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浪潮之巅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佛即心兮

    闻言,方辰颇有深意的瞅了沈伟一眼,然后说道:“这事你让我怎么帮?而且我开口,不依旧还是要跟段总好说好商量,他要是不同意的话,你还打算让我强摁着段总的脖子低头不成?这事你去跟段总说,比我说强,而且段总马上就要走马上任了,04机的事情,他有责任解决。”

    沈伟悻悻的干笑了两声,心中更是忍不住暗中吐槽,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方总您按着段总脖子,强迫段总低头的事情还少吗?

    反正在他的记忆中,凡是方总和段总有争执的事情,最终都是以段总低头作为结束的,段总几乎就没有说服过方总。

    即便有,那恐怕也只是一两次而已。

    从沈伟微妙的表情中,察觉到其心中的想法,方辰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好像自己平时的工作作风是霸道了点。

    但这一次,他真没有打算插手,扣下小霸王和富士康工程师的事情。

    倒不是说,他怕段勇平不愿意,只是不想现在公司他们这些高管的内部沟通,还需要经过他这倒手来传达,或者说协调解决。

    之前,各分公司各自为政,他在其中调和一下,没什么问题,但现在总公司马上就要成立了,还依旧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他去说,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他这个总公司还有什么成立的必要?

    并且他对自己以后在公司的定位,就是一个决策者,掌控大局的存在,公司一些细碎的琐事都交给段勇平,沈伟他们这些高管来协商解决。

    那么尽量快的,让他们进入,熟悉这种工作状态,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相互商量解决,就很有必要了。

    见方辰真这么坚持,沈伟只好一脸苦涩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其实倒不是说不敢,或者不想跟段勇平沟通,算起来他和段勇平已经认识了将近三年,比认识方辰的时间还长,而且去年这个时候,他还是小霸王的副总,跟段勇平之间真的没什么不能说的。

    只是说,平常这样挖墙脚的阴损事都是方辰办的,猛一下方辰不干了,他有点不适应而已。

    “不过建立自己的人才体系,的确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而且未来我们除了大量的科研人员之外,一些技术人员,比如制图员,工艺技师,工业工程师等等都很缺乏,并且这些工作岗位对学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你们可以跟一些大专院校商量一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帮我们培育一批人才,定点合同性质的。”方辰沉声说道。




第七八一章 真香系列
    沈伟等人纷纷点头称是,有些人甚至还掏出纸笔,把方辰说的话给记录下来,活脱脱一幅大型拍马屁现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发展出一批内部力量,这一点小霸王做的就不错,开设的夜校为公司提供了不少的人才。”方辰说道。

    在小霸王,工人并不一定是工人,或者说升迁也只能按照班长,调度,主任,厂长这样的管理路线。

    如果小霸王的工人,又或者办公室的文秘,任何非技术岗位的职工,如果有想从事公司某项技术岗位的工作,就可以去公司开办的夜校上学,夜校会聘请一些高校教师来给大家授课,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可以由夜校颁发相应的技术岗位合格证。

    有这个技术岗位合格证,就可以申请调到技术岗位,以现在整个擎天系对技术人才的渴求程度,几乎这边只要打报告,技术部,研发部就会同意接收,其他分厂部门必须无条件放人。

    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个夜校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按照正常工作一半的工资来算加班费。

    最开始的时候,段勇平还有些不同意,公司免费给大家提供再学习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为什么还要给加班费,这他就有些不理解了。

    但方辰却坚持这么做,从表面上来看,这样做公司的确会吃亏,但从深层次来说,如果公司连这样的亏都不愿吃的话,又如何树立科技第一,科技优先,以科技带动公司发展这样的公司文化。

    而且再者说了,这些工人,文秘被培养成技术人员,岂不是意味着会给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从长久来说,还是赚的。

    自夜校建立以来,已经陆陆续续的毕业了将近十批学生,为公司提供了五百来名基层技术人员,极大的补充了公司技术力量匮乏的问题。

    而且段勇平还发现,这些公司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虽然技术水平普遍不如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但论起工作态度和对公司的认同感,是远在其上的。

    可以说又是一个真香系列。

    不过,夜校现在也有点问题,之前夜校是和《擎天报》一起,交给冯伦主持管理的,以冯伦的才能管理这两样自然不在话下。

    可现在冯伦去创办万通公司,干房地产去了,夜校的管理和效率自然而然有点不如之前。

    想到这,方辰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吧。

    不过前一段,他和段勇平谈职工们再学习的事情,已经打算和岭南的一些高校联合办班,根据小霸王的具体需求,来给小霸王的职工们提供一个再学习的平台。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的广博度大概是不如正常全日制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但会更贴合实际,而且成材的速度也会更快,大概学制一到两年就可以了。

    从高校学出来的职工,公司会支持他们去考各种国家承认的资格证,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之类的职称。

    另外对公司一些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如果有进修的需求,公司也会支持,对于考上硕士和博士的公司职工,公司除了正常发放工资之外,等毕业之后还会再给与硕士五千块钱,博士一万块钱的奖励。

    只不过这样的职工,还需要跟公司签订一个培养合同,许诺学成之后,必须在公司工作五年以上,要不然就要承担违约金。

    再进一步,方辰打算学华为,阿里,腾讯一样,也弄出一个内部的分级来,然后再分成技术岗和管理岗来。

    沈伟和郑保用连连答应了之后,还是一幅苦瓜脸。

    方辰的想法政策自然是好,而且在小霸王那边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现在缺技术员已经缺的着急上火了,那能等得到夜校给他们培养人才。

    他宁愿要现在的一百个技术员,也不要半年,一年后五百个技术员。

    但念头一转,郑保用就把这个念头给收回来,大概率等到一年后,他手底下还是缺技术员的,所以说这五百个技术员他还是要了吧。

    “行了,也别给我脸色看了,技术员的事情我给你们解决不了,但我能给你们解决资金的问题。”方辰看着苦瓜脸的沈伟两人,不由笑道。

    “您能给几个钱啊,再说,我现在也不缺钱。”沈伟百无聊赖,漫不经心,浑不在意的说道,颇有点视金钱如粪土的意味。

    他现在脑子还停留在,想个什么说辞才能从段勇平的手中,把这些技术员,工程师给扣下来中。

    没办法,此时的擎天通信真不缺钱,且不说方辰之前给了五个亿的资金还没有花完,而且最近这一年一来,在他的带领下,擎天通信已经卖出去了将近两个亿的LT系列小型交换机。

    并且要知道,这些LT系列小型交换机,不但本身的毛利润就有将近百分之五十,而且他卖出去的,有相当一批交换机都是洛州电话机厂的库存,算起来差不多有将近八千万的样子,这些几乎就可以算是无本生意了。

    也就是说,方辰当时收购洛州电话机厂花的这两千多万,结果让洛州电话机厂自己的库存产品给挣回来不说,还又多挣了五千多万。

    这倒是说,方辰故意挖社会主义墙角,只是说当时清算洛州电话机厂家底的时候,这些小型交换机都是按照废品计算的,而且这一点也得到了洛州市和电话机厂两方的认同。

    对于洛州市和电话机厂来说,既然连县电信局都不要的东西,那这些小型交换机自然就是废品了,哪能想到方辰另辟蹊径,公司的销售团队在沈伟的亲自带领下,竟然把这些小型交换机卖给了矿场,民营企业,乡镇农话局,而且还颇有些供不应求的意思。

    有时候,洛州电话机厂的老人都觉得,似乎现在生产这种小型交换机也挺可以的,有种回到十年前洛州电话机厂还红火年代的感觉,闹不清沈总为什么这几个月要把厂里的这些老设备全部给淘汰卖掉,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他们几十年攒下来的家底。

    所以说,擎天通信现在真不缺钱,甚至可以说像擎天通信这样手里握着两个多亿资金的企业,在整个洛州都找不出来第二个,哪怕是洛拖,洛轴这样职工数万,级别最高时是副部级企业,全国知名的大厂。

    没办法,毕竟现在洛州市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二十个亿,底下的企业又能有多少钱。

    闻言,方辰不由轻笑一声,“一百亿够不够?”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石化了,一百亿?

    他们没听错了吧。

    甚至有人已经板着指头数,一百亿到底是多少个零,数了半天发现,好像十个指头数不完。

    “方总,您没说错吧?”沈伟颤颤巍巍的说道。

    之前,方辰跟他提过要给擎天通信生产的交换机,提供无息贷款,但那时候方辰给他透露的是五十个亿左右。

    当时就已经震到他了,可现在居然又变成了一百个亿,直接翻了一倍,全中原省半年的财政收入,估摸也就这么多了。

    但要知道财政收入,可是要养活数以百万政府机关公务员,教师,医生,公交司机等等这些靠财政吃饭的之外,还要用来发展经济。

    结果全用来,给擎天通信一家公司来扩展市场,他除了沉甸甸的责任之外,就是感觉太奢侈了。

    “一百亿多吗?其实不多的,或者说如果有这一百亿就能打赢这次华夏通信设备之战,那我就要谢天谢地了。”方辰叹了一口气。

    一百亿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自然是个天文数字,但要知道擎天通信面对的可是富士通这样年营收三四百亿,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五十的恐怖存在。

    如果放眼全国的话,这样的企业一共有八个。

    “通信这一块的市场是在是太大了,希望你们最终能打赢这一战吧。”方辰心中感慨万千的说道。

    现在华夏的通信市场一年就高达三四百亿,而到了2010年之后,每年更是超过万亿,由不得他不争啊。

    而且不管未来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富士通他们这些国际通信设备制造巨头会使出多大的力来阻击他,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血拼到底!

    赢了的话,以后华夏每年数以百亿,千亿,万亿的通信设备市场就由他来做主,并且他以后还会进军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都用上华夏生产的通信设备。

    输了的话,他就去燕京二环以内买那么个一百套房子,过着每个月固定一天收租,剩下二十九天混吃等死的颓废日子。

    反正这时候,燕京的房子也不限购。

    而且一个写童话的,就能买十八套房子来放小读者们的来信,他堂堂一个前华夏首富,买一百套房子又怎滴?

    谁还能咬他不成。



第七八二章 高考前夕
    从沈伟和郑保用这里得到,八月份开始量产,开实验局,在九月份之前,生产出三十万线交换机的保证,方辰这才迤迤然离开,留下一脸苦逼的众人。

    此时沈伟两人的心情,绝不是用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简单的言语来形容的,已经到哀大莫过于心死的境地。

    要知道,在1990年之前全国累积了四十年,也才一共攒出来了四百万线交换机。

    而这两年随着富士通等各大国际通信设备巨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华夏的交换机总装机门线可谓是日新月异,飞快发展,仅仅去年一年就装了三百万线,预计今年交换机总装机门线的增幅速度将到达百分之60以上,突破五百万线,直接超越1990年前,这四十年全国交换机总积累量。

    但即便华夏交换机总装机门线的发展速度已经如此之快,擎天通信要生产的这三十万线交换机依旧是个很恐怖的数字,毕竟这只是擎天通信一个月的生产量。

    如果按照全年十二个月来计算的话,相当于擎天通信全年将生产三百六十万线的交换机,直接占据了全国交换机生产量的三分之二。

    算到这里,沈伟和郑保用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方总的心实在是太大了,别人一口吃个胖子就已经了不得了,而到了方总这里,简直就要把天下给吞下来了。

    另外根据他们的了解,去年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合资企业,申城贝尔全年才接了七十万线的订单,而今年的订单在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排满了,增长到了一百二十六万线。

    而且几乎所有人,包括申城贝尔自己都不认为自己能完成这一百二十六万线的订单,沈伟觉得申城贝尔能完成一百万门线的订单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毕竟前年申城贝尔接订单数四十三万线,实际完成三十万线,去年订单七十万线,实际完成五十八万线。

    申城贝尔的销售部,连司机算上一共才二十九个人,就完成了这四亿多美元,将近二十五亿华夏币的销售额,而且据说申城贝尔的销售经理,签合同就是坐在家里签的,连门都用不着出。

    再想想,他拉起来这三百多人的销售团队,才完成了区区两亿的订单,而且跑销售的时候,还被客户嫌弃的不行,沈伟着实有种悲从心来的感觉。

    但以方辰的眼光来看,三百六十万线交换机多吗?

    不多的。

    以2017年的数据来说,全国交换机安装量是6666.11万线,这似乎像是个随意编撰的数据,毕竟太6了,但方辰不得不说实际上真是如此。

    只不过其中只有15%门线是类似于04机的程控交换机,其余份额都是以太网交换机,用于构建局域网,进行网络通讯。

    程控交换机最为活跃的是在千禧年左右,那时候华夏每年的交换机装机量,基本都维持在两三千万线,而且方辰记得好像在1995年的时候,华夏全年的交换机安装量,就突破到了一千万线。

    至今,方辰还记得教他们《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那位七十多岁,还依旧坚持站在三尺讲台老教授,宣布这件事情时,热泪盈眶的模样。

    没办法,华夏实在太缺乏通信手段了,而信息通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又具有战略性的地位,从古之狼烟,一直到今天的互联网,甚至未来的物联网都是如此。

    而1990年之前积累的四百万线,相对于全国十一亿五千万人口,将近四亿户居民来说,则意味着华夏每一百户居民中,才有一户拥有电话,如果再计算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等,华夏人均电话数,少的令人发指。

    即便每年新增一千万门线,也不过是让3%左右的人口享受到电话的便利。

    在1996年,他去洛州下属的伊阙县实习,当时整个县的交换机安装量大概达到了三万线,县邮电局的一位老师傅,还兴奋的向他介绍这一伟大成就。
1...273274275276277...4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