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老子是皇上赵洞庭颖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贰蛋
赵洞庭面色淡然,“这便是赵某做的诗,还请诸位鉴赏。”
他面色平静,但心里却是如同惊涛骇浪。
这便是读书人
这便是他新科举制度后产生的读书人
难道……是大宋现在太过兴盛了么
他没想到,这些举生们所作的诗竟然都是赏花赏月,赏夜赏风。只偶有暗颂朝廷的。
而有关边疆战事,或是以往大军功绩的,竟是半句都没有。
可这十年来,大宋又有几日是真正安定的
他不禁在想着,将守护社稷的重任都放在禁军身上,不让百姓有半点危机感,这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如果大宋以后的读书人都只会这般空谈风月,却没有半点山河崩毁的危机感,他禁军纵是覆灭元朝,大宋又能昌盛多久
众举生们再度安静下来,神色各异地盯着赵洞庭。
有人愤愤起身,道;“此诗乃是唐朝杜牧所做,和你有何关系”
然后看向温庆书,“如此厚颜无耻之辈,温姑娘也将其请来赴会”
说罢竟是拱拱手,“常某羞于与这样的苟且之徒为伍!”
然后就要向着外面走去。
其后接连有几人站起身来。
唯有温庆书,深深地看着赵洞庭。眼神中似有眸光光芒流淌而过。
1355.捐献银钱
“诸位且慢。”
随即温庆书止住要走的几人,轻轻叹息,道:“赵公子乃是有学识之人,又怎会偷用杜牧之诗来贻笑大方”
她仍是深深看着赵洞庭,忽的对着赵洞庭深深揖礼,“公子之胸襟,让庆书敬佩。”
赵洞庭对这温庆书印象倒是不错,轻轻点头。
其余学子都是古怪看着温庆书,不知她为何这样。
阿诗玛看着赵洞庭,脸上若有所思。她不是宋人,但这首《泊秦淮》,却也是听过的。
赵洞庭的用意,她俨然揣摩出来了些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应是书生不知边疆苦,皇城作诗吟风月才是。
她是渤泥亲王,辅佐渤泥国王有段时间。在众人中,最是能体会到身为皇上的赵洞庭的感受。
温庆书缓缓站直了身子,眼神再度扫过众人,又道:“其实今夜庆书请诸位来,作诗不过是个名义,而是有事想与诸位商议。”
众举生都看着她。
看在温庆书的面子上,那几个要离席的也都坐下。
之前那出声的公子哥打量赵洞庭两眼,又看向温庆书,“庆书姑娘有何事直言无妨。”
温庆书道:“诸位可知现今我朝将士正在北疆和元朝开战又可知我朝将士已入西夏,欲和西夏皇上联合抗大夏且在我朝西疆,吐蕃五万大军也是兵临城下”
众人都是微愣。
然后有人道:“这些事我倒是有些耳闻。”
他对着皇宫方向拱拱手,“我朝皇上雄途大略,早有意吞并元朝,再让我们大宋现鼎盛之世。如今发兵西夏、元朝,想来是皇上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边疆有我们大宋百战不殆的禁军在,必将所向披靡。温姑娘忽出此言,不知何意”
温庆书道:“那诸位可觉得这和我们是否有关系”
众举生良久的沉默。
然后议论纷纷。
有人道:“出征打仗乃是禁军之事,我们……又如何插得上手”
温庆书道:“禁军诸将士在边疆浴血奋战,我们纵然插不上手,难道就应该在这里,坐享朝廷为我们创造的繁盛安定么”
赵洞庭眼神些微诧异,不禁多打量了温庆书几眼。
温庆书作为女子,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已是压过在场的所有读书人了。
只也有人道:“将士行军打仗,文臣治国安邦,我等寒窗苦读,不也是希望为朝廷、为皇上效力”
温庆书轻笑,眼神落在这说话的举生脸上,“祁公子当真是为朝廷效力而不是为光耀门楣”
那举生脸有些红,愣是没好意思再说出话来。
他们或许真有为朝廷出力的心思,但更多的,怕还是为光耀门楣。
赵洞庭看到此景,不禁轻轻摇头。
这些举生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他还记得还是钟健、毛崛他们那场初次科举,那时候的举生们,可并不是这样的。
不管是儒将、武将还是各科举生,中得进士以后,有不少都请命前往边疆。
如邕州阵亡的朱茗鍇,再有庞文波,他们那些人都是儒、武双进士,若留在朝廷,也能平步青云,但不都选择镇守边城去了
而现在,朝廷报名武举的举生越来越少。高中以后,愿意前往艰苦边城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他纵是宣扬爱国情怀,如今过去这些年,民间多数人也都是已经麻木了。
或许他们是在想,又没有敌军打进国内来,又何须得他们这些人上前线
温庆书看着那祁公子面色有些讪讪地坐下,又缓缓道:“诸位莫要忘记,皇上曾有言,这大宋,不仅仅是他的大宋,也不是禁军的大宋,而是全天下百姓的大宋。我们这些人虽是文人,但皇上要创下前所未有的鼎盛帝国,难道就真的只是前线将士们的事么若是鼎盛帝国全由前线将士用血肉拼搏而来我们这些在后方还在为光耀门楣而读书的读书人,又有何资格享用这样的安定这样的繁华又有何资格在边疆硝烟四起之时,还在这里吟诗作对”
众举生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悄然低下头去。
现在想来,他们作的那些诗中虽有还算出彩的,但真正是不合时宜。
有人看向赵洞庭的眼神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位赵公子以“泊秦淮”的名句暗讽他们,他们又有何资格去辩驳
为天下兴亡而读书。
有人不禁想到自己还年幼的时候,坐在窗前,山河破碎,也曾立志,要挽救这国家,匡扶这社稷。
只后来皇上横空出世,大宋欣欣向荣,这样的理想,怎的又悄然消失无踪了呢
温庆书又道:“庆书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有义之士,以诗会之名邀请诸位前来,实是庆书心中有个想法。不知诸位是否愿听”
还是那离她最近的公子拱手,道:“庆书姑娘但请直言吧!姑娘一言,我等如醍醐灌顶,实是愧疚。”
温庆书轻轻点头,道:“我等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上前线杀敌自是不能,但庆书以为,我等在后方却就未必不能相助前线将士。眼下前线将士们的军饷、粮草等等皆是由朝廷在供应,而我等,又都享受着朝廷带来的福利。正值国难之时,我国周遭强敌环绕,且元朝也据传远远不像以前那般好对付,我等读书人,除去应用功读书,报效朝廷以外,未免不能慷慨解囊,凑些银钱,以缓解朝廷压力。”
她眼神再扫过众人,“庆书是今日诗会之发起人,也愿做此发起人,愿立誓,筹得银钱必如数献给兵部。在此,庆书便厚颜带个头,捐献一千两。”
说完,从自己袖袍中掏出了十张一百两的华夏币,放在了桌上。
她旁侧有侍女端着盆,将银钞放在盆里。看向众举生。
温庆书又道:“诸位家中情况,庆书并不了解,也不敢强求诸位捐款。只求诸位,能将此事在咱们读书人中传扬开去,若有心慷慨解囊者,也无需经庆书的手,直接进献朝廷便是。”
有举生微微蹙眉,“敢问温姑娘,这是朝廷的意思……还是……”
温庆书道:“庆书不过寻常读书人,朝廷的意思又怎会传到庆书这里,让庆书来做发起人”
“温姑娘心怀社稷,在下佩服。”
刚刚说话的举生露出些微自残之色,不再多言,走到温庆书旁侧,从袖袍中掏出五张银钞,放在了侍女托着的盘内。
温庆书低头在纸上写,嘴里还念:“文秀举文公子献银五百两。”
赵洞庭看她这样,嘴角微微勾起,心道:“这温姑娘倒是不俗。”
刚刚温庆书这番话连捧带讽的,又故意将文秀举捐款的数量都说出来,估摸着其余人也不好意思不表示表示。
他现在也总算明白,为什么温庆书请来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举生了。
看来这温姑娘并非是忽然之间才生出的这样的想法。
还好,读书人并没有全部麻木。
赵洞庭深深看着温庆书,只道,要是天下人都如温庆书怎样,那他这做皇帝就算是天天睡大觉,也能心安。
其后,一个个举生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心意。
温庆书一一谢过,且不忘叮嘱,让这些举生们拉进来更多的同伴。
她是真正想为前线大军做点事的。
赵洞庭看向后面李狗蛋。
李狗蛋会意,“多少”
赵洞庭道:“全拿出来。”
李狗蛋索性将腰包都直接给了赵洞庭。
赵洞庭其实没什么用钱的地方,但作为皇帝微服,银钱自也是必带之物。这无需他去交代,自有人会和李狗蛋说。
赵洞庭和阿诗玛拿着腰包走到前面,将腰包直接放在了托盘上。
那侍女微怔。
1356.连下两城
周围几个正在掏钱的举生也是微怔,脸色忽的有些尴尬。
他们这些人里,还真没有人如赵洞庭这般将钱囊都给直接拿出来的。
只想到刚刚赵洞庭念的那首《泊秦淮》,又是了然。
这才是真正的心怀社稷的读书人啊……
几个举生想想,要多从袖袍中掏出了几张银钞。
只那侍女打开赵洞庭的钱囊后,却是愣在了当场。
温庆书有些疑惑偏头,“怎么了”
她始终低头在写,周遭又有众人环绕,刚刚倒也未注意到赵洞庭来了。
侍女回神,有些结巴道:“这位、这位公子捐献了……一、一万两……”
周围瞬间鸦雀无声。
虽然赵洞庭这钱囊鼓鼓囊囊的,但也没谁想过,这里面竟然会有这么多的钱。
以现在大宋的生产力和银钞数量来论,虽然不再如银钞刚刚面世时那么值钱,但一万两……怕也相当于后世一百万了。
这当然是笔巨款。
温庆书满是惊讶地向前看,却只看到赵洞庭和阿诗玛离去的背影。
她张张嘴,欲喊住赵洞庭,只眼神却又不经意瞥过钱囊上的那个图案,眼中有道光芒掠过,忽的闭了嘴。
然后她又低头,“赵洞庭赵公子捐献银钞一万两……”
但她些微颤抖的声音,显然说明她现在心情并不平静。
赵洞庭和阿诗玛的离去,并未惊起什么波澜。只有不少举生,都是看着他们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赵洞庭带着阿诗玛、李狗蛋还有君天放直接回了宫。
之后那诗会是什么样,他自是不知道了。
但他也没有必要看下去。
看到那些举生们都各自捐献银钞,他的心情已然好上许多。也的确有灵光在脑海中闪现。
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大家都是大宋人,那也应当同甘共苦。
他意识到之前自己太过呵护百姓,乃至于如呵护温室里的花朵似的,让他们没有半点居安思危的想法,是不对的。
虽前线厮杀真不是百姓们应该去做的事情,但总也得让百姓们知道,前线还有将士在浴血奋战。
让他们明白,将士也不是生下来就该为国家、为百姓们打仗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回到宫中时夜色已是颇深,但赵洞庭还是将自己关在了御书房内。
又是两日。
在谭嗣原率军攻下唐州以后,岳鹏、赵虎两人也终是率军分别到得邓州、蔡州城外。
元朝南京路境内各支兵马匆忙向着这两城汇聚。
同时间,开封府、郑州等地也是有大股援军聚集。
元皇真金在收到唐州被破的消息以后据说是在朝会之上大发雷霆,责令各军将宋军驱逐出境。
同时,还派遣使臣向大宋而来。
只这些,当然还是没有对岳鹏、赵虎两人造成什么影响。
他们都听赵洞庭的命令,只管拿下邓州、蔡州。其余的事,哪怕是天塌下来,大概也不会去理会。
大宋淮南东路。
天罡军军长文起率领天罡军,在元帅苏泉荡的令下先行,赶在天英、天富等军汇聚以前,也是兵临到泗州城外。
邓州。
岳鹏亲率五千天魁军到城下。
军中旌旗蔓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