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辽中和沙岭堡相距大约55公里,因此双方在上午10点的时候,日军第11师团的前部军队和沿辽河-双台子河进军的人民军前部军队在于家房镇附近遭遇,发生了战斗。
这确实是一场遭遇战,因此双方都有些措手不足,不过双方交火了大约30分钟之后,日军主动后撤,退到黄沙坨镇,在11点的时候,日军又放弃了黄沙坨镇,退回到沙岭堡。原来是日军的侦察兵发现了另一路沿外辽河进军的人民军,这才知道原来人民军出动大军来进攻沙岭堡的第11师团。
在这种情况下,第11师团师团长土屋光春中将决定撤回沙岭堡去防守,因为日本在沙岭堡驻守了2个多月的时间,构筑了比较完善的防御工事,而且人民军出动大军来进攻沙岭堡,那么辽中的守备兵力就必然空虚,而这时日军己经出动大军,从平安堡方向进攻辽中,因此只要第11师团守住沙岭堡3、5天的时间,进攻的人民军就必然撤军去回援辽中,这时第11师团再趁机发动反击,就有可望一战制胜。
下午2点,第11师团退回到沙岭堡,土屋光春立刻给辽阳满洲军司令部发电,说明自己的战术计划,3点40分时,第11师团收到了辽阳满洲军司令部的回电,认同土屋光春的作战计划,并且要求土屋光春必须在沙岭堡守卫3天以上的时间,并且尽力拖住人民军,给平安堡方向进攻争取时间。
日军在沙岭堡防线共布置了3个前沿阵地,分别是棠树林孑、富家镇、兴隆台,都是沿辽河布置,其中兴隆台的位置偏西,不是人民军进攻的方向,因此日军重点防守的地区还是棠树林子、富家镇这两个阵地,于是土屋光春派第10旅团守卫这两个阵地。
不过在沿外辽河方向,却没有己完成的阵地,而在仓促之间,也无法布置好完整的阵地,因此只能靠沙岭堡阵地抵御人民军的进攻。沙岭堡阵地主要是由周边的马道口、西杖口、破台子、九台子村、富庄口等几个阵地组成,由第22旅团负责守卫。
5月15日下午4时,人民军的两路军队都逼近了沙岭堡。不过人民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布置阵地,建立司令部,并且观察敌军的兵力布置、战场等等,同时还等着后续的炮兵部队到达。
晚上8点,炮兵部队也都到前线,而在此期间,日军发起过两试探性的进攻,但人民军的守备严密,日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而击败了日军的进攻之后,人民军又布置炮兵阵地,设置观察点,分派兵力、制点作战计划等等,一直忙到夜间12点多才基本告一段落。
当然日本在试探人民军的同时,也抓紧这最后一晚的时间,加固阵地工事,增强自已的防御力。
5月1 6日早晨 7点,人民军向两路军队同时向日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负责直接进攻沙岭堡的第2师首先由牵引炮团向日军阵地展开炮击,由于在昨天人民军已经通过无人机,将日军的阵地位置、布置均了解清楚,并计算出精准的数据,因此1 8门155毫米炮一起开火,对日军的各个阵地展开了精确的炮击。而在另一条战线上,自行火炮部队也在辽河西岸开火,猛轰日军的棠树林子阵地。
两条战线上的炮弹的落点之准确,令日军也大为震惊。而且根据日军炮兵的观测,以及侦察兵侦察的结果都确定,人民军的炮兵阵地在至少1 5千米以外的位置,而这个距离,己经超过了日军第11师团的所有火炮射程,当然就算日军有这样远
第四一六章 辽河之战(二)
而且在与俄军的战斗中,能够对防守一方造成威胁的,通常只有敌方的火炮,不过一但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之后,敌军的火炮也不会轻易开火了。当然,敌军在进攻期间,士兵们也会边冲边举枪射击,但这种射击的盲目性太大,也形不成规模,对防守一方的威胁并不大,因此防守阵地上的机枪小组基本不用频繁的更换自己的阵地。
但面对人民军的进攻,日军的防线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的反击力度不是一般的大,不仅是火力密度大,而且精准度也不差,只要是稍微露头多一点,就有被敌军击中的危险,而且机枪小组犹为危险,往往是机枪没响几下,就不知从那里飞来几颗炮弹,在机枪小组附近爆炸,然后彻底哑火。
其实人民军使用的,是旧时空里,穿越者的先辈们创造的三三制战术。这是一种适用于轻步兵的连营规模进攻战术,主导思想就是: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遭到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并且强调各战斗小组之间的密切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旧时空的抗日战争期间,成熟于国共内战,而大量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并一举成名,成为穿越者的先辈们标志性的战术之一。在穿越之前,海军陆战队的穿越战士都学习并接受过这一战术的训练。
三三制战术的作战原则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的分工明确,分别司责进攻、掩护、支援,并根据战场情况,在正三角队形、倒三角队形之间进行变化,每名战士之间纵横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由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每个战斗小组间保持30-40米的距离;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变换战斗队形;而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军号”等方式传达战术指令,这样一个战斗群约30-40人,完全展开之后,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而在开展进攻作战时,首先要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的地形地物,并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作战小组会采取队形疏散,低姿前进的动作,后边伴有轻机枪和重机枪的掩护,战士们组成有层次的突进。每个小组成前三角或者后三角队形冲锋前进,前后呼应,以避免密集火力的杀伤,并保证进攻的连续性。
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等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形成波次进攻。同时,在敌方的火力死角一。般还布置有迫击炮,并在机枪手边上通常布置1名特等射手用于射杀敌方指挥官或者机枪手。
另外在进攻过程中,还会根据战场情况,或集中全班火力,清除已暴露的敌人火力点,或利用烟幕弹、曵光弹为己方直瞄重火力指引敌军兵力密集的阵地。
三三制战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发扬自己的火力,大大扩张己方的正面打击范围,同时因为前后左右有己方掩护,相互照应,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避免了单独陷入敌军包围的境地,也可以像一张网那样撒向对方合围敌人,弥补了个体战斗素质的不足;可以让各小组之间交替前进,互相掩护,扰乱敌军视线和判断,并能从多方向多角度形成攻击力量;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盖,密集火力打击时损失过大;方便指挥,使攻击力量最大化。
而三三制战术的最大弱点是战术过于复杂,对士兵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且需要各部队之间互相配合协做,因此必须经过长时间较为严格的训练才能执行这一战术,而且如果要达到运用纯熟的水平,则还要经过数次实战的磨合才行。
另外,三三制战术只是小规模部队的作战战术,通常是到连级,最多只能到营级。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团师级的战斗中就不能使用三三制战术了,毕竟团师乃至再多的部队,也是由连营,甚致更小的部队组成,而是到了团师级别的战斗,只靠三三制战术是不行的,还需要更宏观的战术指挥。
华东政府进入稳定期之后,三三制战术就成为人民军各部队重点训练的战术之一,到现在为止,大部份士兵都有一年以上的训练时间,可以说基本的战术原则和运用都掌握了。当然,由于两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均不同,因此人民军的三三制战术也进行了定的改进,最
第四一七章 辽河之战(三)
下午2点,两路人民军对日军的沙岭堡主阵地发动了进攻。
尽管土屋春光还想拼死抵抗,但这个时候日军的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人民军首先集中火力,以18门牵引炮和2门自行火炮为核心,对日军的阵地进行猛烈火炮打击,随后其他各火炮也都纷纷开火,在短短20分钟内,向日军的阵地倾泄了20o0余发各种炮弹,几乎将整个日军的阵地全部都覆盖了一遍,而日军构筑的防御工事也被催毁了大半。
随后人民军向沙岭堡发动进攻,日军虽然拼死抵抗,有不少日兵甚致选择和人民军的士兵同归于尽来阻止人民军的进攻,但还是难以阻止阵地一点一点的被人民军攻占,各个要点也一个一个的被人民军攻克,日军的阵地逐步的减少。战斗进行到下午4点钟的时候,冒千的阵地己被人民军压缩到不足两成,土屋光春见战局的大势已定,只得下令从阵地撤退,向东北方向转移。
日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又遭到了人民军的追击,结果损失惨重。而且还有几个阵地的日军撤退不及,被人民军包围,不是被人民军全歼,就是被俘虏。到傍晚6点15分的时候,战斗基本结束,人民军完全占领沙岭堡。
整个战斗持序了两天的时间,人民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也彻底摆脱了两面夹击的不利局面。
其实就在人民军集中兵力,全力进攻沙岭堡的时候,日军也同样集结军队,向辽中进攻。这一次进攻,日军共计聚集了一个师,三个旅,一个骑兵联队,以及辽中失守以后,将败军重新整编的一个联队,总计兵力达4.2万左右。
而主将仍然是第四军团的司令官野津道贯大将。因为在日本陆军的诸将当中,野津道贯是比较有能力,并且资历深原的将军之一,满洲军司令大山岩认为还是应该在给野津道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这时旅顺的局势已经恶化,乃木希典都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而日军要挽回目前的局面,那么辽河这一战就必须打赢,只有将人民军堵在辽河西岸,日军才有余力聚集兵力,去收复旅顺。
而要将人民军堵在辽河西岸,就必须收复辽中,击败己杀过辽河的人民军,野津道贯被大山岩认为是除了儿玉源太郎之外,最适合担任收复辽中的人选。尽管是他输掉了辽中,让人民军突破了日军的辽河防线,但大山岩也知道,这也并不能全怪野津道贯,而且现在儿玉源太郎是满洲军司令部的总参谋长,有负责全局作战的责任,不可能派去指挥一个局部的战场,因此最终还是只能用野津道贯。
其实在野津道贯心里,也憋着一肚子火,因为他在日本陆军诸将中,一向是以善于突击进攻而著称的,但守卫辽河防线的主要责任都是防守,而且还是极为被动的一种,只能等着人民军向辽河发动进攻,连主要出击,以攻代守都不行,这简值就是让野津道贯弃长而用短,因此在这几天,野津道贯也没少向大山岩发牢骚,说自己完全是被束缚了手足战斗,如果国内批准了自己提出的主动进攻辽河西岸,歼灭人民军的作战计划,就根本不会有辽河的失败。
而得知自己被任命为进攻辽中的指挥官之后,野津道贯也十分高兴,认为自己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为自己正名了。当然野津道贯也十分清楚,自己获得挽回名誉的机会同时,也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进攻辽中的战斗,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而一但这次的战斗失败,那么在旅顺已经决心以身殉国的乃木希典就是自己的榜样,而且说不定自己还在乃木希典的前面为日本尽忠。
当然,野津道贯对于这一战还是存十分充份的信心,因为现在日军对人民军形成了两线夹击的优势,尽管在沙岭堡驻守的只有一个师团,但毕竟能够对人民军形成足够的牵制作用。
但就在野津道贯出兵进攻辽中的途中,收到了驻守沙岭堡的第11师团师团长土屋光春中将的电报,这才知道人民军已经集中了两个师,两个团的兵力进攻沙岭堡,土屋光春己退回到沙岭堡驻守,并建议野津道贯,趁着现在辽中的兵力空虚,尽快攻克辽中。
看完电报之后,野津道贯立刻派遣侦察兵侦察,很快就确定了土屋光春的报告没有错,人民军的主力果然去进攻沙岭堡,现守卫辽中的兵力只有1个师,1个团,还有一个师驻守在辽河西岸
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
日军在进攻之前并没有对人民军的阵地进行炮击,因为野津道贯已经弄明白了,人民军装配了射程远的装甲列车,因此和人民军玩火炮轰完全就是找死,还不如不用。
虽然野津道贯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人民军是怎么观测炮弹的落点,并且通告给负责开炮射击的士兵,不过即然人民军即然弄出了安装海军大口径火炮的装甲列车,自然是有他们的道理,在辽中一战中,野津道贯可是吃过苦头的。因此野津道贯才决定,放弃进攻之前的炮击,让陆军直接向人民军的阵地发动进攻。当然,日军放弃使用的只是中大口径火炮,还是有少量57、47、37毫米等的中小口径火炮可以随士兵一起行动使用,也算是可以弥补一点火力的不足。
野津道贯也并不认为没有炮火攻击,就不能进攻了,因为在本质上,野津道贯也是一个精神置上者,其实不仅仅是野津道贯,这个时代的日本军人几乎全部都是精神置上者,信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靠士兵的勇敢、士气和不畏牺牲的决心,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当然是程渡深浅的问题。
尽管野津道贯坚信依靠日本士兵的精神力量,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但他毕竟还有几分理智,乃木希典把进攻旅顺的战斗打成了绞肉机,也是一个深刻的前车之鉴,因此野津道贯也是对这两场战斗的情况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旅顺的周边多山,易守难攻,而且俄国在旅顺经营了6、7年的时间,在旅顺外围修建完善坚固的防御工事,几乎在每个山头都修建了混凝土堡垒,这样日军进攻起来,自然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并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辽中的地势就要平坦得多,也没有多少山地,而且人民军才占领辽中几天的时间,又能够构建出什么样的阵地根据侦察兵的报告,人民军在辽中的防线基本是用战壕、砂袋所构筑,另外还有少量用木材支撑,覆盖砂土、砂袋的堡垒、十分简单,野津道贯认为即使没有炮击,日军也可以攻破人民军的防线。
但第一天的战斗结果却是大大出乎野津道贯的意料,人民军居然就是靠着这样简单的防御工事,不仅挡住了日军的进攻,守住了阵地,而且还给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而就在这一天的战斗,日军阵亡了近2500名士兵,受伤的士兵更是超过了3000人,而且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日军几乎没有获得什么好机会,连接近人民军阵地的机会都不多,每一次进攻基本都被人民军打退,仅仅只是攻占了两个价值不大的前沿阵地,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几乎为零。
野津道贯这才发现情况不对,而又亲自冒着战火,靠近战场去认真观察人民军构筑的防线,到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人民军的防线和野津道贯认知中的战壕确实有些不同,似乎是更复杂,战壕的线路也更曲折,当然这些细节在进攻之前,野津道贯也有所查觉,但当时他认为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己,也就没有太在意,而现在看来,这里面恐怕是大有名堂。
其实人民军挖掘的战壕虽然简单,但确实是大有明堂,而且是完全运用了旧时空里的一战时期的战壕布置,整个战壕分为三层,全部是采用齿口形或是梭角型,这样有利降低敌军火炮的杀伤面积:第一层为前线壕,布置普通士兵,在战壕对敌的一面还建有一道高约40cm的胸墙,并留有射击口,而且胸墙和壕口之间还留出约30cm的手肘台,这样士兵在站立射击时,可以将暴露部位降到最低,还可以放置;而在战壕的侧壁上,还挖出了放置子弹等物品的弹药口。而靠内侧战壕侧壁上挖出数量众多的壁洞,一方面可以供士兵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防御敌军的炮火。
第二层为支援壕,是机枪和迫击炮的阵地,距离前线壕约30-40米,胸墙的高度为90-100cm,这样机枪射击时就不会被前线壕所阻挡。
第三层则是预备壕,是战地医院,伙房、前线指挥所、预备队等安置的区域,距离支援壕约70-100米。
三层战壕之间有交通壕相连,互通十分便利,而在这三层战壕之前,还布置着若干散兵坑,每个散兵坑里可以布置一个班的士兵,主要是扩大阵地的纵深,而在战壕的后方,则是炮兵阵地。
当然除了战壕之外,人民军的火力布置也是配合战壕,层次分明,由60、80迫击炮负责对500-1000米范围的敌军进行打击;由机枪、掷弹筒负责对200-500米范围的敌军进行打击;步枪则负责对50-200米范围的敌军进行打击;50米以内,则是手枪和负责。
这样形成对敌军的波次打击,可以将人民军的火力威力和打击力度都得以最充份的
第四一九章 辽河之战(五)
"爱书网"访问地址更换为 font>
战斗再次陷入到双方攻防的局面中,没有火炮的威胁,人民军可以更为从容的依托阵地进行防守,而尽管日军拼尽全力的进攻,并且又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但仍然还是无法攻破人民军的防线,最后一直战斗到几乎整个战场都布满了日兵的尸身。
野津道贯在无奈之下,也只得下令停止进攻,收兵撤退。而这一天的进攻,日军的阵亡人数达到了3200余人。
连续两天进攻无果,而且战斗减员达到12000余人,令日军的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由其是这两天的战斗,日军阵亡士兵近6000人,因此让不少士兵都在私下里流传,进攻辽中的战斗,是第二个旅顺进攻战。还有人甚致称要攻下辽中,日军至少要付出阵亡5万人的代价,而人民军制造的装甲列车炮,更是被传说的神乎其神,说这种武器的射程可以达到100公里,而且海外华人还掌握了一种神秘的技术,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任何东西,因此只要日军一开炮,就会被立刻被装甲列车炮锁定击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