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李纲看着不按常理出牌的官家,也是没招,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觉得域外官制恩迁这个可以形成常例。”
“还有皇室恩荫补官和朝堂恩荫补官这件事,可以试着朝议一下,弄个章程出来。”
赵桓思忖了片刻,恍然的说道“哦,朕懂了。”
“你这是准备先否定再肯定这是早就准备好的筹码,吧”
李纲无奈的点了点头,本来他以为会是一场唇枪舌战,没成想官家只是试探。
赵桓摇了摇头,自己和李纲一年来培养的默契,因为自己在燕京呆了半大半年,又有点不太圆滑了。
一如自己面前这张桌子,用的就有些不称手。
这都需要习惯。
他笑着说道“那就将域外官制恩迁和恩荫补官常制,这两条拿出来朝议一下。”
“若是无事,就先这样。”
赵桓准备起身结束这次的奏对,汴京积攒的政务,明日大朝会才是解决的时候,今天李纲的奏对,就是皇帝和宰相的朝会之前的沟通。
李纲满脸含笑的说道“官家,臣还真的还有事。臣这里有几样祥瑞,献给官家。”
“祥瑞又有什么新奇的物件”赵桓好奇的问道。
大宋的祥瑞早就不是那种低级货色了,禾生双穗,地出甘泉,木生灵芝,奇禽异兽这些祥瑞,在赵桓这里行不通。
所以,李纲说的祥瑞,应该是比较新奇的创造发明。
李纲拿出来一个盒子说道“这是洗衣服的肥皂,因洗衣沫肥而得名。用肥皂洗衣,衣亮如新,还不伤衣。这是陈家献出来的宝物。”
“配方献了吗”赵桓看着面前的盒子里的肥皂,一种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
得亏自己当初没有跑路啊。
当时刚登基的时候自己,还想着跑路,去江南造肥皂发家致富
赵桓后来读皇览才知道,大宋的洗澡、洗衣服的东西很多,皂角是普通百姓用的,稍微高端点的用的是“胰yi子”,是用皂角液或者动物脂肪做的。
而赵桓没接触过洗衣服,但是洗澡用的澡豆,那是相当的高端。
是一种以白豆粉为主料,加入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麝香、丁香五种香料。
再加入白僵蚕、白术等多种中草药,最后添加了鸡蛋清,以水三升,煮令胶消用和白面五升。薄作饼子,是为澡豆。
觉得不够香
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奈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等等各种花香澡饼,不要太多。
“献出来了。”李纲俯首说道。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肥皂这个东西,可以生产出来做给商部监管所盈利。
他对此倒不是很,钱多少才有个够大宋已经足够有钱了。
他的是三酸两碱里又有一样,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第五百一十六章 钱多的花不出去怎么办?
官家这首诗显然不是本人的经历。
在李清照看来,这两首词,其实更多的描述了一对伉俪,被迫无奈不能在一起的故事。
李清照没有再深入解读,她害怕自己误会,一如当初。
同样,她经历过了赵明诚的事之后,就已经到了不悲不喜的地步。
若是有了好的结果,那就有。
若是没有……
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空白的札子上,写道
不悲,不喜;不哭,不悲;不来,不去;不舍,不离。
次日清晨,赵桓终于迎来了归京后的第一次的朝议,这个朝议是极为无聊的。
朝政的争吵,在赵桓看来,就像是街头的妇女争吵一样,站在各自已经预设好的立场上,展开的争论。
只想说服对方,却永远说服不了对方,甚至连各退一步都不肯。
朝臣在不停的吵吵,赵桓端坐在御上,无聊透顶。
在这种撕扯没有结束之前,赵桓也不方便下场。
否则他既当裁判,又当球员,那这大朝会的朝议,就没有了他的用处。
赵桓在朝会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种神游太外的状态,也是积极的端坐在御前,听朝臣们商量国政。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乍听一下,都很有道理,但是又好像都没什么道理,后来就是重复的话重复说,就变的没劲儿起来。
赵桓无聊的扫过了每个人的忠诚度和能力值。
李纲在看人上面极为准确。
至少赵桓看着朝臣的忠心值和能力,基本上没有太多职位,不匹配能力的地方。
而且有些人能力很强,但是却身居低位,赵桓仔细打量,发现都是些年轻人。
他们的经验不足以充当更重要的职位。
论资排辈这种官场陋习,在大宋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官家”赵英小声的提醒着赵桓。
“啊”
赵桓从神游天外回过了神,说道“商量完了”
李纲无奈的看着御座上的官家,他出列说道“官家这是域外恩迁令的几条意见,官家看一看”
他并没有怪官家不勤政,当今圣上还不勤政,那天下就没有勤勉的皇帝了。
其实,在朝臣们吵架的时候,李纲就差点睡着了。
用官家的话说,就是车轱辘话车轱辘的说,太过无聊。
朝堂争论,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形式。
多数的条款的制定,福利的削减和增加,都是在大朝会之前的晚上,各方势力坐在一起,早就商量好了的。
也早就呈给了官家,让官家去审批。
但这个形式,不走还不行。
赵桓装模作样的拿起了李纲的札子,朱批之后,说道“按令执行吧。”
多数位置够不到前排的朝臣们,看着皇帝批复的札子。
有的朝臣兴奋,他们参与了朝政,甚至自己的意见被朝堂大员们所采纳。
有的朝臣灰头土脸,像是斗败了的公鸡一样,毫无斗志。
参与感。
赵桓晃着自己晕晕沉沉的脑袋,站了起来,散了这大朝会朝议。
李纲各部的侍郎留了下来,开始了真正的利益交换。
基本上域外恩迁令,都是在常朝上决定的。
赵桓终于打起了精神,开始参与到了朝议当中,每当他抛出一个问题,朝臣们赞同、反对陈述理由或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这也让他不得不佩服,这群站在常朝上的人尖子们,思考问题之周全。
赵桓终于在群臣的说服下,暂缓了针对朝堂弊政的种种改革,一切以稳定为主,打完金人之后,再改革朝堂官制。
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为今日朝政议论的争议点。
而且议论纷纷,讨论的极为热切。
随着商改的不断推进,大宋的依托于专卖专卖和包税扑买制度,建立起来的税务体系变得极为低效,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大宋已经一百六十年了,这套官制、税制、田制、军制,已经执行了一百六十年,处处都透着一股子的腐朽和迂腐的味道。
还是那句话,赵桓依旧认为,这天下最精妙的语言就是汉语和汉字,因为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但是最不该出现的词汇就是差不多这三个字。
大宋这套制度运行了一百六十年之后,处处都是差不多。
税务是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
随着商改不断的推进,大宋的税收由退役军卒组成的稽查队,进行税务稽查督促缴纳,计省的会计们计算税务,然后统收统支的让计省批条子,进行分配。
退役军卒的督查干的很不错,税稽查这三个字,就连邸店一等商户,看了也是心里发怵。
这群督查们,根本不跟你讲什么情面,追缴税务那是一个利索。
计省的会计们的计算也没有问题,还能通过账簿查到不少的偷掉的和漏掉的税赋。
问题就出在了统收统支的问题上。
大宋的计省真的到了该裁撤,然后重新建立的地步了。
计省除了养了一大堆精于算账的会计,再没有了他本来的功能。
规划财政收入和支出。
大宋,或者说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没有完整的财政规划。
换句话说,就是秦馆楚楼注1随心所欲。
靖康二年一整年,光商税就收了将近七千万贯!
而农税因为赵桓大量的减免税赋的政策,导致农税反而比以前少了尽一半,大约只有一千多万贯。
但是国帑里却不是只有八千多万贯,而是有一亿四千多万贯的钱粮,躺在那里!
这钱哪里来的
户部倒腾地皮,折腾了点钱。
进奏院今年的小报和晨报,居然也贡献了不少钱。
但这都是小钱,真正赚钱的是李纲卖了不少的汴京仓的奢侈品。
但这多出来的六千万贯里,有四千万贯,是工赈院和军器院两个部门赚来的。
李纲当初任兵部侍郎兼任军器监时候,为了给大宋的军备更新换代,弄了不少民间的活儿,维持运转。
但是军器院的主要职责还是生产军备,在赵桓的要求下,已经减缓了,甚至取消了民间的订单。
所以这四千万贯里,有三千万贯,是由工赈院的工赈作坊和工赈担保里挣出来的。
计省却没有安排着多出来这四千万贯的钱,他们低估了大宋创造财富的能力。
商改导致的大宋的国帑,持续的膨胀,跟不上时代的计省,首先第一个被淘汰了。
计省的问题,其实赵桓看起来问题不大,不就是钱多的没地方花吗
好办!
修路铺桥,那是个无底洞!
只要启动,这四千万贯流水一样的花出去了。
这本来不算是大事,计省没有规划四千万贯钱的去向,哪怕不花存着也没关系。
但是今天常朝激烈争吵的核心问题,却是由计省这四千万贯的钱引出的。
这钱,它花不出去了!
大宋的百姓不认铁钱,只认钱引。
超过一百贯的买卖,都开始用钱引交易。
户部侍郎郑望之站了出来,说道“官家,这钱还有花不出去的这一天,臣当了十多年的户部员外郎,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等事。”
李纲也是俯首说道“在年初的时候,一千万银元陆续放出之后,就有了这股风气,当时谁都没在意。现在这一枚银元能换快一贯半的铁钱了。”
“这可如何是好”朱胜非也是一脸的无奈,年底盘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了国帑里的铁钱,想花没地方花了。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胡世将不是要进京述职了吗他都在蜀中忙活了快一年了,去年都没进京。问问蜀中需不需要铁钱。”
“这解了一时之燃眉之急,那之后呢”李纲还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赵桓没有急着回答问题,他靠在椅背上,看着殿外,目光仿佛穿越到了九百年之后,他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发挥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赵桓并没有发呆多久,就回过神来,说道“有了!”
“朕知道大宋缺什么了。”
第五百一十七章 甚幸,至治之君也!
计省本身的职能,因为缺少了三司使和各种司所,导致了计省名存实亡。
赵桓从历史的长河里,看到了大宋应该建立一个新计省,而这个新的计省的正职应该是属于三公九卿,长时间出现在常朝里。
而新计省,需要担任其本职工作。
包括商税、农税等财税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良方案并组织实施。
还需要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宋的商业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还需要拟订朝堂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励包括居养院和安济坊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还需要建立新的税法和税收审计工作。
还需要大宋越来越繁荣的海贸的市舶司的税务,也就是海关税如何征收和各种货物征收比例。
还需要负责各路、州、府的财会审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