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燃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对,混淆敌人的视听!

    魏斯从舰桥下到甲板,唤来唯一一名可以自由行动的战士,向他面授机宜。不多会儿,他找到胡子哥和另一名部落壮士,带他们前往运输舰的锅炉舱,看看能不能将一座锅炉重新点燃。

    接着,魏斯又来到舰艏下方的侧炮位,这里一左一右配置着舰上口径最大的两门舰炮。先前魏斯已经检视过,它们是诺曼军队制式的16pir(折合80mm)口径舰用速射炮,水平射程约35000-40000尺,对空射程约20000-25000尺;使用液压缓冲器,没有机械式的辅助装填机,战斗射速估计在每分钟6-8发。这一次,他从战斗角度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观察:两门火炮都配有简易炮盾,能够为炮手提供较为有限的保护;战位上的备用弹药有四种,从弹头形状和弹种标识来看,是高爆弹、照明弹、榴霰弹、燃烧弹,并没有穿甲弹。之后,魏斯又对弹药库里的炮弹进行了快速清点,这小小的弹药库里,16pir口径的炮弹仅有60发高爆弹、24发照明弹、60发榴霰弹、36发燃烧弹,全部装在三发一箱的木制弹药箱里,这点儿储备量跟战斗舰艇当然没得比——很明显,诺曼人根本没有考虑运输舰卷入舰对舰交火的需要,高爆弹和燃烧弹是用来对付地面目标的,而榴霰弹是用来对付敌方战机的,照明弹则是考虑到夜间作战的需要。

    在点算弹药的过程中,魏斯脑海中的作战思路愈发清晰。等到点算完毕,他捋起袖子,将高爆弹和燃烧弹各搬了4箱出来,均摊到那两处炮位上,再加上常规备弹,每侧可使用高爆弹15发、燃烧弹15发、照明弹2发、榴霰弹4发。

    备弹完毕,魏斯又花了一点时间熟悉这种诺曼舰炮的操作方式。通过洛林游击战的历练,他对诺曼军队各种常规制式武器的熟悉,俨然达到了跟联邦军武器相当的程度。经过这么一番整备,他再次观察敌方战舰的方位,发觉敌舰是在空中走s型航线,这样做虽然放慢了推进速度,却可以最大限度地铺开侦察面。

    底层舰舱依然没有明显动静,魏斯亲自跑了一趟锅炉舱,锅炉这会儿刚刚点着——先前紧急消防喷水将外面的煤炭都弄湿了,好几个煤仓也泡了水,部落的壮士们只好从较远的煤仓扒拉干燥的煤炭过来用,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浇油、点火,重燃锅炉,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来推动蒸汽机运转,然后才会有机械轰鸣声响起。

    就这样干等着?

    当然不!

    烧锅炉、开机器,根本连辅助战斗都算不上,胡子哥和他的部落壮士没理由反水。这两个人,一个对付锅炉,一个搬运煤炭,时间不长,完全可以应付。于是,魏斯让麾下的“自由人”去外面再找两个部落壮士回来,然后亲自跟胡子哥交涉一番,要他帮助自己将一些炮弹从运输舰的弹药库搬运到附近的树林里去。在这之后,他回到舰艏,选择左侧炮位,打开炮闩,搬出一发照明弹,将延时调整到最大,装填,转动摇柄,把火炮的射击仰角调整到45度,水平射角跟舰艏相齐,深吸了一口气,猛然拉动炮绳……




第80章 迷魂阵
    魏斯独自操刀所打出的第一颗照明弹,朝着远处的山林飞去。当它过了弹道的最高点,从上升转为下坠,方才当空绽放光芒。黎明的浓雾中,惨白的光焰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在这样的环境下,诺曼战舰上的瞭望员很有可能没有察觉到这枚照明弹的存在,那些从运输舰上撤离、遁入山林等待时机的诺曼舰员,则很有可能注意到了这枚照明弹,而且,十之**以为是己方战舰发射的,因而欢欣鼓舞……

    半分钟后,魏斯以相同的方式又来了一发,这次只不过稍稍调整了仰角和射角,使得照明弹的最终落点有所偏移。不多会儿,远处的树林里果然出现了火堆和黑烟,那火焰和黑烟裹挟在浓雾之中,远一些的距离根本分辨不出来。要知道,雾气的覆盖高度通常在2000尺左右,甚至可能达到3000尺以上,而燃烧产生的黑烟,纵使添加了发烟剂,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过是几百尺。至于明火,有效观察距离比烟要近得多。

    “人肉雷达”未曾失效,魏斯使用照明弹引诱逃散的诺曼舰员生火,为的不是搜寻和锁定他们的位置,而是扰乱他们的思维,分不清到底敌人在哪、友军在哪,让他们无法顺利跟援军接上头。因此,当诺曼舰员点起火堆,魏斯旋即使用高爆弹进行轰击。一堆火、两发弹,“左右开弓”的整了一圈,打出了十发炮弹,击灭火堆一处,杀伤诺曼舰员两人……直接效果有限,心理作用无穷。天空中的诺曼战舰虽然循迹而来,但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它根本不敢过分靠近,更不敢冒然降落。通过让敌人陷入凌乱和迷茫状态,魏斯又成功争取到了一些时间,但要渡过难关,这还远远不够。过了大约五十分钟,这艘原本已经趴窝熄火的诺曼运输舰,终于又响起了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沉寂多时的烟囱,源源不断地往外喷涂烟气。

    后面调回来的两名部落壮士,在魏斯麾下那名“自由人”的现场指引下,从弹药库搬了一批炮弹到前方的树林里去,并且分成一大一小两堆,“自由人”亦按照魏斯的吩咐,在两堆炮弹里面放置了炸药和延时器。

    不多时,两处炸药先后引爆——小堆炮弹先炸,十数秒后是大堆炸弹。在远处听,这仿佛是一门重炮开了火,接着炮弹砸落下来,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

    这便是简单而又实用的声光魔术!

    浓雾之中,那艘徘徊不前的诺曼战舰上,指挥官和舰员恰恰是靠听声辩位来推断对手的实力——通过特殊视野,魏斯看到那艘诺曼战舰很是狼狈地朝着反方向后撤,直到半个多小时之后,又一艘诺曼战舰出现,它才调过头重新往这边飞。

    前来驰援的第二艘诺曼战舰,可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杂鱼了,而是一艘实力可观的巡洋舰。在这半个多小时里,魏斯麾下的“自由人”又带着部落壮士搬运了一批弹药到树林里。得到魏斯的指示,“自由人”故技重施,又搞了一场先小后大的声光表演。这实实虚虚、虚虚实实,让诺曼人更加摸不着头脑。

    远远的观望了一阵,两艘结伴行动的诺曼战舰终于有了动作:巡防舰在前开路,高度约为八百尺;巡洋舰在后压阵,高度大约一千尺。它们一前一后,前后间隔三里,在这片山林上空进行了一次直线航迹的匀速穿插。

    在此过程中,魏斯虽有六成的把握开火命中敌舰,却始终按兵不动,任由它们从附近空域掠过。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炮弹威力不足以对任何一艘敌舰构成实质性的损伤,一旦开火,敌人的火力侦察也就达到了目的。不开火,敌人只看到山林之中有一片区域到处都是狼烟,仿佛刚刚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有可能还听到了若隐若现的机械轰鸣声——出于本能,战舰指挥官以及他们的幕僚首先关心的是这片浓雾中究竟有没有致命的威胁存在,而当下的种种迹象,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糟糕的错觉:这里很可能藏着一条敌人的袭击舰!

    毫无疑问,这场战争自爆发以来,无论是战场技战术层面,还是宏观战略层面,最大的变化是在空中。战争之初,交战双方的航空部队几乎是清一色的飞行舰艇,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主体遵循空气动力原理的作战飞机异军突起,成为足以左右战局的空中战力,但在不少方面,以星源石为浮空动力的飞行舰艇仍有飞机难以比拟的特点,所以,飞机对于飞行舰艇的替代,当下还远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即便是一度折损了所有大型战舰、依靠战机夺取了前线制空权的联邦军队,依然在飞行舰艇的质和量方面给予了不小的投入,并且围绕战略战术需要设计建造了高速袭击舰、防空护卫舰、载机母舰、高速运输舰等新式舰种。在这之中,高速袭击舰数量不多、吨位不大,登场亮相的次数也很有限,但几乎每一次突入诺曼军队控制区,都要兴风作浪、翻江倒海的闹腾一番。在晴朗的天气里,诺曼军队在本方空域重点防备联邦军战机的集群轰炸,而在大风大雨大雾这类不太好的天气,诺曼人则重点防备联邦军袭击舰的长途奔袭。

    高航速,强火力,高射速,强生存……为了将这四项关键性能集于一身,联邦军队在新式高速袭击舰上运用了多种新技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构造特点。若是公平公正地进行一场正面挑战赛,这种袭击舰很难打赢诺曼人的巡洋舰,可如果打的是遭遇战、混乱战,双方胜率基本上是五五开,关键看哪一方能够占得先机。在这场浓雾之中,诺曼人即便是巡洋舰和巡防舰二对一跟联邦军袭击舰交手,要是失了先手,大概率会输掉战斗,这便是他们慎之又慎的根本原因!

    不多会儿,两艘诺曼战舰又兜了回来。这次它们依然选择直线穿插,速度、间距未变,只不过改换了切入角度和高度。在它们靠近之前,魏斯朝下风位置的山林发射了三发燃烧弹,制造了新的火源和浓烟。

    两次在浓雾之中冒险穿插,始终没能摸清敌情,近来败仗连连的诺曼人肯定很是窝火。它们在远处徘徊片刻,试探性地用中小口径舰炮往浓雾深处投射火力,那些炮弹呼啸着落入山林,炮弹落点近的近、远的远,跟这艘无法重新起飞的运输舰相隔甚远。

    见运输舰外面的部落壮士们纷纷趴在地上,魏斯从炮位上探出头,用阿尔斯特语高声喊道:“没有危险,继续搬运!”

    他们之中有人能听懂阿尔斯特语,而且炮弹落点确实在比较远的地方,也就陆陆续续地爬了起来。

    “没问题!继续搬!”魏斯继续唤道。

    等到部落的壮士们又重新开始搬运装食品的木箱子,魏斯把注意力放回到两艘诺曼战舰身上。没头没脑的轰了大约一刻钟,打了百多发炮弹,它们开始尝试新的战术:巡防舰把飞行速度降了一半,飞行高度降到了三四百尺,重新走起了s形路线,巡洋舰则继续保持在千余尺的飞行高度上,以原有的航速在这茫茫浓雾中兜起了大圈子。

    见此情形,魏斯不由得捏紧了拳头——不是因为忧虑而紧张,而是一种兴奋的紧张感。让敌人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自相残杀,若非偶然,便是顶级战术谋略所为。他密切关注着两艘敌舰的方位,不断进行着相对应的弹道计算,并从敌舰指挥官的角度进行逆向思考。所幸,敌人的巡防舰推进缓慢,巡洋舰又是机械地兜着圈子,让他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去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契入点。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魏斯麾下的“自由人”回来报告说:“长官,指定物资已经搬运了差不多百分之七十,预计再有两个小时可以完成。”

    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在魏斯看来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在保证游击先遣队主力安全的情况下,能运走多少食品是多少,没必要强求全部或是大多数——此时搬出来百分之七十或八十、九十,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来得正好!”魏斯让这名战士来到炮位上,告诉他如何击发火炮,在装填炮弹并调整好射击角度之后,自己又跑到另一侧的炮位,装填、调整,又用了几秒时间在心里验算了一边,隔空喊道:“听我指令……开火!”

    “自由人”当即拉动炮绳,魏斯这边有意晚一拍拽绳。两发高爆弹脱膛而出,它们先是上升,经过9-10秒的飞行,来到了弹道的最高点,此时炮弹的飞行状态趋于水平,紧接着,炮弹开始下落——当它们中的一发或两发击中诺曼巡洋舰时,爆炸的形态以及遗留的痕迹都将给予敌人这样一个误导:炮弹是从相近或是更高的高度打来的。

    野战炮级别的炮火,就算两发全部命中,对一艘诺曼巡洋舰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转瞬即逝的爆炸恰恰刺激到了诺曼人的敏感神经,这艘飞行战舰旋即向炮弹飞来的方向予以猛烈还击,很不幸的是,与之协同作战的巡防舰正处于巡洋舰炮火的方向上,就算一时半刻逃过劫难,舰上的军官和舰员们也被这情景给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拍发告警电报:我舰遭遇敌袭!



第81章 熬走一波
    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诺曼帝国、联邦军队以及威塞克斯军队在各条战线反复拉锯,战争规模和强度愈演愈烈,部队的不断消耗和补充使得双方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成了一个可怕的无底洞。虽然诺曼人和联邦军队都很看重武器的性能,可是到了战争中期,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选择更加务实的战时思维,也即化繁为简,工时越少越好、产量越多越好,只要装备的性能和质量不跌破底限,一切都可以考虑。

    在这种大背景下,交战各方都在军事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战争初期节节败退的联邦军最先“穷则思变”,陆军野战部队由传统的战斗师、警戒师、预备师整编为国防师,大幅度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而飞行部队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诺曼人这边,陆军部队的调整更多是在指挥层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权力角逐所带来的“副作用”,虽然这种权力的角逐也影响到了航空部队的编成和部署,但是面对联邦军队众志成城的抵抗,损失惨重的诺曼舰队不得不在技战术层面做出重大调整:他们利用在威塞克斯缴获的战利品以及本国的自有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批突击舰的建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前期主力舰的损失,还显著提升了航空部队的对地压制能力。同时,诺曼人将原有的三个级别的装甲巡洋舰改为标准型战斗巡洋舰,其吨位和战力大致相当于战争初期的二级装甲巡洋舰;将各式快速巡洋舰和护卫巡洋舰改为标准型防空巡洋舰,其吨位和战力大致相当于战争初期的一级护卫巡洋舰;三个级别的巡防舰改为标准型护航舰,其吨位和战力大致相当于战争初期的二级巡防舰……通过这种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使得飞行战舰的产量一跃提升到了战前的两倍还多!

    这一次,魏斯借助浓雾耍弄的那两艘诺曼战舰,大的便是防空巡洋舰,小的则是护航舰。前者装备了7对双联装主炮和近百门速射炮、机关炮,活脱脱一个飞行的大刺猬,火力输出效率跟过去的三级装甲巡洋舰相当,而且有超过40%的部位采取了装甲和舰体一体化铸造工艺,大大减少了舰体装甲的铆接工程量;后者重新回归造价低廉的廓式单装主炮和大螺旋桨推进器,采用一体化铸造工艺的舰体部位超过了50%,并且以串联式内燃机替代了精密的军用锅炉和蒸汽机——在吨位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造价比旧型二级巡防舰低得多,实战效能却是有增无减。

    那只被惹恼的飞行刺猬,刚开始还只是胡乱射击,当它攻击的目标进行还击时,自以为锁定了敌人踪迹的诺曼炮手们彻底放开自我,14门火炮有10门可以对同一目标实施齐射,舷侧的速射炮也拼命向隐匿在浓雾中的敌人倾泻炮火……在魏斯的特殊视野里,那艘可怜的诺曼巡防舰在己方巡洋舰的打击下快速掉血,它的仓促反击也没什么成效,打了上百发炮弹,只有一两发取得了命中,对面的诺曼巡洋舰几乎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损伤。

    在把友舰彻底打爆之前,那艘诺曼巡洋舰终于停火了。看来,虽然浓雾遮蔽了视野,它的指挥官还是意识到情况很不对劲——或许是敏锐的战场直觉发挥了作用,或许是收到了那艘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巡防舰发出的求救电报,他下令停火。之后,诺曼巡洋舰循着射击的方向缓慢前行,但没等它靠近,那艘遭受重创的巡防舰已经撑不住开始下坠了,不多会儿,只听得接连几声巨响,那家伙坠毁在地,残余弹药发生了猛烈殉爆。

    巧计得逞,魏斯的反应很是平静。他微微翘起嘴角,眯眼观察诺曼巡洋舰的方位和航向,迅速计算出具有迷惑性的弹道轨迹,然后调整两门舰炮的角度,趁敌人疑心重重之时,再一次朝诺曼巡洋舰开火了。打完两发炮弹,他赶紧吩咐麾下的“自由人”去叫胡子哥,让他们帮忙将四名伤员撤离运输舰,再在煤仓放一把火,给这艘运输舰来个“火葬”。

    吩咐妥当,魏斯找到并拆走了舰上的一个防空警报器,从外面绕到卸运食品的货舱门前。部落壮士们体力没得说,连续几个小时搬运重物,中途只短暂休息了两次。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堆积如山的食品已经搬走了差不多八成。余下的货堆看着让人眼馋,跟着运输舰一起烧掉也确实很可惜,但当前形势实在不容许他们做到至臻完美的程度。

    十分钟之内,所有人员顺利撤离这艘坠落多时的运输舰,魏斯最后一个走进树林,他在一棵箬橡下回首观望。没过多久,那艘诺曼巡洋舰从浓雾之中钻了出来,像是一条杀气腾腾的黑龙,原本穷凶极恶,可是看到这艘正在熊熊燃烧的运输舰,顿时陷入了迷惑:究竟是谁在打我?我又在打谁?

    魏斯转身走进树林,转动起他特意带出来的手摇式防空警报器,低沉而又凄厉的防空警报声顿时响彻这浓雾弥漫的山林,拨动诺曼人那已经纠缠迷乱的神经……

    在山林上空盘旋了一阵,那艘诺曼巡洋舰无望地爬升到了高处,去到了重重迷雾的最顶端。此后,无论地面发生什么,仿佛都跟它没有了关系。魏斯及其麾下的战士们跟受雇用的部落壮士们一起,在树林中静静等候增援部队的到来,而诺曼人似乎也在等待在什么。到了午后,山林中的浓雾逐渐散去,先后坠毁的诺曼运输舰和巡防舰已经烧成了两堆焦黑的残骸,连带引燃了周围的一些树木。从高空俯瞰,这情景一览无遗,当然了,巡洋舰上的诺曼人也可以百分百的确定,此刻这片区域并没有联邦军的飞行舰艇,至于它或它们是否来过,战斗究竟是个怎样的过程,光看这些残迹恐怕找不出答案。

    从雾气消散到夜幕降临的四个小时,无疑是一段既难熬又悠闲的时光。游击先遣队的伤兵和受雇用的部落壮士们无事可做,各自在隐蔽而又尽可能舒适的地方睡起了大觉。魏斯找了棵高大的枞树,坐在枝头进行警戒,麾下的“自由人”捧着半自动步枪坐在树下,随时等候差遣。结果有些令人意外:那些逃散隐匿的诺曼舰员,此后以各种方式向空中的巡洋舰发出求援信号,也不知是心存顾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那艘诺曼巡洋舰居然迟迟没有做出反应。直到天黑前,一艘巡防舰从堡瑟方向飞来,它来到两艘舰艇坠毁位置,用吊舱放下了少量武装人员——这些人主要是对舰艇残骸以及附近明显的战斗痕迹进行勘察,并没有进入魏斯等人藏身的树林。很快,这些人重新回到了巡防舰上,循着山林中的燃烟搜寻了一番,救起了从运输舰逃离的部分幸存舰员。

    天黑后,两艘诺曼战舰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保持着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的搭配。那艘射杀友舰的诺曼巡洋舰继续保持着冷傲的姿态,在明月高悬的夜空中巡视着这片本属于阿尔斯特自由联邦的山林。诺曼人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夺得了对这里的控制权,如今又要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去守卫它,这便是战争——有时能够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梦寐以求的一切,有时只是一场可怕的梦魇,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
1...171172173174175...2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