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有的官家,请随我这边来。”李纲笑着请官家走到了文德殿外的小广场上,两台一人高的器物,被蒙在了红绸之下,露出几分形状来。
赵桓看了李纲一眼,他既然搞得这么正式,又是手办做引,又是红绸蒙其上,看来是真的祥瑞了。
祥瑞在中国古代王朝里是有严格的等级的。
能用红绸蒙着,由太宰亲自举荐的祥瑞,那是要上史书的,轻易不敢糊弄人。
叫做大瑞。
至于那块肥皂和肥皂的方子,更多的是陈家献的宝物,算是感谢朝廷对陈家的看重。
只能算到杂瑞一项目里,虽然赵桓知道三酸两碱的意义,但是显然李纲不清楚它的意义。
陈子美老是担心陈子美的出身,影响他的仕途。
这才是亲爹啊。
赵桓看了一眼艮岳宫,赵佶这种坑儿子的货色,才是世间少有。
“拉开吧。”赵桓笑着说道。
李纲缓缓的拉开了一个红绸,一个木制的织布机,出现在了赵桓的面前。
赵桓走到了织布机的面前,转动这手摇的摇杆,齿轮之声响起,梭子在其中不断的穿行,而线锭开始了飞快的旋转。
李清照指点着赵桓使用织布机织布,还纠正了赵桓几个可能会受伤的动作。
赵桓摇了一会儿,放下了手中的摇杆,拿起了织造出来的布问道:“李大家,这布成色如何朕不懂这个,就觉得挺密的,应该算是不错吧。”
李清照笑着说道:“回官家的话,这布料可以说是数年的老织工织出来的成色了,质量上乘。”
李纲向前走了一步,指着织布机上的梭子说道:“官家,这织布机看似平平无奇,其中的奥妙就在这梭子上了。”
“这梭子两边都有弹簧,这样一台织布机原来需要三个人,一个人压板,两个人推梭子,就变成了一个人可以织布了。”
“而且所织的布更宽。这也是最近李师师在大同收羊毛,毛纱、棉纱增多,臣就寻思着,怎么才能用官家传下来的机械,提高下大宋的织布的速度。”
“臣研究了很久,就发现出现在这梭子上,最费人工。就做了这么个梭子。”
赵桓连连点头,看了一眼李纲,再看了一眼李清照说道:“这织布机才是你们说商部都统筹完全的底气吧!”
“什么都瞒不住官家。”李清照点了点头,看着官家暗暗出神。
一年不见,官家这处理政务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倒是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叫什么名字”赵桓用手指拨弄着那个梭子,梭子在导轨里如同一个小老鼠一样,极快地来回穿行着。
李清照笑着说道:“飞梭。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取自苏轼苏太师的《百步洪》。”
飞梭织布机啊!
赵桓原来还不明白李纲给他的小玩具是什么,但是他看到了织布机之后,就已经彻底明白了,面前这台织布机的意义。
大幅提高了织布的速度和效率,织布机由原来三个人操作变成了一人操作。
而操作更加简单,利润丰厚的织布行业,也会刺激商户们投入,建设工坊。
随着工坊的不断建成,也会大幅度促进大宋的百姓,暂时离开他们的土地,走进工坊。
当织布机大规模使用的时候,纺纱就会不够用,不管是棉纺,还是羊毛纺料,亦或者说丝纺,都会被这个飞梭织布机所吞噬,变成布料。
当纺纱机更新换代的时候,工坊的工坊主就会察觉到人力终究有限,倒逼蒸汽机的改良。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道厚实无比的门,李纲一脚踹开了一个巨大的缝隙。
赵桓扶着飞梭织布机说道:“李太宰,这飞梭的技术,能不能挂在工赈院里,若是有百姓愿意使用银钱换这个技术,不知道李太宰肯不肯卖”
赵桓盯着李纲,开启一个时代的大浪潮,仅仅靠着朝廷的调度远远不够,如果没有民间不跟进,谈何时代的浪潮!
大宋的百姓需要和大宋的皇帝,一起砥砺前行!
李纲愣愣的问道:“这还能卖钱本来就是惠民之物,谁想用都可以用嘛,原理也不是很复杂,官家要用尽管拿去。”
“额……”赵桓看着李纲,再看看飞梭,再看看李纲。
他这才想明白了,自己面前的发明家,是大宋的宰执!
而不是一个资本家。
他压根就没想着赚钱啊。
而且还作为祥瑞献给了自己,任由自己决定这飞梭纺织机的未来。
赵桓点头,说道:“由商部牵头,工赈院配合,组建大宋纺织所,专门负责对大宋纺织机械的改良和市场调配和管控。加速淘汰大宋落后的纺织机。”
他看着李纲说道:“李太宰,你错过了一个富可敌国的机会啊。”
“拿着这飞梭织布机去经商,将这飞梭封在盒子里,没人能窥视的你的秘密,那可是海了去的银子,花不完的。”
李纲不是很懂官家的意思,他好好的一个士大夫,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宋宰执,为什么要自降身份去经商
李纲稍微一琢磨笑道:“额,官家要是想换个宰执,得找个替补的人选。臣这刚干顺手,要是官家有这个心思,臣给官家物色物色人选。”
“没有,没有!李太宰误会朕的意思了。”赵桓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李纲笑容满面。
在大宋这片土地上,最高的追求是青史留芳名,万世永留存的真性永生!
李纲手里攥着一张一万面额的大宋钱引,离开了文德殿,出去的时候,还怀疑的看了面值,不太清楚自己这个恩赏到底是什么来的。
发明创造奖的由头,但是大宋有这个恩赏吗
“把这个谱个曲子。”
“然后送到高丽沈从和魏承恩、辽东黑土区的王彦、静边城的欧阳澈和傅选、镇州的赵鼎和刘经、吃沙子的陈东、河套的张孝纯、西夏的黄彦节那里去。”赵桓单独留下了李清照,给了她一份早就写好的札子说道。
李清照打开了札子看了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这个臣妾没谱过这样的曲,要不,官家哼哼两句”
第五百一十三章 恋爱辅助器
“哼,哼。”赵桓用鼻子发出了两个声音。
他窝在椅子上,笑着说道:“我哼两遍,你好好听听。”
李清照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完全是因为赵桓的这个歌,不是用长短句或者是词牌名,能够唱出来的。
他的这个歌是一首白话文的歌。
李清照没谱过这样的曲子,就是再才华横溢,也没办法提前九百年学会这种歌的旋律。
“咳咳。”赵桓清了清嗓子,开始哼唱起来。
李清照越听越是眉头紧蹙的问道:“官家你这前后两遍唱的不一样啊……”
赵桓这才意识到自己唱的可能跑调了。
他坐直好好的哼唱了两遍,李清照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明白了这个曲子的旋律和谱曲的规律。
“李大家,什么时候能出曲子啊,我挺着急的。”赵桓唱完问道。
李清照没理会赵桓的询问,跟着赵桓刚才的节奏,试着哼唱了几遍,说道:“官家很着急吗”
赵桓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想让他们在过年前,都收到朕的心意。”
其实从系统里换,也能换出魔改版本的。
但是系统毕竟是一个莫得感情的系统,谱曲只能符合大宋的音律,但是没有那种感情。
“那现在谱一下试试吧。”李清照拿出了笔墨纸砚,试着谱曲,赵桓吩咐了赵英中午饭和晚饭都给李清照做一份。
等到天快黑的时候,李清照才从宫里走了出来,看着宫城,叹了一口气,扭头向着出了五凤楼,向着自己的宅邸走去。
今天的祥瑞是李清照专门和李纲商量着办的,送到宫中的那个飞梭,也是别有深意。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苏轼的这首词其实是一个成语,名为暗送秋波。
其实李清照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醒官家了。
但是那个榆木一样的男人,眼里只有飞梭在织布机上不停的来回穿梭,眼里也只有国政。
对于自己的暗示,却丝毫没有感觉!
赵桓知道这个暗示吗显然不知道。
他就看懂了前面那句佳人不肯回应爱情,对于幼舆这两个字,不是很明白。
他也没没顾上咬文嚼字,只是觉得飞梭织布机这个词不错。
省的他改了。
系统的字母缓缓的打出了一行字,吸引了赵桓的注意,赵桓愣了半天,问道:“幼舆是什么”
“哦。感情这首诗,原来是这样啊。”赵桓点了点头,准备继续忙活自己没忙完的事。
明日大朝会,是最后一次上朝,赵桓决定就李纲说的两条,进行总结和推理,抛出议题,让臣工们好好的磨嘴皮子,然后争取在年后形成个章程来。
而且李纲临走的时候,说要将赵桓的大驾玉轳改装,可以在燕京驰道的木柜上奔跑的车驾。
赵桓看了半天,大宋没有蒸汽机,只能马拉火车。
不过那也会比在土路上快很多,也能节省马力。
他想找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提高驰道的效率。
赵桓忙碌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的眼前又多了一行弹幕。
赵桓沉默,系统这么说,自己才明白了这飞梭到底为何意,赵桓皱着眉问道:“我说大皇帝系统,你这还带谈恋爱辅助器挂件的吗”
系统沉默了。
赵桓笑了两声,庆祝自己再一次战胜了系统。
不过对于李清照,赵桓依旧打算不深入。
本来就是赵英误会,差点好心办成坏事。
而朱琏让李清照入宫教导赵谌,那是看上了李清照的才学,然后才是结为同盟的小心思。
但是显然纳妃这件事,只有赵桓点头才能成功。
赵明诚不是良配,自己同样不是。
他赵桓是皇帝啊,必要的时候,是需要作出一些牺牲和决定,卷入宫廷这个大漩涡来说,对于李清照来说,并不是个好事。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若是归天,大宋必然会迎来一场倒卷,到时候李清照在那种波浪中,还能挺得住吗
而且自己现在仅有的子嗣是赵谌,已经十岁了。他在开封府尹的位子上坐着,却没有太子的尊贵。
传位之事也是一团糊涂。
真的纳妃,李清照岂不是刚离虎口,又进了狼穴
那让她和赵明诚离婚,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的纳妃,那李清照要是进了宫,朱凤英也得进宫,否则闹出什么乱子来,也是皇室蒙羞的事。
赵桓也没有信心和精力,来面对庞大的后宫嫔妃。
“等两年吧。”赵桓想了很久,自言自语的说道。
和推行大宋官制一样,现在还有个金国悬而未决,不彻底搞垮金人之前,大宋没有喘息之机。
赵桓也没有片刻的安宁。
始终像是现在脑门上的一把剑一样,让赵桓时时警惕。
赵桓站起身来,嘱咐赵英去带着张棠华的那个幼弟,张棠成。
还有李仁孝,不对,那个四岁的孩子,现在已经改名叫了赵仁孝。
再加上一个赵清露。
这样大宋幼儿园就从原来的原来的赵谌、岳云、赵臣夫、宇文重,多了两个人赵仁孝和张棠成。
之所以带上赵清露,纯粹是为了让她有个地方玩而已。等到赵清露和陆游再大点,再一起弄到大学堂做太子伴读。
赵桓乐呵呵的带着三个孩子向着大学堂走去,他不知道自己安排的那个陆游,现在正在接受着命运的安排。
陆游肯定是写不出那首《示儿》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师…不提也罢。
但是另外一首《钗头凤红酥手》的历史进程,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郑州通判唐闳,带着他的夫人和襁褓里的姑娘,来到了汴京。
在进行述职之前,唐闳手里拿着一个簪子,找到了陆宰的府邸。
这是山阴唐家和江陵唐家世交的证物。
陆游的母亲是唐介的孙女,唐闳是前胪少卿唐翔之子。
而当初唐介和唐翔同朝为官,同殿为臣,两家世交甚好。
唐闳要进京述职做官,免不了要四处打点,最起码要打探一下汴京的消息,否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恐有不妥。
现在官家面前的红人就是陆宰,而唐闳手中的簪子,是当初约定好的指腹为婚的一个凭证。
只是他看着自己一身破败的装扮,还有褪了色的棉服,有些怯。
第五百一十章 商部成立
赵谌当然高兴,他爹回来了,他就有了靠山
代表着上五天休两天的日子终于要回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