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其实平心而论,虽然段祺瑞的封赏确实有些过了,但毕竟4路清军当中,只有他这一路立功,而现在河南巡抚也是个虚职,其他巴图鲁、黄马褂什么的只是荣誉头衔,从激励军队的角度说,也是说得过去的,但心态失衡之后,铁良、良弼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自然也不同,他们两人当然不承认段祺瑞的军事能力比自己强,而是一至认为段祺瑞能够立功,只是他的运气好,因为义勇军的主力都用来防范自己这一路,因此段祺瑞那一路面对的义勇军实力较弱,这才让段祺瑞捡了个便易,如果换了是自已,也一样能打胜仗,而且要比段祺瑞打得还要漂亮。

    现在段祺瑞要求铁良、良弼部向自己靠陇过去,保护




第五二五章 反围剿(五)
    在悔恨之下,段祺瑞最终还是决定固守待援,因为现在突围,段祺瑞心里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在突围的过程中,清军很可能在义勇军的围攻下崩溃,而固守的话还能够多坚持几天。

    当然如果选择固守待援,是需要有援军才行,不然也是死路一条。不过段祺瑞认为如果自己给铁良、良弼再写一封信,向他们陈明利害关系,毕竟他们是这次进剿的主将,一但进剿失利,两人都是难辞其咎的,因此如果两人收到自己的这封信,一定会出兵来救援自己,而且同时段祺瑞又给第二镇统领王英楷写了一封信,请王英楷看在同僚之谊的情份,出兵救援自己。虽然现在义勇军己对清军完成了四面包围,但还是有一些空隙,少数人还是可以利用这些空隙逃出去的,也可以说这两封信寄托着段祺瑞的全部希望。

    另外现在的段祺瑞多少也有几分自暴自弃的心态,宁可在原地固守待援,也不冒险突围,如果铁良、良弼两人不发援军来,自己就在这是全军覆没,以身殉职,也是让这次进剿彻底失利,这样铁良、良弼也就脱不了责任。

    送出了信之后,段祺瑞也下令全军加强守备,准备迎击义勇军的进攻。而段祺瑞也估计,援军赶来最快也要三天时间,最慢就不好说了,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不过段祺瑞认为自己能够守5-6天的时间,到不是清军的战斗力不够,而是携带的弹药只有这么多。现在清军的总兵力约为2万7千左右,其中北洋三镇的军队还有约1万余人,另外还有7千余后勤辅助士兵,还有近万余其他军队,和义勇军相比,人数的劣势并不是十分明显。

    而就在第二天,义勇军向清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首先在清军的正面阵地,集中了75毫米野战炮兵团全部72门75毫米野战炮,以及华东政府在战前紧急支援过来的6门125毫米野战炮,向清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虽然北洋新军是按照近代军队的样式编制训练的军队,也十分重视火炮的运用,但毕竟是缺少实战经验,而且火炮战术的理念还是欧洲10年前的落后思路,一来是北洋新军的战术操典主要是参考的德国陆军,德国教给北洋新军的只是一些日常训练的科目或普通的战术,而最新炮兵战术当然不可能教给北洋新军的;二来是这个时代的战术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每次局部战争之后,各国都会有一大堆军事专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不断的修改并完善既定的战术,而在这方面,清廷显然是功课做得不够。而义勇军装配的火炮虽然不多,但运用火炮的战术思路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这次就是集中火力,进行覆盖性炮击,在战场局部形成优势火力。

    义勇军的火力几乎覆盖了清军的整个前部阵地,爆炸的声音基本没有停止过,而扬起的硝烟、尘土将清军的正面阵地全部淹没。守在阵地上的清军也没有想到过,义勇军的火炮打击竟会如此猛烈,而且清军的阵地布置显然也没有考虑防炮击设计,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不过还是有相当一倍份清兵是对猛烈的炮击产生了恐惧心理,逃出了阵地,结果被炮击炸死。

    段祺瑞坐在自己的指挥部里,听着外面的炮击爆炸声音不绝于耳,而桌上的茶杯都震掉到地上摔碎了两个,万没有想到,这伙匪贼的炮击会如此猛烈而密集,虽然段祺端号称北洋之虎,其实到现在打过的仗也不过是一些平匪灭寇之类的小仗,那里见过什么大的阵仗,这么惊人的声势,就连平时训练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炮击,因此这时段祺瑞脸色苍白,扶着茶杯的手还在发抖。

    义勇军的炮击差不多持续了30多分钟,共计打出了6000余发炮弹,而为了准备这场反围剿的战争,义勇军准备的炮弹一共也只有1万余发。等到炮击结束之后,清军的正面阵地己被炸得一遍狼籍,面目全非了。

    随后义勇军才正式从各战线向清军的阵地发动进攻,而由于清军的正面阵地基本己被义勇军的炮击摧毁,守军伤亡近半,剩余的士兵也都无心再战,义勇军的士兵冲进清军的阵地之后,清军根本就无力再战,纷纷败退,幸好是这时段祺瑞还没有放弃战斗,将预备队派上来增援,和攻入清军阵地的义勇军士兵展开了白刃作战,这才算是免强暂时阻挡住了义勇军的攻击。

    不过这时义勇军的士气如虹,斗志昂扬,因

    此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而清军这时却是军心底落,何况双方的军事素质、作战经验也相差无几,清军并不比义勇军强多少,结果在刺刀交击、寒光闪过之后,倒下的十有六七都是清兵,结果双方激战了20多分钟之后,清军终于招架



第五二六章 反围剿(六)
    就在段祺瑞部被义勇军歼灭的时候,他所发出的书信也送到了铁良、良弼以及王英楷的手里。虽然段祺瑞在信中将利害关系都陈明得十分清楚,让铁良、良弼也清醒了一点,但还钻在牛角尖里没有出来,两人协商之后认为,可以让段祺瑞部和义勇军火拼,两败俱伤之后,再出击进攻,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因此两人最终决定,还是按兵不动,任段祺瑞部自生自灭。

    而王英楷收到了段祺瑞的信以后,到是有些动心,毕竟是有几分同僚之谊,因此王英楷也向铁良、良弼请示,是否出兵援救段祺瑞部,但铁良、良弼则以匪贼诡诈多谋,以防有诈,不得轻举妄动为由,严令王英楷不得出兵,而王英楷本来也不是十分上心,于是也就不再多言了。

    当然王英楷也认为段琪瑞部至少能够坚守5、6天的时间,因此还是可以等几天再说。那知仅仅一天之后,段祺瑞部竟然就被义勇军歼灭,王英楷得知以后,也不由得长叹了一声,原来知道段琪瑞封了河南巡抚之后,王英楷心里也是又羡慕又嫉妒,段祺端比自己还要小了好几岁,居然就被封了巡抚,看来还是段祺瑞的头脑灵活,没有听袁世凯的话,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自己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也要好好表现一下,立几个功劳才对。

    那知段祺瑞正要直捣归德府的时候,铁良、良弼竟然因为嫉妒段祺瑞,而故意调走了军队,将段祺瑞部彻底孤立起来,也将段祺瑞推到了危险的境地。王英楷也不由得有些后背发凉,这巡抚还真不是好当的啊!而段祺瑞部最终被义勇军歼灭,全军覆没,段祺瑞本人也生死不知。王英楷也生出了几分兔死狐悲之心,同时也有几分庆幸,幸好是自己没有耍小聪明,要不然现在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了,而且由这件事也能够看得出来,满人是靠不住的,反到是袁世凯这次表现得颇有容人之量,因为段祺瑞的行为等于是背叛了袁世凯,但袁世凯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给段祺瑞家里送去了1万两白银的贺仪,看来以后真的要紧跟着袁世凯才对。

    段祺瑞部全军覆没之后,铁良、良弼也觉得十分意外,他们原想着段祺瑞部至少应和义勇军大战几天,结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全军覆没了,两人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有责任,而是认为段祺瑞是名不副实,他先前取得的那些功劳不过是饶幸而己,现在义勇军一认真对待果然就不行了,因此下令王英楷进军。

    王英楷接到命令之后也吓了一跳,难道是铁良、良弼坑了段祺瑞还不算完,打算把自己也稍上吗现在段祺瑞部己全军覆没,清军折去一股,而义勇军新胜,士气正盛,这个时候再出兵进攻,不是找死吗而且袁世凯也吩咐过,不要轻易进军,段祺瑞就是没听,结果才有今天的下场,自己那还能进军呢因此王英楷向铁良、良弼上报现在贼匪新胜、士气正盛,而且贼匪素来狡诈多谋,以防有诈,且不可轻进。段祺瑞就是轻急冒进,结果全军覆没,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收到了王英楷的报告以后,铁良、良弼想了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因为义勇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全歼了段祺瑞部,损失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而且前次进军,沿路遭到的袭击让两人也心有余悸,因此也就没有再进军,另想其他的办法。

    义勇军歼灭段祺瑞部的捷报传到了青岛,军事工作组的成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虽然现在华东政府的重心在东北战场上,但河湖根据地的这场反围剿之战也不能不重视,万一这一战打输了,肯定会影响到华东政府,现在全歼段祺瑞部,清军的围剿基本失败了,因此军事工作组也可以放心了。

    当然,现在清军并没有正式退兵,而且袁世凯也又有信来了,因此也有必要商量一了,河湖根据地的下一步作战应该怎么打。

    徐济超首先道:“段祺瑞被我们的抓住了,要不要把他送到青岛,大家见见面,这好歹也是旧时空的历史名人,还当过国家元首,还有什么‘三造共和’的功绩。”

    秦铮笑道:“算了吧,历史名人我们也见得多了,不差这一个,再说段祺瑞在我们那个时代也没什么好名声,也就是为官较为清廉;晚年保持气节,不与日本人合作,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陈,所谓的‘三造共和’其目的也不过是为自己争权罢,而且在这个时代,段祺瑞的前途基本算是完了,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见他,不过让

    河湖根据地不要太为难他,在这里的生活上尽量照顾他一些也就是了。”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接着众人才步入正题,夏博海道:“现在清军对河湖根据地的进攻基本是失败了,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王云鹏道:“既然是清军的围



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一)
    肖建军道:“目前东北战场处于停战对持的状态。”

    夏博海道:“我们没有下一步的作战预案吗”

    肖建军道:“当然有,目前我们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远东分战区立刻继续进攻,攻取哈尔滨,这是收益最大的选择,因为哈尔滨是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支点,中东铁路3条分支路线的交汇点,也是总督府的所在地,相当于是俄军的总指挥部和后勤中心,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攻占哈尔滨,也就可以算是基本彻底击败了俄国,驻守沈阳的俄军也就只能束手就擒了,而且现在哈尔滨的守备空虚,现在从沈阳调兵也来不及了,正是我们进攻哈尔滨的最好时机,唯一的问题就是远东分战区经过了继续作战,战士们这时应该都很疲惫了,而且在前面的战斗中,军队也应该有一定的损失,是否还有余力立刻就发动对哈尔滨的进攻。”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一问前线的将士,他们最清楚自己的情况。”

    肖建军道:“军委己经给远东分战区发电了,只是他们还没有回复,估计也是在进行协商评估。”

    夏博海又点点头,道:“还两种选择呢”

    肖建军道:“第二种方案可以算是第一种方案的补充,就是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攻占哈尔滨,而俄军的援军也快赶到哈尔滨,那么就改成围城打援,在交通要路上设伏,另外沈阳方面的东北战区军队也积极配合,歼灭俄军的援军,全力消灭俄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再集中兵力,进攻哈尔滨,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在沈阳城前打一场攻坚战,而是在运动战中歼灭俄军,而问题也是和第一种方案一样,就看远东分战区是否还有余力发动进攻。”

    “第三种方案就是和我们最初计划一样,放沈阳的俄军回援哈尔滨,然后集中兵力,进攻哈尔滨,这样可以不费力就占领沈阳,但会在哈尔滨和俄军进行一场决战,无非就将决战的战场从沈阳搬到了哈尔滨,就算我们最终击败俄军,攻占哈尔滨,也一定会有较大的损失。”

    夏博海沉呤了一会儿,才道:“如果远东分战区接受第一种方案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我们也要做好第三种方案的准备,而且既使是第三种方案,我们也不能看着俄军从容的撤退,而是应该发动追击,同样也能够歼灭俄军的有生力量,甚致现在就可以像沈阳发动进攻,我不信知道我们的军队己经逼近哈尔滨了,驻守沈阳的俄军心里不慌,说不定就能一鼓作气攻下沈阳,币且打仗本身就会有伤亡,所以也就不要怕伤亡,有时太求稳,太求降低伤亡,反而会错失战机。”

    肖建军点了点头,道:“好的,散会之后我就向东北战区发电下令。”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工作人员搞门道:“报告,远东战区罗司令来电。”

    肖建军赶忙道:“拿过来。”

    工作人员推开门进来,将一份密封的文件夹递给肖建军,然后退了出去。肖建军打开一看,立刻道:“是罗岳发来的电报,他们可以出兵进攻哈尔滨。”

    ――――――――分割线―――――――――分割线――――――――

    其实赢得了穆棱河战役的胜利之后,罗岳就在考虑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而且就在占领了牡丹江火车站的第二天,罗岳就派出军队西进,占领海林,为进攻哈尔滨做准备。

    罗岳到没有像军委那样,制定三个作战方案,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继续进攻,占领哈尔滨。而军委提到的那些困难,罗岳当然都有考虑,虽然经过连续作战,现在远东分战区的军队确实很疲惫,但还没有达到透支的地步,休息1-2天,就可以恢复大半,至少可以确保完成进攻哈尔滨的作战;而军队的损失情况,战斗进行到现在,阵亡的人员约7000人,加上受伤的士兵,减员约9000人,约占全军的11%,当然各支部队的减员情况也都各有不同,减员最多的部队达到15%。

    罗岳和其他人协商之后,认为可以将两个后备团折分,将人员都补充到4个主力师里去,这样可以确保4个主力师的编制完整性都在90%以上,基本可以恢复战斗力,毕竞远东分战区主要还是依靠这4个主力师作战,因此只要这4个主力师的战斗力恢复,远东分战区就能够保持战斗力。

    而众人协商之后认,进攻哈尔滨的军队可以由3个主力师、2个后备团,以及装甲列车、自行火炮、猛士车队和骑兵团等组成,总计兵力可以达到5.6万,这样的兵力进攻哈尔滨是完全足够了。因为现在哈尔滨的守军并不多,而且通过前面的战斗,俄军的战斗意志并不强,毕竟这不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因此一但战



第五二七章 攻占哈尔滨(二)
    就在沈阳的俄军刚刚派出一个师返回哈尔滨,东北战区的人民军己向沈阳发动了进攻,而且就在这时,远东分战区也向哈尔滨展开了攻击。

    不过林涅维奇也清楚,人民军距离哈尔滨近,在同样的情况下,肯定是人民军首先赶到哈尔滨来,因此命人破坏滨绥线的铁路,以延缓人民军的进攻。

    结果人民军的列车行驶到帽儿山站的时候,整个车站都被炸毁,而且根据骑兵的报告,前面的平山站、小岭站也均被炸毁,如果要想将这几段铁路全部维修好,至少需要15天以上的时间。

    人民军当然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帽儿山站距离哈尔滨大约有100公里左右,如果加速行军,两天时间就能够到达,因此师长李立新下令,全师下车,连同骑兵团、猛士车队、自行火炮一起步行前进,留下装甲列车和铁路施工队在原来修理铁路。

    行军一夜之后,第1师到达阿城站,这里距离哈尔滨只有约40公里左右,而在旧时空里属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在这里第1师收到了罗岳的命令,要求第1师立刻派遣部分军队,以急行军的方式,改变路线,先占领中东铁路哈大线的某一个车站,拦截俄军的第二批援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破坏铁路。

    原来这时罗岳己经收到了东北战区发来的消息,俄军第一批回援的军队1个师已经到达了哈尔滨,而这时沈阳又出动了5列火车,运送了2个师1个旅,撤回哈尔滨,请罗岳根据情况,尽快进攻哈尔滨或是改为围城打援。

    罗岳当然知道,如果第二批俄车撤回到哈尔滨,人民军攻占哈尔滨的计划基本是不可能实现了,不过经过计算之后罗岳又发现,现在第1师己经逼近了哈尔滨,应该可以在俄军的第2批回援军队之前进行拦截,因此才给第1师发出了这样的命令。

    李立新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收到了罗岳的命令之后,立刻打开地图查看,发现从阿城站赶到哈大线的双城堡站是最近的,距离约为50多公里,如果是急行军,可以在1-2个小时就赶到。于是李立新招集师部成员,进行了紧急协商之后决定,命令 1团带令1门自行火炮,4辆猛士车和一个骑兵营立刻赶去双城堡站,拦截俄军的援军,其余军队仍然按原计划进攻哈尔滨。

    1团团长班建威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出发,并且命令猛士车和骑兵营先行,尽快赶到双城堡站去。双城堡站其实就是后世哈尔滨市双城区,这时虽然只是一个小村,但也有道路相通,还是可以让猛士车行驶。果然,4辆猛士车和骑兵营出发之后,只用了40多分钟就赶到了双城堡站,虽然俄军在这时布置了2个连守卫,但人民军的辆猛士装甲车可不是吃素的,横冲直撞,并以车载机枪对俄军进行猛烈射击,打得俄军伤亡惨重,最终放弃了双城堡站,而1团在1个小时以后也赶到了双城堡站。

    经过对俘虏的车站工作人员的审问,俄军的第2批援军还没有到达,在人民军进攻双城堡站之前,确定俄军第2批援军的火车才到达德惠站,距离双城堡站大约有100公里左右,如果按正常车速到达双城堡站大约需要4个小时。当然现在己经过去了快两个小时了。
1...292293294295296...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