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夏思痛到达日本不久,华东政府便发动了“爪哇护侨行动”,在日本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毕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内第一次为了海外的华胞出头,而且还迫使荷兰政府认错赔款,这一点对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犹为深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华东政府现在的实力。也连带着夏思痛的声望大涨,在革命者中的说话份量也要强多了。有不少革命团体都主动邀请夏思痛去会谈。

    于是夏思痛 也借这个势头,在日本的革命者中大力的宣传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且积极的邀请革命团体到青岛去访问考察。

    到是有些革命团体接受了邀请,愿意去青岛访问,不过夏思痛希望能够邀请到兴中会,最好是孙中山能够亲自去青岛和华东政府会谈。因为通过几个月的交流,夏思痛对孙中山的见解主张、行事作风、以及对革命的积极热情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尽管这个时候,孙中山还没有完成旧时空里著名的“三民主义”理论,但也明确提出自已的主张,一是以武装形式推翻清廷;二是建立现代制度的共和国,而这两点和华东政府的计划是完全一致的,而其他的革命者基本还停留在推翻清廷的层面上,但对推翻清廷之后怎么办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却毫无概念,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能够成为革命者中的领导者,也决不只是有“伦敦蒙难”的经历。

    而且孙中山长年生活在海外,由其是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较长,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在和夏思痛的交流中,把什么民主、自由、法制、三权分立等等概念都说得头头是道,这也是其他革命者所不具备的能力,而这些概念夏思痛在华东政府也听到过一些,于是他认为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希望能够促成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合作,共同商讨中国革命的大计。

    孙中山到也有意去青岛访问,见一见海外华人,协商双方合作的事宜。不过在1903年底,孙中山决定去檀香山,原来这些年来孙中山都在日本发展,而兴中会的创办地檀香山却被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会所攻陷,不少原来兴中会的成员都改弦易辙,加入了维新会。看着自己的革命发源地后院失火,孙中山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赶回去救火,因此访问青岛之行只能延后了。

    而进入1904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华兴会、光复会的重要成员先后都来到日本。

    华兴会的创始人黄兴原是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1903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组织200余名日本留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想开赴东北,但被清廷强令解散。因此黄兴对清廷彻底失望,主张武力推翻清廷。同年7月,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创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并筹划1904年在长沙发动起义,但事情败露,于是黄兴、宋教仁等人逃到日本,寻找志同道合者。

    而光复会则是一个以江浙一带的地方势力组成的革命团体,人员结构十分复杂,知识分子、商人、工匠,少数开明地主士绅、地方帮会等,而且政治主张也较为激进,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光复会成立之后,也是到日本去寻找可以联合的伙伴。

    其实在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前,不少成员都互有,也和兴中会有来往,有一些人甚致有双重的身份,这也是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后,都到日本来的主要原因。

    和夏思痛交结以后,他们都对华东政府很感兴趣,由华兴会、光复会都是在国内成立的革命团体,对国内的情况当然更熟悉一些,自然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华东政府的事情,只是华东政府在表面上还是臣服于清廷,而且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虽然也在上海有自己的地盘,但主要是以发展经贸为主,一边不和政治势力有来往,仅仅只是和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因此这些团体在国内时虽然也有想和华东政府有所接触,但却找不到机会,但却没有想到在日本却能够遇到华东政府的代表。

    夏思痛当然也十分高兴,又像他们详细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并且也澄清了一些对华东政府的误解,由其说明华东政府仅仅只是在名议向清廷称臣,而在内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和清廷并没有关系,而且华东政府是立志要推翻清廷,重新建立一个国家。

    于是华兴会、光复会也都希望到青岛去访问考查,而且希望能够尽快成行,对此夏思痛自然是欢迎,又发电给孙中山,询问他

    是否有时间去青岛访问,但这时孙中山还在檀香山脱不开身,不过也回复夏思痛,会从日本兴中会的成员中选派代表去青岛。

    得到了孙中山的回复,夏思痛立刻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向华东政府发电,说明自己在日本的




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
    看完了新舰下水,众人又被安排在造船厂里参观,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但也让革命者们大有不虚此行之感,现在造船厂里共有11艘军舰在建造,除了刚下水的这艘之外,还包括有船坞里的一艘战列舰,码头边有一艘装甲巡洋舰在舾装,在船台上还有2艘东昌级防护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巡逻艇。

    尽管大部份都是中小型军舰,但还是让革命者们看得叹为观止,毕竞无论是大舰还是小舰,基本都是机械施工,至少是机械辅助,确实是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

    而更为震惊的还是平山周和宫崎滔天,他们对于工业化的理解要比革命者更深一筹,日本是十分重视海军的国家,两人都去过日本的造船厂,感觉日本造船厂的技术设备水平似乎也并不比这个造船厂高明,虽然青岛造船厂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囩购买,但日本现在也不能做到机器设备自产,全都要从英国进口,因此在这方面双方其实是半斤八两,但海外华人入主青岛仅仅只有3年时间,就能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如果给他们5年、10年的时间,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两人当然不知道,虽然同时引进国外的机器设备,但日本和英国却是一般商业贸易关系,而且英国也不会把自己最好的机器设备买给日本,同时对日本的技术指导也会留一手,因此日本在技术上始终都要比英国晚5年左右的时间,而华东政府却是用自己的军事技术与德国进行交易,徳国可不敢像英国坑日本那样坑华东政府,机器设备都是德国国内正当用的,而且技术指导也是毫无保留,才使青岛造船厂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达到这个时代较高技术水平的造船厂。

    中午的时候,众人就在造船厂的食堂里吃午饭,其实造船厂的伙食十分丰富,二荦二素一碗汤,米饭馒斗管饱,这个时代一般的家庭都吃不到这样的饭菜。

    革命者们到也没有计较,只是众人围坐3张桌子,边吃边聊在船厂中所见所闻的想法,黄兴道:“如果海外华人早来几年,甲午一战,我中华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了。”

    众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不过两名日本人的神色却是有些尴尬,而陈天华道:“海外华人即然能够建造这样强大的军舰,可见军事实力己然不差,而且又占据山东这样的有利地势,为何不干脆举旗首义,挥师北进,直捣京师,推翻满清,偏偏还要在名议上向满清称臣。”

    徐锡麟也道:“是啊,我们如果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早己举义多时了,恐怕也早就推翻了满清。”

    黄兴摇了摇头,道:“海外华人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或许是等待时机,也未可知。”

    陈天华道:“他们还要等待什么时机,中国所以如此破败,全是满清统治无能之过,满清多存活一日,便多荼害中国一日,理当尽早推翻。何况以海外华人现在的力量,也足以推翻满清了,难道海外华人对满清搞的新政还抱以幻想吗”

    马君武连连摇头,道:“怎么会呢以海外华人的睿智,怎么会看不出来满清的所谓新政,其实不过是欺骗世人而己,何况夏先生不是说过,海外华人的目标是建立共和国,而就算满清的新政是真的,也是立宪,完全和海外华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黄兴呵呵笑道:“星台,你也不用着急,等到我们和海外华人会谈的时候,再问他们也不迟,我想他们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朱执信也道:“是啊,海外华人不是给我们安排了三天的参观吗这三天里我们不妨多看看海外华人的治理成果,再来讨论其他的事情也不迟啊。”

    陈天华听了,这才没有再说什么。

    吃过了午饭以后,下午众人又参观了钢铁厂、纺织厂、超市,当然华东政府这样安排也是有用意的,造船厂和钢铁厂代表的是重工业水平,而且造船厂还能代表军工产业,而纺织厂则是轻工业的代表,超市刚房于零售业,而且超市还是私营企业,可以说这几个工厂、企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

    虽然革命者在这几个地方只是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遍,但还是对华东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这基本就是一个的文明社会的雏形。

    &nb

    sp;而且还有人注意到,在这些工厂、企业中,还有大量的女工,由其是在纺织厂里,女工的数量甚至占到了7成以上,而在超市里,女工的数量越过了半数。

    华东政府一直都重视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工作,这当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
    夏思痛到达日本不久,华东政府便发动了“爪哇护侨行动”,在日本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毕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内第一次为了海外的华胞出头,而且还迫使荷兰政府认错赔款,这一点对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受犹为深刻。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华东政府现在的实力。也连带着夏思痛的声望大涨,在革命者中的说话份量也要强多了。有不少革命团体都主动邀请夏思痛去会谈。

    于是夏思痛 也借这个势头,在日本的革命者中大力的宣传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且积极的邀请革命团体到青岛去访问考察。

    到是有些革命团体接受了邀请,愿意去青岛访问,不过夏思痛希望能够邀请到兴中会,最好是孙中山能够亲自去青岛和华东政府会谈。因为通过几个月的交流,夏思痛对孙中山的见解主张、行事作风、以及对革命的积极热情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尽管这个时候,孙中山还没有完成旧时空里著名的“三民主义”理论,但也明确提出自已的主张,一是以武装形式推翻清廷;二是建立现代制度的共和国,而这两点和华东政府的计划是完全一致的,而其他的革命者基本还停留在推翻清廷的层面上,但对推翻清廷之后怎么办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却毫无概念,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能够成为革命者中的领导者,也决不只是有“伦敦蒙难”的经历。

    而且孙中山长年生活在海外,由其是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较长,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研究,因此在和夏思痛的交流中,把什么民主、自由、法制、三权分立等等概念都说得头头是道,这也是其他革命者所不具备的能力,而这些概念夏思痛在华东政府也听到过一些,于是他认为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希望能够促成孙中山和海外华人的合作,共同商讨中国革命的大计。

    孙中山到也有意去青岛访问,见一见海外华人,协商双方合作的事宜。不过在1903年底,孙中山决定去檀香山,原来这些年来孙中山都在日本发展,而兴中会的创办地檀香山却被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会所攻陷,不少原来兴中会的成员都改弦易辙,加入了维新会。看着自己的革命发源地后院失火,孙中山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赶回去救火,因此访问青岛之行只能延后了。

    而进入1904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华兴会、光复会的重要成员先后都来到日本。

    华兴会的创始人黄兴原是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1903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中国东北,黄兴组织200余名日本留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想开赴东北,但被清廷强令解散。因此黄兴对清廷彻底失望,主张武力推翻清廷。同年7月,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创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并筹划1904年在长沙发动起义,但事情败露,于是黄兴、宋教仁等人逃到日本,寻找志同道合者。

    而光复会则是一个以江浙一带的地方势力组成的革命团体,人员结构十分复杂,知识分子、商人、工匠,少数开明地主士绅、地方帮会等,而且政治主张也较为激进,除文字宣传外,更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光复会成立之后,也是到日本去寻找可以联合的伙伴。

    其实在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前,不少成员都互有,也和兴中会有来往,有一些人甚致有双重的身份,这也是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之后,都到日本来的主要原因。

    和夏思痛交结以后,他们都对华东政府很感兴趣,由华兴会、光复会都是在国内成立的革命团体,对国内的情况当然更熟悉一些,自然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华东政府的事情,只是华东政府在表面上还是臣服于清廷,而且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虽然也在上海有自己的地盘,但主要是以发展经贸为主,一边不和政治势力有来往,仅仅只是和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因此这些团体在国内时虽然也有想和华东政府有所接触,但却找不到机会,但却没有想到在日本却能够遇到华东政府的代表。

    夏思痛当然也十分高兴,又像他们详细介绍华东政府的情况,并且也澄清了一些对华东政府的误解,由其说明华东政府仅仅只是在名议向清廷称臣,而在内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和清廷并没有关系,而且华东政府是立志要推翻清廷,重新建立一个国家。

    于是华兴会、光复会也都希望到青岛去访问考查,而且希望能够尽快成行,对此夏思痛自然是欢迎,又发电给孙中山,询问他是否有时间去青岛访问,但这时孙中山还在檀香山脱不开身,不过也回复夏思痛,会从日本兴中会的成员中选派代表去青岛。

    得到了孙中山的回复,夏思痛立刻开始着手准备,首先向华东政府发电,说明自己在日本的活动情况,以



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
    看完了新舰下水,众人又被安排在造船厂里参观,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但也让革命者们大有不虚此行之感,现在造船厂里共有11艘军舰在建造,除了刚下水的这艘之外,还包括有船坞里的一艘战列舰,码头边有一艘装甲巡洋舰在舾装,在船台上还有2艘东昌级防护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巡逻艇。

    尽管大部份都是中小型军舰,但还是让革命者们看得叹为观止,毕竞无论是大舰还是小舰,基本都是机械施工,至少是机械辅助,确实是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

    而更为震惊的还是平山周和宫崎滔天,他们对于工业化的理解要比革命者更深一筹,日本是十分重视海军的国家,两人都去过日本的造船厂,感觉日本造船厂的技术设备水平似乎也并不比这个造船厂高明,虽然青岛造船厂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囩购买,但日本现在也不能做到机器设备自产,全都要从英国进口,因此在这方面双方其实是半斤八两,但海外华人入主青岛仅仅只有3年时间,就能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造船厂,如果给他们5年、10年的时间,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两人当然不知道,虽然同时引进国外的机器设备,但日本和英国却是一般商业贸易关系,而且英国也不会把自己最好的机器设备买给日本,同时对日本的技术指导也会留一手,因此日本在技术上始终都要比英国晚5年左右的时间,而华东政府却是用自己的军事技术与德国进行交易,徳国可不敢像英国坑日本那样坑华东政府,机器设备都是德国国内正当用的,而且技术指导也是毫无保留,才使青岛造船厂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达到这个时代较高技术水平的造船厂。

    中午的时候,众人就在造船厂的食堂里吃午饭,其实造船厂的伙食十分丰富,二荦二素一碗汤,米饭馒斗管饱,这个时代一般的家庭都吃不到这样的饭菜。

    革命者们到也没有计较,只是众人围坐3张桌子,边吃边聊在船厂中所见所闻的想法,黄兴道:“如果海外华人早来几年,甲午一战,我中华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了。”

    众人听了,也都连连点头,不过两名日本人的神色却是有些尴尬,而陈天华道:“海外华人即然能够建造这样强大的军舰,可见军事实力己然不差,而且又占据山东这样的有利地势,为何不干脆举旗首义,挥师北进,直捣京师,推翻满清,偏偏还要在名议上向满清称臣。”

    徐锡麟也道:“是啊,我们如果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早己举义多时了,恐怕也早就推翻了满清。”

    黄兴摇了摇头,道:“海外华人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或许是等待时机,也未可知。”

    陈天华道:“他们还要等待什么时机,中国所以如此破败,全是满清统治无能之过,满清多存活一日,便多荼害中国一日,理当尽早推翻。何况以海外华人现在的力量,也足以推翻满清了,难道海外华人对满清搞的新政还抱以幻想吗”

    马君武连连摇头,道:“怎么会呢以海外华人的睿智,怎么会看不出来满清的所谓新政,其实不过是欺骗世人而己,何况夏先生不是说过,海外华人的目标是建立共和国,而就算满清的新政是真的,也是立宪,完全和海外华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黄兴呵呵笑道:“星台,你也不用着急,等到我们和海外华人会谈的时候,再问他们也不迟,我想他们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朱执信也道:“是啊,海外华人不是给我们安排了三天的参观吗这三天里我们不妨多看看海外华人的治理成果,再来讨论其他的事情也不迟啊。”
1...233234235236237...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