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津门风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普祥真人

    宋国梁心里有数,今晚上的血已经流的足够,宁立必然要对自己这方势力有所补偿,是以钱财或是码头的话一个字不提。可是码头到手能否坐得稳当,还是得看自家手段,自古好汉出在嘴上,若是语没有跟上,今晚上的血很可能白流,因此表现得格外光棍。

    果然宁立朝他赞许地一点头:“不问钱先问弟兄,是老爷们的做派。我不瞒你,咱们这次吃亏了。这帮歹徒心狠手辣敢在英租界开枪,就连警务处的廖副处长都受伤住院生死不明。那些拿刀行凶的也没落好,有的被咱们打死有的被她们自己人杀了,只有三个活口,又被赵歆一顿毒打,现在也是出气多进气少。”

    “咱们的弟兄死伤惨重,死的人我来负责,伤员现在都送了史密斯诊所。”

    宋国梁没说什么,只是朝宁立一点头:“那麻烦三爷受累帮着好好查一查,到底是哪路人马下这种毒手我敢打赌,这帮人绝对不是咱们青帮弟兄。出手就杀人,不是街面上爷们的玩法。要是让我看,这帮人不是匪就是兵,全都是靠杀人吃饭的主。之所以不穿号坎多半就是为了使离间计,让咱们本地锅伙自相残杀。我这人微轻说话不占地方,您可得把老少爷们劝住,别让大家伙被人当猴耍。我这就去医院看受伤的弟兄。咱们改日再见!”

    他一声吩咐,坐在外面长椅上等待的十个手下全都




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相大白
    宁立抛出这个问题之后,万福兴四人又陷入沉默,可是等到宁立作势要走的时候,万福兴身边一个伙计忍不住道:“我宁可被绞死也不被打死,别走,我说!”

    万福兴在两年前来到天津,开始经营货栈生意。这个货栈的本钱来自刘黑七,成立目的不为了赚钱,只要保证货栈存在给刘黑七当一个预备藏身地就算是完成任务。

    土匪不是商人,做正经生意亏本使很正常的事,即便万福兴有经商的天赋,生意做得太大也会引起不必要的觊觎。是以刘黑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这里能赚钱,投入的本金也很有限。但是租界的物价比华界高出一大截,再加上刘黑七的匪帮并不能保证随时提供资金支持,万福兴这四个人自己也有享受的需求,是以还是得想法赚点钱花。

    这年月的生意好坏与经营者自身的谋略才干未必有直接关系,即便万福兴颇为精明,这三个伙计也很能干,想要在日租界赚钱也不是容易事。混混、警察轮番盘剥勒索,再加上日本管理方对中国商人的刻意针对,让他们的生意举步维艰。想要维持收支平衡都不是容易事更别提盈利。

    万福兴一度把赚钱希望寄托在袁彰武的花会上,结果自然是大败亏输,但是在押会过程中,他机缘巧合认识了韩赵氏。

    本来天津的女人押花会很少自己露面,都是由“跑封”的人代押。可是韩赵氏心眼小,总怕“跑封”的与花会勾结坑钱,自己上门押会。她又是个好热闹的脾气,押花会之余,少不了与人攀谈打发时间。万福兴能说会道心眼活络,在花会上赔了钱,就想要从其他地方赚回来。

    他发现韩赵氏有贪小便宜的毛病,又喜欢和人打交道,便故意与她套近乎。最开始的目的只是想要拉近关系把这个女人发展成客户,从她身上赚几个钱,后来对韩赵氏的家庭情况有了些了解,就想要骗她拿出钱来入股。

    韩启泰当年从老贝勒手上弄了些钱,可是为了营造这栋洋楼以及和哈登打官司把积蓄花费了大半。韩家人是旧家出身,除去给人做仆役以外干不来别的工作。清朝灭亡宗室大多破产,新生代的财主不可能用前朝旧家的人管家,彼此之间也难以共事,是以韩家老少一直处于坐吃山空的状态,日子过得并不宽松。

    万福兴能说会道又利用了韩赵氏贪小便宜的毛病,投其所好刻意讨好,没过多长时间韩赵氏便认了万福兴做干儿子并答应拿出钱来入股。

    根据这段时间的接触,万福兴确信韩家只有那个会武功的大儿子是个麻烦,其他人都对自己没有威胁。韩启泰死后家里就是韩赵氏当家,这个妇人有些小算盘但是不难对付,对法律更是一无所知。那份入股契约订立得十分粗疏,条款中隐藏很多陷阱,中间有很多可以做手脚的地方。

    万福兴这帮人本就是盗匪,不但善于劫掠也有人精通偷盗。按照他的想法,在契约订立一段时间后,让手下把韩赵氏手里的契约偷走毁掉,再利用条款里无契不偿得漏洞就可以赖账不还,韩赵氏一个老妇人也很难在日租界闹出什么风波。

    可是这时候宁立在日租界砸了花会,随后又是驱逐袁彰武,闹得日租界天翻地覆。警察署对地面加强管理,万福兴这帮人贼人胆虚没敢在这个时候动手。所幸刘黑七的经费送了过来,他也可以按时给韩赵氏送分红,月初月末给些孝敬维持着彼此关系。

    和韩赵氏来往多了以后,他也有机会进入韩家的书房。作为老江湖,他第一次进书房就感觉其中藏有机关。为了不让韩赵氏起疑,他没敢表现出过多的关注,只说是自己认识几个古玩商人,或许能考虑介绍条路子。固然上面的摆件都不值钱,这书架和博古架本身,或许也能值几个钱花。

    在那之后他便有意识地给韩赵氏送礼,顺带参观书房。进出次数多了,便越发笃定,博古架和书架里面有文章。在山东他们洗劫过的大户人家不少,其中一些人家也修有储藏室。受限于财力,那些储藏室比较简陋,很容易被发现,即便是有机关也很容易破解。

    韩家书房的机关远比那些高明万福兴也看不懂门道,便没敢轻举妄动。但是有了这个发现,他的想法就从简单诈骗钱财变为设法掌握这个秘密,把韩家的财富占为己有。

    天津城此时并不太平,谭青山绑架杀人案把日本人都牵连进去,英租界又发生陈友发事件。各国租界都在强化治安,万福兴生怕被这股风扫到行事越发谨慎,对于韩家刻意讨好敷衍,没采取行动。

    通过观察他发现韩家大儿子常年守在家里就像个看守,可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看守什么。是韩启泰当年让大儿子去学武,又让他在家里看家护院,别的并没有多说。韩家大儿子习惯了窝在家里的生活,因此无法去外面工作,每每说起此事韩赵氏还不住地埋怨死去丈夫。

    万福兴越发认定这宅院里藏着极为值钱的东西,韩启泰让儿子待在家里,就是怕财宝被人夺去,韩赵氏跟自己没说实话。他用尽手段打探,始终没从韩赵氏嘴里问出端倪,便决定改变方针,从软取变成硬求。

    他先是观察了印度巡捕的巡逻时间和习惯,发现他们只在意英国人,对于中国人并不关



第三百六十三章 移花接木
    杨满堂在第二天早上来到宁立的别墅。为了不引起怀疑,老杨还做了一番掩饰。拉了一个客人来找宁立谈生意,在门口又“意外”地遇到老谢,被热情的老谢拉进家里吃早点。宁立既为江湖龙头必有孟尝遗风,散财养士乃是江湖人日常功课,被人看见不会引起怀疑。

    随老杨同来的客人名叫陶然,是英租界里一个小有名气的纺织品商人,和宁家还曾经有过多次合作,如果不是随老杨同来宁立完全想不到这人居然会是沈剑琴的同事。陶然朝宁立一笑开门见山:“我是代替令兄向宁先生报平安的。宁立德董事长现在一切安好,用不了多久就会返回天津。”

    “家兄这一路多蒙贵党照顾,宁某多谢了。”

    在宁立的前世和陶然所在的组织关系很是微妙,虽然名义上两家联手抗日,为国家民族利益与日本人战斗,但实际上军统的主要工作乃是防共而非抗日。即便是在双方所谓的蜜月期内,作为情报系统的成员,主要精力也是用在防范这些红色袍泽上。乃至对于部下投共的提防还要大于投日。投日的往往还有机会反正,若是投奔红色政权的则必然被当作仇敌。

    那个时候宁立便见识过这些同行的手段以及坚贞意志,便是美国人的审讯技术也往往只能收获尸体而不是情报。这一世又有沈剑琴、王殿臣等人做榜样,对他们谈不到敌对,可是要说合作也是有限度。问题的原因还是处在宁立自己身上。

    他很清楚自己的脾气秉性,不管外人如何评论,他很清楚自己不是个英雄也不想草率地葬送自己性命。他想要保护自己的女人,让她们过好日子,自己也是一样。

    自己不可能参加正面战场明刀明枪和日本人对抗,也不可能像陶然他们一样,把性命置于最为危险的处境之中,明知九死一生也要战斗到底一步不退。在他印象中,红党河北省的大多数干部工作不到一年就遭到逮捕杀害,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足,而是他们选择的本就是一条危险但又不能不走的险途。

    这样的路自己走不来也不想走,送他们一条拐杖或是一把开路利斧已经是自己能做到的极限,若是随着他们去牺牲性命……宁立自问还没有这个觉悟。他舍不得眼下优渥的生活,舍不得身边的佳丽。他承认自己没有资格和这些伟大的英雄并列,也不想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英雄。

    他甚至有些担心,担心陶然的出现会让自己的生活受到破坏。原本和韩大姐、老杨他们的往来是各种原因导致,如果知道自己身份的人越来越多,对自己而就意味着危险越来越大。英国人因廖伯安心向南京而震怒,如果有人心向红色政权,恐怕就不是辞职那么简单。

    陶然安慰着宁立:“立不必担心,你和我们的关系在组织里属于高度机密,大多数人都以为你是和我们做交易而已,对你的定位还是个流氓头子加资本家。我是老杨的直属上级所以我清楚真相,其他人一无所知。我今天来找你确实是商量运货的事,即便是有人调查也无法发现破绽。现在河北遍地盗匪,我的棉布不找个可靠的人运,肯定会被土匪抢去。整个天津除了宁三少以外,还有哪个货运公司有本事接这个生意”

    宁立笑道:“这是您老抬举我。这事好办,咱先说说昨天晚上,情况怎么样”

    “这也正是我来的原因。按照规定你只和老杨联系,其他人不应该跟你产生接触。但是我必须代替组织来表示感谢,否则就太对不起立的一番苦心。超过一千五百两以上的黄金,现在已经全部搬运完毕,其他人即便现在找到密室,也只能得到些不值钱的小玩意。这笔资金对我们的国家帮助很大,咱们的国家民族会记住立的慷慨!”

    保罗不愧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专家,根据重量变化以及博古架、书架的移动情况,准确推测出移动这个配重机关所需的重量。老杨他们带了砝码过去,成功地开启了机关。

    按照老杨介绍,机关刚开动的时候把他们也吓坏了,一面墙忽然变成了门,分开了一道缝,从缝隙里进去,便发现了藏在墙壁之后的密室。

    密室里有好几具白骨,其中既有成年人的骨骼也有孩童的骨骼,从残留的衣服看,还是前清打扮。除了这些骨骼,便是整整二十口箱子。把箱子打开来,发现里面装有些绸缎以及名贵衣料,再有就是套模的葫芦、“赵子玉”、“万里张”的蛐蛐罐、鼻烟壶、珐琅彩大花瓶,还有两口箱子里装得都是的单据和书信。

    这些单据中包括不少地契、房契,但主要是在南方,本地的地产不算太多。再有就是不少达官贵人的借条,还有不少借条上盖着官印,证明是某某衙门借款若干。从这些借据看,其总数非常可观,但是都发生在前清。如今江山鼎革,这些借据都成了废纸。

    那些书信则是官员之间往来信函,老杨这帮人都是粗人看不太懂,但是能够看得出不是当代之物。对于当时人来说,这些借据意味着大笔的财富,这些书信则是一种把柄。有这些书信在手,欠债人便不敢赖账不还。

    可是如今时移事易,不管借据还是书信都如同那些古玩



第三百六十四章 往事
    乔雪对于陶然的到访倒不觉得有什么危险。宁立和蓝衣社的人来往英国人未必不知道,就像她在白鲸的身份一样,都算不上秘密。换句话说,英国人也不是傻瓜,知道这种往来不可能禁止。只要不被英国人抓住出卖英国利益的真凭实据就没什么问题,他们甚至会主动留这样一个通道,以便做台面下的交易。廖伯安是因为公开站在了南京政府一边被英国人视为背叛才遭到辞退革职,宁立只要别表现出这种倾向就不会出问题。

    勾结红党确实比勾结南京政府危险,不过现在苏联已经是东方的庞然大物,英国人在亚洲的力量根本没法与其抗衡。英国人为了顾虑苏联反应也也不好对红色势力赶尽杀绝,只要别被发现明显赤化嫌疑单纯的往来也不会有太多麻烦。再说上次宁立把日本人的情报卖给苏联时手上一点都不软,该要的钱一分没有少收,也让英国人对他比较放心。

    乔雪现在感兴趣的是杨满堂他们在密室里的发现。她虽然没去现场,但是根据杨满堂描述,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结果:“密室里那些骸骨,应该就是那栋别墅的前主人吴鸿恩满门。那些单据和书信,都是吴老板的私人财富或者可以看作他毕生的积蓄。如果不是遭遇庚子拳乱,他那些财富就能保证他过上安逸的生活。”

    宁立和乔雪看法相同,两人在一起推敲着整件事。庚子的时候北方秩序混乱,既有义和团也有董星五的甘军还有如老贝勒这种落魄旗人,都想要趁火打劫大发横财。连当时军机大臣“寿州相国”孙家鼐的家宅都被甘军洗劫一空何况是普通的商人家庭。

    前清惯例贼人抢劫首选就是当铺、钱庄。吴老板终究是经历过南方乱局的人,在拳乱发生前他就把在这片洼地盖了个四合院来存放自己真正的积蓄,显然就是防范这种事情发生。

    即便在拳乱爆发前,商人的处境也未必安全。只看吴老板保存的那些衙门“借款凭据”就知道,除了土匪与兵匪以外,戴着纱帽的“官匪”也一样能让商人破产。固然他在朝廷里可以找到靠山有可能收回借款,终究还是不胜其扰,想要寻求庇护也就是情理之中。

    按照当时的情况,这片地方毗邻英租界,不管是土匪还是兵匪都要忌惮洋人的势力,不敢在这里胡作非为。至于为何不直接进入租界,就是他本人的信仰问题。

    当时要在英租界居住不像现在那么容易,往往需要住户皈依。从传教士的回忆录可以发现,这位吴老板很反感那些“吃教饭”的教民,却又惹不起各路贼匪,只能选这么个妥协的办法。借洋人的旗号震慑其他人,自己又不至于真的放弃祖宗去信仰洋教。

    宁立可以理解乱世一个凡夫俗子的无奈,但是这个世道显然不能理解且不给予他宽容。这位老板躲了半天,还是没能逃过灾难。

    “惦记他的人应该不是一伙,所以有人杀人越货,有人后来又闯进来找,但是什么都没找到。这里面恐怕还有当时官府的势力,吴老板保留的那些借款凭据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足以引发杀心。真正得手的,只怕是韩启泰。”

    乔雪在纸上勾画着,“他带着人趁火打劫,杀害了吴老板一家。但是当时的情况混乱,他要带这笔钱离开也很困难,所以把钱依旧藏在那里。直到后来借着老贝勒高兴,要了这所宅院。”

    宁立点头同意:“跟他做这件事的,很可能就是后来被老贝勒他们杀害的那些盗匪。这帮人本以为靠着宗室的力量能发一笔大财,没想到最后被黑吃黑,就连自己的性命都葬送了。那些人和韩启泰做这件事显然是瞒着老贝勒的,死的时候想说也来不及。乃至他们的死,可能也在韩启泰预料之中。周夫子说韩启泰在当时受伤,多半就是他为了保证杀人灭口亲自参与杀戮才导致自己受伤。”

    借着帮老贝勒处理赃物的机会,韩启泰可以多次来往天津,从中间抽出些时间熔炼黄金改铸成箱子,也就不是太困难的事。至于他为什么保留那些单据,恐怕也是没安好心。如果自己做这些事露了马脚,这些单据就能成为保命符。

    没想到庚子之后朝政变化很快,许多衙门和官员裁撤变革,这些单据也就失去了作用。即便吴老板不死,这个时候也多半要破产。韩启泰依旧保留这些,作用已经变成障眼法。

    他不在天津的时候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些箱子,也往往会被里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忽视箱体本身,算是无奈的防盗办法。至于后来改建洋楼时与哈登的矛盾,也自然和这些财富有关。

    韩启泰需要一个秘密藏宝地,不光是放这些黄金,也是为了放那枚印戳。这个地方不能让哈登知道,两人的矛盾也就是迟早的事。甚至整个冲突都可能是韩启泰一手操纵。他和英国人打交道的时间不短,了解英租界法律,知道怎么让自己赢得官司,反倒是哈登处处被牵着鼻子,白费了力气。



第三百六十五章 螳螂捕蝉(上)
    宁立去见周夫子是两天后的事。

    英租界这场骚乱中受害的都是些平民没有体面人家,影响力不算太大。可是在租界杀人放火并且开枪射击,一样让英国人面上无光。即便是平素偷懒耍滑为常态的宁立这几天也必须按时坐班,对于事件展开调查。

    大家都知道真相是什么,所谓调查无非就是走过场。这个过场糊弄的自然是英租界的居民,尤其是那些有些钱财又多少有些社会地位的体面绅士,乃至工部局里一部分董事以及警务处部分成员也在糊弄的范围之内。

    宁立前世在军统经过了太多事情,早已经练就一副七窍玲珑心外加一双如电慧眼,并没有因为上司的几句话就热血上头跑过去揭露真相。他很清楚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谨慎,否则一不留神就被英国佬丢出去做了牺牲品。

1...130131132133134...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