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奶爸大文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肉都督

    余冬雨说的没错,礼堂里面没多少人是坐着的,大多都是站着围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余冬雨是不会来参加魏风奖的,虽然他也有严肃文学作品,但是魏风奖这种奖项跟他没有太大关系。

    不是说他的作品比别人差,只是他的作品主题一般跟魏风奖不太契合。

    也就是因为张重跟庄语他们都过来,所以余冬雨也来凑个热闹。

    他们这些人中,除了刘源之外,就数余冬雨最跳脱,也最爱热闹。

    “他们在哪儿”

    礼堂的灯光不太亮,张重看了一圈也没看到庄语他们几个人在哪里。

    余冬雨朝前排努了努嘴,“人最多的那一团,他们在人堆后面,这几位老哥个子都不高,你当然看不到他们了。”

    “这话你敢当他们面说么”张重笑着调侃道。

    余冬雨昂了昂头,“有什么不敢,我说的不是事实”

    “是事实,但是你也没比他们高呀。”

    余冬雨撇了撇嘴,“就你高。”

    “哈哈,都高,都高,走吧。”

    两人说说笑笑,朝着庄语他们所在的方向走去,围在一起的其他作家们看到张重过来,就让了一个道出来,毕竟张重也是今晚的主角之一。而且大家都知道,张重跟庄语他们的关系很好。

    庄语看到张重过来,笑着说道,“我们这些配角先来了,你这个主角却是姗姗来迟。”

    王忆跟着说道,“老庄你这话就说的不对,人家主角就应该压轴出场才对,咱们这些配角就应该先过来给主角趟趟路。”

    张重笑道,“你们就别揶揄我了,这魏风奖颁奖典礼我也是第一次来,不像你们来过数次,已经轻车熟路。”

    “倒是装起嫩来了。”刘源笑道。

    说话间,张重他们也就融入一群人的谈话中。

    一边聊着,庄语一边给张重介绍围着的都是那些人。

    有些是之前就有耳闻的文学界名家,比如买东西。

    没错,这人就叫买东西,而不是什么笔名。

    买姓比较少见,不过也不算奇怪,东西这个名字呢,本身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东西这个名字跟买这个姓加在一起就让人觉得很特别。

    买东西算是红色文学家,写一些主旋律的作品,不过为人比较低调,是很少露头的那种。

    除了买东西这种成名日久的作家之外,也有些张重不太了解的作家。比如李某某,比如王某某……




第六八四章 方涯?万洼?
    聊了大概有半个小时,颁奖典礼临近开场,原先围在一起的作家们只能散开,各自去找自己的位子。

    “魏风奖这绝对是故意的,凭什么你们几个的座位在一起,我要跑到另一边去坐”在去找位置之前,刘源絮絮叨叨地抱怨起来。

    余冬雨翻了个白眼,“你是拿我不当人我不是也被安排在另一边么”

    “你显然是被我给连累了。”

    “……”

    庄语笑道,“老刘你想多了,他们还能在座位上刁难估计是不知道你跟我们关系好吧……”

    说到最后,庄语觉得自己都不相信这个理由。

    评委会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关系好,不然也不会将庄语、张重、王忆他们三个的座位安排在一起。

    刘源还没有走,一个穿着凉褂子的老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刘老头源,你怎么还在这儿呢我记得给你安排的位置不在这吧。”

    看到来人,刘源眉毛一下子立了起来,“方涯,我就知道是你搞得鬼。”

    方涯没有否认,反而大方地点头道,“我这也是无奈之举,你这么个魏风奖大黑子,按理说我都不应该给你送邀请函的。现在让你来了,可不能让你再在旁边影响其他几位。”

    余冬雨似乎跟方涯也很熟,撇嘴说道,“那我呢,我没黑过你们魏风奖吧。”

    方涯压着手说道,“冬雨,什么叫我们魏风奖,魏风奖是大家的。至于你的位置嘛,纯粹是误伤,我原本只想安排刘源的。”

    “可拉到吧。”余冬雨根本不买账,“我看老刘黑你们魏风奖不是没有道理,年年让你这么个混不吝来做总评委。现在倒好,还做起了安排位置的工作,你这总评委当得还不称心,抢起了统筹的工作”

    “我也只是给统筹的工作人员提个小小的意见嘛。”方涯哈哈笑道,然后拉着刘源往旁边走,“刘源,我们两个位置在一起,我带你过去,省得你还要自己找,你这家伙眼神向来不太好,礼堂灯光又不太亮,找座位这种事情太难为你了……”

    声音渐行渐远,张重好奇道,“这位方涯是”

    庄语给他解释道,“方涯是魏风奖的总评委,当过三四届了。别看他年纪不小,性子并不比刘源稳重,这两个家伙一见面就吵,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方涯呢,是比较文学华夏派先驱,小说作品不太多,学术研究方面却比较突出。”

    比较文学华夏派。

    这是华夏人自己提出来的一种理论,或者说是主张。

    所谓的比较文学,是产生于十九世纪,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边缘学科。

    说到比较文学,大家一般都会想到两派,一派是法国学派,另一派是美国学派。

    前者在前,后者在后。

    美国派之所以会出来,完全是因为法国人在文学与艺术方面的傲慢和自大。

    当年法国学派从民族文学突破出去,国内的学者们研究了一大圈之后,却又回到了民族主义的自我满足之中,使得法国学派作为比较文学的开创者却一度演变为比较文学进一步拓展的障碍。

    美国学派就是想要打破法国学派的局限,将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或者多国问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

    但是美国学派在自身理论的建设中不够严谨周密,对研究范围的划分模糊,受形式主义影响,且过分强调美学价值以至将难以用美学研究方式解决的东西加以粗暴排斥。

    不管是法国学派还是美国学派,都脱离不了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模式,缺少了东方学者的参与研究,忽略了非英语文化区域的文化及文学资源的渗透,没有达到比较文学“跨越”和“打通”的目的。

    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一部分学者呼吁和主张建立比较文学华夏学派。

    庄语对比较文学华夏派的了解也不是太多,能告诉张重的也有限。

    张重自己对比较文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地球上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

    歌德希望通过全球对话和交换,使得文化共趋,同时保留个性。

    他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文化了解来提高文化宽容度。

    为此他写过很多相关作品,比较突出的是两本诗集,分别是《西东诗集》和《华德四季晨昏杂咏》。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华夏戏剧和小说影响。

    看着找到座位并坐下的方涯还有刘源,张重笑着说道,“这位方涯先生倒是有寻常人身上没有的豁达。”

    “老顽童一个。”余冬雨笑道,“我也要走了。”

    等到余冬雨走后,王忆笑着开口道,“冬雨这哪是被误伤,我看也是方涯故意为之。”

    张重好奇道,“怎么说”

    庄语哈哈笑了起来,“冬雨这家伙给人起外号,有一次几个作家学者在一起聊天,大概七八个人,他叫方涯为万洼,你说好笑不好笑”

    “万洼这是将方字去掉一点,涯字去掉一个厂”

    王忆点了点头说道,“跟他开玩笑呢。方涯这个人确实豁达,但是喜欢开玩笑,而且还很记仇,要是谁逗他,不管隔了多久他都要逗回去。比如刘源这次吧,他骂魏风奖都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他还记着呢,这次在座位上小小地刁难了他一下。所以余冬雨叫他万洼,是嘲笑他小肚鸡肠,名字里就应该将这个广去掉。”

    张重也跟着笑了起来,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方涯能这样正大光明地“报复”刘源,还完全不否认,其实也是一种豁达的表现,而且还挺有趣。

    刘源跟余冬雨当然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真跟方涯生气,不然刘源也不会任由方涯拉着胳膊将他拉过去,而且两个人现在还挨在一起坐着。



第六八五章 平凡着,传奇着
    七点钟,颁奖典礼准时开始,作协主席杨凤霞先上去做了开幕致辞,说完之后就直接进入主题,开始宣布魏风奖的最终结果。

    魏风奖总共只有两项,优秀中篇和优秀长篇。

    杨凤霞宣布的是中篇奖。

    “获得最佳长篇奖的作品是《血色长河》。”

    张重挑了挑眉毛,有些失望,因为他觉得边城应该能得个奖才对,之前蒲松龄奖没有边城的份,原想着或许能在魏风奖上拿到一个荣誉。

    毕竟他本人是非常喜欢《边城》这部作品的,即便是跟其它他带到这个世界的作品相比,《边城》在他心中也是能排进前几位的。

    《血色长河》的作者是之前在一起聊天的买东西。

    “《血色长河》集中描写了华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生动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彻底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殊死斗争,真实再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进行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虽然张重没有看过《血色长河》,但是单单听这颁奖词也能知道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

    而且颁奖词应该也是某个笔杆子写的。

    生动表现了……真实再现了……揭露了……歌颂了,这么一整套,格式非常严谨。

    等到买东西走上台领完奖之后,杨凤霞没有下台,而是继续宣布长篇小说奖的结果。

    跟中篇小说奖不同,大家更加奖落入了买东西的囊中,那么剩下唯一个看点就是最佳长篇奖最终会花落谁家。

    张重今年到底会不会拿到魏风奖,这是大家比较奖获奖作品——”杨凤霞说到这里的时候,特意停了一下,朝台下看了一圈,然后看到张重的位置,别有意味地笑了起来,继续说道,“《平凡的世界》,恭喜张重。”

    杨凤霞的笑容意味太过明显,所以在她宣布结果之前张重就已经大概猜到结果了,不然的话,杨凤霞特意看他一眼难道是为了惹他不开心么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张重高度浓缩了华夏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快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平无奇的颁奖词,但是迎接它的是震天的掌声。

    文无第一,或许在座的大部分人都不觉得《平凡的世界》比他们的作品更应该获得魏风奖,但是他们却都清楚地知道,当杨凤霞最终念出“平凡的世界”五个字的时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张重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魏风奖获得者,而且他直接将之前庄语创下的记录往前推了十年。

    在他们有限的想象力中,实在无法想象以后还能再出一个人能将这个记录打破。

    难道还会出现一个不到三十岁就能获得魏风奖的人么

    不可能了。

    但是当他们否定这种可能的时候,再看到正在朝舞台上走的张重时,又觉得自己这种否定太过武断。

    当年庄语破纪录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竟然会出现一个三十岁出头就拿到魏风奖的人。

    当然,已经有了蒲松龄奖在前面打头,张重如今获得魏风奖,也不像之前那样让大家惊讶了。

    如果不是特意提到三十岁,或者是看到张重那张年轻的脸,大多数人听到张重这个名字的时候,绝对不会怀疑这是一位家。

    这一次,张重跟颁奖词广播配合地并不完美,直到颁奖词说完的时候,张重也才走到一半,主要是因为张重走出来的时候,半路碰到刘源,这家伙激动地抱住了张重。

    “厉害厉害,方老头这次干了件好事。”刘源抱着张重,嘴里面还在不断念叨。

    方涯就坐在他旁边,冲他翻了个白眼之后,笑着对张重说道,“恭喜你张重,《平凡的世界》实至名归。”

    那《边城》呢

    如果可以的话,张重想问问《边城》为什么就不能实至名归,不过这话他当然不会说出口。

    他也知道评委会的顾虑,能把最佳长篇颁给他这么个三十出头的人已经是下了不小的决心,如果再让他们将《边城》也捧上最佳中篇的宝座上,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跟刘源拥抱耽误了不少时间,因此张重剩下的路,只能在没有广播的情况下走完了。

    跟杨凤霞握了握手,随后又从她手中接过魏风奖的证书。

    杨凤霞笑道,“恭喜你啊,张重,能在这样的年纪获得魏风奖,已经是前无古人了,正如你之前获得蒲松龄奖一样。”

    “谢谢。”张重笑着道谢。

    杨凤霞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张重点了点头,然后走到了话筒后面,随后笑着开口道,“感谢评委会授予我这样重要的荣誉,也感谢所有曾经鼓励过我、帮助过我的朋友们,因为有你们,这个奖才变得如此有意义。”

    说完了套话,张重深深地呼了口气,“今晚我站在这个舞台上,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位长者的身影。他曾经告诉我说,张重,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一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正如我们每个人一样,平凡着,传奇着。”




第六八六章 我研究你很久了
    张重口中的长者说的正是刚刚去世不久的王孟,不过大多人不知道他说的是谁,只有庄与他们清楚。

    他的获奖感言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这位长者的话,让我颇有感慨。我爱孙少安,但是更爱孙少平,在那样一个时代,作为一个读书人,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份,为了生计做最底层的工作,这让我钦佩。我从那位长者口中听到过一个词——弹簧精神。压迫不能让弹簧屈服,反而会使它充满力量,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就有这样的弹簧精神,这是不平凡的,甚至是伟大的。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执着地去面对,才会有未来。最后,我送大家一句我在学德语时最喜欢的一句话,ichstrker,这是尼采《偶像的黄昏》中的一句,意为,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强大。仅以此句,与诸君共勉。”
1...254255256257258...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