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皇太极本来也就是在算计袁崇焕这个一直挡住他们后金人进军中原的心腹之患。
在袁崇焕带着数千辽东精骑前来勤王之后,皇太极就一直对京师围而不攻,同时与越来越多的勤王大军面前对峙着,这是违背军事常理的。
要知道,后金人深入的可是大明朝的京师重地,且不说京师当中原本的京军府卫,光是后来这些勤王大军人马,人生地不熟、后勤全靠劫掠的情况下,换做任何一个指挥官,不是找机会要攻击京师外面的勤王大军破绽,重创对方,就是应该趁着对方勤王大军来势未定之时,强攻京师重地,以京师当中诸多重臣和崇祯皇帝为诱饵,逼迫对方犯错的吗
可是整整数日,皇太极所带来的八旗军既没有对城外勤王大军发动攻势,也没有对京师城池发动强攻,这让大明朝中大臣和崇祯皇帝多有怀疑。
随后,一个不幸被俘,最后又侥幸逃脱回来的太监,将自己在女真人的行营中所看见、听到的东西托盘而出,让崇祯皇帝心中甚惊。
一切不过是皇太极安排的一场戏而已,他让手下两位汉将在被俘获的杨氏太监房屋边上饮酒畅聊,大声说话,有意将一些跟袁崇焕有勾连配合的不实之言头颅给了我这个姓杨的太监,随后又将这个太监放了回去。
很快,这些对袁崇焕不利的消息,被这个姓杨的太监上报给了崇祯皇帝,让其心中生疑。
此时,朝野当中,皇太极早就收买了人在暗中散布袁崇焕有心投降后金、或是跟后金人达成瓜分协议的谣言,早就让生性多疑的崇祯帝对袁崇焕有了不满。
加上之前好几次,崇祯帝派信使去告知袁崇焕,让其帅军入京,拱卫京师安全,可是袁崇焕却一直都没有答复和行动,而是带着大军一直在京师之外的原野当中与八旗军对峙。
袁崇焕有军略,自然清楚京师城池高深,看似被围危险,实则是稳如泰山,因此其实并没有必要将城外的大军带进城去守卫。
反倒是想要击退八旗军的虎丘,那他们就必须要在京师之外,对八旗军形成威胁,这样才能逼迫女真人今早撤退,或是留下破绽来。
然而袁崇焕却忘了,他自己懂得军略,可是在紫禁城中的那位小皇帝他可不懂这些,崇祯所看到的,就是他袁崇焕不听帝令,一直不带兵入城护佑皇城。
若真如袁崇焕所言,他们勤王大军要在城外与后金人的兵马决一死战,将其绞杀于大明疆域之中,那也就罢了。
可是如今大军在城外驻扎月余光景,实际上跟后金人都军队真正交战的次数寥寥无几,而且战斗规模也并不庞大,这样诡异的局面,由不得崇祯皇帝不多加猜测乱想呢!
而皇太极让两个汉将所演的那一出戏,有如同一桶火油倒在一捆干柴当中,只差那最后一点火星,来点燃崇祯皇帝心中那愈演愈烈的怀疑之情。
火星很快就送到了朱由检小皇帝的面前,几封大明朝军士们拼死杀敌,从城外敌人身上搜查出来的皇太极亲笔书信,信上开头便将矛头直直对准了城外正收拢勤王大军的袁崇焕袁督师,其中多是关于袁督师归附后金人之后的待遇、赏赐等等,让朱由检小皇帝整个都惊慌失措了。
前有袁崇焕不问而诛毛文龙这位官阶品级都要高他甚多的武官,今日又有他不听召令,牢牢把持勤王大军,
第998章 继续闷声发展
崇祯三年三月,李天养在朝堂之上的引援南居益大人,此时高升,从户部侍郎升任工部尚书。
南居益的高升,对于李天养和洪门来说,未必是一个好事情,户部左侍郎在朝堂当中职位虽然同样重要,但实际相比现在位居一部之首的工部尚书来说,此刻李天养和他的洪门,却也未必能够再被南居益引为重援。
此时巴结这位新上任工部尚书的官吏多如牛毛,让南居益这位引为己巳之变而占了大便宜的尚书大人有了左挑右选的余地。
不过好在李天养他们其实也并没有需要这位尚书大人做过什么事情,仅仅是请其在朝堂政事上通风报信,这对于南居益部堂大人来说,倒也只是举手之劳。
而此番勤王之事过后,李天养他们福建水师救援虽然来迟,但是好歹这距离京师也是数千里之遥,也算是尽了一份忠心,在南居益部堂的操作下,倒也因此得了朝廷一份不大不小的嘉奖。
投桃报李,当南居益部堂在朝堂之上,上了一份关于开纳事例的奏折,在地方上的李天养也连忙提请福建巡抚朱一冯上书支持部堂大人的开纳事例,并由笨港县捐资五千两冲饷。
所谓开纳,其实也就是请民间富裕之商贾、地主,捐助出一部分银钱来,弥补朝廷当中日益匮乏的国库。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明朝本来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为了筹措军饷,民间百姓们的赋税是一涨再涨,苦不堪言了。
可是即便如此,朝廷中依然没有余粮,就连这次勤王大军的粮饷,在战事之后,朝廷也拿不出足够的银钱来抚恤死伤将士,更别说犒赏将士们了。
陡然提拔到了工部尚书之位,南居益必然是想要在政事上露一把脸的,从富庶江南地带升迁过来的他非常明白,其实大明朝不是没有钱,而是这些钱都在各大世家大族、地主士绅的手中,若是按照大明朝纳税方法要钱的话,人家有千万种办法推脱。
而采用强硬的办法更不可取,恐怕自己这奏折前脚送上去,后脚他就会接到满朝遍野的弹劾奏章,然后这刚刚坐上来还没坐热的尚书椅子就会飞走了,进而今后他也别再想在官场上混了!
南居益不是政治家,他只是一个有着几分忠心的政客,因此在多方妥协之后,他在上任之后,便上奏了这么开纳助捐的奏折。
然则,南居益还是把人心想得太美好了,他以为国家危难之时,这些士绅官僚大族们也应该为国家出一份力吧!
可惜,当这位新晋工部尚书奏折上奏上去之后,地方当中仅有南直隶巡按王道直解苏、松、常、镇四府道州县等官及乡缙典户所捐银九千八百三十八两充饷,随后又有南居益率领属下心腹捐助粮饷数千,以及李天养说服朱一冯捐助八千余两。
而京师当中各位大臣王公们,无一人助捐,让人甚觉悲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来自后金女真人的伤口,连血都还未干,那边厢来自陕西农民起义军又突然发难,由神木渡河,进入到山西地界,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从此以后起义烽火燃遍整个山、陕。
齐三他们招募流民的事宜,也因为越闹越大的起义暴动而愈发的容易了,老百姓们除非迫不得已,其实谁也不愿
第999章 开发大兴
大兴镇的位置,按照后世地图来看的话,其实就是如今的花莲港周围,算得上是一个良好的渔港,这也是当初荷兰人看中这里的原因。
谭松韵被李天养从鸡笼港齐心堂掌柜调任到这里,随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安先国这个防卫营的团长。
谭松韵的到来,是为了安置、开发大兴镇,此时镇上连同原来驻守在这里的数百洪门将士,现在已经有了五六千人了,逼得李天养必须加紧开发大兴镇。
为什么不继续在大安镇开发土地呢,而是要千里迢迢把人送到大兴镇和静浦去呢
这里还是为了顾忌到笨港联盟部族们的想法,虽然此时联盟当中众部族因为实力人口等因素,一时半会儿开发不到大安镇这里来,可是这地盘上清剿生番兔子精的行动是大家一起做的,李天养他们洪门也不能逃过分,一次性开发太多土地来,这回让其他部族很不舒服,同时间还会引起大家的戒备之心。
好不容易,才让土著人放下对洪门的戒备,现在联盟部族与洪门之间的关系比之以前要号上太多。不管是在农业耕作,还是在商业买卖,以及文化灌输上,包括对洪门最有戒心的莱克部族,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和配合。
这似乎跟当初李天养带人前往了一趟大明朝内陆,打开了这群土著人的眼界有关系,现在笨港联盟的部族人都在流传:在海的那一边,有一个强大到无法想象的帝国,那里有数不尽的人口、金碧辉煌的宫殿房屋、满身铁甲威武雄壮的军队。
但实际,这并不意味着土著人就真的对洪门失去了戒心了,土著人信奉的丛林法则,不会因为洪门这区区数年时间久能扭转过来的。
他们之所以开始对洪门灌输给他们的东西没有阻碍,是因为他们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想要融入到洪门中去,是为了洪门手中先进的知识、文化,来填补自己部族因为封闭所造成到愚昧和无知。
之前大家还在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厮杀,现在他们却能够有多余的粮食来换取艳丽的丝绸、喷香的香水香皂;一道曾以为是无边无际的海峡,让曾经的土著们望洋兴叹,现在他们却知道原来一艘海船却能让大海变成通途,海的那一边,是与他们一样一个鼻子、两只眼睛的大明人。
土著人想要融入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当中去,凭他们的能力是不可能办到的,那么他们就只能依托鸿蒙的力量,来达成他们的愿望。
但是,洪门却不能太过强势,不能让折些部族人感觉到有灭族之忧,否则的话以他们这些土著族长的性子和见识,恐怕会当场跟洪门分道扬镳,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顾惜。
这也是洪门支持这些土著人发展壮大的原因,汉化与驯服一个土著文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许洪门可以通过强大的武力手段来征服这个岛屿上的所有部族,但是洪门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而且耗时必然甚长。
若是为了征服土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磋磨掉最后发展的时间,这是李天养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况且,土著人在丛林当中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年洪门战士没少在丛林当中吃尽土著人的苦头。
土著人的人口规模也是庞大的,现在笨港联盟将近两百个部族加在一起的人口数量,大致在十五万人左右,
第1000章 谍战所
大兴镇外十余里的地方,一处山岭密林之中,隐隐约约有一栋栋灰白色的建筑物耸立其间。
建筑之外,一堵高达一丈有余的高墙,将内外隔离,彼此难以观察到互相动静。
高墙之间,每隔数丈便有一个塔哨,上面站着两位全神灌注、聚精会神注视周围动静的洪门战士,一有风吹草动便能居高临下看个清楚。
高墙之内,隐约传来的狗叫此起彼伏之声,也不无让人感觉到内部的戒备深严。
偶尔有一辆遮掩得严严实实的马车出入其中,除了赶车的车夫之外,马车后面拖着的马棚里,根本看不到里面到底是运送了什么东西。
进入高墙之内,果不其然,到处都是守卫执勤人员的影子,还有为数众多的猎狗身影,摇着尾巴在防卫人员的牵引下,来回巡视。
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过道之间,却是那跟随谭松韵一起来到大兴镇的安先国。
安先国被调到大兴镇来,本来就是有其他的任务,这里才是他真正工作的场地。
这栋建筑,早在安先国和谭松韵被调到大兴镇之前,就已经在万良的带领下,开始动工修建了,直到安先国他们到来前的几日,这群建筑才完工。
安先国经过走道,走进建筑群中一栋占地面积颇大的两层楼房当中,那里正好有一辆马车拖着马棚从楼房大门口穿过,停在了建筑的大厅里。
大厅中只有安先国和两个洪门队员在其中,接待着这辆刚到的马车,车夫在把马车停在大厅之后,就转身离去,丝毫不在其中耽搁分毫。
等到闲杂人等离去之后,安先国才将马棚前的竹帘拉起来,从中扶起一名被黑布袋罩着头的男子。
“成员编号0112,欢迎来到谍战所,从今以后,你将在谍战所中生活半年,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揭开男子头上的布罩,安先国脸色沉静地向眼前男子述说情况。
“在谍战所期间,你不能以真面目示人,外出之时你们必须佩戴你们面前的头罩,同时也不能以真名示人,你现在的编号0112便是你今后半年在谍战所的称呼,明白吗”
“明白!”刚刚摘下面罩的男子,露出他本来都面目,却是一个长相颇为机灵的年轻人,只是他说话之时,语音带着几分异域风情。
“记住,今后半年的吃喝拉撒,都是在这座大楼当中,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在别人面前说话,特别是像你们这种带有口音的人,免得会暴露你们的来历。”安先国皱了皱眉头,对于这年轻人独特的口音,实在有些头疼。
“明白。”年轻人肯定应答之后,被安先国身后跟随的一名洪门战士给带了下去,安置在这栋大楼当中一个单独房间里。
等到这个年轻人走后不久,不多时又是一辆马车送来,同样一个头上被戴着面罩的男子被扶下来,安先国交代了同样的话语,叮嘱这里的基本规矩和注重事项之后,又将其安顿下去。
如是再三,这一天里安先国就只是接待被马车源源不断送到这里来的各色成员,有年轻妇女、中年男子、残疾人士、年轻男丁,面貌口音全不相同,但是却又无一不是样貌普通,放在人群当中一点都不引人注意。
看到这里,恐怕众位看官们
第1001章 谍战所2
谍战所的成员来源,很复杂。
其中有洪门从关外东江岛等地所收买的蒙古人、女真人、朝鲜人等,有从笨港、鸡笼镇等地挑选出来的普通百姓,还有从洪门成员当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人才等。
这也是安先国在谍战所中,搞得如此神秘的原因。
李天养的野心很大,他不满足于只是培养一个用在打探情报的组织上面,他还希望能够培养出一群日后能够身居高位的成员。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洪门当中这些年从笨港学堂当中培养的人才当中,有十余名在四书五经等方面有着强大天赋的学子,李天养已经开始为他们安排新到身份,或在笨港县内科考,或去琼州府县去参加科举,准备在大明朝官场当中培养几个属于洪门的举人、进士。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不是大明朝的末期了吗,那参加科举还有什么勇啊,到时候后金人一打过来,他们还不是同样失业了吗
失业
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大明朝崩塌的尾声,李天养也不会相信偌大王朝一朝一夕就会被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少时民族给摧毁并占领,其想要鲸吞偌大王朝,必然是以数十年光景来达成的。
而且,就算后金人占领了大明朝庞大的疆域,他们也需要文人来帮忙管理偌大土地和百姓,因此大明朝这些县城的县令、知府等人,只要在最后关头投降后金人的话,想必也会得到留用的。
只要能够将自己手中的人安插进大明朝或是后金人的队伍当中,让自己的手下做一个汉奸,在李天养看来,并不是一个多大的事情;而且,只要自己的人能够在后金人的铁蹄之下,保一方百姓太平安生,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得事情。
于此同时,笨港学堂中,除了文事学子之外,还有讲武堂的学子以及洪门洪堂当中优秀的将士,也被李天养安排,不是准备让他们参与大明朝武举考试,就是让他们混进陕西的农民起义军当中,准备从农民起义军当中整合出一支军队出来。
此时陕西王嘉胤在府谷称王,其麾下也有一人,姓高名迎祥,在崇祯元年底称王,自号闯王。
正是这个闯王的名号,让李天养明白一点,这次起自陕西的农民暴动,正是日后席卷整个华夏大陆,打下了京师,逼得崇祯皇帝自杀的源头。
虽然此刻这个闯王不是李天养认知当中好那位李闯王,但是李天养相信这个闯王与后世历史当中那位闯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相信这次农民起义军只会越闹越大,而不会被洪承畴、孙传庭等大明名将所绞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