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不去!”李子渊拂袖而去,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的走到了门口,口中皆是粗鄙之语。
“蹭!”
一声刀刃出鞘的声音,剑鸣在殿外,惨叫声传来,李子渊的脑袋滚进来殿内。
“魏押班,人,应该死了。”门外的亲从官闷声闷气的说道。
魏承恩点了点头,说道:“那现在金富轼你负责粮草,金福辙你领李子渊之官制,全面接纳京畿守军,前往安州守城。”
“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魏承恩看着台下的众多高丽官员,冷冰冰的问道,大有一言不合,就杀的血流成河的架势。
“臣等没有异议。”
魏承恩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各做各的事,灭国之危,你看看你们这帮人的样子,实在是,不成体统!”
“金富轼和金金福辙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魏承恩眼珠子一转,想起了当初赵桓应对朝臣的时候的操作,从御上座椅旁的木凳站了起来。
他即使远在高丽,也丝毫不敢僭越,没坐那把代表皇权的凳子。
这要是传回国内,他还回不回去了
他走下御下,走到了金富轼和金福辙的旁边,语重心长的说道:“哎,金宰执,并非我仗着大宋国威在高丽作威作福。”
“实在是这金兵就在安州城下,这朝堂吵成一锅粥,不得不如此,还请金宰执见谅。”
“某晓得厉害。再说天使手持高丽王提督诏书,有大义之名。”金富轼叹气的说道。
今天妙清又提起了高丽称帝建元的事,让金富轼脾气有些暴躁,所以才在朝堂吵了起来。
“如果不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让高立国上下一心,如何能抵挡金国兵锋所以,不得不如此,还请金宰执,安抚众多官员,让其各司其职,努力维持风雨飘摇之危局。”魏承恩依旧语气沉重的说道。
“我会去劝慰他们的。提督放心。”金富轼点头说道。
金福辙也是连连点头,这高丽的朝堂,烂了。
魏承恩对着金福辙说道:“金都使,你可有信心挡住金人三月兵锋某保证大宋军卒会将整个金人辽东郡防线撕个稀巴烂,然后威逼完颜宗望退兵。”
金福辙仔细思虑了一下,说道:“金人兵甲太过锋利,恐有不妥。”
魏承恩想了想说道:“若是事不可为,就退到开京,怎么说也是个围二十里的砖石城,绝对够用了。”
“不过如果不丢安州,清川江之鸭绿江之间的失地还有收复的可能,若是丢了安州,那再无收复之可能。还会随意的被金人踏马而来,日夜活在惶恐当中。”
“你可知利害关系能守则一步不退!”
魏承恩忽然想到了王禀守太原之事。
他将王禀守太原城的事和金福辙说了一遍。
两兄弟听到王禀守太原,十里土城,三千甲兵,守住了完颜宗翰五万大军数万辅军二百多天的时候,目瞪口呆!
那是人能做的到的事吗
魏承恩非常沉重的对着金福辙说道:“安州之危,如同大宋太原之危!清川江到鸭绿江之领土,等同于大宋燕云路的重要。万不可掉以轻心。”
魏承恩盯着金福辙用力的说道:“大…嘶…呸…”
“高丽之安危!系于卿一身!莫让高丽王失望!”
魏承恩演技不是特别好,宇文虚中并没有培训过他,台词差点念错了。
如果不是为了不让金人跑到高丽山城里苟延残喘,他魏承恩才懒得管高丽的事。
“某明白!定当不辱使命!”金福辙本来听到王禀的事,就已经有些亢奋,再听到高丽国安危系于己身,已经激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若战事结束,不知大宋皇帝能不能派出官员和天兵驻扎”
“高丽国内山头林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还请大宋官家怜悯啊。”金富轼小声的在魏承恩身边问道。
“此事从长计议,从长计议。”魏承恩打了个机锋,笑着说道。
金富轼和金福辙的父亲仰望汉学,是高丽典型的华风派,尊儒事中原王朝为首务。
妙清这类的在高丽国内被称为花郎徒。谋求称帝建元,建立帝国而不是王国。
显然,在金国和宋国两个强国面前,高丽国瑟瑟发抖,妙清这类的花郎徒,反而让高丽国的路走的有些窄了。
早日认了大宋做宗主国,现在大宋天兵都已经到安州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 又一份臣构言?!
这糟糕的高丽门阀统治模式,让魏承恩各项想要仿照宋朝的操作,全部付诸东流。
他倒是想要解开百姓们的枷锁,释放出足够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显然高丽国的贵族们,一定会阻止自己。
最后魏承恩选择和贵族们妥协,先把金人抗住再说。
高丽国的百姓带着枷锁前行,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但是魏承恩在大殿上斩杀李子渊的行为,依旧给高丽国带来了一些变化,至少朝堂的狗斗因为李家彻底的失败而告一段落。
金福辙带着开京两万的军卒向着安州赶去,而金富轼也用一大堆忽悠人的话,忽悠了整个高丽国的高层,开始组织百姓运送粮草到前线。
安州的守军只有五千人左右,本来他们打算稍微抵抗一下就选择投降。
毕竟唐来的时候,安州守军就投降了。
辽来的时候,安州守军也投降了。
金来的时候,安州守军也觉得自己投降,其实也没什么。
当然适当的抵抗,又利于展现自己本身的价值,提高投降后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安州守军随着越来越多的民夫带着粮草赶到安州,心态发生了些变化。
等待金福辙带着两万开京守军来到安州,无数百姓搭建起串楼的时候,安州守军的心态终于从投降变成了试着抵抗一下
这一试,就试了半个多月,他们发现金人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攻下安州。
这让他们放下了些心。
岳飞带着河间飞军两万正军三万辅军,韩世忠带着一万永定军和两万山海军,共计八万人,陈兵于乌沙堡附近。
而杨忻中带着三万永兴军和岳飞、韩世忠汇合之后,金人西侧的十万“精锐”就退回了乌沙堡。
“岳将军,这是不是太过危险了一些”杨忻中看着岳飞的计划,不太确信的问道。
韩世忠却对岳飞的战略极为赞成。
他在山海关驻扎着一年,并没有发现金人有什么压倒性的优势,岳飞这一招黑虎掏心的谋略,韩世忠觉得可行。
而孙翊看着岳飞的战略计划,一万个赞同,岳飞打仗跟他过于合拍。
黑虎掏心,直取辽阳。
乌沙堡,临潢府,坤仪州都统统不打,直接冲向辽阳府!
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亶所在的东朝都元帅府。
岳飞在堪舆图上,用一根指挥棒,在堪舆图上点了两下问道:“东朝的主力可以确定,已经直扑高丽,现在西线防线守军绝对的空虚。”
“而西朝已经被王彦拖在了黑土区的会宁府。”
“虽然不知道进展如何,但是从没有任何的情报显示,西朝有大规模调动兵力的征兆。”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不知道各位认为辽阳府,有多少人守城呢”岳飞问道。
“我提议绕开临潢府,直奔辽阳城。这是给官家的札子,你们同意就签上自己的名字。”
一本札子仍在了桌子上,而韩世忠却用最快的速度,把岳飞札子塞进了自己的袖子了。
“用我这本。”韩世忠终于又掏出来一本新的。
这次签好名的札子上,岳飞不再是第一个,而是韩世忠。
“若是此战败了,由我全权负责。”韩世忠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欠打的痞笑,但是整个中军大帐意外的沉默着。
韩世忠笑道:“岳将军你前几天刚过完二十四岁的生辰吧。我痴长你十几岁,就由我牵头给官家递札子吧。”
“你这个韩泼五!仗着自己年龄大,想要争……”孙翊的话说了半截,被岳飞粗暴的打断了。
“闭嘴!”岳飞愤怒的声音在中军大帐里骤然响起,孙翊从没有见过如此模样的岳飞。
怒发冲冠!
孙翊喃喃了几下,整个人忽然愣在了原地。
他忽然想到当初王禀命令他回到云中路的模样,当时王禀没有给孙翊解释他为何如此行事。
这么久了,也没有人给他解释,他一直活在自己不能随王禀建功立业的懊恼中。
现在韩世忠这个类似抢功的行为,让孙翊有些发愣,他终于回想起了王禀那副决绝的模样。
和现在的韩世忠如出一辙的坚定。
似乎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种师中、王禀、韩世忠似乎并非争功
“签字吧。”岳飞在札子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杨忻中摇了摇头,孙翊年级太小了,谁对他好到现在都没发觉。
杨忻中也同意岳飞的意见,所以将自己的名字签上。
西侧方向上,首先要统一意见,才能给官家提意见。
孙翊想签字,结果札子被岳飞拿了回去。
岳飞对孙翊不是很满意。
虽然他在太原城千里袭击了云中路的百万马场,给完颜宗翰弄了个不小的麻烦。
但是此人在回京的时候,居然面对官家的诏命,不奉诏觐见,而是选择了自己离开河东路,打金人去了。
虽然之后,在云中路的大同府大战中,此人也斩首甚多,甚至逼迫这完颜宗翰撤退坤仪州。
但岳飞始终认为孙翊不奉召觐见的事应该重罚!官家那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岳飞看来惩戒有些轻了。
西侧军的札子、高丽国的札子、汴京的札子,都是同时到了赵桓案前。
西侧军中军大帐商议军政时候,发生的事,让赵桓哭笑不得。
你韩世忠也就才三十七八岁,正值壮年,怎么和王禀种师中一样,玩起了保护年轻将领的把戏
而且最后韩世忠也没有保护岳飞,因为这个札子上,只有岳飞一个人的名字。
那份中帐大营商量出来的札子,被岳飞自己收了。
岳飞重新写了一份送到了燕京。
不过赵桓看着札子,替孙翊感到难受。
岳飞在心里,给孙翊贴了个不忠标签。
这俩人算是第一次见面,岳飞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
这孙翊,路走窄了啊。
赵桓可以给孙翊犯错的机会,如果岳飞不在札子里,提到这茬,他早就忘了当初孙翊挂自己面子的事。
多大点事有振兴大宋重要吗
显然没有。
但是岳飞显然记得这事,并且现在耿耿于怀。
其实赵桓并不在意孙翊到底是否忠于自己,他只要忠于百姓和国家,这就够了。
古代的忠的定义和后世忠的定义略微有点不同,但是在这个有皇帝的年代,赵桓这个身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百姓和国家。
这种问题,赵桓也不好说什么。
军功爵体系下,孙翊勇于作战,只能靠他自己冒头了。
岳飞黑虎掏心的战略被赵桓朱批,岳飞的谋略已经渐渐的超过了他本身的年龄。
赵桓还派了个一道札子,让王禀从山海关出击,牵制完颜宗望的吸引力。
等到金人为大宋会从东侧进攻的时候,岳飞率十一万人直扑辽阳府!
虚虚实实的进攻,藏在衣服里的重拳,这一击,最少要让金国伤筋断骨!
第二份札子,是高丽国的札子,应该说是两份札子。
第一份是魏承恩将高丽国内诸事,告诉了赵桓。
赵桓准备自己朱批一个高丽提督的名头给魏承恩!
不管是将军、军卒、百姓、文武百官做事都有些不够大胆啊!
海外提督的先河啊!
这事不管怎样,都要给他坐实了!
以后就是祖训了!
魏承恩还是略微有点胆小了。
你魏承恩在高丽国那么大的官威,殿斩李文渊!震慑臣工!构建防线!都不敢自称提督。
那后世那群手下一条驱逐舰的提督们,怎么好意思自称呢
自己直接给他魏承恩正统提督之名,至于有没有用,还是要看魏承恩自己了。
而第二份札子,让赵桓内心极为的厌恶。
是高丽王,王楷的札子,这个札子的抬头,赵桓见过一次,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