东方向,俄国也有些捉襟见肘,人员好办,但武器装备就难以补足了。
当然,沙皇陛下可足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只要是把军队派过去了就行,至于武器什厶的,就不是沙皇关心的事情了。
但沙皇可以不管这些细节,但俄军的主将林涅维奇却不能不理,现在林涅维奇和人民军交手多次,深知人民军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火力极为强大,由其是人民军的两辆装甲列车,共装配有4门240毫米口径的巨炮,以及40余门大中口径火炮,可以说就是这两辆装甲列车的火力,就着多可以和俄军的全军火力相抗衡了。因此尽管人民军只有1个半军,约10万左右的兵力驻守满洲里,几乎只有俄军的一半,但林涅维奇也不敢向满洲里发动进攻。
另外,现在俄军要防守的区域实在太大了,理论上说西从赤塔起,东到庙山也就是尼古拉耶夫斯克为止,都是俄军需要守卫的地域,仅是直线距离就足有1500公里,因此既使俄军有18万,也不可能防守得了这么广阔的地域。而且由于前段时间俄军屡战屡败,全军的士气都极为低落,根本难堪一战。
而主将林涅维奇在这段时间更是收到了一些来自圣彼得堡的风声,原来在满洲里战役结之后,沙皇十分恼火,于是下令解除林涅维奇的职务,并命林涅维奇返回圣彼得堡接受调查。但随后沙皇连续任命了两名将军,让他们去远东接替林涅维奇,但都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个时候谁都明白,现在的远东就是一个烂摊子,谁接手都是一个巨坑,因此自然都是避之不及,那还会去向坑里跳呢。而这时也有人向沙皇建议,最好仍然让林涅维奇留任,理由是他己经熟悉了远东的局势,也熟悉人民军的战术,如果换一个人去,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熟悉环境,了解情况,那还不如就让林涅维奇戴罪立功得好,而沙皇在无奈之下,也只好收回了成命,仍然让林涅维奇继续留任。
林涅维奇得知了这段密闻之后,不仅顿足捶胸,这那是让自己在远东戴罪立功啊,分明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还不如将自己停职,回圣彼得堡去接受调查呢!那样自己也就能够离开这个鬼地方,而回去接受调查也没什么危险,因为自己任职远东总督的这段时间内,所做所为都是经得起调查的,最多也就是个失职,被闲置起来,等过几年以后,风声平静来,自己再活动活动,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现在却还要继续窝在这鬼地方,戴罪立功。
林涅维奇当然清楚,立功是不要想了,就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都做不到,因为自己要守卫的区域实在是太大,这么一点兵力根本就顾不过来,因此林涅维奇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以后决定,仍然集中兵力在赤塔坚守,而赤塔以东的地区,则全部放弃,听天由命了。
毕竟只要赤塔不失,固然是赤塔以东的地方都难以保全,但赤塔以西的地方却是都还能够保住,而且现在远东最主要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己经丢了,估计这次战争是不可能收复的,那么远东其他的地方其实也就都无足轻重了,丢了也就丢了,相比之下,还是赤塔以西的地方更为重要一些,因此如果这次俄国是注定还要再丢一些地方的话,当然是宁可失去赤塔以东的地方,而保全赤塔以西。
当然,对林涅维奇来说现在最好的结果还是俄国立刻和华东**谈判,达成协议,恢复和平,那怕是赔点款、甚致是割让一些地方也都是值得的。由其是林涅维奇得知日本己经和华东**举行谈判了,心里就更着急了,因为一但日本和华东**谈判成功,华东**就可以集中全部的力量来对付俄国,这自然是对俄国极为不利的,也不知道圣彼得堡的那帮官僚们再想些什么?
不过林涅维奇的身份和立场,都不可能直接向圣彼得堡建议与华东**谈判,因此林涅维奇也耍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小手段,就在去1906年11月、12月,林涅维奇连续向圣彼得堡发回了两份公文,强调现在远东地区的局势对俄国极为不利,自已至少还需要10万援军,600门火炮,其中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不能少于100门,150毫米口径火炮要20门等等。
其实林涅维奇心里十分清楚,现在圣彼得堡是不可能满足自己提出的这些要求的,他的真正目地是告诉圣彼得堡,远东的仗是没法打的,赶紧和华东**谈判讲和吧。再不就是将自已调走,至少自已能够得到解脱。那知第二份报告也发出了快20天,但却还是一点回音都没有,也没有听说俄国有和华东**谈判的意向。
在有些时候,没有回音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林涅维奇也在考虑,是否向圣彼得堡发出第3份报告,而第3份报告应是什么内容,才能让圣彼得堡的那帮官僚们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呢?当然,林涅维奇也认为自己现在还有时间,因为人民军是绝不可能在1月份发动进攻,至少要拖到3月份,因此自己最好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认真考虑清楚。
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
应该说林涅维奇的考虑也并不算错,因为这场战争从1904年2月开始,到现在己跨入第4个年份,己完整所渡过了2个冬天,而在这2个冬天里,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发生过大中规模的战斗,甚致是连百人以下的小规模战斗都不多,毕竟东北的冬天实在太冷了,常年的低温都在零下15度以下,最低温度甚致可以达到零下30度,绝大部份地区都会被超过半米厚的冰雪所覆盖,因此这根本不是适合战斗的季节,俄国、日本、华东**都十分默契的在每年的11月之后,到第2年3月之前,没有发动战争,在林涅维奇想来,今年应该也不会有例外的。
只是林涅维奇并不知道,人民军在1905年的冬天虽然没有发动战争,但却也没有闲着,所有在东北的部队都进行了一个冬季的冬季作战训练,毎支部队致少要进行2次超过10天的野外拉练训练,以适应在冬季恶劣的天气环境下的长时间行军、连续作战,甚致在这次的冬季训练中付出了死亡37名士兵,冻伤168名士兵的代价,但也积累了大量冬季作战的经验,并专为冬季作战,制造了一批专用的辅助装备。
首先是棉衣、棉裤、皮帽、手套、皮靴之类的常规装备,棉衣、棉裤都是用的结实耐用防水的布料,并且设计了各种战术口袋,方便携带子弹、手**等武器工具;皮帽是可以拉下,将整个头脸全部都包裹起来,只露出眼睛,并配了防风眼镜;皮靴是用牛皮制成,内衬毛茸,一直到膝盖以下,脚盖有防滑设计,可以在厚积雪中行走;手套是背部加厚,而正面略薄,这是因为冬季在野外行动,几乎是要全部戴着手套,背部加厚是为了保暖,正面偏薄则是方便戴着手套做事;另外每人还配一件白色抖篷,不仅是加一层保暧措施,而且也有利于在雪地里行军中的隐蔽。
总体来说,虽然是常规装备,但都是经过了华东**结合1905年的冬天训练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不仅有利于防寒保暧,而且还方便作战。
除了常规装备之外,非常规装备则更是提升部队在冬季作战的战斗力,第一项就是滑雪板,在积雪中行军是相当困难的,不仅比平时行军要慢,而且消耗的体力要大得多,但使用滑雪板滑行前进,则不但可以加快速度,还能节省大量的体力,确实是冬季作战,杀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
在1905年的冬天训练期间,东北战区就要求华东**制造滑雪板,青岛在1个月内,制造了3种样式的滑雪板,毎种共计10套,交给部队进行测试,然后根据的结果进行修改,定型。在1906年入冬之后,东北战区的所有士兵都开始学习滑雪,到现在基本每名战士都能熟练握滑雪的技能,而在1906年里,华东**共计制造出15万套滑雪板,虽然不能确保东北战区的所有士兵人手一套,但这一次作战,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滑雪板行军,也可以大大提高行军的速度与效率。
有了滑雪板,自然也就有雪撬。在冬季作战,用雪撬运需当然要比轮式车辆便利得多,何况在前几次的战斗中,人民军从俄军那里缴获了大量的马匹,除了一部份转给骑军扩建之外,用来拉车负重的也有5000余匹,另外还有800多雪撬狗。
在一开始的时候,穿越者还以为这是一群“二哈”,不知道该拿它们怎么办才好,因为在旧时空里,“二哈”的破坏力可是出了名的,但后来审问俄军俘虏才知道,原来这可不是旧时空里的宠物“二哈”,而是赫赫有名的西伯利亚雪撬狗。要论拉雪撬的能力,雪撬狗才是最佳的选择,而西伯利亚雪撬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先祖可以上逆到新石器时代,主要生活在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格陵兰南部,属于中型工作犬,体型小巧结实,身体紧凑,有着很厚的被毛,因此非常适应极地的气候环境,而且力量大,耐力好,因此从很早就被人训养用来拉雪橇,参与大型捕猎活动,保护村庄,和引导驯鹿及守卫等工作。不过这种犬类现在到还并不知名,在旧时空里,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商人从西伯利亚引入到阿拉斯加,并在1909年,在阿拉斯加的犬赛中亮相,才为世人所知。
俄国人当然知道西伯利亚雪橇犬的用处,因此在远东地区也训养了大量西伯利亚雪橇犬,用来拉运物资,虽然俄国修建了连通欧洲与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但铁路沿线的范围毕竟有限,有不少地方还要靠畜力运输,而西伯利亚地区有近半年都被冰雪覆盖,西伯利亚雪橇犬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俄军中大约养了1500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但大半都被人民军缴获。
穿越者们自然知道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作用,因此得到了这批西伯利亚雪橇犬,人民军经过试验,一只西伯利亚雪橇犬可以长时间的拉动50-60公斤的雪橇负重,而西伯利亚雪橇犬通常是以4-8只为一组,一个8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组,经可以拉动约400-500公斤的雪橇,排除了雪撬与西伯利亚雪橇犬的食物重量之外,实际负重有200-250公斤之间。这是相当可观的运力了。
而将西伯利亚雪橇犬和马作比较,一匹蒙古马可以拉动约400公斤的雪撬,和一个8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组的拉力大体相当,三河马或顿河马甚致可以拉动500-600的雪撬,但一匹蒙古马每天的食量是20-25公斤,三河马或顿河马则更是高达30-40公斤,而8只西伯利亚雪橇犬每天的食量只有10-12公斤,另外马在耐寒性方面,也比西伯利亚雪橇犬差得多。不过西伯利亚雪橇犬的食物是以肉食或鱼类为主,这要比以植物为主的马贵得多。这也是俄军只养了1500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的原因。
不过800多只西伯利亚雪橇犬,人民军还是养得起的,于是一边学习训练雪撬犬,一边在青岛方面制造雪撬,但800多只西伯利亚雪橇犬肯定是不够的,因此青岛方面制做了大中小三种型号雪撬,小型雪撬的负量为150-200公斤,由一个4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组拉动;中型雪撬的负量为300-400公斤,由一个8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组或一匹马拉动,而大型雪撬的负量为600-700公斤,由两匹马拉动,这样大中小相互配合使用,灵活方便,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人民军的机动能力。
还有一件装备是煤油炉,因为在冬季点火不易,也难以找到可燃物,而且在野外动火,也容易被敌军发现,而煤油辶燃烧容易,最低可燃温度可以达到零下40度,燃烧完全,热量高,亮度足,火焰稳定,无烟无异味等优点,因此是很好的野外燃料,给部队装备一部份煤油炉,在野外生火、就餐就容易多了。
另外就是在雪地的生存方式,这些都是从旧时空里带来的,包括怎样在雪地里行动,宿营、急救等方面的知识,是经过无数探险者用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经验,并经过了实践的认证。
经过1905年冬季的训练之后,在1906年的冬季,配合这些专用的装备进行了磨合,人民军的冬季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这也是人民军敢于在1月份实施收关计划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