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总计被击沉战列舰17艘,装甲巡洋舰11艘,防护巡洋舰11艘,驱逐舰35艘,运输船9艘;俘虏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2艘,防护巡洋舰7艘,驱逐舰8舰、运输船11艘;俘虏各国士兵7167人。

    确认逃走的有,法国防护巡洋舰里奥厄号、加利利号,以及8艘驱逐舰,再加上先期停泊在高雄的荷兰装甲巡洋舰乌得勒支号、共和国号;在战争中返回高雄的英国装甲巡洋舰酒神祭司号,防护巡洋舰布雷克号、格拉夫顿号,远征军舰队共计只有这15艘军舰得以幸免。

    而人民军舰队自身,被击沉防护巡洋舰5艘,为经海号、略海号、海塔号、海帕号、海石号;驱逐舰6艘,为河华号、河犀号、河青号、即墨号、江昂号、江狸号;阵亡士兵916人,受伤1875人。其中有418人是在登舰作战时阵亡的,接近阵亡总人数的一半,可见为了夺取这些军舰,人民军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过和收获相比,这些代价无疑是绝对值得的。

    当然,人民军真正付出的代价不是被击沉的军舰和阵亡的士兵,而是穿越军舰所带的武器,在这一战之后,鹰击100**、鹰击18**、海红旗9**都只剩下仅供封存的2发;鹰击83**只剩6发;海红旗16**只剩12发,就连海红旗7、海红旗10这样的近程小型**也都所剩不多,可以说这一战把5艘穿越军舰配置的**几乎都消耗殆尽了。

    不过这并不等于是5艘穿越军舰以后就没有用了,或者说是只有辅助作用如提供预警、射击参数之类,而没有直接战斗能力了,因为现代军舰通常是配备了两种类型的武器,一种就是用于水面作战的**,主要包括反导、防空、反舰、对陆攻击等,另一种就是用于反潜作用的**包括舰射**和直升机载**,以及反潜**。

    由于**的射程近、速度慢,在旧时空的现代战争中,几乎不可能用于舰对舰作战,因此现代军舰配备的**或反潜**通常都是用来打击潜艇用的,但在这个时代,现代**还是对这个时代的军舰,还是非常有效的打击武器,而且**对水面舰艇的威胁,其实要远远大于**,因为这个时代的军舰对**的防御主要还是以极时发现,机动规避为主,故此在军舰的水线下部位极少有装甲保护,即使是有防雷部的设计,装甲厚度也只有50-100毫米,对**的防御力仍然不高。

    现在5艘穿越军舰共计还有52发鱼7型**,28发长缨5反潜**,因此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实战能力,而在这场战斗中,人民军并没有使用**和反潜**,一方面是由于使用起来麻烦较大,不如**用得顺手;另一方面这些武器也另有用途,能够不使用,还是不使用为好,毕竟只使用**也能打蠃这一仗。

    但如果英法等国认为人民军将**全部用完,于是再组织起一支同样规模的舰队,继续发动战争,人民军靠**和反潜**,同样还能够再次击败他们。由此也可见这几艘现代军队的强大之处,毕竟双方的差距不是一代二代的概念了,而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末期技术对一次工业革命末期技术,是整整差了两个时代。

    当然英法等国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致几乎为零,毕竟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惨败之后,恐没有那个国家敢再次发动同样规模的战争,而且现在英法等国的政府恐怕应对国会和反对者的质问就己经焦头烂额了,那有精力再次组织新的战争,因此也可以说,这场远东战争到这个时候,基本大局己定,华东政府的敌人己经没有能力在军事上与华东政府相抗衡了。

    这时东方的天际出现了橙色的彩霞。忽然天边出现了一道发亮的光,刺破了黎明前灰暗的天空,金灿的朝晖,渐渐染红了天际与海水。




第六八零章 结束战争(一)
    台湾海峡之战胜利的消息是在当晚12点左右正式由尚晋峰下令,发回青岛;而在凌晨6点,又将详细的战果发回青岛。这天正是夏博海值班,因此他也是在第一时间里收到人民军舰队胜利的消息,虽然这时还不知道详細的战果,但这一仗获胜,己是无庸置疑了。

    不过收到消息之后,夏博海到并不怎么激动,因为他心里有数,在5艘现代军舰押战,这一战就没有打不赢的道理,结果只在于是怎么赢的?赢多还是嬴少的事,因此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夏博海只是吩咐值班人员,将这一消息送到肖建军、王云鹏、徐济超三人家里,同时也给在沈阳的秦铮发去电报,让他们也尽快知道己经胜利了,同时在明天一早,将这个消息通知给各部门,然后又开始思考自己的事情。

    原来就在今天上午,秦铮发回来一份报告,对于台湾海峡之战结束之后,如何彻底结束远东战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这份报告,也深得夏博海的心意。

    台湾海峡之战胜利,可以确定华东政府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这并不等于这场跨时3年,持续时间超过30个月的远东战争,就此划上句号;更不等于华东政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来就不限于只发生在战场上,何况这次的远东战争,一共牵扯进来了6个国家,其中的错综复杂,更是难以言喻的。

    对于军人来说,只要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就行了,但对于政治家来说,只取得战场上的胜利,是远远不够的,衡量是否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于是否实现了战前预定的计划,是否真的获得胜利带来的国家战略利益。在战争之前,华东政府确定的目标是:扩大自己的领地,为华东政府的发展获得广阔的空间;重创日俄两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给华东政府造成威胁,并震摄其他国家,为华东政府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日俄两国索取巨额的战争赔款,为华东政府的发展获得大量资金。

    从现在的结果看,前两个目标基本己经达到了,但最后一个目标还没有谱,而且现在索取战争赔款的对像不仅仅只是日俄,还要加上英法荷三国,但这五个国家可不是无能的清廷,一打就输,一输就服,一服就赔,要让他们老老实实交出赔款,现在的胜利还是不够的。

    如果英法日俄荷五国坚持不赔款怎么办?华东政府是否应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如果战争继续进行,那么下一步华东政府用兵的方向在那里?用兵的目标又是什么?是以战争逼迫五国赔款?还是干脆灭掉一二个国家?而华东政府的财政,人力物力又是否能支持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这些问题都是政治家所需要思考的,因此说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是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战争如何结束,这决不是一句空话。

    夏博海当然知道,战争是不可能无限的继续下去,虽然华东政府在战场上取得了无比辉煌的胜利,但软肋也是相当的明显,就是华东政府的财政、人力物力确实是不可能支持战争长时间进行下去的。

    目前华东政府的资金并不缺,而且在取得了台湾海峡之战胜利后,筹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还可以继续在美国、德国的市场上发行债劵。但华东政府的人力物力,却差不多己经到了极限。

    在开战之前,华东政府占领的领土并不大,只有山东全省,部份河南省,少量的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左右,但除了山东省之外,其他地区均未得到充份开发,对战争的支援有限,因此能够支持这场战争进行的,实际只有山东一省,也可以说除去军事实力之外,华东政府是参战各方中综合实力最弱的一个,是以一省之力对抗英法日俄荷五国。

    在人力方面,华东政府免强还可以做到自足,但所需要的战争物资,大部都要从外部引进,当然主要还是在中国的范围內引入。甴于华东政府对战争的准备十分充份,而且在中国有良好的口碑与极高的声望,并建立了多道稳固的供应渠道,因此在战争之初,物资供应还十分极时,物资也很丰富。

    不过战争对物资的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在普茨茅斯谈判之前,华东政府的物资消耗速度己经超过了物货贮备的曾涨。而普茨茅斯谈判破裂之后,英法两国参战,不仅仅是在军事行动上,在经济上也同样对华东政府进行打压,并且还联合清廷,限制对华东政府物资输入。

    英法两国都在中国经营了数十年,对中国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而清廷毕竟还是目前中国的合法政府,尽管这时己衰败之极,但250余年的余威也不容忽视,因此向华东政府供应物资的商人,有一部份是迫于英法两国、清廷的双重压力,停止或减少了对华东政府的物资供应;还有一部份商人则是由于英法两国参战,不看好华东政府,于是纷纷和华东政府进行切割,不仅中断的与华东政府之间的商业来往,更有甚者收了华东政府的订金,却扣住货物不发;只有少部份人坚持和华东政府保持商贸来往,而英法两国又采用抬价、抢购等方式,加大了华东政府的物资输入的难度和成本。

    结果华东政府的物资输入顿时呈断崖式下降,在最低的时候,不足正常情况下的3成,好在是华东政府之前还有大量的积累,而且这时日俄两国均己元气大伤,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因此物资也小了一些,而华东政府又抓住时机,连续打出了收复沈阳,攻克满洲里,登陆日本等胜利,而且在日本釆用掠夺式收抢物资、人口,固然是在给日本施压,但也有相当程度是缓解自身己供求困难。

    不过有一些商人见华东政府连续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也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又有些回心转意,在暗中向华东政府少量输出物资,于是华东政府的物资输入也在缓慢的回升,到台湾海峡之战前,物资输入的速度免强回复到以前的5成左右。

    但这时物资的输入己远远落后于物资的消耗,因此现在华东政府的贮备物资总计只够使用4-5个月左右,当然在台湾海峡之战后,想必会有更多的商人重新恢复对华东政府的物资供应,到是可以乐观估计,华东政府物资的消耗应是可以坚持8-9个月的时间,然后就会出现物资短缺了。

    另外就是战争对华东政府的经济民生、社会发展的打击也是相当巨大的,现在华东政府内,除了军工之外,几乎其他所有产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己全部停止,而且民间的生活物资己在按计划分配,所有娱乐行业基本全部停业,整个社会几乎完全停滞了下来。

    但这种情况不能維持长久,华东政府估计最多只能确保稳定半年,而如果这种情况維持一年,华东政府的统治,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因此当前的局面,华东政府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极辉煌的胜利,但却并非稳操胜券的。在旧时空里的日俄战争,尽管日本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在最后谈判时,也不得不放弃赔款的要求,就是由于俄国还耗得起,但当时日本的国力、经济己不能支持将战争继续下去,只能妥协以求彻底结束战争。而华东政府最理想的结果是在半年内正式结束战争,获得赔款,而最多只能坚持一年,那时既使得不到赔款,也要结束战争了。

    不过如果得不到战争赔款,华东政府就将会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必然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发展,虽然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土地以及战略利益,但也不能抵消债务,只能算是一场惨胜。在旧时空里,日本虽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但由于没能从俄国获得战争赔款,结果从此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结果一直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获得大量的战争定单,才还清了债务。因此对华东政府来说,战争赔款是志在必得的。

    当然华东政府现在面临的局面要比旧时空里的日本好得多,毕竞现在华东政府还能支撑个1年半载,而日俄两国的消耗要远比旧时空大得,国内经济基本崩溃,现在是全靠英法的输血才能支撑下去,一但输血停止,日俄两国就会立刻休克;英法两国到是国力雄厚,但无奈本土离中国太远,而两国在亚洲地区又有大量的经济政治,地缘战略利益,但在台湾海峡之战,英法两国几乎都无力保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同时英法两国还要给日俄输血,不能让日俄崩盘,因此英法两国其实也并不轻松;至于荷兰,本身国力弱力,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战场之外的博奕中,华东政府实际还是有很大的胜算,只是其中的操作,需要认真、详细的计划, 也并不逊色于打一场真正的战争。



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
    秦铮在建议中到是提出了一个方案,首先可以拿荷兰开刀,打开突破口。因为荷兰是参战五国中实力最弱的,但在远东仍然有大量的殖民地,这就给了华东政府足够筹码,只要以这些殖民地相要挟,也不怕荷兰不就范;而在从荷兰这里打开了突破口之后,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英法两国,同样也是利用英法两国在亚洲的利益为威胁,在必要的时候,甚致可以采取一些极端手段;等摆平了英法荷三国之后,日俄也就失去了倚仗,容易对付了。

    这个秩序也和夏博海的构想基本一致,可以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体计划,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细化,才有可超作性。不过夏博海对此到是有一些细致的想法,首先是要拿荷兰开刀,就必须要有一个双方都能信得过的中间人来从中调停,担任一个互相传话,甚致是在关建的时刻,向荷兰陈明厉害关系,说服荷兰接受华东政府的条件,或者是劝说华东政府做出适当让步,以求达成一致。

    当然,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中间人,就是德国。德国与荷兰的关系一向不错,而德国和华东政府也一直交好,符合双方都能信得过这个条件,而且现在德国一直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因此也肯定会对这个角色感兴趣,正好这时德国海因里希亲王还留在青岛,正好可以和华东政府进行充份的勾通。

    不过要想拿荷兰开刀,没有军事压力是不行的,虽然华东政府取得了台湾海峡之战的胜利,荷兰也是败军之一,但现在华东政府对荷兰并没有直接的威胁,因此要压服荷兰,必须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局面,否则荷兰也是不会轻易的服软。不过舰队在经历了台湾海峡之战后,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出动。当然要压服荷兰,也不必全舰队出击,出动20艘左右的军舰足够了,这还需要和军委协商安排。

    另外还有一项立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宣传,在远征军舰队来临之际,由于远征军强大的实力和英法等国及清廷的造势,在中国有相当一部份人对华东政府缺乏信心,因此与华东政府进行切割,更有甚者倒向了反对华东政府的阵营,而清廷的一批死忠们也在叫嚣协助远征军一起灭掉华东枚府。

    如果不是华东政府对此早有准备,首先在河南大败清军,随后又连续取胜,并且占据在道徳的致高点大造声势,才算是压制住了这一波反对自己的声浪,不过各方反对势力仍然还是在暗中蛰伏蓄力,只等着远征军击败华东政府之后再一起发难,华东政府的物资供应大减,也和这一波反对浪潮不无关系。华东政府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不过要集中精力对付远征军,而且如果华东政府不能战胜远征军,做什么都没有用,因此也才隐忍不发。

    但现在华东政府己经彻底击败了远征军,自然就要开始反击。当然,这种反击首先也是从舆论开始,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强华东政府伟光正的高大形像,并且为华东政府今后取代清廷制造舆论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借机将反对华东政府的势力先在舆论上彻底抹黑。

    夏博海一边想着,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不知不觉己经写完了10余页,才觉得有些倦意,起身活动时才发现,这时天色已开始放亮了。

    夏博海站在窗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分割线―――――――――分割线――――――――

    天亮之后,华东政府率先通报了台湾海峡之战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通过电报线,迅速的传到世界各地。各国在刚收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不信,因为在战前几乎所有国家都看好远征军,至少是看好远征军的舰队,而华东政府宣告的战果却是远征军舰队全军覆没,因此任谁都不会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但经过了一番问询、确证、落实之后,确实证明这个消息是真的,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蒸汽铁甲舰队,最终只有15艘军舰幸存下来,因此全军覆没决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尽管远征军的陆军还毫发未损,但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实陈己经结束了,远征军一方彻底失败了。

    于是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其实自从穿越者登陆以来,华东政府成立以后,己经无数次的在世界上制造轰动,但所有人都承认,这个轰动是最大的。

    当然新闻媒体永远是反应最快的,台湾海峡之战的失败,对参战的五国来说,当然是巨大的灾难,但对新闻媒体来说却是一大利好消息,因此这可以发掘出无数新闻热点话题,提高销量。

    英国【泰晤士报】以【这是东方的‘特拉法加海战’,但这一次英国不再是胜利的一方】为题,发表评论文章,以陈痛的语调宣称,大英帝国皇家海军200年的光荣在这一刻被彻底毁灭,这也给竞争者看到,英国海军也是可以击败的,因此可以想到,在未来英国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法国【巴黎日报】则以【海上滑铁卢之败】为题,报导了远征军舰队的败仗,并发表评论认,台湾海峡之战的失败意味着这场远东战争以华东政府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原来是为了遏制俄国扩张而发动的战争,却造就了一个比俄国更为强大的对手,英法两国的亚洲利益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当然这两家报纸还算客气,只是就战争本身发声或评论,但其他的报纸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火力全开,有的指责政府不该轻易的卷入这场战争;有的抨击政客,将无辜的本**人送上战场;还有的则责怪军队无能;当然政治反对派也借机发难,严厉的批评政府的行为,并要求政府首脑辞职,内阁下台,为这次战败负责。

    除了英法两国之外,荷兰媒体也同样热闹,不过目标主要是集中在政府身上,【阿姆斯特丹报】就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尽管在3年以前,华东政府曾以武力爪哇护侨,并迫使巴达维亚殖民当局签下了对华人让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的【爪哇条约】,但这3年来巴达维亚的经济高速发展,税务收入以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证明当初签定的【爪哇条约】并非绝对不利,巴达维亚殖民当局此前的政策有错误。荷兰政府就应该认真的评估【爪哇条约】的利弊,而不是轻率的做出参与远征军的决定。
1...327328329330331...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