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燃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空之承
后面赶来的诺曼巡防舰继续贴着树林飞行,不紧不慢地救起了更多的幸存舰员。尽管这艘敌舰迟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坠落的运输舰周围,那些获救的诺曼舰员肯定也不清楚迷雾中的战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透过他们之口,巡防舰上的军官肯定会得知己方运输舰的坠毁是因为舰上混入了敌人,并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报告。如果浓雾弥漫之时,这片区域出现过联邦军的战舰,这些袭击者有可能已经搭乘战舰溜之大吉了,但如果没有,他们极有可能还在这片树林里……通过换位思考和逻辑模拟,魏斯推测诺曼人很快就会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可能性,而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和时间就可以进行确认,无论隔天是否还会起大雾,这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要是支援部队再不赶来,他们就只能丢下这些好不容易弄来的食品先行撤离了。
快到午夜,援兵仍未出现,倒是那艘诺曼巡洋舰耐不住先行离开。这“大块头”一走,那艘诺曼巡防舰的指挥官大概觉得此地危险,不宜久留,居然也跟着匆匆离开了。见到这般情形,魏斯却没有喜出望外,而是担心其游击先遣队主力部队的状况,若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可真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肠子悔青了也无济于事。
等到凌晨两点多,看似漫漫无期的等待终于熬到了头,游击先遣队的一支小分队出现在了树林中。远远辨明他们的身份之后,魏斯亲自出迎,得知前往堡瑟的大股部队就在后面——在得到消息之后,他们兼程赶来,期间并无耽搁,之所以比魏斯预期的时间晚,是因为报信人员在大雾中兜了圈子,以致于前一天下午才跟部队接上头。再者,大股部队长途行军,装备弹药一样都不能丢,行进速度比正常的武装行进略微慢了一点。
听完解释,魏斯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但旋即盘算起来:先前因为计划突袭堡瑟,部队虽然没有携带额外的辎重,但子弹、手雷、迫击炮弹、炸药这些战斗必需品,加上军械装备,每个人的平均负重已经超过了极限负荷的一半,就算每个人来这里饱餐一顿,再把有效负荷用满,也只能带走部分食品。若是让大家转为“搬运工”,两人一箱的搬着走,运力的问题是基本解决了,差不多半个月的食物补给也解决了,但转移的速度恐怕连正常行军速度的一半都保证不了。
要么……考虑考虑就地建立新的秘密营地?
第82章 敌人杀来回马枪
当普兰德斯-李尔中校率领游击先遣队主力来到诺曼运输舰坠毁的这片树林时,魏斯已经带着先期抵达的小分队对战利品进行了清点和盘算。共有1392箱食品被部落的壮士们搬运出来——虽然从运输舰到分散存放点的距离基本上在2里以内,货舱里的各种器械和备用工具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但就人工搬运的效率而言,这些来自伊士尼尔部落联盟的壮汉们不枉魏斯开出的天价佣金。虽说他是撬了诺曼运输舰的保险箱“借花献佛”,但如果不是要支付他们的薪酬,那些黄金完全可以带回去另作他用,算起来还是狠狠奢侈了一把。
鉴于夜间生火很容易暴露目标,魏斯叫战士们提前开了12个装肉罐头的大木箱,让不到一天时间强行军两百里游击特遣队官兵们就地饱餐一顿。这是一顿只有肉的特殊快餐,每人3罐,肉量是正常配给量的6倍、减量配给的9倍、紧急配给的12倍。自开赴洛林以来,这些联邦军战士们还从未享受过如此给力的待遇。尽管罐头是冷冰冰的,他们就着同样冷冰冰的水壶,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囫囵吞枣,不出五分钟就把这些算不上美味的罐头肉给送进了肚子……
当战士们大快朵颐之时,已经歇了大半天的魏斯和正儿八经从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毕业的李尔中校非常慎重地商议了接下来的安排。此前灵机一动,产生了就地建立秘密营地的想法,可魏斯也清楚,这条路实在太过凶险:诺曼人再这里折损了两艘飞行舰艇和大量的人员物资,就算战况再糟糕,也不会轻易的淡忘此事。他们若是调动部队对这片山林展开大范围的搜寻探察,几千人的队伍,怎么藏也是藏不住的。与其如此,索性调动起战士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咬紧牙关,克服困难,以人扛肩驮的方式将这些食品给带回去。就算路上这两天的食物给养是双倍消耗,这一趟也还是赚了十来天的补给,既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又沉重打击了敌人,可谓是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跟魏斯创意十足的脑袋相比,李尔中校还从未有过惊人之举,但这位从军校到军队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高级参谋军官,有一个连魏斯都自叹不如的优点,那就是稳。胜不骄、败不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如磐石。他冷静地分析形势、推敲利弊,通过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分析,给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方案:将2400名士兵编成1200个两人小组,他们只携带枪械和极少量弹药,主要的精力是扛木箱,余下的士兵负责携带同伴们匀出来的装备和弹药,并且尽可能的携带拆箱分散的食品,并且用空箱子转运伤员。
至于高价雇来的部落壮士,李尔中校提出了一个让魏斯难以拒绝的提议:与其让他们跟去秘密营地,担着暴露位置的风险将他们放走,不如就地分手,给他们约定的报酬,但要他们帮最后一个忙——如果他们重新接受诺曼人的雇佣,必须对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三缄其口,只能告诉诺曼人,袭击者已经远远的离开了。
部落壮士们的荣誉毋庸置疑,但保不住哪个家伙会在诺曼人那边说漏了嘴。跟李尔中校商议好之后,魏斯连忙向队伍下达命令,让战士们以分队为单位重新分配携带物品,以最快的速度踏上归程。当队伍开拔之时,离天明只有一个小时不到,好在山林中开始起雾,天气继续为他们提供绝佳的掩蔽。
不过,这雾看起来比前一天的要淡,持续的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没准捱到上午十点左右就会散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想要摆脱险境,行动速度越快越好。
跟以往一样,魏斯在队伍前面担当高级探哨,李尔中校在队尾压阵。没走多远,他突然发现有一艘诺曼战舰从华伦斯方向飞来,从战斗读数来看,似乎是先前那艘在这片山林里搜救诺曼舰员的巡防舰,他们莫不是从幸存舰员口中知晓了事情的部分经过,如自己揣测的那样,杀回来重新搜索运输舰追落地周围的树林?
趁着天还没亮,而且山林中已经起雾,魏斯下令向后传递噤声和加速行军的口令,催促战士们赶紧离开这片“是非之地”。尽管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展现出了训练有素、处变不惊的精神风貌,怎奈敌舰的速度是徒步行军的几十倍,一转眼的功夫就追到了屁股后面。它的飞行高度很低,舰上射出的两根探照灯光束,如同两柄尖利的钢枪,刺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刺入了弥漫山林的雾气。魏斯一看敌舰这架势,也就明悟了:敌人这回还真是特意杀了个回马枪!
在这片山林中,诺曼运输舰的残骸还是很好找的。白天的时候,它的舰体就已经被烧坍了,诺曼人对这堆残骸进行勘察,一时半会难有所获,但他们只要对周边树林进行搜索,不难发现几千人来过、呆过的痕迹,再循踪而来,要不了多久便会追上这支队伍——眼下可不能指望虎子哥和他的部落壮士站出来拖住诺曼人。
面对敌人,在避无可避的时候,说文雅一些,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直白一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想当怂包,就得跟敌人干!
魏斯让搬运食品的战士们继续前进,他从队首跑到队尾,沿途命令负责携带武器弹药的战士们留下来加强后卫力量。不多会儿,他跟李尔中校碰了头,两人互换角色,李尔中校领队转移,魏斯亲率两个连的战士搞一场伏击战。
山林中,晨雾间,这是魏斯最中意的伏击环境。在他看来,这场伏击战的首要目标并非随时可能跟进的诺曼士兵,而是那艘二度光临此地的诺曼巡防舰。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手里虽然没有防空炮,但只要那艘巡防舰处于较低的高度,就有机会用迫击炮逮住它狠捶一顿……
半个小时后,一队诺曼士兵端着枪走到了这片树林。此刻天色微明,已经不需要借助人造光来探路了,但这晨雾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有效视距。站在树林里,能看清十尺之外的东西就算眼神好的。诺曼人当然不会知道,即便相隔数百尺,自己的举动也在对手的掌握之中,更可怕的是,跟在他们后方不远处的那艘诺曼巡防舰,同样被隐藏在树林里的对手严密监控着。
在这林间的一小块洼地里,联邦军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以“品”字形摆开三门迫击炮。魏斯以他的特殊方式进行了观瞄测算,遂压低声音对炮手们说:“伙计们,听好了,你们设定射击仰角25-0、方向正北偏东22-0,做好六发速射准备,之后听我指令进行-5微调,明白吗?”
炮手们当然照做,魏斯旋即跑向相距百步的另一处迫击炮阵地,那里同样部署了三门迫击炮——游击先遣队从秘密营地带出来30门迫击炮和1800发炮弹,七成都被魏斯留下来投入这场至关重要的伏击战。
不多会儿,魏斯完成了最后一处迫击炮阵地的临战调整,接连开启特殊视野,让他的精力和体力有点跟不上,但那艘诺曼巡防舰目标不大,只要它一进入各迫击炮组的预设火力圈,必须在恰当的时机下达射击指令,早几秒、迟几秒,效果大不相同,甚至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魏斯不敢怠慢,信号枪拿在手里,不断观察并测定目标方位。
不论战争期间还是和平年代,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总是时有发生,区别在于战时的任何一个小小变故都可能关系到许多人的生死,而平时也许只涉及金钱利益……就在魏斯手指搭上扳机,准备在半分钟后发出射击信号时,前方树林中突然响了枪!魏斯放低视线,林地的红色虚框虽然又向前推进了不少距离,但还没有跟绿色虚框短兵相接,这是他审时度势调整战线的成果,而刚刚的枪声,也不知是诺曼士兵发现了什么,还是哪个倒霉蛋走了火,当即打破了魏斯的计划。埋伏在树林中的战士们,听到枪声是紧张或兴奋,取决于他们是初上战场还是经验丰富,但不管是哪一种,没有得到开火的指令,他们谨守战位,任凭敌人的枪弹从身旁飞过,也没有轻举妄动。
魏斯此刻的心绪,既没有太多的紧张,也没有过度的兴奋,他冷静地观察着诺曼巡防舰的位置,发现它的飞行姿态并没有受到枪声的影响,于是,沉住气等待,等待,扣动扳机,朝它所在位置发射了一颗绿色信号弹!
信号弹便是战斗指令,那些匍匐在地的战士们纷纷朝前方开火,蹲守在射击阵位上的炮手们,毫不迟疑地往迫击炮里放置炮弹,密集的枪声、炮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游击战歌。
迫击炮的特点,除去构造简单、携带简便、易于维护之外,当属它的大弧线弹道最为别致。林中的树木、丘壑可以阻挡子弹,却不会阻挡迫击炮弹落向目标区域。21门迫击炮组,6发速射,意味着一分钟之内至少有126发迫击炮弹发射出去,落到半径约百尺的范围内,而贴着树梢飞行的那艘诺曼巡防舰,长度恰恰接近百尺,宽度约四十尺,哪怕只“吃”到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炮弹,那也有二三十颗!
诺曼人的标准巡防舰,能扛住多大强度的攻击?
在此前的空战中,联邦军战机曾有过“一发入魂”的战斗记录,也即一枚重磅穿甲炸弹将这种轻型战舰干掉。按重量算,1000磅的航空炸弹相当于80枚迫击炮弹,如果按装药量计算,则相当于200枚迫击炮弹。在地面防空作战中,联邦军队也有过对诺曼军队二级巡防舰的击落记录,根据战斗过程判断,中型防空炮只需要3-5发就能让敌舰的推进和转向装置出现故障,再用10-15发瓦解敌人的武装,然后随意蹂躏这头待宰的羔羊……按重量和装药量换算,大致是100枚迫击炮弹能够干掉诺曼战舰。
如果这是一道数学题,每分钟命中20-30发,貌似4-5分钟就能解决战斗。
可这偏偏是一道送命题。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诺曼人岂甘束手就擒?
第83章 后卫的犀利
21门部署在地面的迫击炮,以预设埋伏的方式集火攻击1艘飞行在天空的轻型战舰,各种复杂的战斗因素共同影响着战斗的进程……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再精密的模型设计和人工演算,也无法推定这样一场交锋会是怎样的结果。
尽人事,听天命。在魏斯的精心部署下,21个迫击炮组不顾一切地向目标投射弹药,密集的爆炸声回荡在这片被茫茫雾气笼罩的山林中。这种声势,让人们联想起的恐怕不是自然界罕见的雷暴,而是正面战场时常出现的炮火准备,是充斥着死亡气息的烈焰风暴!
林子里的诺曼士兵,加起来也就百多号人,手中最强的武器也就是轻机枪和菠米弹,这股力量根本不足为惧,魏斯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敌人的飞行战舰上。为了防范敌人的火力反制,他没有把21门迫击炮集中在一个区域,而是对它们进行了分组,3门炮一组,两组或三组部署在相近的射击阵地上,整体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弧形攻击线。战斗打响后,他先是在左翼的迫击炮阵地站定。头半分钟,敌舰还没来得及做出行动上的反应,各迫击炮组的连续速射收效良好,敌舰的战斗数值不断下降,舰体多处出现了象征轻微损伤的红斑,但它旋即右转,并且开始向上爬升……
一旦这艘诺曼战舰爬升到千尺高度,超越了迫击炮的弹道上限,便完全摆脱了对手的威胁,战斗形式将完全反转过来。所以,不等身前这组迫击炮完成6连发,魏斯忙不迭地喊道:“方向角-5,三发速射!”
3个迫击炮小组,有的炮手耳聪目明,立即停火调整,也有的炮手反应稍稍迟钝,又打了一发才搞清楚要调整水平射角,但这对于全局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魏斯也绝不会为此跟炮手们发火,因为他已经跑到了不远处的另一组迫击炮那里,循着敌方战舰移动的轨迹,向炮手们下达了更新的射击参数,然后跑向下一个阵地。
此刻,魏斯是在跟时间赛跑,亦是在跟命运博弈,接下来两三分钟,若能损伤敌舰行动功能,就有机会歼灭之,否则,就要看敌舰指挥官的胆识和决断了。要是遇上一个厉害的家伙,自己所率领的这支后卫部队能否全身而退都是问题。
冒着纷乱的枪弹,魏斯从火力攻击线的左翼跑到右翼,对所有的迫击炮组都下达了新的射击指令。山林中的晨雾加上双方交战所产生的硝烟,使得炮手们的视线一片模糊,他们根本看不到敌舰的轮廓,也难以通过敌舰的炮火推测其准确的方向。若不是魏斯不断提供精确的射击参数,这场伏击战根本就没办法打,所以,炮手们必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指令……
在魏斯的特殊视野中,那艘诺曼战舰在水平方向上走了个奇怪的s形,虽然没有将舰艉的推进和转向装置暴露出来,但由于迫击炮组的月牙形布阵以及迫击炮弹道的特殊性,它的受损部位基本上是均匀散布在前后左右各处,推进器和桨舵也未能幸免。为飞行战舰提供浮空动力的设备都位于舰体内部,跟锅炉仓和机电舱一样受到了额外的保护,普通的皮外伤通常不会影响到它们的浮空和升降,但从高处砸落的迫击炮弹,并不只给这艘诺曼巡防舰表皮的损伤,炮弹在甲板上砸出了不少坑洞,毁伤了不少舰炮,舰桥和烟囱也遭受了损伤。这时候,若有一两发迫击炮弹钻进烟囱口,破坏了为浮空设备和推进装置提供动力源的引擎机械,这将会是一场完美的战斗!
魏斯可没有以意念改变客观事物的能力,他的期许与亟盼始终未能成为奇迹般的现实。那艘损伤程度已超过20%的诺曼战舰继续爬升,很快便脱离了迫击炮弹的有效覆盖范围。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魏斯是一个带有悲观情绪的现实主义者,从不奢望他人会给予自己无私帮助,更不会幻想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生与死的战斗,他的思维意识更是坚硬如铁。敌舰脱离了火力圈,他没有陷入悲观沮丧,而是审时度势地做出决断:各迫击炮组停止对原定目标的射击,转而向树林中的敌军士兵进行炮击,战斗人员以班组为单位,从防守-阻敌转为攻击-歼灭!
从迫击炮开火到敌舰逃离伏击范围,此间持续不过三四分钟,进入树林搜寻敌踪的诺曼士兵大多被这晨雾中的激烈枪炮声吓得趴在地上没敢动,当伏击者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时,趴着不动乃是伤亡概率最小的应对措施,但当对手以迫击炮火力为先导,用轻机枪和菠米弹强行开路时,这些趴着不动的家伙也就成了对手通往胜利的“铺路石”。
在这片雾气和硝烟弥漫的树林中,双方士兵很快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状态,联邦军游击先遣队的迫击炮组在魏斯的指挥下开始向纵深地带的诺曼士兵进行火力压制,割断其前后之间的联系。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投入战斗的诺曼部队已是溃不成军,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虽也难免出现伤亡,但抛开敌方飞行战舰这个不确定因素,战斗已经完全一边倒了,彻底歼灭地面之敌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魏斯不断抬头观察。那艘诺曼战舰爬到了大约两千尺的高度,然后以较慢的速度兜着圈子。它之前被蒙着头狠揍了一顿,近半数的火炮受损,战斗减员约10%。讲道理,这艘战舰并未伤及根基,还具备继续作战的能力,然而脱离迫击炮的火力覆盖后,它并没有像受伤的野兽一样爆发战斗力,而是“眼睁睁”看着地面的战斗人员被敌人围殴,舰炮迟迟没有发威……魏斯知道,这家伙不是被之前疾风暴雨般的迫击炮弹打傻了,而是无法在雾气与硝烟中区分敌我,再着急也没用!
地面的战斗摧枯拉朽,不出十分钟,林间的枪声爆炸声便稀疏下来。不多会儿,战士们从前面押了一批垂头丧气的战俘回来。放在战争初期,这样的遭遇战,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的诺曼军人是很难被俘虏的——他们或死战不屈,或交替掩护着撤退,不到无路可走,不会轻易缴械投降。
虽然战斗还在进行,盘旋在山林上空的那艘诺曼战舰犹是不容忽视的威胁,魏斯仍从敌军战俘中挑了一名比较年轻的军官出来,用诺曼语对他进行现场审问。令人讶异的是,这名诺曼军官居然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得到对方保证人身安全的允诺后,他以简略的语言回答了大多数的问题:这艘诺曼巡防舰带来了一个陆战连,任务是搜寻己方幸存者以及可能躲藏在这片山林中的敌方战斗人员;他们着陆后遇到了胡子哥所率领的国际佣工,因为他没有参与双方交流,不确定部落的人在跟诺曼军队重新接头后透露了什么信息;着陆部队大多进入了树林,有少部分人留在了运输舰残骸那边回收星源石,他们携带了行军电台,不仅可以联络上方的飞行战舰,还可以跟华伦斯的指挥部取得联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