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枭雄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九孔

    另外,王君临在朝廷规定之外,又公然在范阳郡府衙门之外设商务司,由杨空蝉担任,不光是负责两条海外黄金商路,同时还负责范阳郡一切商事。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反贼四起
    自始之终,都没有提鹰扬府两万兵马的事情,薛礼如坐针毡,按理说一旦设立行军总管府,境内所有兵马都归总管府管,他们鹰扬府都不例外,可是薛礼又很清楚,王君临这是在没有朝廷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强行设立行军总管府,可是如今大隋的形势让他很迷茫,身为皇帝的心腹,可是皇帝陛下好像将他给忘记了,并没有任何密旨指示,何去何从,薛礼根本不知道。

    而最让薛礼难受的是,王君临好像将他给忽略了,事先从未召见过他,行军总管府中也没有他的任何位置,这让他更加忐忑不安,总感觉要大难临头了。

    ……

    ……

    宣布行军总管府设立之后,王君临召集心腹干将开小会。

    不同于之前高高在上,王君临让人在会议室中布置成圆桌议事方式,王君临与杜如晦、刘子明、尉迟敬德、罗士信、单雄信、陆寒、管小童、黄少秋、沈果儿、杨空蝉等人围桌而坐。

    “好了,现在召开形势分析会,果儿先通报一下各方面的情报”王君临神情严肃的说道。

    沈果儿早有准备,每个人前面也都有一份资料,她站起来简单说道:“两年前,也就是在大业五年,长白山有“狂寇”数万,这是大隋第一次成规模出现反贼,但不久后被朝廷派大军镇压,余贼躲进山中。”

    “去年在北方的雁门和洛阳附近,先后发生暴动。虽不久都被镇压,但却算是天下反贼四起的先兆。”

    “黄河南北一带,在营建新都、修缮长城、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遭受的祸害最为严重。去年,皇帝下令攻伐高句丽,在全国征兵百余万人,又强征三百多万的民夫转运粮械,因为疫病的爆发,最终回到家乡的民夫不及三分之一,耕稼失时,田畴多荒,朝廷又没有赈灾之粮,百姓饿死无数,据我们的探子和蓝衣卫府汇总的消息,在征伐高句丽结束至今,短短半年时间中,大隋整个天下出现的反贼势力犹如雨后春笋,先后多达上三百多起。”

    “目前最大的一股反贼是在邹平民王薄聚集农民据长白山,自称‘知世郎’,此人是一个读书人,传说中才情甚高,他在皇帝征伐高句丽期间,便作《毋向辽东浪死歌》反对辽东之役,以发动民众,受这《毋向辽东浪死歌》影响,逃避征役的很多农民纷纷参加到王薄反贼之中,朝廷聚集大军多次围剿,但都未能得逞,眼下这位知世郎麾下人马号称十万,但据我们探子打探的情况来看,王薄手中已经有七万多人,除去妇孺老幼,能够拿起武器上战场的人已经不少于四万。”

    “除了王薄之外,平原的刘霸道、鄃县的张金称、漳南的孙安祖和窦建德、渤海高士达、韦城瓦岗寨的翟让、章丘杜伏威等反贼势力人数都已经上万,而且在朝廷大军围剿之下,都保存至今,麾下兵马已经拥有一定战力。”

    “至于其余反贼不可胜数。不过主要集中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间,聚保山林川泽,挑头的虽然大是一些落魄贵族、武林高手或者落魄读书人,但他们手中的人马几乎全部是来自逃避征役的贫苦农民,也有牧子,最近皇帝下旨彻查天下寺庙,一些下层僧侣也纷纷加入反贼之中。”

    沈果儿一口气说完,顿了一下,又指着墙上挂着的地图,总结道:“眼下在朝廷官兵围剿之下,还能够保存的反贼有二十一支,其中,山东十四支,江淮四支,河南、关中和河西各一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反贼的所控制或者祸乱的地区逐步扩大,重点仍在河北、山东,而这两地距离我们范阳郡不远,但王爷威名远播,这些反贼都不敢跑来祸乱,再加上在王爷治下,范阳郡百姓相比其他地方还能过得下去,所以反贼招揽不来人。”

    杜如晦见沈果儿说完,看着地图,最终指着与范阳郡最近的漳南之地,沉声道:“王爷,这个孙安祖和窦建德占据漳南之地,据卑职所知距离我们范阳郡也就一百多里之地,徒步行走,两三天就能赶到,骑兵一天便可到达。卑职以为,这个孙安祖和窦建德可灭之,一来去除卧榻之患,二来也算是震慑其余反贼,确保反贼不敢在我范阳郡撒野。”

    尉迟敬德当即站起来,大声道:“王爷,此贼交给卑职,卑职用三天时间便灭了那孙安祖和窦建德,杀光所有反贼。”

    “杀什么杀,就知道杀,这些反贼说是反贼,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王君临瞪了一眼尉迟敬德,挥手让纷纷站起准备请命的罗士信、陆寒、管小童、单雄信等人先坐下,对尉迟敬德呵斥道。

    “王爷说的是,卑职孟浪了。”尉迟敬德讪讪一笑,又坐了下去。

    王君临又转头赞赏的对杜如晦说道:“克明言之有理,其他地方反贼,我们暂且可以不管,但这个孙安祖和窦建德的所聚拢的反贼必须除去。”

    顿了一下,王君临想起在原本历史上,这个孙安祖和窦建德都是一方枭雄,特别是窦建德最后还在河北一带立国登基为帝,直到最终大唐成立,才败于李世民之手,被活捉处死。

    王君临想到这里,又补充道:“而且这个窦建德和孙安祖不可小觑,回头果儿好好调查一下两人的底细。”

    注:《无向辽东浪死歌》隋王薄: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对朝廷的警惕
    沈果儿有些意外,她从未向王君临汇报过这两个反贼头目的资料,她心中禁不住疑惑王爷是如何判定这窦建德和那孙安祖不可小觑的,嘴里面却连忙躬身道:“卑职会后立刻派人调查两名贼首的底细。”

    尉迟敬德、罗士信等人又跃跃欲试,但有了刚才尉迟敬德的教训,没有立刻请命。

    王君临又说道:“不过眼下却还不是围剿这个窦建德和孙安祖的时候,一方面眼下天寒地冻,不利行军打仗。另一方面,这件事情若是有朝廷授命或者皇帝主动下旨,对我们来说却可将利益最大化。”

    沈果儿立刻说道:“卑职立刻给洛阳传信,让许敬宗和我哥他们运作此事。”

    王君临点了点头,说道:“给他们说,想办法让宇文家或者独孤家,当然皇后和太子也行,总之是想办法让我们的仇人开口去提此事,这样一来,在皇帝和各个门阀世家,以及朝廷诸公眼中,让我们发兵去剿匪对我们来说是坏事,而我们灭了反贼之后,自然又算是大功一件,而朝廷眼下的功劳虽然不值钱,但我们却可以想办法换成其他东西。”

    沈果儿连忙说道:“卑职明白了,事不宜迟,卑职立刻去安排。”

    王君临点了点头,沈果儿大步离开,王君临又对其他人说道:“对付反贼却用不到你们各营的百战精兵,单雄信负责提前准备,待朝廷旨意到达之后,将八县的县兵聚集在一起,带领八千县兵,到时候你们雄武营可在后面压阵,刚好让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县兵练练手。”

    尉迟敬德和罗士信、陆寒、管小童顿时一脸失望,单雄信则是精神一振,站起抱拳道:“卑职遵命。”

    王君临点了点头,又说道:“记住,除了窦建德和孙安祖之外,所有反贼头目全部杀了,只要投降的便不能再杀了,已经杀过人的反贼挑选出来,送到蛇岛训练营集训之后,可作为兵源补充到你们还缺编的各营中,未杀过人的反贼和百姓差不多,挑选出来,送到盐场去种地,或者去各个作坊中干活,盐场那边一直缺少大量劳力。”

    杜如晦、刘子明率先由衷道:“王爷英明。”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单雄信最后又道:“卑职明白了。”

    ……

    ……

    王君临在没有皇帝中旨和朝廷公文的情况下,公然强行设立远东行军总管府,消息传到洛阳,不论杨广,还是朝廷诸公,自然是震怒异常。

    但是王君临如今是大隋第一功臣,朝廷和皇帝刚刚将其加封为秦安郡王,是大隋仅有的一个异姓王,身份太过显赫,声望太高,皇帝和朝廷若是不承认远东行军总管府,只会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让大隋各郡的局势更加糜烂,一些门阀世家或者远郡重将说不定会效仿,纷纷佣兵自立。

    所以,王君临料定了自己强行设立行军总管府之后,杨广和朝廷只能吃哑巴亏,而且若是杨广够理智,朝廷诸公若真心替大隋社稷考虑,以最快的速度将设立远东行军总管的中旨和相关文书送过来,让此事成为合法才是此时最应该做的事情。

    总之,王君临与朝廷和杨广的矛盾再深,彼此必然还是有底线的,更何况王君临特意忽略薛礼带领的范阳郡鹰扬府两万兵马,再加上眼下大隋此时非彼时,杨广不管是下一步还想再次征伐高句丽,还是要剿灭天下反贼,都离不开王君临这把利剑。

    但有史以来,君臣之中自毁长城者数不胜数,更何况在王君临看来,朝廷中那些官员,一心替大隋社稷考虑的还真不多,更何况朝中宇文家、独孤家和太子、萧皇后还是王君临的死仇,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杨广做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太有可能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王君临对朝廷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这从其麾下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来。

    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当前主要敌人和潜在敌人,以及下一步重点和主要工作之后,众人散会各忙各的事情,王君临轻叹了一口气,神色颇为沉重。

    因为他知道,大隋乱世将至,他虽然不是什么“圣母表”,更算不上善良之辈,但一想到隋末乱世让百姓死了上千万,便感觉胸口都沉闷起来,这个数字太大了,放在任何一个提前知情人身上都会感觉非常沉重。

    王君临正暗自感慨,有侍卫进来禀报:“王爷,鹰扬府郎将薛礼投来帖子,要见王爷……”

    王君临接过拜帖,丢到桌上,淡笑道:“让他在外厅等候吧!”

    ……

    ……

    侍卫将薛礼领到行军总管府的前厅等候。

    “总管大人正在后厅议事,还请薛将军在这里等上片刻……”侍卫吩咐人去沏茶水,便径自离去。

    “多谢,本将在这里等总管大人。”薛礼鬓发已然花白,五旬才过的年纪,已呈老态,此时心中却充满忐忑不安。

    虽然王君临自来到范阳郡以来,对他甚为客气,但一想王君临来到范阳郡之后,先后弄死了范阳郡水师主将,范阳郡通守,灭了卢氏全族,这些人或者势力,这里面通守和他平级,其他人都比他官大,卢氏所代表势力更不用说,原本在范阳郡是土皇帝的一般的存在,在王君临手中还不是轻而易举的灰飞烟灭,百万良田成了王君临蓄养私兵的重要筹码。

    在薛礼看来,王君临麾下那近十万人马之所以只认王君临,而不认朝廷,就是王君临将卢氏的百万良田直接赐予了所有将士,甚至在他看来,王君临用来养兵的钱都是从卢氏抄家所得。

    从这一点来看,薛礼的情报渠道真的很差,也可看出他的层次真的很低,这与他的出身有着直接关系。

    薛礼神色变幻不定的打量着厅堂的陈设。

    这里便是新成立的远东行军总管府的总管,行军总管兼范阳郡太守,秦安郡王王君临日常办公的书房,看起来当真是简朴得很,也很狭小,才五七八步见方,居中摆着一张木色长案。l0ns3v3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逼迫与报纸
    长案上没有常见的文房四宝,一只瓷筒子插着几支淮东所产的炭笔。靠壁摆着一张小橱,照样是卷案琳琅满目,有会客相谈的小榻,榻上放着一张矮几,墙角边摆放着一张角桌,摆着一枚曲颈青瓷瓶。

    脑海中胡思乱想,听着外面有甲片响动,探头看去,却是王君临与两名侍卫走来院子里,薛礼连忙站起来,走到厅堂外廊檐相迎。

    “赶巧在后厅议事,让薛将军久候了,”王君临站在庭院里拱手而礼,又问门口侍卫:“可曾给薛将军备好茶伺候着……”

    “回禀总管,卑职给薛将军刚沏了茶,总管您就来了。”侍卫连忙说道。

    薛礼连忙恭敬回礼的同时,插空说道:“总管大人客气了,卑职受宠若惊。”

    说实话,刚才王君临一见面,显得如此客气,让薛礼大松一口气的同时,却是真的生出一些受宠若惊之感,但这种感觉之后,却又让他越加感觉恐惧。

    “卑职前来打扰总管大人,是想一些公事请示总管大人。”薛礼特意没有称呼王爷,而是称呼总管大人,并且言明有公事请示王君临,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或者说是一种对王君临非法设立行军总管府的承认,算起来是主动向王君临示好或者靠拢。

    对于薛礼此时的态度,王君临并不意外,毕竟卢氏控制范阳郡时,薛礼便没有什么骨气,轻易被其威逼利诱,拉下了水,如今他对范阳郡的控制,手中的力量,以及朝廷对范阳郡的控制,还有自己的威望,等等各个方面,比起卢氏来说不知强了多少,薛礼如此态度只能说是无可厚非。

    “薛将军客气了。”王君临笑道,似乎对薛礼在行军总管府成立之后,第一时间来拜访自己,一点都不意外。

    两人说着话,王君临请薛礼到厅中坐下,说道:“此次去洛阳,我与陛下密谈三次,有两次我还在陛下面前提到过薛将军……”

    薛礼闻言,浑身一震,失声道:“总管大人如何向陛下说的,陛下又是如何说的”

    说完,薛礼才发现自己失态了,脸色有些涨红和尴尬,有些不好意思的补充道:“让总管大人见笑了,卑职有五年没有见过陛下了。”

    王君临神色如常,微微笑道:“无妨,我告诉陛下,薛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在卢氏操控范阳郡期间,全郡上下文武官员,唯有薛将军还保持对陛下的忠心,我还告诉陛下,我之所以这么快将卢氏灭了,多亏了薛将军大力支持。”

    薛礼脸色越加涨红,因为王君临说的事情他都没有做到,一脸惭愧的连忙摆手道:“多谢总管大人替卑职在陛下面前美言,只是卑职惭愧,诸事做的多有不足啊!”

    王君临却又淡淡笑道:“对了,薛将军今日来找我不知所为何事”

    薛礼神色一肃,起身向王君临单膝跪地,说道:“总管大人,我鹰扬府也归远东行军总管府管辖,请总管大人将鹰扬府上下纳入管辖。”

    王君临没有立刻将薛礼扶起来,而是似笑非笑说道:“薛将军,我也不骗你,这远东行军总管府的设立并没有得到朝廷文书命令,陛下虽然当面答应过我,但我从洛阳离开之后,形势有变,如今多半也不会下中旨设立远东行军总管府,你乃陛下亲自委派到范阳郡的统兵大将,你可要想清楚了。”

    薛礼没有想到王君临将话说的如此直白,额头上瞬间汗珠密布,王君临这是在逼他在皇帝和其面前做出选择。

    说实话薛礼本是杨广当太子时的侍卫,因为有几分才能,后来又跟着杨广灭陈朝时立了一些战功,才被杨广当成心腹将领派到范阳郡执掌鹰扬府,所以对于当今皇帝陛下,薛礼是忠心的,可他更怕死。

    王君临见自己故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薛礼没有立刻表示向自己效忠,脸上多多少少闪过一抹赞赏之色,心想此人能力差了一点,总算还是有些风骨的,他不忍心看到薛礼被自己逼着背叛旧主,笑道:“薛将军不用急着答应,不如等这天下形势再有变化之后再决定。而且,说不定陛下的中旨也快要来了,朝廷的文书也会有人补上,到那个时候薛将军就不用为难了。”

    薛礼长松一口气,满头大汗的向王君临深深一礼,道:“多谢总管大人,卑职先告退了。”

    ……

    ……

    王君临拿起最新的《远东快报》随意的瞟了一眼,看见头版头条,不禁有些感慨。

    在两个月前,他吩咐杜如晦办报,本来还有些担心杜如晦没有明白自己的心思,现在看来,杜如晦在原本历史上能够成为千古名相,果然非凡人,这《远东快报》办的远比他想像中的还要好。
1...412413414415416...5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