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红妆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姚颖怡

    说到神仙洞府四个字,萧长敦失笑,这明明是个土匪窝啊。




第二二三章 归来
    不久,有消息传来,徐世基派人去过金宝钱庄,核实了那枚印凭的真伪。

    但是,没有提银子。

    对于萧长敦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

    徐世基既然让人去查,那就是想要这笔银子。

    尽管他没有提走银子,可是银子在那里是跑不了的,是他的就是他的,他随时可取。

    对于定国公府而言,三万两不多也不少,就看用在哪里了。

    但是对于养兵的徐世基来说,这三万两却是雪中送炭。

    只是就连萧长敦也一时没有想明白,徐世基的人已经到了金宝钱庄,为何没有提走这些银子。

    不提银子,换成银票也行,以徐世基之能,难道还会担心遇到劫道的,被人抢走吗

    当然不会是这个原因。

    若说徐世基现在不缺钱,萧长敦是不信的。

    对于养兵的人而言,永远都会缺银子,这就是个无底洞,养兵要银子,募兵要银子,兵器马匹更需要银子。

    富足如秦王,不也是趁着郡主护城这件事,狠宰了榆林商贾们一通吗

    可若说徐世基是不敢,萧长敦更加不信。

    他若不敢,就不会派人去核实真假了。

    从此,这件事便成了萧长敦心里的一个谜,想不透的谜。

    而与此同时,定国公世子萧祎带回了宫里的消息。

    护国公世子杨锦程去朝阳宫见过太皇太后。

    他走之后,太皇太后破天荒地让人去请了皇帝和皇后。

    在此之前,太皇太后每日只让皇后和贵妃、淑妃前来请安,除了上朝,太皇太后没在私底下召见过皇帝。

    多亏太皇太后见了皇帝,那天在朝阳宫里发生的事,才会传出宫来。

    据说,太皇太后询问皇帝,应该如何处置宜宁郡主和樊帼英封赏之事。

    皇帝说:“事关女眷,太皇太后定夺为佳。”

    当时,皇后的脸色都变了。

    但是太皇太后却很满意,给了皇帝一堆补品,便让帝后回去了。

    皇后的失态却还是落在了太皇太后眼里,可毕竟她和皇后的娘家是同一个杨家,太皇太后表面上没有斥责皇后,可是第二天就叫了毛贵妃到朝阳宫,让宫里有经验的老嬷嬷给毛贵妃看看,为何现在还没有身孕。

    毛贵妃是吏部尚书毛元玖之女,她的母亲杨夫人是老护国公杨锋的女儿,她虽是毛家嫡女,可也是杨家的表小姐。

    太皇太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示她对皇后的失望。

    “圣上的身体如何”听说太皇太后赐了补药,萧长敦忍不住关心地问道。

    “每日都要进补药,却也没有大病,只是太皇太后急于想要一位太子而已。”萧祎说道。

    萧长敦长叹一声,许久没有说话。

    皇帝也还是个孩子,和小七差不多大。

    不久,圣旨颁下,宜宁郡主劳苦功高,赐千亩良田,享亲王俸;樊帼英接掌榆林卫,授三品昭勇将军。

    虽然这早在秦王意料之内,但是消息传来,他还是很高兴。

    圣旨中的封赏是给宜宁郡主的,也就是将郡主的名号还了回来。

    从此以后,宜宁不再是奉旨修行的出家人了。

    其实此时,宜宁郡主和沈彤已在回来的路上了。

    秦王早就派人去榆林接她们了,但是郡主搬家岂是卷起铺盖就走那么简单的,一来二去,又在榆林耽搁了月余,走到半路上,遇到前来送信的,才知道圣旨已经送到京城的秦王府。

    “呵呵,这次只是把圣旨送到京城的秦王府吗以前都是派一大堆人到西安传旨的。”宜宁郡主嘲笑地说道。

    “知道去一堆人也没用,只会惹事了呗。”一旁的芳菲插话道。

    宜宁郡主哈哈大笑,指着芳菲对沈彤说道:“彤彤,你家芳菲越来越聪明了。”

    沈彤微笑:“她不懂规矩,郡主不要笑话。”

    “没事没事,我就喜欢这丫头的心直口快,我身边的,”说着,她看看自己身边的丫鬟们,丫鬟们连忙低下了头,“一个个的,说起话来越来越藏头藏尾了,反倒是我,整日要猜她们在说些什么。”

    这是事实,经此一事,宜宁郡主不但声望日隆,而且她本人也像是长大了许多,以至于她身边的人和她说话都是越来越谨慎了。

    “无论如何,郡主此后是享亲王俸了,您和王爷的俸禄是一样的呢。”沈彤茬开了话题。

    几个丫鬟感激地看向沈彤,沈姑娘是好人。

    (以下文字十分钟后替换)

    “每日都要进补药,却也没有大病,只是太皇太后急于想要一位太子而已。”萧祎说道。

    萧长敦长叹一声,许久没有说话。

    皇帝也还是个孩子,和小七差不多大。

    不久,圣旨颁下,宜宁郡主劳苦功高,赐千亩良田,享亲王俸;樊帼英接掌榆林卫,授三品昭勇将军。

    虽然这早在秦王意料之内,但是消息传来,他还是很高兴。

    圣旨中的封赏是给宜宁郡主的,也就是将郡主的名号还了回来。

    从此以后,宜宁不再是奉旨修行的出家人了。

    其实此时,宜宁郡主和沈彤已在回来的路上了。

    秦王早就派人去榆林接她们了,但是郡主搬家岂是卷起铺盖就走那么简单的,一来二去,又在榆林耽搁了月余,走到半路上,遇到前来送信的,才知道圣旨已经送到京城的秦王府。

    “呵呵,这次只是把圣旨送到京城的秦王府吗以前都是派一大堆人到西安传旨的。”宜宁郡主嘲笑地说道。

    “知道去一堆人也没用,只会惹事了呗。”一旁的芳菲插话道。

    宜宁郡主哈哈大笑,指着芳菲对沈彤说道:“彤彤,你家芳菲越来越聪明了。”

    沈彤微笑:“她不懂规矩,郡主不要笑话。”

    “没事没事,我就喜欢这丫头的心直口快,我身边的,”说着,她看看自己身边的丫鬟们,丫鬟们连忙低下了头,“一个个的,说起话来越来越藏头藏尾了,反倒是我,整日要猜她们在说些什么。”

    这是事实,经此一事,宜宁郡主不但声望日隆,而且她本人也像是长大了许多,以至于她身边的人和她说话都是越来越谨慎了。

    “无论如何,郡主此后是享亲王俸了,您和王爷的俸禄是一样的呢。”沈彤茬开了话题。

    几个丫鬟感激地看向沈彤,沈姑娘是好人。



第二二四章 巷子
    这座城位于榆林与西安之间,占地不大,也不富庶,但却驻扎着西秦军五万兵马。

    这五万兵马不属于任何卫所,也不在兵部的名册上,他们是募兵,没有军籍,打仗的时候,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从军的都是穷苦百姓,一个兵勇给十两银子,明知当兵会去送死,但是一个人死了,却能养活全家。

    他们活着的时候有军饷,也能养活家人,他们都是青壮,死的时候还很年青,所以他们的孩子都还年幼,不能养活自己,只能出来乞讨,他们大多是从穷乡僻壤里来的,父亲曾经在这里当兵,除了这里,他们不知道还能去哪里。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座城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孤儿。

    “老爷爷,哪里的乞儿最多啊”芳菲向路边摆摊的老人询问。

    “城隍庙、老店街、白子河,还有眼前这里,都是乞儿常来的,唉,我在这里摆摊十年了,这些乞儿每年都会换。”老人叹息。

    “会换,为什么”芳菲不解。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去了更富庶的地方,还有的是被人牙子带走了,唉,他们走了,又会有新的过来,边关总在打仗,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都会死人,死的人越来越多,来这里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多,每天都会有死去的孩子被抬到乱葬岗埋掉,常来我这里要冷馒头吃的那个孩子,已经好几天没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

    流民多的地方,就会多发疫症,城中有了疫症也会传染到城外的军队,官府防微杜渐,每天都会派人把死尸抬走掩埋。

    老人唉声叹气,开始擦拭摊子,不再说话。

    芳菲扁扁小嘴,红着眼圈儿走回沈彤身边:“小姐,那些孤儿真的好可怜啊。”

    是啊,的确可怜,常年累月开粥棚也养不了全部。

    沈彤转身往远处的巷子走去,巷子口上有两个乞儿正在向这边张望。

    许安大步向前,走到沈彤身边,道:“沈姑娘,这地方很乱,我们先去看看吧。”

    “无妨。”沈彤一笑。

    也是,更乱的地方她也去过,刀光剑影里走出来的,几个乞儿岂会让她怕了。

    许安和路友快步跟上。

    说是巷子,其实就是一溜店铺的后墙外面,后墙很高,青砖的颜色不一样,可能是担心这些乞儿会翻过墙头偷东西,所以加高了。

    墙头高了,巷子就格外阴暗,外面阳光灿烂,这条巷子却依然掩映在阴影中。

    看到有人走过来,站在巷子口的孩子们有些吃惊,这里的人对他们避之不及,远远看到他们就要呼喝,更没有人会走进他们住的巷子。

    他们惊讶地看着走过来的人,神情呆板而茫然。

    芳菲想把刚买的米糕给他们,沈彤把她的手按住了。

    那几块米糕,足够这里的孩子们争得头破血流。

    巷子里有十几个孩子,他们横七竖八,或躺或靠,蓬头垢面,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只有五六岁。

    沈彤冲着许安路友点点头,两人走上前去,弯腰查看那些躺着的孩子。

    “他还活着,没有死,不要把他们抬走!”一个孩子跑过来,伸出两只脏兮兮的手,拦在一个躺着的孩子面前。

    沈彤认出他来,这是刚刚在巷子口的孩子。

    那孩子和她差不多高矮,那张脸脏得已经看不出本来模样,听声音是个男孩子。

    “小兔崽子,快点让开!”路友喝道。

    他高大粗壮,声音凶狠,孩子非但没有害怕地避开,反而挺起胸膛,恶狠狠地说道:“不许动他!”

    路友是火爆脾气,抡起拳头就要打,被许安拉住。

    这时,站在后面的沈彤淡淡地说道:“你看我们像是收尸的吗”

    那孩子一怔,再次打量面前的四个人,的确不像是收尸的,收尸的人全都包得严严实实,生怕染上根本没有的疫症。

    孩子崩紧的脊背稍稍松弛,但很快又崩得笔直:“那你们要干什么,我们没有钱。”

    路友再也没有耐心,一把将那孩子推开,弯腰去看躺在地上的孩子。

    “发烧了。”路友先是探探孩子的鼻息,又摸摸他的额头。

    沈彤看向巷子里的其他孩子,问道:“还有谁是生病了的”

    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扬起:“你们是郡主派来给我们治病的吗”

    沈彤看过去,那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和其他孩子不同,她身上的衣裳虽然破旧,但是脸上很干净,不像是乞儿。

    “郡主”沈彤问道。

    “我听人说郡主来了我们这里,郡主是活菩萨,昨天我去过官驿,可是那些当兵的不让我们靠近。”女孩子说道,声音里没有委屈,更多的是兴奋。

    “你去见郡主有事吗”沈彤很好奇。

    “菩萨的神水能治病,郡主是活菩萨,她一定也有神水,我想找她要神水,几滴就行。”小女孩很瘦,可是一双眼睛却是亮晶晶的。

    “我没有神水,但是我能让大夫给他们医治。”沈彤微笑。

    “真的吗你真的要给他们治病吗他们不能死,死了就要把抬走了。”小女孩的声音兴奋,却带了哭腔。

    “当然是真的,有几个生病的”沈彤又问。

    说话之间,路友和许安又查看了几个孩子,听到沈彤询问,许安转身说道:“只有这一个是发烧,其他的不是,像是饿的。”

    “饿的”沈彤想起刚刚摆摊老人说的话,那老人说已经两三天没有看到常来乞讨的孩子了,“你们是讨不到饭了吗”

    “才不是,这里的人虽然讨厌我们,但是也会有好心人施舍我们的”,说话的是先前拦着他们的男孩子,他越说越生气,大声道,“就是因为郡主要来,当官的怕我们惊扰到郡主,派了官差过来,不让我们出去乞讨,街上每天都有官差巡逻,看到我们就往死里打,我们不敢出去,更不敢乞讨,每天只能让小妹一个人出去,她一个人讨来的东西根本不够我们这么多人吃。郡主再不走,我们没有病死,也要饿死了。”



第二二五章 跟我走
    “不要说郡主坏话,郡主是活菩萨,郡主能救我们。”说话的是那个小女孩,想来她就是那个小妹,她看上去不像乞儿,所以这几天来都是她出去乞讨。

    郡主要在这里经过的事,当地官员早在多日前就知道了,除了净街扫尘,看来还清理了城中乞儿。

    沈彤记起刚刚就有两个孩子在巷子口张望,应该是在看有没有巡逻的官差。她想起郡主提起的那些孩子,想来那些孩子和这个小妹一样,干干净净,所以才会让郡主看到。

    “郡主过两日就要走了,她不会救我们的,没有人能救我们。”男孩子说道。

    沈彤打量着那个男孩子,小小孩童紧握拳头,如同一只愤怒的小兽。
1...6364656667...2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