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还有,派人去准备吧,如果奥尔金此行顺利,那么我们就要介入到欧洲的战局中,替沙皇俄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但是上天注定不希望看到奥尔金有什么好下场,或者说,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都不喜欢奥尔金这个人的存在,因为这个人的存在对于欧洲战局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变数。
奥尔金刚刚带着扈从骑士们离开了莫斯科,就在一处白桦林被人截住了。
截往奥尔金的只有十二个人,人数与奥尔金所带的百十人比起来,似乎少的有些可怜。
但是没有人敢小瞧眼前这十二个人——稀奇古怪的打扮,使得他们很好的跟环境融为了一体,如果不是这十二个人主动站出来,只怕奥尔金一行根本就不会发现这十二个人。
十二个没有骑马的人,包围了一百多人的骑兵队伍,怎么看怎么好笑但是却让人笑不出来的场面就这么发生在了奥尔金的眼前。
“鞑靼人!”奥尔金的眼睛缩了缩,忍不住的失声叫道。
眼前这十二个人是典型的鞑靼人相貌,与沙皇俄国的人长相完全不同,自己家的祖上就有鞑靼人的血脉,自己不可能认错。
然而这十二个人却没有任何人理会奥尔金,纷纷从怀里掏出一些圆疙瘩,拉开手环之后就扔向了奥尔金一行的队伍之中。
莫斯科的天气很冷,早就下足了雪的莫斯科就更冷了,然而冷却不代表了潮湿,这十二个人扔出来的手雷完全好用。
大量的手雷在人群中一起爆炸的效果是明显的,最起码奥尔金一行人所骑的战马受惊了大部分。
更为明显的,则是这十二个人之中也有几个倒霉蛋被自己扔出来的手雷破片伤到了,伤势最重的一个更是连交待遗言的机会都没有
第八百零四章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屁的计划……
波兰老表们想要引沙皇俄国进入欧洲战局本身就是意外中的意外,到现在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都没有弄清楚波兰老表们是怎么想的,更别提针对沙皇俄国做出一系列的计划了。
见张之极迟疑着没有开口说话,崇祯皇帝笑道:“怎么了,还没有针对沙皇俄国做出计划”
张之极躬身道:“陛下恕罪,原本五军都督府针对于沙皇俄国的计划是从奴尔干都司的北山以北直接向西扩张,进而对沙皇俄国用兵,倒是没想过在欧洲对沙皇俄国用兵。”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知道张之极说的是事实——当初逼迫残余的多尔衮等建奴北上,就是打算从那里再逼迫建奴作孽继续西进,然后让他们跟沙皇俄国互怼一波。
崇祯皇帝心里丝毫没有对于老大哥的尊重,反而觉得死了的毛熊才是好的毛熊。
只是万万没想到,建奴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哪怕是有大明暗中支持军火和装备,也依旧是没怼过毛子,反而被人虐了个血惨,不得以又打算回过头来找大明的麻烦。
天可怜见,这要是天启年间,阉党东林党那些孙子们为了争夺话语权,好好的朝堂上面都能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建奴的回马枪说不得还真就成功了。
可惜的是偏偏遇到了崇祯皇帝这么个不讲理的平头哥,建奴最后只落得个团灭的下场。
当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嘛,虽然崇祯皇帝对于自己考试不加分挺不满意,但是好歹也没把建奴当外人。
基于自己家的狗被人打了这种情况,崇祯皇帝转眼就把刘兴祚跟夏额哲那些杀才给派了出去,越过北山那边去找毛子的麻烦了。
受崇祯皇帝的影响,刘兴祚和夏额哲秉持了一种奇怪的想法——别管你有没有砸到我家玻璃,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我就得把你家的玻璃砸了,顺便再放把火出气。
正是秉承着这一艰苦朴素的想法,刘兴祚和夏额哲在北海舰队的配合之下,直接将阿尔丹直到季克西,往东直到白令海峡为止的所有土地,都插上了大明的国旗,证实了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大明帝国的固有领土。
比较操蛋的情况是,还没等着刘兴祚和夏额哲继续带兵西进,就发生了欧洲的这么一大堆破事儿,大明的目光转而被吸引到了欧洲,不得不暂时放弃中西伯利亚那么大片的地方。
没办法,崇祯皇帝虽然能折腾,五军都督府也恨不得立即将大明龙旗插满所有有人的地方,但是掌握在了大明的国库的吴老抠却不同意调拨大量的银子用作于军费。
吴甘来又不傻,现在大明处处大兴土木,这些工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那种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工程,哪一处离了银子能行
再者说了,就算是这些年的天气有所好转,终于不再像之前那样阴晴不定,动不动就来个地龙翻身啥的,可是万一呢
都说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可是有粮的前提是你得有银子买粮——早就穷怕了的户部无论如何也不会将所有的银子全部都用在军费上,必须得留出一部分的备用出来。
哪怕是那些大型工程没有哪一处工程是给崇祯皇帝修园子,哪怕是占下来的地盘多大,能够安置多少大明的百姓。
说不批银子,就不批银子,站住了法、理、情三个方面的吴甘来丝毫不在乎崇祯皇帝各种明示暗示,反正就是一个字,没钱。
户部不给钱,五军都督府自然就不会再去将目光放在沙皇俄国的身上,反正都是砧板上的肉,早一天晚一天下刀子没啥区别。
长舒了一口气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琢磨一下,怎么样儿把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莫卧儿这些家伙全部都拖下水,让他们一起打,越乱越好。”
张之极瞬间秒懂了崇祯皇帝的意思,当下便躬身向崇祯皇帝告辞,回去召集人手琢磨了起来。
如果这个套路真的实现了,莫卧儿、奥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国、整个欧洲,这四大部分基本上就是眼前这个世界上已知的,除去大明之外的所有地盘和国家。
这些国家和势力都打起来之后,劳工的问题解决了,以前积压的那些军火也有了销路,有了银子之后,剩下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唯一的难题就在于怎么让莫卧儿跟奥斯曼土耳其互怼起来。
大明不是没有扶植奥则朗布——通过奥则朗布这些年的动作来看,大明不知道渗透了多少人过去,才能从方方面面影响到奥则朗布,要说这些人没有明里暗里的帮助奥则朗布,打死张之极也不会相信。
然而令人绝望的是,奥则朗布有些完犊子……
虽然说奥则朗布本身也不是一块烂泥,但是他接手的莫卧儿却不再是沙贾汗治下的莫卧儿帝国,而是一个经历了四分五裂之后又勉强粘合在一起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大明已经明里暗里的对其进行扶持,然而经过沙贾汗的死,又经过奥则朗布干掉他两个哥哥的事情之后,整个莫卧儿已经开始离心离德了,虽然各个邦还没有明火执杖的独立,其实背地里已经不太将奥则朗布太当回事儿了。
甚至于,有不少人已经在暗中寻找着其他出路,比如勾搭一下附近的大明驻军,表示一下自己对天朝上国的仰慕……
张之极自问自己没办法解决奥则朗布目前的困局,除非换成崇祯皇帝这般雄才大略的皇帝过去,否则的话,估计是没救了。
当然,奥则朗布有救没救,是今天凉凉还是明天凉凉,显然和英国公没什么关系,让张之极闹心的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如何让莫卧儿跟奥斯曼开战。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剩下的倒也没什么问题了,沙皇俄国出兵欧洲几乎已经成了定局,虽然奥尔金已经挂掉了,但是在挂掉之前,奥尔金可是把自己对于欧洲的看法都跟米哈伊洛维奇都说过了。
对于米哈伊洛维奇这个人,张之极通过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的消息渠道,也算得上是了解极深,这绝对是个枭雄式的人物。
虽然这家伙现在才十几岁,但是米哈伊洛维奇的隐忍能力,让张之极都不得不为之侧目——为了麻痹帝师莫罗佐夫,米哈伊洛维奇甚至放弃喜爱的姑娘叶夫里米娅叶谢沃拉若斯卡娅,迎娶大贵族出身的玛利亚米罗斯拉夫斯卡娅为皇后。
如果仅仅是这样儿也就算了,后来米哈伊洛维奇的表现就称得上是出色了。
跟米哈伊洛维奇成为连襟的莫罗佐夫以国戚的身份总揽朝政,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朝堂上面,怎么看怎么跟老刘家最后面那几个皇帝很类似。
然而米哈伊洛维奇显然要比老刘家的那几个更能忍,哪怕是
第八百零五章 以后行,现在不行
经过对《沼泽边的黑帮故事》仔细研究,大量的英雄好汉们得出来如下结论:
第一,想要生活过得去,揭竿而起是关键;
第二,面临官兵不要怕,关键时刻求招安;
第三,给大明的军队当一下带路党还不是美滋滋
吴三桂在面对着那些英格兰的“英雄好汉”们各种各样的骚操作时,表情是一脸懵逼的那种。
吴三桂跟李鸿基研究过,如果换成自己来做这个“英雄好汉”,哪怕是在这种明知英格兰已经没救的情况下,也得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后路。
比如,在给大明的军队当带路党时,怎么着也得替自己捞到足够的好处,就算是自己享受不到,也得给自己的妻儿留下点儿东西吧
然而这些蛮子们并没有,似乎脑袋里缺了根筋的蛮子们就认准了大明牌求世主,或者说认准了崇祯皇帝就是那个传说中能够怒斩恶龙然后拯救公主的白马王子,一大票的脑残粉提前了几百年就出现在了欧洲大陆上面。
吴三桂是服气的——就算是脑残粉,那也是应该是我大明百姓们脑残粉,关你们这些蛮子屁事儿
和李鸿基一起琢磨了半天之后,吴三桂和李鸿基共同得出来一个结论:蛮子们不读书!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吴三桂和李鸿基经过研究发现,蛮子们基本都不识字——识字的好处,在大明随便拉一个不识字的出来,他都能给你头头是道的讲上半天,顺便再抱怨一下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家里的孩子们在学堂里到底都学了些什么。
总结一下就是努力想要达到一种无形装逼而没有那个实力装逼的画面。
但是别管怎么说,珍惜能够读书的机会,哪怕自己学不成也得逼着自己家的孩子读书,似乎是深埋在大明百姓骨子里的一种情怀。
蛮子们不存在这种情怀。
好好的阉割版《水浒传》被翻译成《沼泽边的黑帮故事》也就算了,蛮子们更多的还是听人讲述再加以自己的理解。
让吴三桂和李鸿基佩服的是,蛮子们更喜欢《沼泽边的黑帮故事》,而对于《三个王国的罗曼史》并不太感兴趣。
这就是一群智障!
现在是在打仗好吗这时候不研究《三国演义》,你们跑去琢磨《水浒传》这脑袋是让驴子给踢坏了
就算是那些不学无术的建奴还知道靠着《三国演义》当兵书来使,然后从中学习到一些计谋就拿来用到战场上,还取得了一些战果,你们这些二傻子就天天想着当青皮
当然,蛮子们是不是读书这种事情,吴三桂不太在乎,李鸿基自然也不在乎,两个人都只是决定回去后加大对于家中子侄读书的管教力度——不好好读书就吊起来抽!
望着眼前的一片废墟,吴三桂刚刚有些跑偏的思维被拉回了正轨:“前面就是德比了,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还有格里姆斯比这几个港口已经不用去管了,海军的那些孙子们早就爽够了,估计也没剩下几个人,倒是利兹那边应该还有些搞头。”
李鸿基嘿了一声道:“没办法,咱们地上爬的,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海里游的,更何况他们还有天上飞的帮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些蛮子们起个地名怎么这么拗口”
摇了摇头,吴三桂道:“蛮子嘛,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不过也没啥,回头户部那边肯定会想些好名字出来,没啥大事儿。”
李鸿基点了点头道:“你知不知道海军那些孙子们最近在折腾什么妖蛾子”
吴三桂斜了一眼李鸿基:“屁大的事儿已经闹的天下皆知,除了那些蛮子们不知道,咱大明军中还有几个不知道的不就是什么铁甲舰试航吗”
李鸿基面带艳羡的道:“铁甲舰啊,这可不是在舰上包一层铁皮子那么简单,而是整艘战舰都是用钢铁打造出来的,而且上面用的是蒸汽机,不用人再划浆了。”
吴三桂道:“早几年不就喊着要造铁甲舰了么,这都多少年过去了才试航,有什么了不起的再说了,那是人家海军的事儿,跟咱们没啥大关系,你操心也没用。”
听吴三桂这么一说,李鸿基顿时有些泄气了。
没错,人家铁甲舰再怎么牛逼,那也是人家海军的事儿,跟自己这些陆军的有啥关系最多也就是起到一个转运的作用,顺便再帮陆军清理敌对方的港口——不还是来抢陆军军功的
除了李鸿基和吴三桂,几乎所有的陆军都抱着同样的态度,反正海军的那些孙子就是来抢军功的,没一个好东西!
崇祯皇帝和张之极不这么看。
站在皇帝和五军都督府大头子的角度上来说,海军越强越好,尤其是在见识到了海洋的广阔之后,大力发展海军就成了五军都督府的头号任务。
现在第一艘铁甲舰终于下水,而且采用的是蒸汽机动力,崇祯皇帝和张之极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装逼机会,早早的就来到了船上。
逛遍了整艘战舰之后,张之极的表现就像是后世的某些影视剧里面的狗腿子一般:“陛下,这铁甲舰就是稳当,比福船都稳当!”
崇祯皇帝瞥了张之极一言,满脸的嫌弃:“你那是错觉!现在无风无浪的,你站福船上跟站在这艘船上没什么区别!想知道这战舰稳不稳当,还是得看风浪里的表现怎么样。”
张之极嘿嘿笑道:“陛下放心,臣都已经问过了,操控这艘战甲来欧洲的将士们都说这船稳当的很,绝对能抗的住大风大浪!”
张之极为了铁甲舰,几乎是连脸都不要了——就这么一艘战舰,从大明航行到英格兰,路上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光是一路上为了保障这艘战舰不出问题,所花掉的费用都足以再建造两艘宝船了!
然而崇祯皇帝也没有逃过真香定律。
这铁甲舰可是在自己英明的指导下才搞出来的东西,当然得好好发展,至于浪费一些人力物力,很重要听没听说过有钱任性这四个字
来回踱了几步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这种铁甲舰的优点都知道,缺点呢朕不相信它一点儿的缺点都没有。”
张之极躬身道:“启奏陛下,从目前报上来的消息看,这种铁甲舰最大的问题在于续航能力不足。
如果想要保证火力,那么煤炭的装载能力就会被削弱,同样的,如果想要保证一定的续航能力,那这艘战舰的火力就得被削弱。
实际上,从眼前的情况来看,这艘铁甲舰的火力本身就处于一个严重不足的状态,最起码比之宝船的火力要弱一些。
再加上从大明一路远航到英格兰,这艘战舰一路上已经补给了几十回,每次都是补充水和煤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