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他说完,看着赵桓。
百姓决定是否归宋还是归西夏
赵桓品了品宇文虚中话里的意思,眼神中越来越明亮
妙哉
不是缺兵吗大宋没兵,但是两套的百姓呢
他们愿意被西夏统制,还是愿意被大宋统治呢
答案不言而喻。
张宪攻杭锦城的时候,西夏人望风而逃,跑得比兔子还快,但是宋人三次攻破杭锦都未曾大开杀戒。
韩世忠这个韩泼五,在九原城买酸果果付钱的行径,也决定了大宋军队在两套地区的行事风格。
张孝纯这个经略,是一个极为胆小怕死的人,但是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到了两套地区为经略之后,与民休养生息,这多半年在河套可没少累计声望。
他多次带着人踏平了草原上多出的马贼,还有很多为非作歹的土蕃。他声望也越来越高。
大宋在两套地区的百姓心中,也不再是冥府恶鬼,而是变成了散播欢笑散播爱的正义之师
若是让两套地区的百姓自己选,那必然是选择大宋才对
那这次西夏人的进攻,赵桓可以让张孝纯发动百姓的力量
这股力量也是赵桓手中掌握的最大的一股力量
足够阻拦西夏人谋夺前套之事了,澄口有一万军卒,三万百姓参与,足以保证金刚不破
“妙哉”赵桓大声的说道
当初金兵把他围在汴京城里出不去的时候,河北路的义军可是给了他足够的印象
他相信
河套的百姓,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难道他们还希望回到过去被土蕃予取予夺的时候吗
赵桓向河套地区的张孝纯发了个命令,让其动员百姓从军,生产守城所用器械
宇文虚中看着一脸兴奋的赵桓,有点摸不到头脑。
民权和君权,官家不怕民权不断膨胀给皇位造成威胁吗
赵桓没想到这一层,他依然在为找到了解决河套问题的办法而兴奋
当然想到了也无所谓,民权膨胀就膨胀呗,最好百姓当家做主。
他连连懊恼,因为河套被西夏侵占了很久,大宋别说河套了,就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哪里谈什么河套
所以他一直默认河套百姓心向西夏。
但是他细细思量,估计心向大宋才对
赵桓的诏书快马发到了两套地区,只是到底能不能调动起来河套百姓他心里其实没底。
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群叛徒!
张孝纯面色发苦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诏命。
官家让他留在后套地区,组织百姓协防的磴口。
他盼望的是回撤的调令,在他看来这五原城根本没有守得住的可能,还不如撤回九原城,毕竟有岳飞在,西夏也不敢造次。
而且这磴口城,是一座立在山间上的围不过四里的小城。
磴口城,面相河套方向是一个大大的缓坡,骑着马就能冲上去,这也是当初韩世忠能够一战定磴口的原因。
面对兴庆府的方向,就是一个高约十多丈的断崖。
所以,如果真的守城的话,这座城池,是极为易守难攻。
况且大宋的军队,还在上面建了串楼,从西夏方面进攻,其实很困难。
这是守城的基础,与其说这是一座城池,还不如说是一处关隘。
但是磴口城下,是黄河滩淤。
这条从亘古就流经黄土高坡的河流,冲刷了足够行军的滩淤
而且在秋冬季即将枯水的季节里,西夏人错非是傻了,才会正面攻打磴口
所以守住磴口完全没有什么用,因为敌人可以绕行攻打五原城,然后控制整个后套地区。
张孝纯不知道怎么守城,呼延通满不在乎的拿过来诏命看了半天,说道“那就不往磴口派人呗,反正官家给了你我便宜行事的权力,竭尽全力守住五原城就是了。”
“不打过谁知道能不能打得过。”
呼延通显然是一个军人的思维方式,他不知道守城其实是一个调度工作。
而且这五原城原来是西夏人的地盘,是在敌人的地界里打仗。
当然呼延通也不在乎这些,当兵的哪个不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赢了,就割下敌人的脑袋当夜壶。输了,被敌人割下脑袋当球踢。
“我试试吧。”张孝纯有些不确信的说道。
塞外刮来的寒风被阴山所阻拦,吹不到后套里面,但是大雪也有膝盖那么厚,西夏人选择此时进攻,并不是没有原因。
如果这次拿不下后套,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后套。
张孝纯合算着这事应该能办。
官家的工赈院的制度,在张孝纯看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当成核心政令被执行。
所以他到了两套地区之后,就用了最快的速度普及了这套制度。
第二套就是仿照官家在太原城的诏命,就是均田令的推行。
当然这种直接掀翻当地土蕃利益集团的政策,遭到了无数土蕃的阻止。
张孝纯是一个绝对聪明的人,学富五车,否则也当不了进士。口若悬河,舌绽莲花不在话下。
他并没有试图和土蕃讲道理,因为他知道这天下什么才是最大的道理。
他选择对付土蕃的时候,直接让呼延通亮出了拳头。
这群土蕃和西夏的勾连极深,他们更希望西夏人统治而不是大宋。
其中的人员也很庞杂,西夏人,吐蕃人,西域人,波斯人,色目人都有。
但是他们的意见并没有被张孝纯所采纳。
在王禀面前瑟瑟发抖的张孝纯,像一只小白兔一样。
那是因为王禀那是连金人都极为头疼的狠人。
但是面对这群借着西夏威势作威作福的土蕃,张孝纯的能力尽显无疑,狠辣和决断。
土蕃面对这呼延通和张孝纯一拉一打的政策面前,抵抗相当的无力。
最后他们不得交出了世代被他们控制的土地,然后被纳入了户籍。
在详细询问了官家关于户籍执行问题上的种种意见之后,大宋的户籍上终归没有将他们黑汗人、大食人、色目人的人种写在户籍上,而是统一写成了宋人。
张孝纯能够品出写奇怪的味道来。
这群人现在人以群分,但是数代以后,大家都是宋人了。
土蕃们并不甘心交出土地,但是这世界上的力量,最强大的大宋皇帝,逼迫他们交出土地。
如果仅仅是大宋皇帝,他们还能够稍微低抗下,毕竟天高皇帝远,呼延通这一万山河辅军,不见得玩的过土生土养的土地主。
但是很不幸,当初他们用十收七租的租子,就可以哄骗的百姓。
在推行均田令的一瞬间,百姓“背叛”了他们。
百姓在得知了大宋的皇帝的均田令之后,就坚定的站在了张孝纯,或者说大宋皇帝这一边。
土地是根本,是命根子。
张孝纯也因此收获了大量的人心。
他将五原城的诸多军监建立起来,军器院和弓院的分司第一时间成立起来。
而工赈院也为了支援河套地区的建设,高薪聘请了一批大宋的工匠,来到了这里。
这一切,说放弃就放弃,别说大宋皇帝不甘心,他也不甘心啊
从无到有这一切,都是在他眼前,凭白出现的基业
他还没那么大的度量。
百姓会配合吗
百姓会协防吗
百姓会选择大宋吗
这是他的疑问,毕竟大宋立足河套也就半年的时间而已,而西夏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近百年的时间
他不确定。
但是他想试试。
大不了,大不了就是投降嘛
他有些羞愤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个怯懦的人。
当初在太原,他想要投降。但是王禀没给他机会。
这一次,呼延通显然不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这个满脑子杀杀杀的人,应该不会注意到自己会有小心思才对。
他看着五原城的城墙,用力的吸了一口气,试试再说
他略微有一丝底气,因为百姓虽然不识字,看起来足够的憨厚,但是憨厚中带着精明。
不仅仅是那种淳朴中的精明,让他们知道好坏那么简单。
而是,他们在均田令推行的时候,选择了冷眼旁观,甚至有些人当了夏奸。
如果西夏人回来。
土蕃必然成为西夏人统治的工具。
他们一定会报复,而且用一种极为残忍和血腥的手段去报复,让他们害怕。
毕竟现在粮仓里的粮食,本来应该属于土蕃。现在却堆在百姓家的粮仓里。
不想被报复,怎么办
投降将自己的头颅献上。
或者誓死抵抗,将西夏军彻底打退
张孝纯在分析了利弊之后,做出了决断,带领河套百姓试着守一下五原城。
他第二天就张榜,通传所有城内城外的百姓,事情的严重性。
并且第一时间让工赈院的理事,带着工赈院的民夫全力搭建塔楼
他要仿照在太原的所有一切防御手法,来防御即将到来的西夏人。
河套的百姓并没有让他,没有让大宋失望,那些在均田中受益的百姓们,最想保护的就是他们粮仓里的粮食。
各城各地开始了自我防卫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了五原城。
多数百姓加入了工赈院,张孝纯统一调度工赈院的民力,大力修建防御工事,并且全力督促军器院和弓院加班加点的制造守城器械。
少部分参加和河套义军。
张孝纯知道仅凭这一点点人,想守住五原城,是痴人说梦。因此他招募了一批河套百姓中的青壮,成立了河套民义军,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西夏人。
李仁忠带领军卒来到磴口的时候,非常顺利的拿下了磴口,甚至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这里就是一座空城而已。
这让李仁忠信心满满,准备一举拿下五原城,将后套重新纳入自己的掌控当中
但是李仁忠带着军卒来到五原城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串楼和串楼上严阵以待的西夏人,正在手持弓弩,将锋利的箭镞对准了他们
“这群叛徒”李仁忠充满愤怒的说道
第四百九十五章 遇事不决问岳飞
李仁忠显然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攻城的节奏非常的稳当,从试探到大规模攻城,到围城都做的滴水不漏。
但是这城,太难打了
守城的不仅仅是城墙上的士兵,还有无数的百姓,参与到了守城之中。
熬炼猛火油、搓制弓弦、维持城内秩序、搬运守城器械、拆房等等与守城相关的事物,西夏的百姓切实参与其中。
而且在张孝纯的调度下,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李仁忠啃了五六天之后,终于确定靠猛攻,无法攻陷这座城池之后,他选择了围而不攻。
然后纵兵劫掠
张孝纯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兵匪一家才是常态,和岳家军一样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才是少之又少。
纵兵劫掠,亦兵亦匪才是常态。
百姓并没有训练过杀人技巧和战阵,没有成规模的进行过作战,兵匪劫掠的时候,他们压根没有什么抵抗的能力。
张孝纯无力阻止西夏人纵兵劫掠,他能够调度整个城池的百姓,协防已经竭尽全力了。
而呼延通皱眉,看着西夏人天天在城门之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进进出出,每次都能带回很多车的财货,还能带回很多的人丁。
这些人丁会被西夏人驱赶做敢死队攻城。
张孝纯虽然明白这是常态,但是依旧忿忿的说道“他们总有一天会遭天谴的”
“你是说官家吧。”呼延通吐出了口中的草棒。
官家是天子,遭天谴自然是官家的责罚了。
爱民如子一直是士大夫们当了官以后的最高追求。
如果能在为官一方,离任的时候,得到一块褒匾,在当地被百姓立一块褒碑,在被当地人夹道欢送,依依不舍,那就是最高的赞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