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这位正在狂飙演技的皇帝陛下虽然说不要脸了一些,可是再怎么样,只要自己三人不作死,那肯定就比殿里的这些渣渣们安全的多!

    连这位爷的心思都揣摩不明白,或者说揣摩明白了也敢不当回事儿,活该你们今天要吐血!

    崇祯皇帝轻轻的挥了挥手,伸手以衣袖擦了擦眼睛,才接着道:当初太祖高皇帝立国之时,原本是要让宗室拱卫朝廷,让宗室后代衣食无虞,故而定下祖制。

    依大明祖制,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长子世袭罔替,余子降一等,至奉国中尉止。

    朕即不敏,今大明多处用兵又为利民而大兴土木,财政紧张,无法供养这些多宗室。朕的这心里,难受啊!

    其令,崇祯十二年后,自镇国将军以下,不封!

    敲里妈!祖制你也敢动!

    沈王朱效镛当即便躬身道:启奏陛下,依大明祖制,郡王之长子世袭郡王,余子皆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皆封辅国将军,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使之代代相承,永卫大明。

    今陛下擅改祖制,只怕?

    崇祯皇帝又挤了两滴眼泪,哽咽道:怕什么?怕皇兄从德陵里面出来找朕的麻烦?还是怕天下宗室造反?

    沈王朱效镛当下便被噎住了。

    早知道崇祯皇帝不要脸,可是没想到会这么不要脸!

    怕朱由校从德陵里面出来找他的麻烦这句话,就得看怎么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直接理解为他根本就不怕太祖高皇帝从孝陵里面爬出来找他的麻烦!

    至于说怕天下宗室造反这种屁话,听听就好了,谁当真谁就是傻子!

    杀福王的时候没怕,玩命杀建奴的时候没怕,亲自带兵北征鞑靼的时候没怕,这时候可能会被了一群猪?

    朱效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这十万宗室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未必就比十万头猪强,甚至极有可能已经在宫中埋伏下了足够的刀斧手,就等这狗皇帝的命令了!

    讪讪了半晌之后,朱效镛才满脸尴尬的道:启奏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崇祯皇帝却冷笑着道:沈王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什么意思?还是说,沈王认为朕太过于刻薄寡恩?

    是啊是啊,本王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心底暗暗的赞成了一番后,朱效镛才开口道:启奏陛下,臣的意思是,直接从镇国将军开始削封,未免牵连过广?不若从辅国中尉开始?

    这下子,殿中其他的宗室干脆又恨上了朱效镛。

    你自己是藩王,代代世袭自然不担心,老子这些将军中尉什么的怎么办?就此完犊子了是不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刻,在这些宗室的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

    崇祯皇帝却丝毫没有在意这些宗室的想法,甚至于连眼泪都懒得挤了特么挤眼泪很需要演技的好不好?让朕一个小鲜肉飙演技,你怕不是在为难我胖虎?

    呵呵冷笑一声后,崇祯皇帝干脆直接道:没什么牵连广不广的,既然如今宗室已经失去了拱卫朝廷的作用反而在拖累着朝廷财政,早已有违太祖高皇帝之意,此为不孝。

    朕绝不能让各位宗亲背上不孝的名头,所以,就这么决定了罢!

    另外,对于亲王郡王镇国将军,凡不置换封地到海外拱卫朝廷的,跟咸,跟那些将军中尉的又有什么区别?

    其令,海内亲王郡王镇国将军,隔代降爵一等,直至成为庶民!

    陛下开恩!

    这下子,大殿之中除了朱聿键三人之外,剩下的都坐不住了自己堂堂亲王都有麻烦了,这下子该怎么办?

    崇祯皇帝却没有丝毫的在意,更没有让众人起身,而是直接端着酒杯,踱步到了沈王等众王爷的面前。

    眼着沈王朱效镛看了半晌,崇祯皇帝才叹息道:朕能怎么办?朕这心里也难受啊!朕也想继续养着大家伙儿,让大家伙儿的后代都衣食无忧啊!

    可是,国库没钱,朕的内帑也没有多少银子,朕能怎么办?要不,沈王替朕养着这大明的十万宗室?

    朕不求多好,只求这些宗室都能拿到奉国中尉的俸禄即可。

    若是沈王能够答应,朕可以做主让沈王一系世袭罔替,大明不灭,沈王一系永不除爵,可好?

    趴在地上没有起身的朱效镛很想问问崇祯皇帝,自己看起来就那么像个傻子一样?

    十万宗室,就算是每人一千两银子的俸禄,那一年也得一万万两了吧?

    自己这个沈王府一年能收几个大子儿?

    尤其是,现在的十万宗室在过个几年会不会变成二十万?

    谁的心里都没有底,更不敢打这个包票!

    万一自己犯傻应了下来却又完不成,那么等着自己的是什么?

    欺君之罪!

    这狗皇帝连自己的亲叔叔都给灭门了,还在乎自己?

    越想越后怕的朱效镛干脆伏地道:臣不敢!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慢慢的踱到步旁边的韩王朱亶塉身前,笑道:韩王怎么看?

    依着辈份,韩王朱亶塉比崇祯皇帝低了一辈,要称呼崇祯皇帝一声皇叔,哪怕是他的年纪远比崇祯皇帝大一些也没有什么鸟用。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题,韩王朱亶塉心中一颤。




第六百零一章 心都黑了啊!
    很多事情都得分两面来看。

    就像是崇祯皇帝说的这些事情一样,镇国将军以下的不封了,自亲王至镇**将还要隔代降爵袭封。

    但是起码还有一个前提条件不是?

    凡大明之内的亲王至镇国将军才会隔代降爵,海外的可不在其中。

    既然大家伙儿这么不识趣,那崇祯皇帝就下狠手逼着大家伙儿去海外!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韩王觉得,崇祯皇帝对于宗室,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也没玩各种套路,把宗室们像福王一样干掉,也没说不去海外就死是不是?

    还是有一条活路的嘛!

    像自己这样儿的藩王,既不像福王璐王那些亲王一样跟崇祯皇帝叔伯亲的关系,也不像唐王朱聿键一样主动去了海外,从亲近关系到在崇祯皇帝心里的分量都差了很多。

    可是崇祯皇帝依然没有直接干掉自己。

    这是什么?这就是天恩浩荡!

    心里很有些逼数的韩王朱亶塉干脆伏地拜道: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臣谨为天下贺!

    作威作福是个褒义词吧?一定是!

    崇祯皇帝这才呵呵笑道:如此说来,韩王是同意朕的方案了?

    韩王朱亶塉道:启奏陛下,臣赞成!

    妥了,打压了一个沈王,韩王这边就赞成了,其他的渣渣们该怎么搞定就是下一步的事儿了。

    沉吟了半晌后,崇祯皇帝才来回踱步道:朕方才也已经说过了,是大明之内的,不含大明之外的,比如新明岛的诸藩,就不受此令的限制。

    诸位,我大明是个什么情况,众位的心里也该有点儿数,宗室越来越多,大明的财政供养不起,到时候怎么办?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底下的宗室都沉默了。

    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就学会了思考,去考虑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些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而是无言的沉默,无言的抗议!

    大明的财政供养不起关我们屁事儿?我们是宗室,不是皇帝,谁是皇帝谁才应该操心这些事情!

    如果什么事儿都让我们替你考虑周全了,你干脆把皇帝这个位置让给我们来坐坐如何?

    崇祯皇帝心里也明白这些渣渣们是怎么想的,也知道他们是在抗议,但是崇祯皇帝依旧毫不在意。

    大明立国至今二百七十一年,朱老四就出了那么一个,不是人人都有那份本事,连宁王声势浩大的反应都被搞成个笑话,指望这十万渣渣?

    又来回踱了几步后,崇祯皇帝干脆掏出了个临时的想法:既然大家心里都抵触朕的提议,那么,自镇国将军以下,凡年满十六岁者入京,另组一支宗室亲军,众位以为如何?

    不如何!绝对不如何!

    在场的宗室虽然都是被当成猪来养的,可是就算是猪,活上个二百多年也都能成精了!

    用屁股想都能想得到,崇祯皇帝这个提议绝对不是为了让这些宗室能拿到军队的俸禄,更不是让宗室有接触军权的机会,而是打算把这些宗室当成炮灰一样去消耗!

    天启七年,这位爷登基即位,先跟建奴在京城下做过了一场,接着又是北征林丹汗,再接着就是搞死建奴。

    就在全天下的人都以为崇祯皇帝会消停一些的时候,这位爷又开始搞佛朗机蛮子,搞乌思藏和朵甘思那边的蛮子,接着又是鞑靼蛮子!

    现在满大明的周边基本上已经快要搞无可搞了,这位爷是不是会消停下来?

    在场的众多宗室,没有一个人敢下这种赌注!

    如果能消停,阿敏和莽古尔泰所率领的正蓝旗还有镶蓝旗在干什么?

    刘兴祚驻扎在奴尔干都司的四十万大军在干什么?京营的二十万大军出动一半,整个鞑靼地区现在陈兵超过四十万,他想干什么?

    会消停?做梦去吧!

    这时候突然组建一支由宗室组成的军队,用脑子想想,崇祯皇帝会怎么使用这支军队?

    快,前面有个拿不下的山头,你们报效大明的时候到了,冲啊!

    快,对面的敌人发起了绝死冲锋,你们不能丢了大明的脸面,给朕反冲回去!冲啊!

    反正怎么想,这支还没有组建,连个影子都没有的宗室军队很可能会被崇祯皇帝当成炮灰一般来消耗。

    至于说让这些人立了战功然后一步步的掌握军权?

    别搞笑了,看看崇祯皇帝的军中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吧!

    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里面,原本的张惟贤不用说了,就连现在的朱纯臣也是铁杆的帝党一枚!

    至于孙承宗,还用再说?

    领兵在外的大佬里面,刘兴祚是从建奴那边过来的,严格的说属于叛降过来的,有黑历史;

    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有夏额哲和巴特尔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崇祯皇帝这样儿的也没有什么人敢用他们,所以这四个家伙只有抱紧崇祯皇帝的大腿才能可能混的下去;

    至于剩下的,像是张之极一类的,那就更是铁杆帝党中的铁杆了,跟着崇祯皇帝干了这么多杀人放火的事儿,军功已经高到了相当可怕的地步,除了崇祯皇帝谁敢说能镇压他们?

    宗室里面的人就算是进了军队之中,想要一步步的爬上来,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些崇祯皇帝铁杆支持者的打压!

    一个宗室,你想干什么?捞军功收军心?汝欲反乎?

    哪怕不是为了崇祯皇帝的儿子帝位安稳,单纯的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些人就不可能让宗室的人爬上去!

    对于这一点,大殿中的宗室们心里都清楚的很,韩王朱亶塉当下便拜道:启奏陛下,臣愿将韩王封地置换到海外之地,惟陛下做主圣裁!

    崇祯皇帝呵呵笑了一声,没有理会韩王朱亶塉,却又将目光投向了沈王朱效镛。

    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的就是你吧?

    沈王朱效镛心中一颤,同样学着韩王的样子拜道:臣愚钝,不能明知陛下爱护宗室之意,臣万死!臣将将沈王封地置换于海外,还国内封地于少府,望陛下恩准!

    崇祯皇帝这才慢慢踱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一群心里没点儿逼数的渣渣!

    不打压你们一下,你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现在都老实了?

    镇国将军以下不封的事儿没人提了,国内亲王郡王们隔代降等袭爵的事儿也没人提了?

    最后不还是得老老实实的依着朕的想法去海外!贱胚子!

    回到坐位上的崇祯皇帝心中暗骂了无数遍宗室们都是渣渣后,才假惺惺的摆了摆手道:都起来吧。

    闹成现在这般局面,朕的心里也不想。

    可是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再不改一改这些老规矩,只怕朝廷就要被拖垮了!到时候百姓们怎么办?大明怎么办?朕怎么办?

    就算是不考虑大明,不考虑朕,也不考虑百姓,诸位宗亲总得替自己考虑考虑吧?

    没有了大明,哪儿还有什么宗亲?

    朕的话放在这里,不光是在场的诸位宗亲,朕的子孙后代也是一样,要么去海外就藩,要么就在大明国内降等袭爵,朕,不会给他们第三条路可以走!

    听到崇祯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是这般处理方式之后,在场的宗室诸人心里总算是平衡了一些。

    只要大家都一样,那么一切就都好说,就怕我们前脚出去玩命了,后脚你儿子就来捡果实,那就太恶心人了!

    但是实际上,崇祯皇帝的心里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一个皇帝,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多生儿子,保证自己死了之后有一个能继承自己的皇位。

    但是皇位只有一个,生的儿子太多怎么办?封亲王呗,然后亲王的儿子封郡王呗。

    大明朝立国之初到现在就一直在这么干。

    问题是,崇祯皇帝对于这一点倒不是太在意如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只想着混吃等死,自己要他们干什么?
1...421422423424425...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