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海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雾霾下的阳光

    毕竟在这场战事当中,大明游击将军高从龙败死,大明官兵损失两千余人。

    只是在李天养自己无意识的招募行动当中,让延安府中流亡的流民队伍少了不少人,虽然较之流亡难民总人数而言,被招募走的流民人口不值一提,但是洪门的招募带来的连锁效应,却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其实延安府县各地当中并非完全无粮,官府中粮食匮乏,却不意味着各府县当中的地主和士绅家族当中会缺乏粮食。

    之所以他们不愿意交出粮食来赈济流民,一来是他们这些人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非亲非故之下如何可能拿自己的财富来救济那些不相干的百姓,二来他们同样是希望能发国难财,希望通过这次规模浩大的旱灾,让自己手中的田土更多一些,能以更低的代价来收养一批能干的雇农和长工之流。

    但是洪门的到来,招募动作打乱了他们这些打着如意算盘的地主和士绅们的计划,看着一群群精壮的、有一技之长的农夫百姓被洪门挑走,留下来的好手越来越少,让他们个个无不在心底暗急,咒骂着这洪门不讲规矩。

    可是洪门背景深厚,背后有着一个大明唐唐三品大员在背后撑腰,或许在某些大家族眼中,李天养这位水师提督未必就真能镇住他们,可是他们也犯不着因为这点流民就跟洪门敌对了。

    可是地主士绅们同样清楚,若是没有雇农和长工们在家中帮忙打理田地,就算他们大家趁着此次灾荒,u吞并再多的土地,它也转化不成实际看得见的利益。

    因此,到最后洪门招募进入后程的事后,陕西各府县的地主老财和士绅们也再抻不住了,纷纷出手,去招收精壮劳力为己所用,帮助自己打理手中大片的土地。

    无形当中,这就使得陕西府县中的流民至少少了十分之二三,让王嘉胤等农民军队的后备力量有所削弱,不复当后世那个历史中那般发展速度。

    当然,哪怕李天养他们的连带影响,对王嘉胤的农民起义军有所影响,可是随着官府的继续不作为,以及旱灾的持续发展,依然让王嘉胤的起义军发展起来了。

    这些都是后话,却说李天养此时正在鸡笼镇中痛并快乐着,因为这一次他们都招募工作实在是收获太大。

    各类工匠他们久招收




第992章 再汇总
    粮食紧缺的问题,直到夏季第一批粮食收获以后,才终于有了改善。

    多亏了大元岛与现在大明朝的粮仓湖南广东等地不远,又毗邻月港这个商贸埠头,采购来往都相对容易得多,减轻了洪门很大负担,否则这几个月的粮食消耗,恐怕会让洪门出现粮食紧缺的问题。

    第一次,洪门找上联盟土著部族采购粮食,从他们手中换取到富余的粮食,以满足洪门的需求。

    这些年,在洪门的影响和带领下,联盟部族的成员们,纷纷在自己周边丛林、原野间开辟出一块块土地,他们不再以打猎为生,而是渐渐开始农耕。

    当然,受限于洪门各种粪肥知识、种植技巧方面的缺失,土著各部族土地的产量,必然比不上洪门这边,但是满足自己部族的日用却已经是足够了。

    甚至于因为各部族种植土地面积与日俱增,他们部族当中储存的粮食也在渐渐增多,若非去岁洪门组织了又一次围剿吞并大元东海岸线的行动,让各部族多出数百张嘴来的话,恐怕洪门还能多收购不少粮食回来。

    洪门洪堂这几年一直没有补充完满的队伍,也终于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补充,如今洪门共计拥有一万出头的正规军队,算是把之前上报给兵部的人员给补齐了。

    其中,鲸部共计有五千人,鲨部依然保持两千出头而已,倒是豹部这边,已经有了三千多的人手,因为他们现在地盘扩大,接收了曾经琼州海贼区之后他们的队伍爷应该扩张几分了。

    当然,这也是在吴巨仁暗地里开始跟李天养示好,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以后,李天养才放心让豹部扩张,否则的话李天养再傻也不会让吴巨仁的实力扩张几分的。

    而且,马上吴杰也将从鲨部团长职位当中调任,转任豹部副团长一职,也算是变相地开始分吴巨仁的权利了。

    吴杰转任豹部副团长,虽然算是降职了,可是李天养相信他跟吴杰在私下里沟通之后,他会理解自己的做法的。

    同时,这也是洪门名正言顺开始削弱吴巨仁手中实力的最好办法,吴杰吴巨仁两个是为父子,那可是实打实地一家人,子承父业这个规矩已经在华夏大地流传了几千年了,吴杰来继承他父亲的心腹手下,那也是实至名归的。

    还有澎湖水师旧部,虽然没有多少补充,但是李天养上任水师提督这么久后,其麾下吃空饷的事情几乎已然绝迹了,使得马公岛行营里还驻扎着一支可以为洪门摇旗呐喊助威的队伍,人数依旧保持在五千出头。

    而在暗处,洪门还有一支琉球水师,吴道福虽然表面上脱离了洪门管辖,可是他的家人儿子都在笨港,他的忠心不容置疑,必要时刻绝对能够成为一股助益之力。

    骑兵到建设初见成效,虽然没有达到李天养所预期的两千人规模,可是如今也有了千人规模的队伍,能够熟练地在战马上腾挪转移,挥舞长刀、长矛。

    可惜的是,洪门从东江镇中采购的河套马数量太少,使得这支千人规模的骑兵队伍所骑乘的战马还是蒙古马、高丽马,马身却是矮小了些,集群冲击力上,恐怕比不得后金人的队伍。

    不过,洪门也不是没有优势,那就是利用这些身材更矮小一些的战马,铸炮厂生产



第993章 杀毛
    崇祯二年八月中旬,李天养接到一封来自京师的快马传书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信件字数不多,但是却蕴藏着一份让人震惊的情报:“崇祯二年七月二十四,辽东督师袁崇焕设计引诱东江镇总官兵毛文龙前往行营观看将士训练,其后突然发难将之捉拿,以其十二条罪状为由,将其当场斩于行营之中。”

    李天养惊呆的事,这毛文龙都督好歹也是大明朝唐唐一品武官,封疆大吏般得存在,竟然不经朝廷问罪就被一个二品文官给斩于营中,这其中意味着什么,想想都令人胆寒。

    随后,又是几封加急情报送来,朝堂当中关于袁崇焕督师斩杀毛文龙都督的事情,最后竟然以谕旨斥责而过,做出此等不敬大举的袁崇焕督师却是没有丝毫实质上的损失,更是让李天养心凉。

    本以为自己已然是大明朝中三品的官员了,怎么说也应该没有人能够让自己束手就擒的,可是在看到曾经志得意满、叱咤辽东的毛文龙将军,最后落得如此惨象,怎不让李天养心中警钟长鸣,反思自己当初主动投靠大明朝是否真的正确呢!

    同时,东江镇总官兵毛文龙的死去,也就意味着东江镇这一枚安插在辽东腹背中的一枚钉子就此被自己人给拔除了,现在虽然东江镇依然尚存,可是毛文龙麾下的数万心腹将士,怕是人人心中惶恐不安,甚至于有那对毛文龙忠心耿耿之辈,怕是莫不为冤死的毛帅打抱不平,想要为其报仇。

    李天养在心中悲切之余,同时也想不通的事,怎么说这袁崇焕督师也算是整个大明朝中有数精于兵事的文官,当初能够取得宁远大捷,如今数年间又一直抵御后金精兵于辽东之外,使其不得直步南下,入侵关内,但怎么就突然想起来要斩杀身边这一个强力援手呢!

    出于对金庸老先生《碧血剑》小说的熟读,让李天养知道了有袁崇焕这样一位历史留名的英雄,后来他也曾在许多小说和论坛中了解过不少关于大明朝末期这位英雄的事迹。

    可是现在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付。

    洪门现在的外卫情报系统,大多还在江南一带布局,还有海外琉球和倭国也有所布置,北方地面上,大多数地方依然是外卫空白的空白地带,因此很多事情,只有发生了李天养他们才能够有针对地去打听些东西出来,比如这次的事情。

    以前跟毛文龙打着交道,对于毛帅这已然位极人臣的大将,李天养他们虽然多有探查,可是受限于探查人员,李天养他们是在无法得到太多关于这位大人物的事情,更别说他有哪些对头了。

    袁崇焕其人,李天养虽然知道对方是位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可是每次他派人前去与这位大人攀交情、搭关系,却总是被对方拒之门外,直到现在洪门也没有与这位督师有着多少交情来。

    但是却不妨碍李天养去了解这位督师的为人,了解对方的喜好。

    现在想想,这两位辽东重臣,走到如今这一步,似乎也并不是没有预兆的。

    袁崇焕其人,科班进士出身,从底层一步步爬到如今的位置,若说其没有能力,那必然是假的,但是在李天养所了解的对方脾气秉性当中,情报人员着重说明了对方几个大缺点:自视甚高、刚愎自用、性情暴躁、好大喜功。

    说他自



第994章 己巳之变
    诛杀了毛文龙的后果,来得如此之快,出乎了袁崇焕这位督师的想象。

    没了皮岛这个插在后金腹地的死硬钉子之后,后金仁终于能够发动全力来突破大明朝漫长的边境线了。

    崇祯二年十月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之后,这回皇太极他们突进的方向,绕过了防守严密的宁锦防线,在蒙古向导的带领下,兵分三路突破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直逼京师。

    其实,袁崇焕督师也对后金仁的动向有所了解,并曾提前警示过京师诸公,但是却没能得到重视。

    皇太极自天启年间开始,就已经加紧笼络蒙古诸部了,并开始将其纳入八旗军的编制当中,故而此时他们从蒙古草原入侵,并不算是什么意外之事。

    唯一让京师诸公动容的是,这皇太极所率领的八旗子弟,从十月底开始出兵,短短月余之间就已经杀到了京师外围防线。

    京师数百年来第一次被人逼近眼前,朝中诸位大臣皆慌了,请崇祯皇帝移师南下的有之,请崇祯据城而守者亦众,最终崇祯皇帝展现了他的勇气,凄白着脸下达了固守待援的命令。

    距离京师最近的勤王大师分分来到,可是无一不是被皇太极所率领的后金八旗军以逸待劳,打得落花流水。

    直到匆匆来迟的袁崇焕,开始整合数万计的勤王大师,在京师附近拦截住了皇太极的八旗子弟,让京师当中的文武大臣和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

    李天养他们这边接到京师那边快马加鞭汇总过来的情报之时,已经是十一月份的中旬了,等到随后源源不断的情报被送到洪门手中,李天养紧急召集各部参机处的成员和忠告层的洪堂阶层,打击坐在一起商议讨论着未来后金人的动向。

    李天养很蒙圈,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后金仁这么生猛就打到了京师那里了,按照他那点模糊的记忆当中,这崇祯皇帝不是应该被李自成这个农民起义军攻破紫禁城,吊死在京城当中某一座山上的吗

    不是说最后后金人突破大明朝关外防线,是因为出了吴三桂这个叛徒吗那现在吴三桂此人还没有影子,这后金人就突破了大明朝的防线,难道李天养自己的记忆出现了问题

    又或者因为他这只穿越的蝴蝶到来,形成的蝴蝶效应,已经大到了改变历史走向的地步了吗

    这不应该啊!

    李天养心中充满了满满疑惑,与此同时,他又跟身边这些参谋人员一起,讨论着战事可能的走向。

    以军事而论,李天养现在的军事能力未必就比得过洪门这些年来一直在着力培养的参谋人员和领军人员。

    在李天养还在为大明朝京师的安危而担忧的时候,其麾下的董浩然、安先铭等人在源源不断的情报送达之后,做出了京师有惊无险的决断。

    在预判接下来京师战事走向的同时,李天养他们也在讨论着是否该趁此时机,跟着其他的勤王之师一样,派兵去为京师解围。

    这是一个投机的行动,也是一次向京城那位皇帝表忠心的机会,不管是做做样子,还是真心实意想要去救援京师,李天养其实都想派支军队北上的。

    参机处的结论,也让李天养打消了心中最大的犹疑,当即拍板派出一支水师北上天津卫,为崇祯皇帝排忧解难。

    不过洪门好不容



第995章 离间计
    李天养其实也舍不得放这支水师队伍出去的,但是相比而言,澎湖水师如今虽然同样算是自己手中的实力,可依然不如洪堂让李天养更心疼。

    而且,澎湖水师这些年除了一直操练之外,就只是小打小闹地追缴过一些流窜到澎湖地界的海贼之流,真正的大战场他们也还没有经历过。

    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死战场的军队,就算再试刻苦训练无数时日,他总归伤口少了一些精神上面的东西。

    这在洪堂水师跟澎湖水师的将士拉到一起来,轻易就能比较得出来的。

    因此,李天养也希望这澎湖水师能够在生死战场上去磨砺一番,将他们的刀口给开开刃、见见血。

    最终接到李天养命令北上的澎湖水师队伍,足有三千人,算得上是洪门休养生息以来的大动作了。

    随同这三千将士一起北上的,还有三十余艘洪门四百料战船,虽然不看好这支北上军队的前景,可是李天养也同样不希望他麾下这支水师损失太过巨大了,因此还是给他们安排了一条逃生退路。

    若是凭澎湖水师自己的家底,想要整合出这三十余艘配置良好,保养极好的四百料站出去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此时的巡抚大人朱一冯大人能够动员福建上下一起为其筹措。

    临出发之前,李天养还是有必要跟自己的长官朱一冯大人打个招呼的,否则哪怕此时此刻李天养出兵的理由充分,事后他也少不了会有一些瓜落。

    而且,在李天养他们失去了阉党这个强大靠山之后,李天养也有必要跟自己上面这些个长官们打好交道,否则毛文龙都督的前车之鉴,可能就会发声在李天养他们的身上。

    李天养的请令,在此时同样忧心京师战局的朱一冯抚台看来,完全可以说是跟他的想法一拍即合。

    他不是没有想过从福建卫所驻兵当中抽调精锐北上的,可是沿海这些年能战敢战之兵,早几年就已经全都被调往了关外等地,此时留守在福建诸卫所的不过只是一群老弱病残,当不得大任。

    尤其可恶的是,自己麾下这群福建武将们,平日里是个顶个的嚣张跋扈、好勇斗狠,可真到了要用到他们的时候,此时他们全都成了缩头乌龟,不是告病,就是托言家中有事,无一人站出来。

    唯有李天养的请愿令,算是让朱一冯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朱一冯身为大明朝中一员,食君俸禄自然需要忠君之事,他同样担心自己在此次战事当中无所作为,会被秋后算账,影响他未来的升迁。

    甚至于在李天养的请令送来之后,朱一冯还派心腹前去与李天养相见,问其是否需要帮助,同时也希望李天养能够多调度一些兵马北上。

    当初为了能多要一点粮饷、为了能让自己坐上水师提督这个位置实至名归一点,李天养在上报兵部的名册当中,可是书写了一万有余洪堂将士的名字。

    因此,朱一冯抚台大人也大致了解李天养手中实力到底何等的雄厚,故而对李天养此次只出兵三千人,多少也是有些失望的。

    面对抚台大人派来的心腹,李天养狮子大开口,将自己队伍北上所需要的物资、粮草、船只等一一夸大说了出来,借机想要从福建衙门捞点利息回来的同时,也在变相地告诉这位抚台大人,调动兵力并不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

    拿着李天养开




第996章 己巳之变
1...199200201202203...3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