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零点Q
双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
常乐不但身步便捷,手法灵活,形意拳的五恶,也一丝不着,所谓五恶,是指抓、扑、裹、抖、舒。
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
裹为护,身不露。
抖要绝,力展舒。
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
正是三回九转是一势。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
常乐三节明,四梢齐,内五行合,外五行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竟然将形式,又给生生逆转回来。
那光头少女出手,千百招式,无一重复,只如狂风暴雨,骤然急降,令人眼花缭乱。
而常乐就如,狂风暴雨之中的一叶扁舟,任你波涛汹涌,却始终不被沉没。
而且常乐的出手,并不像光头少女那样,始终就是那几下。
形意拳要求,二人刚一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即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
第196章 以武合道
常乐出手时,无论如何,起钻落翻,往来总是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手起如钢锉,手落如钩竿,起者进,落者退,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坠字。
可用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来形容常乐动手时的风格。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钻翻。
正所谓进步不胜,必有怯敌之心,而常乐一副,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
看他出手,有形有象之用,分明是打出了明功,若是打出暗劲之时,则用法更妙,起似蛰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龙卷风。
这暗劲,有无穷之妙用,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于饮食茶水之间,皆有可能。
直至有人处,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方是化劲,神化之功用。
常乐这看似简单的攻击,实际上有十六处动法。
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七疾、八正、九颈、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足步。
践,腿。
钻,身。
就,束身。
夹,如夹剪之疾。
合,内外。
疾,疾毒内外合一。
正,是正直,看斜有正,看正有斜。
颈,手摩内五行。
警,警起四梢,火机一发,有物必落,磨颈磨胫,意气响连声。
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成起落。
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
阴阳,看阴有阳,看阳有阴,天地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能成一气,气成始能打人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之气。
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正在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也。
虚实,虚是精,实是灵,精灵皆有,成其虚实。
拳经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这就有些修真入道的意思了。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抡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口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把打起落手头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渔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
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这就有了合道之像,要知道,凡是拳术,都自无极始。
所谓无极,空空静静,若虚无一物。
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
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之五太,胎胞气质形之本,一惊而生气质形,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
太易,末见其气者。
太初,气之始。
&nb
第197章 器与道
光头少女看向常乐,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器,上而通乎道!
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日器。
形是人身整体形态,形而上者是精神意识思想性情,形而下者是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凡人练习武术,如果把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练到最高的程度,就可以与思想意识相结合,可与道合。
在光头少女眼中,常乐现在,就有些以武合道的意思。
技,精而入乎神!
技是艺术,神是玄妙,一种技艺练到精巧的程度,即可进步到变化奥妙的程度。
凡一事一物,都各自有体有用,体是有形的原动本质,用是无形的灵活作用。
器和技,常人可以由练习,达到高妙的目的,而道和神,只有大明智的人,加以钻研的功夫,才能彻底明其究竟。
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气,诚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详。
常乐以弱敌强,然而意志刚强不屈,其人气概浩然,如同云行雨施一样,弥漫于天地之间,而聪明睿智,因此能以之合道。
本来习拳修道,就都可以由小及大,比如由芥子之小,推进扩大到与天齐,又比如滥觞小流,可以漫延成为江海。
拳技虽然微小简略,未尝不可通幽微而达于广泛,怎么不能达到大道呢
天下事物不外聚散分合,但散的起始必有来源统系,分的终了,必有当然总归。
天地间诸多种类,纷纷扰扰,虽种类不同,总不外一本散为万殊,万殊终归一本,这是事物必然的道理。
而且武技拳术事,也很繁难,其中主要,内则是气,外则是势,当在战斗之时,双方所用的一切诡诈奇异的变化,在外表,无所不是用势,在内容,无所不是用气,即便用势,虽然有诡诈奇异的不同,但是内容的用气,是一致的。
一贯即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合而为一也,不但体质合一,即其精神意识,也是无所不贯。
守如处女,动如脱兔。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气主于一,实分为二,即呼吸,呼吸即阴阳,阴阳即清浊。
人在出手打敌时,有发出必有收回,发则为动,收回停止为静。
凡捶必用力,必以气促使拳乃发出,然气有呼出必有吸,一呼一吸,而阴阳清浊上下升降,随之生出,若加细分析,阳气中分阴阳,阴气中也分阴阳。
然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比如呼之后必吸,吸之后必呼。,上升到极点必要下降,下降到极点必要上升,武术进步退步,出手回手,也是一阴一阳,所以武术不能脱离阴阳。不但武术脱离不开阴阳,凡所有事物也都脱离不了阴阳。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
阳以滋阴,阴以滋阳,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
气不能无阴阳,即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乃对待循环者,若能将清浊、升降、呼吸、出入,分别清晰,对于拳术即可心领神会,但呼吸升降,要出入自然,不可呆板固执。
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身则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
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肱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
自项至足,莫不各有三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即
第198章 上风
通过与光头少女的对战,常乐心中似乎有所明悟,拳术修炼,自有其内部完美的数理结构,包括一贯,二气,三节,四梢,五行,,七进,八身,九步。
而这每一部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包含,在每部分中,都包含着作者,圆融的武学思想。
通篇看似分为九部,而气势一贯,返本归源。
常乐灵光涌现,悟出拳理十则,一为三节,二为四梢,三为五行,四为身法,五为步法,六为手法、足法,七为上法、进法,八为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为三性调养法,十为内劲法。
拳术追求所谓的“整劲”,即从上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如何达到整劲
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
形意拳有六艺,可依此练达一贯之态,六艺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艺合一称为“”,初步修证到“体整如铸”的境地。
此外操拳重呼吸,呼吸即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
阴阳相依相成,互相转化,熟解阴阳之理,拳术莫非太极。
“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紧相连,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
一吸阴气入于阳,一呼阳气入于阴,眼一翻阴气落玉枕,鼻一抽阳气落额角,这种阴阳变化即正是鹰、熊二意。
呼吸是联系人体内外的门户,所以至关重要,但是虽然分为二气,练习时意、气、力相合,浑然如一,也不能在此处胶着。
常乐即通过实战明了三节,便也明白了“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原则。
正所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
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下节不明,自家吃跌。
三节之论不可忽视,然而起、随、追三字形成一体,三节犹是一节。
而“四梢足而气自足”,四梢齐的根本目的仍在于完整一气。
心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常乐把把不离鹰捉,上肢三节劲力的贯串,腕、肘两处关节打开,则肩部力量贯穿至手指。
步步不离鸡腿,说得是下肢,三节劲力的贯串,敛臀提肛剪子股,合裆掩膝鸡形步,则下肢力量抱住,下盘自然稳固,力量由脚下传至躯干。
“势势不离虎扑”说得是中节,三节劲力的贯串,虎抱头一领,尾间骨一卷,则脊椎拱起,如弓之张满,蓄势待放,周身劲整,如虎扑人。
上中下三节合成一体,此时方能体会“一贯”的意味。
四梢不是说肢体之梢,而是言气之梢。
四梢足则气自足,四梢齐则内劲出。
五指揸开,求其甲欲透骨,舌顶上腭,求其肉梢充足,咬牙切齿,则骨梢惊起,怒发冲冠,则血梢饱满。
在内五行合五脏,全是一气之内运,在外有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外五形,五形合一处,则五体锻成一体,三节总为一节。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静中有合,动中更要相合,能在运动中做到相合,这才是武术中的“”。
静止能合,动之则散,还仅仅是纸做的老虎,不堪一击。
三节合一,则体整如铸,四梢饱满,陡然警起,则毛发如戟,待五行有了切实体验,则经络敏感身如铅灌,皮肤筋肉张弛有度,周身内外无不相合,则肌肉如一。
&nb
第199章 刚柔
此时如果说,常乐的拳势用刚来形容,那么光头少女的拳势,则一变为柔。
拳术之体用,全在于气与势,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
气强者则势之刚,气弱者则势之柔。
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为刚柔之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