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零点Q
然而刚柔即分,在发用时亦自有别。
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为刚势。
气屯于内而外显轻和,为柔势。
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
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
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摺、空、掤、撸、挤、捺,无不得其自然,刚柔不可偏用,为用武之要义。
常乐与这光头少女的拳势,所谓的一刚一柔,只能说是偏刚偏柔,其实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其实手搏对战,全在于动,全身无一处不动,而动之首要在于步。
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以应战对敌本身,而实所以为身之抵柱者,莫非步。
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
进退反侧,非步无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
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非步不可。
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为之催逼,不期然而然。
上欲动而下自随,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
前步进之,后步随之,前后自有定位。
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作前后亦自无定位。
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在步,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乎不灵亦在于步,意自心生,拳随意发。
看常乐与光头少女,两人的相斗,常乐一步一拳,占据主动,而光头少女,却飘忽不定,看似势弱,却也依然,有一战之力,还看不出落败迹象。
知己知人,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膝起有数,动转有位,合膊望胯,三尖对照。
心、意、气,内三相合,拳于足合、肘于膝合、腰于胯合,外三相合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
远不发手,捶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不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发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这便是常乐出拳的风格。
发手快如风箭,响如雷崩。骨节带势,踊跃直吞。
常乐一气当先,见孔不打见横打,见孔不立见横立。上中下总气把定,身手足规矩绳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出拳全在于活。
而那光头少女,则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常乐的来事虽然凶猛,却打了半天,一拳也没有沾到它的身上。
常乐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鹞下鸡场,招招夺命,势势直奔要害。
他劈面就打,上右腿,进左步,依法前行。
形意要求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要发中有绝。
正所谓鹞子钻林麻著翅,鹰捉四平足存身,取胜四梢要聚齐,不胜必因含射心。
计谋施运化,心毒称上策。
手狠眼狠才能够胜人!
进即闪,闪即进,顾即打,打即顾,常乐也不看人,发手便打,身似弓弦手似箭,起手如闪电,打拳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
有句话叫做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栏,常乐左腮手过,右腮
第200章 五行神拳
常乐用以与,光头少女交手的,主要是五行拳。
这五行拳是形意拳中的五个大纲,是以性能和作用取意的,而不是象形以练习的。
所有五行拳的形,是根据人体生理自然,配合人体内脏各部机能,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而不可须臾失调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内部各脏的机能,在不断的运动中,阴阳得以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身体就会健康,技艺也能达到上乘。
五行拳有劈崩钻炮横五拳,其中劈拳是导引方法,动作是前挤后掣,上拥下压的正立圆形,要注意一气之起落。
崩拳是催进方法,动作是前出后入,钻翻的循环圆形,要注意一气之出入。
钻拳是潮济滋润方法,动作是曲中求直,先高后低的小立圆形,要注意一气之上下。
炮拳是排挤方法,动作是左右顾打的斜立圆形,要注意一气之开合。
横拳是辗转方法动作是左右滚转的圆形,要注意一气之团聚。
劈拳是专门锻炼肺脏的拳术,劈拳配肺气要凛,归手太阴肺经,属金为阴,在志为魄,为相辅之官,治节出马。
司呼吸朝百脉,调一身之气,在人体好比治理国家的宰相。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之起落,有捧撑掇碟之势,其形似斧非斧。
劈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使肺活量增加,两臂肌肉和关节韧性力的增长,气足神旺,伸缩力也大。
反之,拙气、拙力、怒气、填胸,不徒无益反而于肺部有害。
所以,拳家用劈拳来锻炼肺脏,即以“金”来代表。
其要领为抽身掉膀,气足宽胸,起落不分,顾打一气,上挤下攻,放胆即成。
常乐每使此拳之时,往往先将两手往后收,置于心前,作顾法防守之势,同时随曲就伸,两手摩经入而复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对方手腕之意,后手也成掌,在左臂里藏着,起两臂互助的作用。
两肘紧夹两肋,不可放松离开,未曾动手,肘领先,两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车轮滚滚旋转,以球体打立体,挤劲往前进,体重打体轻,运动如车轮,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断。
同时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发制人,右足进步往前攻,形成顾中有打的形势,两眼注视前面的敌人,随机应变以防不测。
再以后掌从前掌中劈出,击对方肺部,试其气力虚实,从根本解决对手,这是以气击气,以形击形的运动。
同时后足进步,顾敌前足踩其后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闾下坐,气沉丹田,踩扑发抖绝劲。
落时手要和心位齐,保持中平姿势,不偏不倚,稳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
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右后转身,右手在前则左后转身。转身时,左足在前,则倒插右足,缩小目标,减少背后危险。
速落而右后转急起,形成“三回九转是一势”之意,同时左足寸踩,右足后退,循环而击。
崩拳是专门锻炼肝脏的拳术,崩拳配肝气要顶,归足厥阴肝经,属木为阳,体阴而用阳。
在志为魂,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好比有勇有谋的将军。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出入,有舟行浪头之势,其形似箭非箭。
崩拳的动作,可以促进足厥阴肝经的经气,具有舒肝理气,解郁、调血和胃的作用。
如果崩拳锻炼逆了肝气就会郁结,脾胃不和。
故拳家用崩拳锻炼肝脏,即以“木”来代表。
崩拳起手由横拳出势,开始顾法即以寸步为先,先进左足,右足跟着也进,成入步合膝势,同时左掌把握对方手腕,右拳从左手上打出,这是曲中求直,柔中生刚的意思。
第201章 五行连环
常乐回身势,右掌和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左掌和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
然后后手从口中钻出,以横拳顾对方从背后之攻击。身向左后转时,左掌和左足,仍是在前。
这才算是收势,结束了钻拳。
那光头少女只是冷笑,看常乐能把这五行拳,使到何种境地。
炮拳是专门锻炼心脏的拳术,炮拳配心气要沉,归手少阴心经,属火为阳,在志为神。
心藏神,心主宰全身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的最高首领。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开合,有江水排岸之势,其形似炮非炮。
炮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少阴心经的经气活力。
心主血脉,心气旺盛,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从而供应全身的需要。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
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
反之,心气不足,心血亏少,脉细弱,面色白而无华,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等。
炮拳的关键,是心气向下沉,用心火温煦肾水,不使肾水过寒,这就是水火济既,心肾相交,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炮拳练对了,心地敏明,练错了,头脑昏晕,心中少智,所以拳家用炮拳锻炼心脏,用“火”来代表。
其要领为拗步挑顶束展功,身体束小往里攻,足先手后才为真。
其由横拳出势,先寸踩左足解危,急进右足,提左足并于右腿,形成步踩三角,安全自己,同时将左手,收回置于心前。
随起就落,随束就展,向左反攻,左足在前,右足后跟。
眼看前方敌人,敌击我头部,我用左手臂挑顶顾头,右拳打出,成十字拗步正当胸形式。
己身体中正,不高不低,两肘夹住两肋,劲由丹田发出,轰然爆发,就如江水拍岸。
落势右拳打出,如同射箭一样。
左手上顾,转劲急合,一攻一守,互相交换,左右纵横,提右足并于左足,准备向右前攻。
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左后转身,右手在前则右后转身,转身的时候,后足倒插,步踩三角成偷步丁字形式。
左手在前,则插右足,右手在前,则倒插左足,同时延长了距离,解背后的危险,安全自己。
横拳是专门锻炼脾脏的拳术,横拳配脾气要入,归足太阴脾经,属土为阴。
主司消化、吸收、输布和贮藏,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团聚,有车行壕沟之势,其形似弹非弹。
其经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脏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气健运主升,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气血以濡养全身。
脾气充盛则能统摄血液,使之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外溢。
四肢肌肉得脾气输送的营养肌肉丰满,轻劲有力,口唇红润光泽。
反之,脾虚,便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倦怠消瘦,四肢无力,口唇淡白不泽,面萎黄,出现种种出血病如便血、崩漏、肌衄、紫斑等。
所以拳家用横拳来锻炼脾脏,脾属土,是后天五行之本,是五脏之根。以“土”来代表。
其要领为脾主中枢,左右明拨,横以济竖,竖以横用,阴阳相合,练成一气。
其起势先由横拳出势,左足寸踩,左手变为阴拳,向前钻出,顾住对方。后手变为阳拳,用拧丝劲,从前臂肘下横,即变为阴阳合抱之拳。
左手在前,则左足在前,右手在前,则右足在前。
前拳解危入,而后拳反攻击,入者变阳,出者变阴,阴阳相合,求中和之道,可以制服对方,形成了落势。
第202章 十二形
常乐的五行连环,愈打愈熟,愈演愈烈,直如长江大河。
他再变为炮拳,将右手往上钻,钻至头正额,手腕向外扭劲,手背仍靠正额处,左手亦同时钻至心口直往前出。
右足同时往前进步,左足亦随后紧跟步,与单习炮拳均皆相同,惟此式直往前进步,不斜着走步,停住。
此谓两翼合一直进,名为锐形,故名炮拳。
再变为劈拳,左手往下落似半圆形,如劈拳劈物形式,落至小腹处。
左足极力往后垫步要直着,左手心朝里,顺着身子往上直钻至心口,右手再直往前往下劈去。
伸到极处,左手仍似劈拳撕开,右手拉至右胁停住,右足也同时退至左足,后边相离远近与劈拳式相同。
两眼看左手拇指根食指梢,两肩两胯均松开抽住劲。此时身子阴阳相合之式,腹内如同空洞相似为妙。
此式取金方之义,故名劈拳式。
再变为包裹式,亦名为横拳。
两手皆先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极力一起卷回,两手拇指、食指均皆伸直,两手心均暗含与两肩相合着抽劲,不可显露,再将左手往下落至小腹处,手腕向里裹,左肘紧靠左胁,手上钻至口处。
手腕再向外扭劲,斜着往前拧着劲出手,到极处手心朝下,虽然胳膊斜出,总是与心口出去之意。
朝里裹手时,左足与左手同时回至右足踝前边。足尖着地,足后根欠起,再一齐同左手出去仍回原处。
似落未落之时,右手手腕人右胁朝里裹劲。从心口至嘴往前钻出,到极处手心朝上。食指伸着,与嘴相对又平着,左手俟右的出时即往回拉,拉至左胁仍手心朝下停住,右足同时随后跟步。
此式亦错综着,身子三折形式,小腹放在左腿根上为度。
此名为包裹之式,亦名圆形,属土。
再换为狸猫上树之式,先将左足往前垫步,再起左手、右足,一齐极力前进,右手回时拉至心口右边,左足亦同时随后紧跟步,两腿仍为剪子股式,两手皆张开,两肩两胯均齐抽劲,不可有一舛错不齐,使内气不得中和,丑态百出,拙气尽生,人虽有勇敢之心,亦不能有所得也。
此谓狸猫上树之式,如阵图瓜牙之形,又剪子股式,如擒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