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颠覆晚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边郡箭手

    而城头上的金军则哈哈大笑:“告诉山东的讨饭鬼们,滚回赞州去。”

    “这城池原本被红袄军占着,是俺们家高天王带兵征讨来的,官家命他好生镇守着,此番蒙古人一来一归,怎么就变成你们的了”

    “怎么着不服气吗现在城池就被我们占着,你们有本事上来。”

    “混蛋,你们仗势欺人,厮杀不见你等立功,内讧的本事倒是有。”

    城头上的金军闻言大怒:“恶性不改的反贼,我治不了蒙古人还治不了你,兄弟们,给我放箭!”

    而奉命过来收复这一地区的徐规当然不客气,两军就此爆发了摩擦。

    所谓的摩擦,可并不是挤一挤蹭一蹭,在单州城外,双方直接拔刀相见,太平军的百战之师岂会把这帮弱鸡放在眼里,砍死砍伤对手三十多人。金军赶紧退回城内,而徐归下令攻城,只不过半天的功夫,伤亡了十几人,就把金军




第二章 定风波(下)
    开会的时候,除去对蒙古纲的金军有斗争策略外,对于纥石烈志和完颜合达也各有政策,。俊知道,完颜合达此人简在帝心,深受完颜珣的器重,肯定不会屈居一个益都府,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提拔,肯定是拉拢不过来的,但是纥石烈志则不一定。

    纥石烈志忠于金朝,忠于女真,而且从心里并不觉得汉人赶得上女真人,这固然是他和高俊的立场之间有一条长长的鸿沟;但是他爱惜士卒,赏罚必信,又勇猛善战,对于高俊也是推心置腹——在他认为高俊也忠于金朝的前提下——倒显得他这些粗鲁气质有些可爱。

    在高俊看来,纥石烈志还是有改造的可能性的,他也很想让这员猛将到自己的麾下来。所以,对完颜合达的金军要客客气气的,但是不必交心,而对纥石烈志,则要多做工作。

    之后又探讨北线战事,潘正极力主张一鼓作气,即刻收复北部六州,驳斥了所谓休养生息的说法,得到了高俊的支持,全军很快就统一了思想。

    但是在开完会后,何志也却突然把高俊留了下来,笑嘻嘻的也不说是什么事,过了好半天,才附耳对高俊说了几句话。

    高俊的表情仿佛是何志也对着他的耳朵吹了一根毒针,几乎是跳起来问:“你说的可是真的”

    “骗你干什么,人已经送到东平府那里了,估计现在正和殷姑娘喝茶呢。”

    “她,她带了多少人”高俊居然有些发抖了。

    “一个人也没带,她是偷偷跑出来的,算运气好,一般来说,一个弱女子这么乱跑,想来已经失踪了。”

    “倒也是她福大命大,也是机智勇敢,是个好姑娘。”高俊沉吟起来。

    “我说,你不会开始想要齐人之福了吧”何志也给高俊倒了一杯热水:“先喝点热水。”

    “齐人之福当然不敢想,不过人家现住大老远的来了,总还是要热情招待一番的,我手下的精兵良将也不少,不少人还没成亲呢。”高俊有些苦恼的揉了揉头发:“但是这件事我怎么向开封解释难不成告诉完颜珣说,县主自己跑过来了,而我又不打算成亲。”

    略微沉默了一下,何志也说:“还是抓紧时间巩固根据地吧,今年的话也许我们能彻底挡住蒙古人的攻势,并且进行战后重建,那么明年也许我们就能在河北平原上与蒙古人发生战斗,后年或者大后年就可以发动北伐战役了。”

    高俊点点头,实力才是根本,高俊之所以不断的和光同尘,与朝廷虚以委蛇,还是希望抓紧时间巩固自己的力量,不把它们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南线的蒙古军撤退之后,完颜合达等人也在北线发起了收复行动,但是解围益都府失利,只能在外围继续观望,而完颜合达亲自赶过来与高俊会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和完颜合达一起来见面的还有纥石烈志,一见到高俊,他就急忙说:“温敦郎君,我听说在曹州和单州的事情了,蒙古监军所为确实有所不当,但郎君也不该与友军兵刃相见。”看着高俊脸色不好,纥石烈志叹了口气,低下头慢慢说:“我也知郎君对国忠诚,多为国效力,但是郎君行事也应该谨慎些,避免惹起物议,郎君在山东改革官制,解散猛安谋克,说实话,我心里并不反感。毕竟眼下蒙古强大,事急从权解散猛安谋克,事后再恢复也就罢了。但是这等作为必敬畏和国家之体,因而,朝廷上下对郎君也多有微词,郎君以后应该小心行事,切莫再做如此争议多番的事情了。”

    完颜合达也点点头,对高俊说:“纥石烈节帅所言确实是为了宣帅着想,宣帅应该多思



第三章 春晓曲(上)
    前方是战场,而后方更是战场,在高俊准备收复北方六州的时候,何志也正在主持根据地一轮又一轮新的改革。

    鲍员外大概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当上县令。眼下根据地干部不足,社正们去当管正,管正们去当县丞,县丞们去当县令。

    虽然说职位又提高了一级,但是待遇却没有跟上,鲍员外骑着自家的驴,跟着两个仆人,来到了密州安丘县。

    刚刚经过战火,县里穷的要命。县城没有城墙,只剩下六十多户人家,一家商铺里也没有,衣衫褴褛的老人和冻得乌青的孩子站在街角,呆呆的看着新任的太爷上任。

    第一项工作是建立组织架构,重新在当地挑选合适的人组成县公廨,在当地仅存的几名读书人都被鲍员外拉拢进来,暂时充任大小官吏。而跟着鲍员外一起进驻的是一个民兵都,也在当地募集了十几个壮丁,总算是建立了当地的治安力量。

    这项工作花了十天左右,而这个时候,县城里已经开始出现因饥饿而浮肿的人,孩子们整天呆呆的坐在民兵的营房外面,看着粮米源源不断的往里面送。

    很快,相应的道路也修缮完成,从老根据地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各地方送米,鲍员外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在这个饥荒的时代,有粮食就掌握了几乎绝对的权力,从南宋抢的大米,如今成了高俊稳定山东的磐石。

    随后则是招纳周边的流民,在战争阶段,不少人逃入了山中,现如今是把他们重新找回来的时候了,大部分人听说太平之后都欢天喜地的带着剩余的家产赶紧回家,但也有少部分人出于对战争的担心,或者是不想再继续交税了,想要在山里偷偷种田养活自己。

    对于这种情况,鲍县令可绝不姑息,恰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在山里偷偷种田的村民大概是觉得伙食太寡淡,下山偷了村里一只鸡,鲍员外正式宣布,继续躲在山里就形同盗匪,要求他们立刻出山,继续完粮纳税。

    在民兵的威胁下,大部分人也都乖乖的出了来,他们并没有被为难,但极少数死硬分子仿佛被指点出一条光明大道一样,真的跑到了山上去当匪徒了。

    在当地村民的带路下,民兵包围了这些人藏匿的山头,并且开始搜检,很快就将这等人一一找出。

    这些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叫饶命,说实话,大部分人也都是村里的乡里乡亲,以至于当地百姓都有些于心不忍,加上这群人也没干什么坏事,大家都看着鲍员外。

    然而此时磕头也没有用了,民兵们轻松的问出了为首之人,直接呈报根据地机关,准备判处死刑,而剩下的协同之徒,则按照根据地最新发文件的指示精神,斥责之后予以释放。

    太平军这会儿办事效率相当之快,卷宗被送到老根据地,也就是审核了四天的功夫就直接被发放回来,前前后后还不到半个月,为首之人就脑袋落地了。

    随后开始丈量土地和清查账目,一颗人头刚落地,谁也不敢对新任县令虚以委蛇。最重要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也来到了这里,成为了鲍员外的副手,很明显,中学教育对他处理政务有很重要的作用。

    原本难以处理的旧帐烂帐,如今都被简单分割,还活着的人自然还能领到原有的土地,而已经死去的人土地则按照基本的继承原则分配,尽管鲍员外本人都不是特别理解,但还是遵循了根据地发出的指示,那就是女性亲属有同样的分配权。

    这样激进的继承政策原本还让何志也比较得意,但是没过多久,“带田寡妇”的出现就让军兵当中出现了情绪浮动,地方上也议论纷纷。

    &



第四章 春晓曲(下)
    寿张县内的一座新式礼堂里面,白卉宣读了分家名单,根据行政命令,根据地医院将被拆分,陈郎中将要率领一半的人筹备建立第二医院,初步把地址定在了益都府。

    今年春季,何志也向医疗方面追加了投资,除去两所医院的设立之外,还要修建医疗学校和研究所,与此同时,对乡村郎中进行统一培训。

    被念到名字的人都有些依依不舍,但是同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大家把医疗器械重新理顺,写好了交接单,做好重新分配的准备。

    陈郎中原本想把自己的女儿泉子也带到益都去,没有想到泉子听说之后,连夜说情把自己调到了绣工学校去当教师,把陈郎中气的够呛,也成了医院的笑谈。

    整个医院的人都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向往,根据何先生所说,根据地的医疗投入以后还会追加,整个山东可能要设立三所综合医院,各州都要设立医疗点,这些医疗点可以接纳病人,还要能够对赤脚郎中们进行培训。新的诊金制度和医疗分科制度也正在筹备当中,医护分离,医药分离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此时,何志也案头上的白纸还没有落下点墨,他知道,之后的举动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医疗体系。

    现代中国的医疗体系对医生和护士们压榨太多,而且对财政负担太大,但确实让何志也无比怀念它的高效便捷;新中国初期的医疗体系也算得上惠及全民,但是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配套才能发挥出来,而高何还没疯到在13世纪大搞**。

    美国的行会制医疗培训体系虽然已经被国内人民吐槽很久了,考取医师执照之难,收费之昂贵,排队之繁琐,体系之复杂,古今中外绝无可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医疗制度确实对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分头覆盖了一些,并且还有持续活跃的能力。

    相比而言,何志也也对根据地的中国古代医疗力量进行了一番考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失所望。

    宋代开始读书风气大盛,但是科举的道路敞开的也不那么宽阔,大量读书不成的人转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纷纷挂起了济世仁人的招牌。

    这类儒医大多没有专业的医疗水平,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对慢性病和传染病也基本上没有认识,只是凭借着搜集来的几本医书,加上自己的臆想理解,主要以汤药的方式加以治病。医学研究也因而中断,解剖被视为是丧尽人伦的手段,而在此之前的那些医书则变成了不可动摇的经典,而且越古老越珍贵。

    宋元时代的儒医合流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化,黑乎乎苦兮兮的中药汤液也逐步变成了中医的唯一印象。清代医生王士雄在其著作《归砚录》中曾经说,远古医学,无分内外,刀、针、砭、刺、蒸、灸、熨、洗诸法并用,不专主于汤液一端,但是近代以来的医家只会使用汤液。

    这就是大量科举不第的读书人涌进医学的后果。

    当然,仅仅指责穷措大倒也是不对的,政府同样对行医缺少监管。在这个时代,无论中外,对医疗的唯一监管就是召集那些好的医生进入宫廷服务。即便到了社会高度发展的明清时期,除了太医院之外,社会上的医疗资源也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明朝初年,洪武大帝设立医正、医户,但是到隆庆时期就已经基本解体。从此以后,没有秩序监管的医疗力量就在中华大地上野蛮生长。

    用敲破的鼓皮治胀气病,或者是非要找原配的蛐蛐蝈蝈,再或者是觉得穿山甲能打洞就能通乳,大抵都是这等人胡思乱想出来的。

    根据何志也的考察,乡村郎中不但业务平平,而且和宗教力量都有所不清不楚,释老二教在中医乱象当中也起了不小的



第五章 行路难(上)
    后方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时候,前线的军队也在重新整肃,尽管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但是高俊还是不肯放松对部队的纪律约束,越是这种大战结束之后,越有可能深刻的改变部队的精神面貌,此时必须要抓紧。

    首先是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在四五天之内,高俊亲笔签发作为奖励的物资就包括粟米六十石,稻米二十石,茶叶三十銙,肉类一千二百斤,酒十五斗,绢五百匹,绫四十匹,缎四十匹。

    各类各样的庆功仪式也是层出不穷,有高俊亲自主持的,由各营自己主办的,军事长官们亲自为立功授奖的军兵们颁发勋绶,军报里面屡屡报道普通士兵的先进事迹。

    大众媒体的创办,将会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并使人们对公众事业有更高的参与度,并且深刻的为集体感到荣耀。

    在20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候,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写过一本著名的作品《乌合之众》,这部作品深受国内出版社的爱戴,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出翻版。因而人们也常常对其中的观点深信不疑,对群体无意识这一说法推崇备至。

    但是社会心理学家们事实上已经不再推崇勒庞的观点,事实上,勒庞的观点除了塑造鄙视链,营造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之外,目前来看,很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与之恰恰相反,同时期的塔尔德把大众媒体时代的公众视作是新道德出现的重要推动力。升斗小民从来不应该与愚蠢和道德完全等同,恰恰相反,他们对公众事物笨拙的参与是新社会公众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少在高俊的军队里,集体荣誉感已经成为了维系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太平军的军兵,自然会感到骄傲,同时士兵们也为本旗和本都感到自豪。在足球比赛上,获得胜利不但会让队员们受到奖励,而全体军兵们也都与有荣焉,即便他们事前没有冒着领小军法的风险偷偷押注。

    所以,当军兵们看到军报上报导的本军本单位的英雄事迹时,无不为之骄傲自豪。

    除此之外,则是由军典主持的各类教育,还邀请了在沦陷区的百姓作宣讲,让军兵们更深刻的了解在过去几次讨伐当中根据地所遭遇的苦难。

    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之外,还要进行的就是对军事技能的重新训练,从太平军总部机关到各营各旗各都,都要自行举办会议,商讨作战得失。

    高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会议要求:环坐会议。也就是所有的参与者坐成一环,没有明确的上下级之分,每个人均可以自由发言。

    事实上,早期的女真人就是采用环坐来商讨军事方略的,某种程度上,没有明显的阵营之别和上下尊卑之别的会议环境,更容易让下位的参与者们积极活跃的提出意见。

    要总结军事经验,就必须从基层军兵下手,所以采用这种开会形式更加有利。在各队各都的会议上,军兵们果然提出了相当数量的建议。

    而汇总在高俊这里,主要是四条。

    第一,扩大贴军和牛马数量,以减轻军兵的作战负担,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军兵连续作战极度疲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牛马和贴军帮助分担,太平军正贴比高达2:1,在目前的各路军队中都是极为罕见的高正军比例,以后要适度的增加贴军和民夫,帮助正军分担。

    第二,增加远程投射武器,太平军没有弓箭手,这一直是高俊的心病,现如今随着南北各路人马来降,已经初步具备了组建弓箭人马的能力,尤其



第六章 行路难(下)
    本次冬季演习不仅仅是为了说服军官们采用新的进攻战术,更主要的目标是检验太平军在冬季作战之后,实力恢复的程度以及对攻打城市的战力保持。

    在模拟演练当中,太平军呐喊攻城的景象非常壮观,而且军兵们表现出色,看得出来,尽管过去几个月,他们遭遇的都是野战和防守,但也没有忘记如何攻打城池,这将为六州之战带来更大的胜算。

    “屏波,你们干的不错。”看着演习井然有序的样子,高俊忍不住夸奖温逢海,现在他已经不直呼其名了,而是尊称其字。

    此时温逢海和其它参军围在一张大桌前面,还在埋头收发汇理文件,听见高俊的夸奖,抬起头来欲言又止,又低下头去整理文件了。
1...151152153154155...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